清明忌食「發物」 4款湯水養出好身體 | 中醫專欄 | 德善堂中醫
德善堂中醫 德善堂中醫

清明忌食「發物」 4款湯水養出好身體

由 陳通註冊中醫師 撰寫

德善堂中醫
德善堂中醫

陳通
註冊中醫師

註冊編號︰008080


德善堂中醫

清明節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就中醫而言,清明是一個尤為重要的節氣。中醫認為人應四時,春季萬物生長,機體也是如此。在清明時節,清氣上升,《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寫道:「寒氣生濁,熱氣生清」。從立春到清明整60天,其間經過雨水、驚蟄、春分,大地漸暖到了清氣上升的時候,正是養生的重要時節。


清明時節的養生,貴在與自然同氣相求。人的許多疾病與飲食、起居有關;吃了與年運、節氣和氣候相逆的食物就如同吃錯了藥,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晚睡晚起則「雙殺」陽氣,晚睡耗殺陽氣,晚起扼殺陽氣。如果注意把握符合自然的飲食、起居,對於身體和精神都是很有益處的!


此外,春季萬物蘇醒而富有生機,各種病毒、細菌易於傳播,尤以近日的新型肺炎為甚,各種病疫多見如流感、流腦、百日咳、麻疹、白喉、流行性腮腺炎等。此時要適應氣候變化,注意防寒保暖和鍛煉身體,增強抵抗疾病的能力。


清明時節,氣候較為乾燥,加上人體內肝火旺盛,內外相結合,就容易出現口乾、鼻乾等症狀;在外出時,除了保暖,還要多飲水;飲食方面,以平肝補腎潤肺為主,配合健脾祛濕的食物;薑、蒜、蔥、韭菜等宜適度進食,要避免吃燥性、刺激性食物如羊肉、牛肉、辣椒、燒烤等,多吃新鮮果蔬。


【清明養生小貼士】


1. 清明養生重在養肝

中醫認為「春氣與肝相應」,意思是說春季的氣候特點與人體肝臟密切相關。所以清明養生應以養肝為主。肝功能正常,人的氣機就會通暢,氣血就會和諧,各個臟腑的功能也能維持正常。


2. 清明養生少吃「發物」

中醫認為,體內肝氣在清明之際達到最旺。如果肝氣過旺,會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還可造成情緒失調、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發各種疾病。因此在飲食方面,宜減甘增辛,少吃發物。「發物」是指容易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魚、海蝦、海蟹、鹹菜、竹筍、毛筍、羊肉、公雞等,這些發物應少吃或忌吃。清明可多吃山藥、番茄、薯仔等食物。


3. 清明養生湯水

【蓮子山藥芡實湯】蓮子15克、鐵棍山藥1條、芡實15克、百合15克、血骨100克,煲湯飲,可養心安神、健脾補肺。

【銀耳湯】銀耳15克、炒薏仁15克、黨參15克、杏仁10克、紅棗8粒、蟲草花30克,煲湯飲,可益氣養血健脾。

【冬瓜粟米湯】茯苓15克、冬瓜半斤、粟米3條、排骨100克、川貝15克、乾淮山30克,煲湯飲,可健脾祛濕、止咳化痰。

【陳皮豬肚湯】陳皮10克、扁豆20克、粉葛半斤、黃芪1克、麥冬15克、豬肚一隻,煲湯飲,可益氣養陰、祛濕醒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