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城市规划上有哪些败笔?

关注者
846
被浏览
114,797

12 个回答

屏风楼。


屏风楼或称屏风楼宇,是指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数幢连在一起的建筑物,形状如屏风故因而得名,屏风楼的定义没有一定的标准。密集的建筑物阻挡光线及令风速减慢,而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亦被称为屏风效应及热岛效应,这现象在1990年代后期,城市规划失当和政府缺乏监管的高度密集的城市;如香港,引起了社会的关注。[1]

屏风楼引起的“屏风效应”并无划一及确切的科学化定义,屏风效应是指楼宇建筑犹如城墙,阻碍自然风进出,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空气质素、景观及自然光,令相对内陆的地区的空气流动减弱,气温升高,加剧地区性的空气污染问题,令区内居民患呼吸道毛病的比例增加。此外,屏风楼也可能引致邻近较矮楼宇接收的电视信号较差。一直以来缺乏城市规划和监管的高度密集的城市,如香港;政府最初未有正视,任由屏风楼兴建,在环保团体和公众舆论炮轰下,认为政府当年规划失当,好大喜功,为求增加建屋量达致目标,无视屏风楼问题,最终要自食其果。[2]

大约于2000年代,香港的屏风楼问题引起社会关注,批评者认为,屏风楼在香港出现是因为政府缺乏城市规划和监管下,任由地产商任意兴建,一方面将新建的建筑物向高空发展,另一方面将大厦与大厦之间的距离缩至最小,形成屏风,使市区内部的旧区变得有如盆地一样。在香港,大围、荃湾、深水埗、西九龙均正面对这个问题。[3]另外,也有意见认为屏风楼的出现,与旧启德机场搬迁,市区撤销对楼宇的高度限制有关。[4]曾在中国、新加坡及英美生活、研究城市建筑多年的中文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何培斌,直指香港的城市设计是“为钱而非为人”,缺乏绿化、公共空间,比上海等地落后得多。[5]

屏风兴建方式并非近年才出现,1980年代初期落成,由和记黄埔发展的和富中心亦被指为屏风楼,和富中心位于北角海旁,17座大楼紧贴式排列,而第6至12座甚至并排连接,犹如一堵巨大的石墙,屋苑后方不但景观受遮挡,空气流通亦大受影响,2007年9月,电视节目《新闻透视》探讨过和富中心屏风楼问题,发展商称设计只为求最多单位享有海景。[6]

香港早年规划的街道并非为如此庞大的建筑体量而设计,比较纽约市曼克顿的建筑物高度虽然与香港的差不多,但“屏风效应”并不突显,是因为纽约市的街道一般都比香港的阔,加上当地不少的建筑均会作沿街后退的设计,令建筑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间距及空间。纽约市对建筑物有街影投射管制,超高层建筑根本不会像长城连合起来,起不到“屏风”的效应。情况就如中环的摩天大厦高耸入云,但不会被视为“屏风楼”。[7]

维基百科:zh.wikipedia.org/wiki/%

另补充当下香港正在热议的城建规划问题:

新界东北发展计划

背景
政府于九十年代的「全港发展策略检讨」中,曾研究新界东北的策略性增长潜力。董建华就任行政长官后,提出要在新界东北发展「无烟环保城」,后来计划在2003年暂时搁置。至2007年,时任特首曾荫权于施政报告表示,会恢复进行洪水桥新市镇,以及古洞北新市镇、坪輋/打鼓岭新市镇以及粉岭北新市镇的规划及工程研究。

现时计划中,新界东北的发展区将带来787公顷土地;扣除绿化带后,实质发展土地有533公顷。

政府在第一阶段公众参与中,向各乡事委员会、区议会、香港规划师学会、立法会发展事务委员会等组织,及古洞村、粉岭北的土地产权拥有者(主要为原居民),简介新界东北发展方案。在2009年尾的第二阶段公众参与阶段,开始有古洞北和粉岭北村民反对计划,至2012年咨询期临近结束时,该议题才在主流网络社群及媒体广为讨论。

计划争议
反对者指此计划会将该地区原有的农地改为住宅或商业用地,扼杀本地农业发展和香港自给自足的能力。亦有指政府致力发展新界东北,是为安置因「双非」问题而新增的人口,方便他们往来大陆及香港,以及照顾他们教育、就业等需要,因此该计划被质疑其实是兴建「双非富豪城」‧[1]行政长官梁振英否认要将新界东北变成「双非城」,或「深圳富豪后花园」,指这些说法完全没有事实根据,并希望公众不要将事件政治化。[2]

主场新闻阐释保护香港农地重要性的制图。

另外,有指咨询过程透明度低,部分非原居民迟至2012年7月才知道事件;第三期咨询文件的发布地点亦只有沙田和北角可以取得。[3]

有关活动
粉岭北农村及居民联席曾立法会选举前举行「新界东北为谁发展?立法会新界东选举论坛」尝试将有关议题带入选举,但并未成为选举焦点。

及后,一场于粉岭举行的居民大会,由于场地空间不足,最终引起混乱,政府因此将咨询期由原定的8月31日延后至9月底,改期9月22日再举行咨询大会。[4][5]

2012年9月2日,有团体于政府总部举行活动,反对发展计划。[6]另外,有网民发起「一人一信」计划,要求政府撤销整个规划方案。[7]

网民反应
关于边境发展,网络社群取态起初基本上与早前的「环珠江口宜居湾区建设重点行动计划神秘咨询事件」类近,但由于2012年暑假期间的主要议题是反对德育及国民教育科,发展计划的讨论未成焦点。

然而,随着网民以至市民对梁振英政府不信任加深,在反国教集会结束后,光复上水站运动将新界东北规划问题再次带出,有关讨论逐渐增加。9月22日举行的咨询亦被不少网民视为是次抗争的重要日子,例如政府突然更改当日咨询会场地,就引起网民激烈反响。[8]

香港網絡大典:evchk.wikia.com/wiki/%E

這個題目我很想寫, 不過需要點時間做資料搜集, 因為始終是很廣的一個題目. 現在先留個outline.

暫時想到的有:

土地政策簡介, 地產賤商(不算奸, 因為他們合法, 懂得找法律建築條例優惠條款等的漏洞, 所以是賤).

一體式的商場大廈地鐵站綜合體

奇怪的蛋糕樓

公屋設計差, 應向日本學習或直接找日本設計師代工.

衛星城市: 主要想寫屯門, 東涌 (另外提一下回歸後政府十多年也沒有提過任何開發新市鎮的方案).

舊區, 舊區重建, 九龍城寨.

綠化奇差, 相關部門種了很多根本不合適的樹.

就算不破壞現有的自然保護區, 固有的土地資源絕對可以更有效利用, 雖然資源有限, 好的設計還是可以解決很多很多的問題, 不過要香港變成一個真正宜居的城市, 我覺得起碼需要50-100年.

其實還有很多很多可以寫, 如果寫得夠多, 又有時間畫一些我腦中改造香港的構想圖, 會考慮出本書, 不過現在只是個構思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