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的任務!口罩國家隊 40 天交出 92 條產線,怎麼做到?|經理人
管理 Management > 產品與專案
feature picture
侯俊偉 / 攝影

不可能的任務!口罩國家隊 40 天交出 92 條產線,怎麼做到?

2020-04-20 採訪‧撰文 周頌宜

「這是攸關人命的事,一定得做,」口罩國家隊現場總指揮、台灣瀧澤總經理戴雲錦在記者尚未開口前,堅定地表示。

一個多月前,台灣的口罩日產量約 200 萬,政府限制口罩出口、民眾 7 日內僅能購買 2 個口罩,如今,口罩日產量超過 1500 萬,不僅民眾 14 日內可以購買 9 個口罩,政府也有條件開放口罩寄到國外,大幅提升近 8 倍的產能。台灣從原本 90% 口罩來自進口,躍升為世界第二大口罩生產國。這 40 天,發生了什麼?

延伸閱讀:口罩線上預購!何時繳費、取貨?健保快易通 App 怎麼用?

0423口罩國家隊
製圖 / 陳姿伶

當政府宣布要增加口罩產線時,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許文憲、名譽理事長嚴瑞雄第一個跳出來,召集公會成員鼎力相助,希望盡快組建機台和產線。但短時間要自建產線,勢必需要各個工具機公司提供菁英人力、聚在一起協作,這個現場調度需要一個「頭」,誰能勝任?擁有加工、組裝、測試、研發背景的戴雲錦,成為不二人選,「沈榮津部長親自打電話給我,再加上我曾有類似經驗,沒有多想,就接下了。」

戴雲錦口中的經驗,指的是 17 年前 SARS 的親身經歷。SARS 疫情爆發時,戴雲錦曾高燒不退,引發敗血症,被醫院診斷為 SARS 末期,隨即進入負壓病房隔離。「我住院整整10天,沒有見過醫生,那種擔憂.......一輩子都沒辦法忘記。」

雖然後來證實為醫生誤診,但當時戴雲錦和家人出門,少不了被鄰居指指點點。自此他更加珍惜自己的身體,並在新冠病毒爆發的此刻,勇於承擔大任,決心打贏這場硬仗,因為,他不想再看到任何人,和自己有同樣難過的經歷。

日系企業洗禮,秉持現場管理原則,親上戰場!

戴雲錦一畢業就進入台灣瀧澤擔任實習生,一路從課長做到總經理,至今 46 個年頭。台灣瀧澤母公司為日本瀧澤,主要業務為研發、製造車床、印刷電路板(PCB)鑽孔機,戴雲錦自然深受日商企業對「現場主義」的堅持。

所謂的現場主義,包含 3 個面向:現場、現物、現況。

戴雲錦認為,身 為團隊領導者,如果只是坐在辦公室,聽員工報告、下決策,不只決策不夠精確,還可能耽誤到黃金時間。 接下總指揮的角色後,他秉持 3 現原則,親自挑選台灣瀧澤近 10 位菁英,率領團隊在 2 月 10 日,拜訪政府指定的其中一家口罩廠商長宏機械。

延伸閱讀:主管最重要的工作:走動式管理 !走出辦公室,問題的解答就在第一線

打開手機相簿,戴雲錦秀出一張張工廠的照片,內部不過幾十坪空間,只容納 1.5 條產線,相較政府預計的 40 條產線,根本是天差地別。挑戰,才正要開始。

第一道難關:沒有SOP,如何快速學會建口罩機台?

當務之急是換到更大的廠房,透過各方協助,所幸找到 330 坪的場址,解決空間問題。但口罩廠商多為家族經營,員工只有 10 來人、負責管理和製造,而機台組裝的工作都交給老師傅處理,建產線的流程都存在他們的腦袋裡,難以快速複製上手。

想克服這個技術挑戰的第一直覺,應該是要求老師傅們建立 SOP,但戴雲錦搖著頭說,「我們不是輔導、更不是領導他們,我們只是共同完成,是協助者。」 如果端起領導者姿態,指示口罩場的老師傅做這個、做那個,對方的心理肯定不好受,也就沒辦法如期完成政府的目標。

