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前高田:與世界接軌的夢想 | All About Japan

陸前高田:與世界接軌的夢想

地震 Simply Wonderful. TOHOKU. 宮城 東北地區
陸前高田:與世界接軌的夢想

一場讓世界震驚的災難在2011年3月11日撕開了日本東部,時至今日,災區重建工作仍在進行。近日,記者採訪了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之一陸前高田市,最深切的感受是:這裏的夢想與世界相連。

陸前高田市是岩手縣東南部的一個沿海城市,鄰接縣內大船渡市、住田町、一關市、及宮城縣氣仙沼市。從東京乘新幹線,到一之關轉乘JR大船渡線到氣仙沼,再乘坐BRT,到陸前高田最快也要四個半小時到達。

當日,越戶浩貴先生在車站迎接我們的到來,他在一般社團法人MARUGOTO陸前高田工作。MARUGOTO的日語原意是「全面、全部」,這家機構也是陸前高田對外交流的綜合窗口。

災害發生那一年,越戶還是岩手大學大學院的學生,來這裏做義工後,覺得自己在這裏還可以做很多事,畢業後決意來到陸前高田工作,希望通過一系列交流工作,把這裏的現狀傳播到外界。

越戶帶領記者,參觀了國道45號沿線的「道之驛高田松原TAPIC45」,這類遭海嘯侵襲過殘存下來的建築,被稱爲「震災遺構」。2011年3月11日,大地震引發的海嘯宛如殘暴的巨獸沖過岸邊,市中心瞬間沒入海中,包括市政府大樓、消防局、學校、民宅等全部被夷爲平地,留下一片狼藉的房屋殘骸,另有一些房屋則宛如一座漂浮城市般,被沖到內陸。

陸前高田市內大多廢墟已被清理,也有一些震災遺構保留下來,當地人認爲,通過這些留下來的震災遺構,才能讓後代知道海嘯的威力,對大自然才有敬畏之心。

震災遺構前方設有一座追悼小屋供遊客憑吊。一輛巴士載著學生來參觀,並在獻花台前追悼海嘯遇難者。據了解,震後的陸前田高市幾近全毀,死亡、失蹤人數達1759人,占當時全市總人口的7.3%,至今仍有203人下落不明。

登上「道之驛 高田松原TAPIC45」上方,可看到面向廣田灣的防潮堤已完成基本結構,高12.5米,全長約2公里,斷面呈現梯形的巨型建築巋然屹立。距離防潮堤最遠100米的海岸一側,已建成高約3米的防潮堤,雙重構造可降低海嘯的危害。新建的防潮堤工程費用約300億日元。

兩道防潮堤之間的地區在地震前是以白砂與松林聞名的名勝地「高田松原」。而岩手縣復興計畫中的一環,便是啓動沙灘松林的重建工程。

日本百景之一的「高田松原」,曾經有7萬棵氣勢磅礴的松樹。江戶時代就開始培育的防風林,綿延兩公里,白砂青松形成了優美的景觀,再加上有名的海水浴場,每年吸引著大量遊客。地震後的海嘯沖垮了高田松原,僅剩下這頑強的“奇蹟一棵松”。災後,「奇蹟一棵松」成爲陸前高田人的心靈寄托。可惜的是,這棵松樹目雖然在海嘯中沒有倒下,但海水灌入後,土壤鹽度太高,根部被含鹽量太高的地下水侵蝕,逐漸枯死。

爲了紀念奇蹟一棵松,陸前高田市決定將其主幹內部插入金屬製「芯棒」以保證它能常年屹立不倒。2013年7月,經過防腐等處理的「奇蹟一棵松」再次矗立起來,並成爲陸前高田市的象徵。

災後新建的大船渡線BRT,特意設立了「奇蹟一棵松站」,附近的一處集合土特産店、拉麵店和咖啡店的觀光商業設施稱爲「一棵松茶屋」,就連當地的甜品店木村屋出售的土特産,也把“奇蹟一棵松”印在了包裝上。在陸前高田市,它的形象幾乎隨處可見。

在防潮堤周圍,大型卡車往來不斷,「高田松原海嘯復興祈願公園」工程已在今年3月開工,包括「道之驛 高田松原TAPIC45」、「奇蹟一棵松」、「氣仙中學」、「青年旅館」等震災遺構在內,將建成爲一處國營的追悼與祈願設施,整體工程預定在2020年前完成。

在防潮堤南部、今泉地區的半山腰,遇到了從事建築工作的佐佐木信孝先生。他告訴記者,這裏的建設者來自北陸、東北、北海道等地,每天有約1200人在這裏工作,僅宿舍就有800間。他自2012年12月來這裏工作,到2013年3月都是在清理殘骸,隨後便開始著手採挖今泉山地的土石,將陸前高田市區的地基墊高。

佐佐木信孝隸屬「陸前高田清水JV」,這家機構是由五家企業組成的震災復興事業共同企業體,負責陸前高田的災後重建。他指著遠處動情地對記者說:「這座山頭原來是120米,現在只有45米。這邊,填好的高台,是住宅用地,土地已經分售;那邊,將來高田小學要遷過去。等運動公園,棒球場、田徑運動場、網球場等建成以後,景觀將大爲改變。再過一年半高田地區就能完工,今泉地區還需兩年,預計能在2019年世界杯橄欖球賽和2020年東京奧運前建好。」

在陸前高田市政府臨時搭建的辦公樓裏,陸前高田市復興局的佐佐木學先生向記者介紹,全市有8,030戶受災,占總戶數的99.5%,爲此,市政府制定了「防災集團遷移促進事業」和「災害復興公營住宅整備事業」。

