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一岛,为何海地和多米尼加的经济状况差距如此之大?

关注者
619
被浏览
1,061,670

52 个回答

其实在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海地和多米尼加差距还不大,而且都是错过拉美同时期的“自由主义”时代的班车,这一时期,海地和多米尼加,由于政局不稳,外加经济作物缺乏竞争力,难以吸引欧美的资本、技术、劳动力进行发展,修建基础设施,出口海外市场。

自独立后,海地也有曾经不错的发展,比如波耶,也就是曾经吞并多米尼加的海地总统,出台过“农业法典”,理想状态下有效地指导和干预农村的经济,一方面维持海地革命后的小土地制,一方面又为了偿还法国的赔款而发展种植园经济,种植甘蔗、咖啡以供出口。这部农业法典,甚至在欧洲出版过。

但是多米尼加,在19世纪后期,经常发生军人政变,而且介于独立以来,多米尼加的军人在对抗海地占领、西班牙的再次殖民中的重要作用,军人在多米尼加的地位很高,但这一时期他们并不懂得发展经济。多米尼加并没有像墨西哥迪亚斯时期的大庄园大地产,更多的是私人家庭的中小地产,种植咖啡等投资较少、成本较低的作物,这些地产的经营模式落后,也保持着原始的生产方式,缺乏技术,也缺乏广阔的海外市场,许多人非常贫穷,国家也难以从出口经济获利。

海地和多米尼加两国真正拉开差距,恰恰是多米尼加臭名昭著的独裁者:拉斐尔.特鲁希略统治时期(1930-1961)。特鲁希略在拉丁美洲威名远扬,不仅以专断残暴、贪婪腐败著称,无论是对内,还是对边境居住的海地人(在20世纪30年代,特鲁希略受种族主义影响,下令用大砍刀杀死居住在多米尼加的海地人),而且在私人生活上还是个十足的很太。但是特鲁希略统治时期,有一些手段促进了多米尼加经济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后,对于拉丁美洲乃至世界上的国家,都在经历一些相似的转折。在拉丁美洲,无论是墨西哥卡德纳斯的革命制度党,还是古巴巴蒂斯塔第一任统治时期,无论是阿根廷的伊里戈延,还是尼加拉瓜的索摩查,虽然有的是民粹进步政党,有的是个人独裁者,有的是军人集团统治,都倾向于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指导和干预,发展民族工业,减少自由主义时期对出口经济的依赖。

特鲁希略统治下多米尼加也不例外。在20世纪30年代,特鲁希略开始了多米尼加的土地改革,这一时期,虽然作为独裁者,并没有真正让广大农民获得土地,并且让自己的家族和亲信获得最多利益,许多普通农民分到的是远离灌溉区、铁路与公路的贫瘠土地。但是特鲁希略大规模分配、拍卖那些无主的公有土地,以及被没收的私人土地,的确极大提高了多米尼加的土地利用率,让那些荒地得到有效开垦。他的土地改革还重视以国家力量和美国资本修建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兴建和改善灌溉系统,并且推广先进的农牧业技术,建立许多较为现代化的甘蔗种植园、养牛场,使得蔗糖、牛肉、牛奶的出口大幅度增长。而且,特鲁希略的改革,的确让许多包括士兵在内的农民获得了土地,暂时缓和了社会矛盾,提高了人民的支持度。

特鲁希略还注重以国家力量发展一些与初级产品加工相关的工业,并且延续了多米尼加的军事传统,比如让自己的亲信军官还经营这些行业,而且在石油等管理上有很大的补贴,这样保证了这些军人作为基本盘的支持,巩固了自己的权力。

特鲁希略,被认为是这一时期拉丁美洲权力最为集中的统治者,即使是尼加拉瓜的索摩查,也不过是保持了军人、大地主等集团的平衡和支持,而特鲁希略则通过铁腕统治和经济进步等方面巩固了自己个人的权力。

虽然特鲁希略是个残暴自私的人,但他在外交上十分圆滑,为多米尼加的经济发展争取了一些好处。特鲁希略作为美国占领时期扶持的国民卫队的军官,践行国民卫队保护私人财产与美国资本的义务,借助美国对多米尼加的控制,与美国保持良好关系。当美国对其产生反感时,比如砍杀海地人受到美国的谴责,特鲁希略就安排自己的亲戚当总统,自己在幕后继续实际控制权力。美国在二战、朝鲜战争中,对原材料和消费品的市场需求增加,特鲁希略就借此机会大量出口蔗糖、牛肉,使得多米尼加的经济较快发展。

特鲁希略虽然跟随美国,极为仇视苏联,但是依然与苏联建交,并且向苏联出口经济作物。此外,特鲁希略还曾访问过西班牙,与法西斯主义者佛朗哥有密切联系。

最后特鲁希略的统治受到不仅是多米尼加的进步人士,还有整个拉丁美洲进步人士的反对,许多革命者像当初卡斯特罗一样,乘船在多米尼加秘密登陆,试图结束特鲁希略的统治,最后特鲁希略遇刺身亡,结束了他31年的统治。后来美国在1965年登陆多米尼加进行占领,以防止苏联-古巴威胁自己的经济利益与势力范围。

