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瑞、莫德納、AZ差在哪?BNT採購出什麼問題?罵政府前先搞懂國際疫苗怎麼買!|數位時代 BusinessNext
為什麼疫苗買不到?政府錯在哪?了解過去一年國際各國在疫苗開發與採購上的困境
為什麼疫苗買不到?政府錯在哪?了解過去一年國際各國在疫苗開發與採購上的困境

疫苗採購這議題能吵到這種地步也是令人吃驚,一堆人好像都上禮拜才開始了解全球疫苗的產能與配送狀況及各國採購情況,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就開始砲轟政府,要批評政府當然沒問題,但要確定問題點到底在哪裡,而不是靠自己腦補的資訊與邏輯去罵,這樣批評與反駁方只會互相鬼打牆,對於釐清問題一點幫助也沒有,更遑論去解決問題。

剛好從去年疫情爆發開始就有固定在關注疫苗發展進程,幫大家回顧一下過去一年疫苗發展的歷程,至於在這樣的背景下台灣做得好不好,自己判斷吧。

去年歐美疫情爆發後,美國、歐盟、英國等先進國家政府都投入大筆預算給藥廠發展疫苗,並協助藥廠擴充產能,因這些國家都有共識以當時的情況幾乎不可能靠任何限制措施來有效控制病毒的擴散,只有大量施打疫苗達成群體免疫才能真正的對抗疫情,其中又以美國的operation warp speed最積極,一出手就是180億美元。美國、歐盟、英國等先進國家當時與有實力開發疫苗的廠商簽訂雙邊合約,用提前預購的方式來為藥商提供經費,優點就是疫苗成功可以優先使用,但相對的疫苗失敗錢就等於丟水裡了。

當時最被寄予厚望的不是現在大放異彩的輝瑞/BioNTech(Pfizer/BioNTech,指的是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與美國輝瑞藥廠合作研發的疫苗)的BNT162b2或莫德納(Moderna)的mRNA-1273這兩款疫苗,而是牛津大學與AstraZeneca合作開發的AZD1222(俗稱AZ疫苗)。

疫苗_shutterstock_1852683142.jpg
莫德納疫苗mRNA技術,不確定性高、開發成本昂貴。
圖/ ShutterStock

mRNA技術在這次疫情才第一次被用來做疫苗開發,不確定性很高,製造成本昂貴,再加上mRNA非常不穩定,對運輸跟儲存的要求非常高。而Oxford/AstraZeneca疫苗(AZ疫苗)採用的腺病毒載體技術相對成熟,製造成本低廉,對運輸跟儲存環境的要求也沒那麼高,當然更受偏愛。

但去年11月中Phase III數據出來後兩款mRNA疫苗跟AstraZeneca疫苗黃金交叉,臨床實驗數據顯示兩款mRNA疫苗保護力更強,還可以快速針對變種病毒做調整,超乎大家的預期(可以看莫德納跟AstraZeneca的股價走勢對比,莫德納到Phase III數據出來後才開始暴漲)。

之後疫苗開始進入量產並配送,這時候mRNA疫苗易於量產的優勢開始嶄露,配合operation warp speed的支持產能一路暴衝,3月的時候兩家藥廠就蠻有信心可以在上半年完成各自對美國政府2億劑疫苗的出貨,而AstraZeneca歐洲產能出包,原本預計在第一季交貨9,000萬劑疫苗給歐盟,結果最後只出貨了3,000萬劑,歐盟跟英國還就這事吵了起來,叫英國要分享不要自己先用,歐盟甚至直接禁止歐盟生產的疫苗出口

AstraZeneca
AstraZeneca歐洲產能出包,原本預計在第一季交貨9,000萬劑疫苗給歐盟,最後只交了3,000萬劑。
圖/ AstraZeneca

結果就是,美國跟英國施打進度順利,歐盟問題連連。同時,AstraZeneca疫苗出現血栓疑慮,雖然只是零星個案,但也增加對此疫苗的安全顧慮,很多國家暫緩AstraZeneca疫苗的施打,或只開放給老年人施打,因血栓案例主要發生在年輕人身上

同時在另一個角落,以色列正開始大規模接種Pfizer/BNT疫苗(俗稱輝瑞疫苗),二月初就有將近3成的國民完成第一劑接種。以色列在Pfizer/BNT疫苗三期中期報告快出來前才與輝瑞(Pfizer)簽訂供貨合約,但透過提出誘人但條件讓Pfizer優先出貨給以色列,包括承諾快速施打及協助蒐集數據為條件,大幅提高採購單價,並免除疫苗相關的法律責任,以色列開始大規模接種後,並沒有出現嚴重副作用,也證實群體免疫能讓疫情得到良好控制,死亡率與重症率大幅下降,經濟重啟,讓大家對輝瑞-BNT(Pfizer/BNT)疫苗更有信心。

