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眾平均每天吃進8.3克的食鹽,鈉攝取超標38%

文◎許仲博

0
342

  隨著全民健康意識的抬頭,民眾點飲料的習慣早已從半糖變成微糖甚至是無糖,然而對鹽分的控制卻是較少人留意的部分。鈉是維持身體機能的重要元素,但要是過量攝取鹽分,卻會提升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動脈硬化、冠狀動脈心臟病、中風)等風險。

  除了食鹽之外,其實日常飲食中也有許多鈉潛藏其中,像是麵包在發酵過程中會添加小蘇打及鈉,而加工食品中也有亞硝酸鈉成分的添加劑,甚至是增添食物風味的味素,其主要成分就是麩氨酸鈉。

  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健康促進統計年報,2017~2020年臺灣民眾平均每人每日攝取8.3克的食鹽(約相當於3.32克的鈉),其中男性平均9.3克,女性7.3克。然而成人每日鈉的攝取量建議不超過2.4克,也就是6克的食鹽,從數據來看無論男女都過量攝取,這還不包含其他食品的含鈉量。

  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則表示,理論上每天攝取的鈉即使少於0.5克,身體還是可以正常運作,而美國人平均一天攝取超過3.4克的鈉,其中有70%來自包裝食品及餐廳,這些食物的鈉含量相對難控制,臺灣的外食族也面臨相同的挑戰。

  衛福部的衛教資訊則指出,若是高血壓患者每日攝取的鹽分可以低於6克,則血壓平均可以下降2~8毫米汞柱,相當於每天服用1顆長效型的抗高血壓藥物,可見鹽分的控制與健康息息相關。

  建議民眾在選購食品時,除了留心營養標示外,也可以選擇減鈉或是低鈉的產品,或是外食時請餐廳提供客製化的少鹽食品,別讓美食的調味變成健康的隱憂,同時也應購置足額的醫療險,在相對不可控的飲食與健康風險下,有一個確定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