而同期的海地,同样经历过美国的占领,被控制海关要求偿还债务,同时美国也兴建基础设施,设施学校、医院,引进农业技术,但是美国后来认为这一地区缺乏经济机会。

海地的统治者们,在权力方面与特鲁希略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经济上不如特鲁希略。比如像杜瓦利埃父子并没有有效利用国家力量和外资发展出口经济,修建基础设施,实行土地再分配,而是单纯地被外资控,处于低效落后的状态。

杜瓦利埃父子在权力上花的精力太多,某种程度上,19世纪经常发生的黑人与莫拉托黑白混血人的斗争继续进行。杜瓦利埃父子打着反对莫拉托人的旗号,支持巫毒教作为海地民族主义的旗帜,对天主教的反对者进行压制。杜瓦利埃这样的政策,不仅不利于内部的和平,而且也阻碍了对外国先进技术、文化的学习,可以说缺乏像特鲁希略那样让经济进步成为维持统治的工具的做法,单纯以铁腕手段。即使是杜瓦利埃父子之后,也很少有统治者能够让海地有较好的发展,毕竟连续错过19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30年代的趋势,海地即使是初级产品出口经济也难以与其他国家竞争。

多米尼加国运非常有讽刺性,有些“因祸得福”的意味。

多米尼加早年经济模式和海地类似,农业和种植园经济为主。由于同样人多地少,也走上向自然索取的道路。大地主砍伐森林扩大种植园,失地农民毁林开荒,有势力的家族砍伐松树林(多米尼加有加勒比最大片的松树林)卖钱,穷人砍树烧木炭生火。照这么发展下去,森林毁灭,水土流失,农业减产,砍更多森林补充,最终这个国家将在贫瘠荒芜中走向崩溃,那和海地就是一个剧本了。

在这个关键时期,一个独裁者出现了,特鲁希略。特鲁希略是个贪婪、残暴的军人,杀几万海地人再赔钱就是他干的。但是他和西边的同行不一样,讲究一个科学捞钱。他请了一个专家评估,看看我们国家到底什么最值钱,我从哪捞起划算。专家研究了一下说,你们国家没什么矿,种咖啡地方又小,就那片松树林值钱。专家统计方式比较简单,用森林总蓄积量乘以市场价,得出一个惊人的数字。特鲁希略一看,原来卖木头这么赚钱,马上下令不许别人砍了,要垄断这门生意。别人再砍树,就有种偷他钱的感觉。特鲁希略自己还是砍的,但是比较节制。经济学有个概念公地悲剧,没主的森林大家有种自己不砍就亏了的索取竞争,被视同私产反而知道心疼了。特将军每片采伐地会保留部分最健康的树用于自然恢复,当时可以说是非常先进的可持续林业理念。另外特鲁希略50年代修了个水电站,多米尼加是个岛国,小环境是很脆弱的。专家告诫他你这个水电站靠的是山上的河水,河水靠的是山林涵养,山林要是完了水电站也完了。将军觉得很有道理,水电站所在的山林一律禁伐。

特鲁希略客观挽救了多米尼加的森林,不过主观有强烈的功利色彩。天下没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道理,而且人地矛盾没有解决,老百姓要吃饭,要烧炭。所以特将军统治时期,偷伐偷垦现象依然存在,只是发展势头被遏制住了,没有像海地那样无法无天。60年代特鲁希略被刺杀后,伐木业又死灰复燃。

这时又一个神人出现了,华金巴拉格尔。华金是特将军的学生和部下,崇拜特鲁希略。严格意义上,华金不能算独裁者,是民选总统,虽然也动过改选票的脑筋没有成功,只是政治生命特别长,两次当选总统做到90岁。这老哥很有意思,不同于特将军为了垄断产业,华金是纯粹的环保主义者。他不让别人砍树,自己也不砍。也不光保护森林,从湿地到鲸鱼,环保事业他都很热心。保护手段也比较粗鲁:开枪。经常动用军队执行环保任务,林地里砍树,杀;富人保护区盖别墅,拆;穷人垦荒,赶,无差别迫害破坏生态环境的各路人士。华金作为民选总统经常被打成独裁者就和这些环境大于人权的行为有关。在华金的高压统治下,多米尼加从向美国出口枕木变成了自美国进口木材,成为拉美极为罕见的森林覆盖率持续增长国家。不过,使用进口木材,天然气代替木炭,再加上暴力驱逐垦荒穷人,多米尼加老百姓经济压力是加大的。但长期来看,华金的强硬措施造成了两个后果。树也不让砍,炭也不让烧,本来就人多地少的乡村经济难以为济,多米尼加人纷纷进城打工,结果生育率下降了。华金上台时,一个多米尼加人生5个孩子,到96年彻底下台时,一个多米尼加人生不到2个孩子,人口爆炸被按下去了。另外一点,80到90年代,旅游业开始兴起,加勒比近水楼台承接美国游客。多米尼加保护下来的绿水青山可以通过旅游业兑现为金山银山,经济盘活了。如今的多米尼加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其中旅游相关比重很高,农业占比降到了5%。和海地至今还靠已经毁差不多的土地里刨食对比鲜明。

到现在,虽然多米尼加人均收入也不是很高,略低于中国,但是在加勒比国家还是不错的,比邻国海地更是十倍差距。同岛的衬托下,就显得很优秀了。历史上先后两任武装环保的统治者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左为海地,右为多米尼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