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2700面霜保濕唔及平嘢 貴未必好|即時新聞|港澳|on.cc東網

消委會:$2700面霜保濕唔及平嘢 貴未必好

2016111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愛美的女士都會塗保濕面霜,讓皮膚持續濕潤。(胡家豪攝/資料圖片)
秋冬季節,天氣乾燥,不少市民都會塗保濕面霜,讓皮膚保持濕潤。消委會測試市面上17款保濕面霜,指出貴價產品不代表最好,售價2700港元的面霜的保濕效能與價錢相差24倍的面霜效果一樣,以5分為滿分,兩者均得2.5分。相反一些價錢較相宜的面霜,保濕能力較強。消委會提醒,區分面霜保濕效果可留意成分表中甘油的排列位置,甘油成分愈高,愈能將水分保留在皮膚角質層,另亦要留意產品排列是否含可致敏成分,不要輕信廣告聲稱。
消委會聯同國際消費者研究及試驗組織,安排了530位試用者參與4星期測試,在手腕內側分別塗抹測試樣本及作對照用的保濕面霜,再對比兩者在使用前後的皮膚角質層的電容值,發現17款產品中,大部分均有良好保濕功能,以5分為滿分,14款達3.5分,LANEIGE「水庫凝肌舒緩啫喱」表現最差,僅得1.5分。
測試發現貴價品牌產品的保濕效果未必是最出色,售價達2700港元的LA MER「The Moisturizing Gel Cream」與價格最平、僅售108港元的NIVEA「24小時補濕晶華」,價錢相差近24倍,但保濕效能同為2.5分。至於價錢屬第二低的Neutrogena露得清的「水活保濕凝露」及OLAY的「長效保濕凝露」均為130港元,保濕能力達3.5分。
消委會副主席梁光漢提醒市民選購面霜時,除了留意保濕功能,亦應留意產品成分列表,是否含有引致皮膚敏感及刺激反應的成分。他指出,17款測試樣本,其中8款的標示成分中分別有1至8種可能致敏的香料、9款含有酒精,2款含有可釋出甲醛成分,或有機會令部分使用者的皮膚受刺激,提醒消費者要小心選購。
現時市面上一些產品標榜「經皮膚科醫生測試或認可」、「不堵塞毛孔」等,梁光漢指,國際間對這類聲稱仍沒有統一定義,不能保證產品不會刺激皮膚,提醒消費者不要盡信。
他續指,測試是在德國進行,接受測試的對象亦是白種人,他們的膚質,當地的氣候和濕度與香港不同,故測試結果屬參考性質,消費者要根據自己的膚質選擇產品,也要留意護膚品是否含可有致敏的成分,建議可先將產品塗在手上,沒有過敏反應才購買。
消委會今年首10個月收到涉及護膚用品的投訴有242宗,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01宗。另外,選擇月刊正式踏入40周年,消委會推出特別刊物《健康手札》,輯錄了過去《選擇》月刊中有關美顏、飲食及嬰兒的文章。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稱消委會計劃全面提升網絡,印刷版月刊的内容質量,以及更新網上訂閲版的頁面。消委會明年會向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申請撥款1300萬至1400萬港元,以聘請更多人,增加測試的費用及發展《選擇》月刊的手機應用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