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全球最繁忙口岸通關難 簡化手續便利灣區人流 - 20240215 - 社評 - 每日明報 - 明報新聞網

社評

社評:全球最繁忙口岸通關難 簡化手續便利灣區人流

【明報社評】春節4天香港出入境人次超過392萬,過關設施與手續成為熱議話題,因為個別關口在高峰時段排隊時間過長。基於粵港澳大灣區的要旨是促進人員流動暢通,而審視目前香港到深圳和珠海的各個口岸,無論從設施與過關手續,都未能做到促進流動暢通的標準,粵港兩地人員流動在未來還會急速增長,兩地政府應該盡快檢討,增加設施和簡化手續,為過關者提供便捷出行、舒適出行的體驗。港車北上由逢車必檢改為抽檢,增加一地兩檢口岸,是簡化手續可以考慮的措施。

港車北上大橋假日過關費時

粵車南下口岸塞車勢必加劇

2023年香港出入境人次達到2.12億,單是經港深之間口岸的有1.58億人次,平均每天43萬人次使用。粵港之間有海陸空10多個口岸,無疑是全球最繁忙的口岸群,過關群體包括來往兩地工作和商務人員,以及旅遊探親者等,連港珠澳大橋也出現跨境學童,人員頻繁往來反映兩地關係密切程度。北上消費近來大幅增加,港車北上與日俱增,今年還會迎來粵車南下,過關人數不斷創新高指日可待。

粵港之間口岸設施也在逐步擴充,連接三地的港珠澳大橋和香港與深圳東部之間的蓮塘口岸2018年開通,皇崗口岸重建工程明年底竣工,都在為改善通關便捷提供硬件設施。但從便捷和舒適出行的角度看,特別是節假日高峰期間,均未如理想,這跟管理未能與時俱進有關。

港珠澳大橋開通之後,車流量遠遠低於設計容量和規劃的預期,而實施港車北上政策之後,港珠澳大橋車流量在過去兩天兩次刷新歷史紀錄,單日通關車輛達到1.8萬輛次,但同時出現長時間排隊等候問題。現在港車北上要乘客與車輛分開驗關,乘客走另一通道導致等候車輛阻塞通道,車輛過關要檢驗司機證件和車載行李是否符合海關規定是手續問題。誠然,海關有必要杜絕利用過關車輛走私應課稅商品,但現時逢車必檢是導致口岸塞車的主要原因,如果改為抽檢,而同時加強檢出超出規定攜帶商品的罰則,可以縮短車輛過關時間,值得粵港兩地口岸專班檢討。現在只有港車北上已經出現問題,預期即將實施粵車南下,過關車輛成倍增加,檢討簡化手續更是刻不容緩。

目前粵港之間只有深圳灣和高鐵九龍西站實施一地兩檢,明年竣工的皇崗重建口岸也將實施一地兩檢,這種便捷的過關體驗,若能夠擴展到更多口岸,肯定會成為旅客叫好的政策。

來往香港與內地之間的高鐵實施一地兩檢,旅客稱讚,但乘客購票和乘車的便利,則還有待提高。雖然高鐵已經採取變通方法,在港深之間線路做到靈活「改簽」班次,但距離高鐵公交化還有一段距離。這種可以通過科技手段改善的管理問題,在廣州與深圳之間的線路可以解決,不知道緣何不能在港深甚至港穗之間的線路實施。

港珠澳大橋通關最大的問題是兩地兩檢,乘客在兩個口岸帶行李上車落車過關費時失事,這是政府政策所造成的障礙。而由於管理問題增加旅客等候時間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在非假日情况下,乘客排隊等候上車,只允許一輛金巴在同一時間上客,車輛充足但增加不必要的等候時間,到節假日高峰時段,諸如大年初三和初四,乘客要等候一個多小時才能上車,這種情况亟待改善。

一地兩檢過關體驗便捷舒適

港鐵收「過關附加費」缺邏輯

方便人流暢通要創造條件而不是增加人為阻撓因素,春節期間港珠澳大橋免路費通行,雖然只是在幾個重大節日期間實施,但畢竟是便利因素,政府要犧牲收益來方便旅客,毋須做到恆常化,但增加人為阻撓因素,則是不可取的。

目前從紅磡到羅湖的港鐵收費,單程車資43.5元,而紅磡到一站之隔的上水,則只收12.5元,上水到羅湖要多收31元,實則是變相的「過關附加費」。這種徵收過關附加費的措施,一直以來受到詬病,特區政府官員在立法會解釋,這是歷史因素使然,但沒有深入闡述歷史因素定義。附加費的由來,實則是在港英政府管治期間,徵收附加費是不鼓勵港人北上,回歸後特區政府因循不改,後來則解釋為,用附加費來補貼本地線路乘客。

港鐵如何降低車資減輕市民負擔是一個大問題,但用過關附加費的方式去補貼本地線路乘客,而實質上令到過關旅客負擔增加的做法,是在阻撓大灣區內旅客流通,由上市公司港鐵決定是否應該鼓勵大灣區旅客便捷流通,沒有邏輯可言。

粵港之間實施兩個關稅區、兩個戶籍管制區,旅客來往要通關,有不可替代的必要性,即使要通過出入境證件和海關查驗,但手續並非不能簡化,證件查驗必須嚴格,但海關查驗若能實施抽檢,只要提高違法成本,同樣可以提高通關效率。粵港澳大灣區要做到促進人流、物流暢通,這是國家戰略,也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必要手段,提供過關便利,是粵港兩地政府必須要盡快改善的問題。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