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等德国将军对克鲁格的评价不高呢?

关注者
17
被浏览
18,574

4 个回答

海茵茨 古德里安(“飞毛腿海茵茨”)和君特 冯 克鲁格(“聪明的汉斯”)之间的“决斗”

1943年5月,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内部,关于代号为“堡垒”的夏季攻势的讨论进入了白热化。对于这场攻势,不同观点之间的矛盾激化到了顶点,甚至绰号为“聪明的汉斯”的克鲁格元帅,与绰号为“飞毛腿海茵茨”的古德里安大将之间,以至于提出要进行“决斗”。

克鲁格元帅是对库尔斯克突出部发起进攻观点的坚定支持者,而古德里安大将则不想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冒险,他说道:“库尔斯克是否在我们手中,世界是否在我们手中,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几秒钟之后,克鲁格向希特勒提出申请,要和古德里安进行“决斗”!希特勒用手指指向自己的太阳穴,愤怒地禁止这两位将帅之间的“决斗”。

其实,古德里安与克鲁格之间的“梁子”早就已经结下:在“巴巴罗萨”行动期间,克鲁格作为古德里安的上级,早就对古德里安的“飞毛腿”作风感到怒不可遏:古德里安总是不听命令,让他的装甲集群孤军深入,远远地把步兵部队抛在后面,让他的侧翼始终处于危险的境地。这让老成持重,用兵求稳的老派普鲁士元帅克鲁格十分不爽,两人之间几乎见面就吵,克鲁格作为集团军群司令,也没少向元首告古德里安的黑状。古德里安也对克鲁格老是“反应迟钝,贻误战机”深感愤怒;可以说,这是“闪电战”派和“歼灭战”派两种战术之间矛盾的摩擦,是两条不同军事路线的斗争;但是,莫斯科战役之后,古德里安由于在图拉的擅自撤退而被希特勒撤职,而克鲁格则一直在主持中央集团军群。

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希特勒重新请古德里安出山,出任装甲兵总监。那么,在发起关键的库尔斯克战役之前,古德里安和克鲁格这对老冤家又狭路相逢,两人在对待库尔斯克战役的态度上大相径庭,所以双方新仇旧恨,矛盾爆发导致要进行“决斗”,也就不足为奇了。

库尔斯克战役之后,克鲁格在1943年10月,在明斯克—斯莫棱斯克高速公路上出车祸负伤,无法继续担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的职务,他才离开了前线,他和古德里安的斗争才宣告结束。

1943年,克鲁格元帅就对德国面临局势持悲观看法,光这一点,就甩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两条街那么远了。

克鲁格的外号就叫聪明的汉斯,就因为他总能看清局势严重性,从而作出理性的判断。

1943年夏天,同盟国军已成功进入意大利,自此刻开始,纳粹德国已不得不两线作战。

在这之后,克鲁格元帅与施陶芬贝格联手,共同反对希特勒,他希望以“力量和理智”去维护德国的利益。

1944年夏天,诺曼底登陆后,西线德军总司令龙德施泰特元帅因为“失败主义”被换下,新的西线德军总司令克鲁格元帅与诺曼底指挥官隆美尔元帅想法一致。他们一致认为德国无法取胜,苦劝希特勒立即结束战争。

然而,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却还相信德国国防军是天下无敌,只要指挥得当,就能逆风翻盘!

苏联红军逼近柏林,古德里安却还幻想德国军队天下无敌,只要指挥得当,就能逆风翻盘。因此古德里安跟希特勒就德军指挥权问题爆发了激烈的争执,结果是古德里安被赶走。而曼施坦因则是“恬不知耻”的请求面见希特勒,希望能为德国国防军的柏林作战出谋划策,但是被希特勒无情拒绝了。随后,曼施坦因随逃难人群向同盟国占领区走去。

讲个曼施坦因元帅的笑话,他自从被希特勒免职,就开始过上养老生活,但他错误的估计苏联红军的力量。因此,曼施坦因还敢在波罗的海悠闲度假,并在东波美拉尼亚购置了一栋别墅。然后红军一来,他就携家带口逃往帝都柏林,还跟元首说自己有能力翻盘,笑死我了…

在同盟国成功登陆诺曼底后,谁要是对战争还抱有希望,那就是没有军事头脑。

希特勒想法很简单,他不是为了抵抗而抵抗,而是延缓德国战败的速度,最后自杀殉国。

因为希特勒知道敌人不会放过他,能被接纳的只有德国将领、士兵以及民众,所以他不可能投降。

希特勒早在1944年就预见了自己的末日,曼施坦因说希特勒曾问他,如果德国战败,你们能跟国家社会主义一道覆灭吗?曼施坦因觉得这个问题太沉重,所以不愿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