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是如何通过伪造文化来欺骗年轻人的?

关注者
88,207
被浏览
29,820,513

3,010 个回答

1.

在小红书下架的节骨眼上,新浪微博推出了图片社交app绿洲。小红书和绿洲两个APP,一个标记我的生活,一个分享美好世界。


但在我看来标记的都是微商的生活,分享的都是微商的世界。

这两个app虽然主打图片社交,但本质都一样,说好听点是打造种草平台,说不好听点就是一个卖东西的电商平台。



在小红书下架的时间点,新浪义无反顾的参与进互联网割韭菜的行列中,非常快速的推出了类小红书app绿洲。


为了尽快上线,连图标都来不及做了,直接复制粘贴,省事方便,这执行力高的让人窒息。

不过绿洲的头像是真的绿,跟韭菜一个颜色,这表明了绿洲立志成为韭菜刀的决心,磨刀霍霍等着精致的猪猪男孩或女孩韭菜们进场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心疼一下这届年轻人,真的是太不容易了,要种的草太多。


无论去到哪个平台,都有要种草的东西,在抖音上有OMG这也太好用了的李佳琪,在微信上有各类微商大军,在小红书上有不仅喜欢标记自己生活,还喜欢卖产品的各类网红。

加上现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很多娱乐平台跟电商合作,分析你的购买喜好,直接把你在电商平台加进购物车的商品推送到你各个娱乐APP里,

我之前看中了一双潮鞋,但价格太贵就没买只是放进购物车里,然后我就发现这双总是鞋会时不时的出现在我的视线里。


刷抖音会出现,看头条会出现,刷微博也会出现,我猜是不是只要没买就会一直出现。

2.

以前老一辈的人,只有在买房的时候才会考虑超前消费,会贷款供房子。

但是现在的年轻人,超前消费的东西一般都是什么鞋子、化妆品、包包这些不具有投资属性的物品。

每天身上挎香奈儿的包包,喷古驰的香水,穿谜一样那么贵的AJ,手里拿着最新款的iPhone,打扮的人模狗样,仿佛自己已经是一名成功人士了。

我们的生活每天被广告填满,资本说我们要过精致的生活,所以铺天盖地的广告就会向我们袭来,这些广告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当然他们不会直截了当的让你买买买,而是会用各种概念包装自己的物品。

然后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向你传输一些观念,比如用香奈儿的香水会让你在朋友面前高人一等,如果不穿AJ就会在朋友圈显得特别土啊。


你认真想一下,为什么我们会认为穿AJ的人特别潮流,穿鸿星尔克的人就会特别土呢,这就是资本无形中影响你三观最真实的例子。

在我眼里,只要是还没实现不用上班每个月的收入比自己的花销还要高的水平就不算是有钱人。不管你是工人,白领,还是金领都算是穷人,你试一下一年不工作,生活水平会不会下降。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穷人的圈子充满鄙视链的,反而富人的圈子总是强调合作。


因为穷人的鄙视链思维是资本在各种信息轰炸无形中灌输的,正是因为有了穷人圈子鄙视链的存在,资本才能不亦乐乎的割韭菜,这真的是既阴险又聪明的操作啊。

3.

资本割韭菜的能力真的是越来越强了,作为社会主义乖巧的接班人,我觉得非常有必要跟大家聊聊现代化系统割韭菜的流程是怎么样的。

首先,资本发明了一件商品,比如一支口红,这只口红的实际成本只需要20块钱,资本通过各种平台各个网红推销包装,并通过预售,名额限制等一系列饥饿营销操作,成功让这支口红成为爆款。

这个时候,资本故意把口红价格定到120的低价,并选定一个良辰吉日,在凌晨12点进行首发,为何要凌晨12点呢,因为晚上是人最容易冲动消费的时候。

终于到了首发当天,你顶着个黑眼圈守在手机屏幕,终于守到12点了,结果你发现,由于自己家的不是光纤网速,完全抢不过别人,于是不到10秒就被抢完了。



你很沮丧,因为没买到这支口红你仿佛看到朋友已经开始嘲笑你追不上时尚的潮流了,第二天你“偶然”发现有黄牛在卖这只口红,售价240,整整贵了一倍。

但是你想240不过是去外面吃一顿饭的价钱,但口红却能用很久呢,最终你下定决心买了。

就这样,资本通过一系列骚操作,成功赚取到了毛利220/支口红的利润。

别急,你以为资本割韭菜的行动就到这里了吗?不不不,To Young,To Naive。

现在年轻人刚出来工作的平均薪资那么低,怎么能满足资本家们的胃口。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钱生钱生钱呢?