因此,戴雲錦沒逼著老師傅寫下工作技巧,「你要他們寫也不可能啦,那都是經驗累積。」台灣瀧澤稽核室室長張麗慧補充,老師傅底子深、技術好,但較缺乏知識保存的概念,這與年輕一輩技術員的作業模式不太一樣。「我們員工會問很細,像是螺絲要轉幾圈、轉幾度,但師傅會回你,『哩跨啦,丟系安內』(台語,你看啦,就是這樣)。」不如派團隊跟著老師傅,做一步、學一步,再將過程記錄下來,才能有效保存技術。

戴雲錦和團隊花了一個禮拜的時間,在 2 月 16 日完成第一條產線(包含一台主機、兩台耳帶機),而這第一批菁英,就成為種子部隊,負責指導之後加入的夥伴。

第二道難關:背景、文化不同的百人團隊,怎麼管理?

第一條產線就耗費一周,距政府訂的目標還有一大段距離。許文憲和嚴瑞雄拉來一大票公會成員,總共有 32 家公司(含 3 個法人)補齊超過 140 名人力,形成戴雲錦的第二個考驗:上百人的團隊,儼然一間小型公司,但成員的專業技術和文化背景大不相同,怎麼領導?

口罩國家隊_周頌宜整理.PNG
整理 / 周頌宜

戴雲錦攤開手上一疊資料,都是他一一製作的各式工作表格,包括出勤表、機台架構表、任務認領表等等,「這些表都是公開的,現場要找誰都一目瞭然,」對戴雲錦來說,透明化是組織運作順利的關鍵。

第一條產線完成後,戴雲錦據此建立產線的工作站,包含料架、小輸送帶、主機、封版、組裝、耳帶機、調整等10幾個生產站別,再細分各站所需的時間及人力,開放給各家廠商認領。除了工作分派之外,公開的最大好處是互相激勵,每家廠商都是該領域的佼佼者,自然會有競爭心態,彼此督促,產生良性循環。

張麗慧進一步解釋,每個工作站還會成立專屬的 LINE 群組,選出一位負責人,定時回報大家的工作及身體狀況。「很多人是北上支援,雖然我們協助安排住宿和交通,最重要的仍是大家的健康。」

這些調整,讓口罩產線從一周一條,加速到每天 6 條。

領導不只是帶人,帶心才有一起勇往直前的勇氣

回顧這段跨公司協作的歷程,戴雲錦認為,「你有使命感,就會自動自發做,而這要靠激勵。」

成員沒日沒夜工作,拚產線,一天睡不到4小時,不免心聲抱怨,「我們為什麼要做得這麼辛苦......」當你不知道為何而戰、為誰而戰,身心靈遲早受不住。 這時候戴雲錦就會以自身例子勉勵眾人,這場戰役為的是你的家人,可能是剛出生的女兒、也可能是家中的老父母,是你身旁愛的每一個人。

除了將目標定義清楚,「讚美」的力量也很大。張麗慧表示,稽核室的任務就是記錄每一個環節,從第一天進入工廠到最後一天交機,拍了上千張照片,「何不讓這些照片發揮更大的效用?」 她將每個工作站、每位工作人員工作的照片,分享給該公司的老闆,由老闆稱讚自己的員工,這對員工來說是莫大的鼓舞,獲得主管肯定,就會更用心投入。

另一方面,政府宣布「口罩國家隊」的稱號,這讓大家心裡更加踏實,感謝卡、感謝信如雪片般飛來,「一開始沒想過這些,但社會對我們的鼓勵,成為大家全力奮戰的後盾,」戴雲錦笑著說,接下任務時,從沒想過被稱為英雄,只想著為國家盡一分心力。

第一批的最後一條產線在 3 月 6 日提早達標(編按:第一批產線 60 條,第二批追加 30 條於 3 月 20 日完成,加上原有兩條,現有 92 條),原需 6 個月的作業期,一下縮短到一個月,靠的是各大工具機廠的大力相助。如同經濟部長沈榮津曾公開說,這次動員讓台灣人民意識到,工具機產業並非印象中的黑手,而是國家的根基,社會發展的助力。

「我這輩子做事沒這麼認真過,」戴雲錦笑著說,腎上腺素可以激發人的潛能,「這次,讓我看到團隊齊心向前,沒有什麼難關無法克服。」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