「防災集團遷移促進事業」方案是:由市政府整備在高台的住宅團地,受災者購買或租用土地再建住宅;住居搬遷所需費用、住宅建設等費用可以活用住宅貸款,市政府出資貼補其利息;根據受災者意願,市政府出資購買受災者原居住土地。目前,30個住宅團地建設計劃,已經完成了28個。

「災害復興公營住宅整備事業」方案是:建設公營住宅,讓受災者有安定的居所。最初是計劃建設1000戶,後根據居住意向縮減爲895戶。

截至2017年6月30日,全市仍有806戶、2,027人居住在應急或臨時住宅。

在公共設施建設方面,雖然大多還在設計中,但今年開業的大型商業設施和圖書館已成爲當地話題。

今年4月,陸前高田市災後第一個大型商業設施「ABASSE TAKADA」開業。在中心市街,大約90公頃的地基被墊高12米,是受災害地區中最大規模的復興工程。「ABASSE」在當地的話中有「一起前進」的意思,內有飲食店、書店、超市共21家店鋪。連接商業設施的圖書館也於7月開放,僅一個月到訪者就達2萬人次。

記者步入圖書館,充分感受到自然材質的溫馨。

舉目所見都是岩手縣松木柱子和氣仙杉木地板,置身其中,氣定神閑,不止限於愛書家,即使是心血來潮的人,也願意駐足其間,度過有意義的時光。據館員介紹,在圖書館收藏了約1,800冊關於311震災的書籍。

據了解,按照陸前高田市的復興計劃,將根據三個基本理念,打造「與海、綠、太陽共生的海濱都市」。這三個基本理念是:創造可以向世界展現其美麗的城市;創造可以守護生命和羈絆的城市;創造具有活力的城市。

參觀了陸前高田市在「硬體」上的建設及發展規劃後,市政府企畫政策課的大林孝典向記者介紹了在「軟體」方面的推進工作。

大林孝典曾在JICA(國際協力機構)就職期間在非洲開展過支援工作,因大學時代來過陸前高田,因此非常喜歡這裏,從非洲回來後他選擇在這裏生活。正是有在國外生活的經歷,他更想把陸前高田介紹給世界。

大林說:「與世界的接軌,可以轉化成爲促使當地經濟發展的動力,同時隨著擁有全球化思維和視野的居民不斷增加,也會促進到該地域的全球化進程。現在訪日外國人每年都以百萬持續成長,而訪問陸前高田市的外國人一年只有區區500人,完全無法相提並論。如何才能吸引更多外國客人到訪,是我們面臨的一個課題。雖然日本政府試圖通過吸引海外遊客來日旅遊來實現東北復興,而且也確實推出了一些支援措施,但在這裏依然還是有些落差,面臨不少困難。」

在平成27年度,陸前高田市的「VISIT TAKATA推進項目」被日本政府觀光廳選入「活用地域資源觀光地魅力創造事業」。大林介紹,最初提出這個項目的時候,回應並不熱烈,因爲當地市民覺得不太會有海外遊客來這裏旅行。

不過,大林也欣喜地看到,通過一件事情就能讓許多人的想法改變。他介紹,縣立高田高中海洋系統科的實習用小船因海嘯災害穿越太平洋,2013年4月抵達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克雷森特城海岸,以此爲契機,高田高中與克雷森特城的DEL NORTE高中結爲姊妹校,每年進行一次兩地之間的互訪交流活動。

大林說:「通過不斷的交流互訪,有越來越多的市民感受到與海外人群的互動對當地發展起到了正面推進作用。並不只有年輕人,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市政府職員、地區居民,對國際交流的支持者漸漸增加。」

希望陸前高田市能成爲學習的場所、研究的場所、防災實踐的場所。我們正在考慮與外界交流的深度和機會,包括翻譯導遊事業在內,都是希望與世界接軌。」大林介紹,儘管到訪的外國人不多,陸前高田市已未雨綢缪,根據國家「構造改革特區政策」,所推行的 「地域翻譯導遊」培養計劃,今年2月,已有四人分別通過了英語、中國語翻譯導遊資格,這在東北6縣尚屬首例。希望通過他們,向世界傳遞災後復興的進展,擴大與海外的交流。

下斗米女士是唯一的一名中國語翻譯導遊,1999年從中國東北嫁到岩手縣,家住與陸前高田市毗鄰的大船渡市。她告訴記者說:「我以前經常帶孩子在海邊玩,海邊有一個學生合宿設施,孩子小學時曾在這邊住過,因此我對這個地方有很深的感情。雖然這裏受災,但我的家在這裏,也已經習慣這種田園式的生活節奏。希望能爲當地的國際交流事業盡一己之力。」

採訪期間,記者看到越來越多人正在以積極向上的心態把當地的特色介紹給外界。在午飯時間,料理店「陸丸」的老板佐佐木浩熱情地向記者推薦「HOTAWAKA套餐」。

扇貝、裙帶菜是當地的特産,「HOTAWAKA」是兩個單詞組合,爲推薦當地特産,當地飲食業者成立了「陸前高田扇貝和裙帶菜料理推進協議會」,共有四家餐廳同時推出的「HOTAWAKA套餐」。

「陸前高田希望與世界接軌,並正在改變。」越戶浩貴說:「2016年我們接待過來自國內外137個團體2,637人來陸前高田參觀考察,其中海外有23個團體205人,占8%。同時,提供給外來訪客的民泊設施也逐漸增多,截至目前,已有108家,其中有30家可以接待外國人。與其他受災地區比較,這是陸前高田災後重建的一個顯著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