资本们想了想,把目光放到了金融借贷这一块上,有头有脸的互联网公司,基本上都有这块业务。

好的,资本们要开始下半场割韭菜活动了,首先他们会继续包装精致、轻奢的生活才是年轻人本该有的生活观念。

然后会继续慷慨的把你手里给他们的钱再借回给你们。你看中一款包包,6000块钱,比自己一个月的工资都高。

没事,买!爸爸们帮你算过了,分期24个月加上利息每个月才还260,每天才还8块6毛钱,每小时才还3毛5,这约等于不用钱啊,果断买。


慢慢的,你习惯了超前消费,你发现分期买东西不仅能提前满足自己,而且每个月只要还几十块钱,压力不大。

但是渐渐的,你的消费欲望越来越高,你的分期金额也随之提高,直到最后,你每月不仅仅要给钱给自己的亲生爸爸,还有3号中信爸爸,11号花呗爸爸,15号广发爸爸,21号京东白条爸爸。

你会发现,月头发下来的工资,给完这些爸爸之后,已经所剩无几了,你看着超前消费买回来的AJ、香奈儿包包,YSL口红,你追悔莫及,但你已经走投无路。

当你还完这些爸爸钱之后,你不得不再跟这些爸爸借钱过日子。

现在恭喜你已经成功进入超前消费魔鬼循环圈了。


其实当代年轻人没什么钱,别看他们穿的是AJ、用的是香奈儿的香水和包包,吃的都是网红餐厅。

调查显示,90后的负债额是月收入的18.5倍。已经工作的90后,人均负债12万+。虽然我觉得没那么夸张,但90后普遍负债确是真实且真实的存在。

超前消费最可怕的地方是堵死了你实现财务自由的机会。

人是贪婪的,如果可以提前实现自己的满足感,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不会愿意延迟。

欲望越来越膨胀,雪球越滚越大,到最后,就会出现我上面所说的魔鬼循环圈,这个时候,你已经没有能力再存钱了,也没有其他的钱来提升自身的能力,恭喜你,这个时候的你实现财务自由的机会约等于零。

4.

资本真的是太聪明了,他们向你灌输消费观,包装自己的产品,还借钱给你消费。

通过透支你现在及未来的金钱。一方面资本既可以赚你现在和未来的钱,另一方面又可以进一步堵塞普通人实现财务自由的道路。

你可能想问,为啥资本要堵塞我们普通人实现财务自由的路,因为资本也会害怕,蛋糕就那么大,谁也不能预估科技的潮流会让多少普通人上岸,又会将多少有钱人拉下海里。

尝试过富有的滋味就很难再体验贫穷的感觉。所以他们严防死守,通过各种手段来降低你实现财富自由的机会。

让你沦陷于抖音、微博的娱乐世界而放弃去提升自我,让你沉迷于各种网红产品而失去存钱的机会。

当机遇降临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既没有才也没有财,这个时候你会难过,会沮丧,会失望,但你无能为力,你能做的只有继续点开抖音,继续跟资本借未来的钱。




润叔一直觉得,对于年轻人来说,没有一夜暴富的捷径,刚出来社会的我们只有通过省钱和存钱两个步骤来建立自己正确的消费观。

要学会过上断舍离的生活,要分清自己的钱应该花在那里,不应该花在那里,应该花在能提升自我的地方,而不是花在能满足自我的地方。

说真的,这很难,但仔细想想,通往财富自由的路上,不都是充满着荆棘的吗?

要想未来过上不需要考虑钱的生活,现在就要认认真真的考虑怎么样把一块钱掰成两块钱来用。

怎么样戒掉自己的物欲,怎么样让自己变得比同龄人更优秀,更能赚钱!

朋友还记得这件衣服吗

这件 T 恤官方售价¥99发售首日在全国范围内被抢购一空最高时每件被炒到¥1,000 左右图中人是我一个朋友

T 恤的成本价低到令人发指非品牌 T 恤售价常常可以低到¥10 甚至¥3在服装上游市场T 恤常常是论斤称的

是的同样两件衣服因为品牌或其背后所代表的文化不同极端情况下差价有可能达到成千上万倍这已是日常生活中的常态了我们不会觉得哪里不对

而什么导致了中间的利润差呢说得好听点这叫品牌溢价说得难听点这叫智商税两种说法都没有错但都不是本质原因最本质的原因其实是价格歧视

消费主义源起价格歧视

在回答 HOW如何之前我必须先说清 WHY为什么

举个例子一件风衣品牌 A卖 ¥5,000同样一件风衣品牌 B只卖 ¥500你是否认为品牌 A利润高得吓人绝对赚翻品牌 B利润微薄远远不及品牌 A

如果你真的有这种感觉只能说你像孩子般纯真成年人的世界没有那么简单只要商家不发昏品牌 B的利润常常会超过品牌 A

那怎么可能这是有可能的不要把格局限定在单件利润上作为资本家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总利润

常言道薄利多销利润和销量此消彼长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将这种关系画成图大约是这样

由图可知价格降低->销量增长反之亦然

图中的大三角形代表着整个市场的消费潜力蓝色矩形代表着商家可以获取的利润理论上商家所做的一切操作最终目的就是让图中蓝色面积足够大蓝色部分面积越大商家的利润便越高

接下来我将与你联手站在商家的角度一点点蚕食整个市场我们的目标是使图中蓝色部分面积达到最大最好能填满整个三角形

假设我们正在卖一款风衣成本是¥100定价¥600此时很有可能部分有钱消费者心理价位是¥1,000我们相当于损失¥400也就是图中黄色部分消费者剩余

反之有部分消费者心理价位是¥400他们会感觉这件风衣很贵于是选择不买我们相当于损失¥300也就是图中红色部分无谓损失因为只要售价高于成本商家就乐见成交

当然也有部分消费者心理价位在¥100 以下而我们不能做赔钱买卖所以无法成交也就是图中底部白色的梯形部分

理想状态下我们将消费者剩余无谓损失都拿到手便可实现利润最大化想达到此目的我们需要知道每位消费者心理价位是多少但消费者心理价位不可能直接问消费者也不会告诉我们没关系撒手锏来了价格歧视带着它的兄弟姐妹一起来了

1. 一级价格歧视

什么是价格歧视通俗点说就是给每位消费者分别定价只要在成本线之上消费者愿意出¥1,000就卖¥1,000消费者愿意出¥100就卖¥100

你可能会想扯淡吧这怎么可能

这是有可能的最常见的价格歧视就是划价一件商品定价¥1,000消费者感觉贵于是划价商家慢慢试探消费者的上限消费者慢慢试探商家的下限最终在一个双方满意的价位成交这是最常用的手段称作一级价格歧视其缺点是效率非常低双方需要反复沟通确认才能成交

2. 二级价格歧视

既然有一级肯定有二级二级价格歧视是通过购买数量进行歧视最常见的是批发市场同样一件东西一次买 100 件就每件优惠¥5如果一次买 1,000 件就每件优惠¥7……这个方式非常简单粗暴易行比如超市满 200 减 20 也属于此类

3. 三级价格歧视

网购中最常见的是三级价格歧视不知道你是否思考过双十一的优惠规则那么复杂你先得攒够积分然后买够多少钱的商品有些商品还不参与满减用了这个优惠有可能就不能用另一个优惠还要在约定好的时间开始抢……凡此种种让人不胜其烦这究竟是为什么

事出反常必有妖这样做一定有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举个例子比如一款非常赞的胶囊咖啡原价¥39.9想想看如果一个人费力半天找了很久的优惠券终于以¥19.9 的价格买到了这款咖啡那么他最可能是什么样的人呢首先他的时间成本肯定不高一个月薪 30k 的人绝无可能花半小时来琢磨怎么节省¥20所以此人收入不会高并且对价格比较敏感那么商家便从他这里赚取了无谓损失

相反时间成本很高的人会直接买单他的时间比较值钱对价格不敏感商家便从他这里赚取了消费者剩余

三级价格歧视是通过区分消费者的身份/收入/社会地位……来定价互联网时代我们有非常多的手段可以辅助区分消费者比如 iPhone 用户的付费意识普遍好一些深夜在 CBD 附近打车的人一般可以报销所以对价格不敏感坐飞机总是头等舱的人一般来说是成功人士……这便是有段时间非常火的话题大数据杀熟使用一个应用越久它就会越清楚你所处的阶层和你的心理价位大致在哪里

TIPS关于大数据有个很扯淡的设定假设你是一个习惯给好评的买家那么你收到残次品的概率会越来越高因为在卖家眼中你是一个非常好说话的顾客残次品优先卖给你被投诉的概率是最低的

我认识一个很有钱的朋友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贵的东西不一定好但好的东西一定很贵那么他的消费者剩余在商家眼里就是非常高的

当同样商品以高价卖给了富人低价卖给了穷人我们利润有了大幅增加可事情变得耐人寻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