AstraZeneca產能出包且有安全疑慮,而輝瑞-BNT(Pfizer/BNT)表現出色,有錢買得起輝瑞-BNT(Pfizer/BNT)疫苗的國家就開始搶輝瑞-BNT(Pfizer/BNT)的產能了,免得自己到年底都沒疫苗打。只是輝瑞-BNT(Pfizer/BNT)的產能都被買光了,至少都要等到5、6月歐美打得差不多後才能出貨。今年輝瑞-BNT(Pfizer/BNT)疫苗能出貨30億劑(如公司承諾),而AstraZeneca目前趨勢看來只能完成15億劑的出貨(公司宣稱能出貨30億劑)。

AstraZeneca雖然實際產能遠不如預期,但起碼還是有持續完成疫苗供貨,公司也簽了很多外包合約,印度SII是主要用來交貨COVAX的主力(沒錯,印度也在搞疫苗外交),結果印度前陣子又爆了,疫苗沒辦法出口,又引起了新一波的疫苗採購潮,這時候莫德納(Moderna)在美國也證明了自己,更多國家購買莫德納的疫苗。

回到台灣這邊,台灣第一批採購合約是跟COVAX簽的,於去年9月加入COVAX並在10月初付訂金,採購量476萬劑,當時的時間點疫苗的研發進度還不明朗,在沒有要採用砸大錢分散風險的策略下選擇先跟COVAX簽約確保一線抗疫人員的疫苗供給相當合理(你多買COVAX也不會先給你,COVAX要確保參與國家第一線抗疫人員都盡早獲得疫苗)。之後11月跟AstraZeneca完成1000萬劑疫苗的簽約,這應該是三期中期數據公布前就已經開始談的合約,那個時間點AstraZeneca的疫苗看起來確實是最好的選擇。

然後就出現BNT疫苗採購的問題,衛福部採購團隊11月開始了解疫苗的技術細節,應該等到之後數據出來決定採購,並在12月底完成簽約準備,但到1月BNT更改決定暫緩簽約。11月時衛福部購買Pfizer/BNT疫苗的意願跟優先度應該是大於Moderna疫苗的。12底的新聞又透漏台灣已經購買了約2000萬劑疫苗,476萬劑來自COVAX,1000萬劑來自AstraZeneca,500萬劑洽談中暫不公布,之後也證實當時不公布的500萬劑疫苗指的就是Pfizer/BNT疫苗,然後就是今年2月公布購買Moderna疫苗505萬劑了。之後就一路快進到本月跟高端疫苗簽下500萬劑購買合約加500萬劑開口合約。

所以對比起來,台灣買疫苗策略就跟大部分不想砸大錢亂買的國家一樣,先加入COVAX,再買AstraZeneca,然後等mRNA疫苗測試結果出來再買mRNA疫苗,但想買表現得到更好證實的BNT疫苗時不成功。如果今年1月順利跟BNT完成簽約,而且2月數據更完整後有可以進一步加購的選項,或許就不會走到今天這一步了。

寫文至此,大概梳理出台灣疫苗採購策略的問題。問題其實很單純,即在2月跟3月時在買不到BNT疫苗跟知道AstraZeneca產能有問題的前提下,為什麼沒有加買Moderna疫苗做保險?或許當時國產疫苗廠商給出很多樂觀的消息,高端也掛保證今年出貨1000萬劑沒有問題,反正都是等,那就等國產疫苗出來吧。但另外的問題就是,這樣會不會過度押注國產疫苗的成功,畢竟Phase II數據都還沒公佈,變數相當大,怎麼不先確保今年能夠大致施打?

看到最後,希望讀者對政府疫苗採購策略有了較完整的看法。我認為,政府的採購策略肯定有需要檢討的地方,但在切入問題時得先了解問題為何,討論起來才會聚焦,而不是無的放矢。政策議題應該是越辯越明,而不是互抹泥巴。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責任編輯:蕭閔云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體驗經濟當道,玉山銀行以 3S + DS 打造顧客導向的數位金融領導品牌
體驗經濟當道,玉山銀行以 3S + DS 打造顧客導向的數位金融領導品牌

全球知名顧問公司貝恩顧問(Bain & Company)合夥人、近年各行各業廣泛使用的「顧客淨推薦值」(Net Promoter Score, NPS)發明人Fred Reichheld指出–影響顧客忠誠度的眾多因素裡,消費者對於品牌的整體感受為重要的因子之一。這意味企業除了必須優化產品或服務品質、制定精準價格之外,要更重視整體的顧客體驗。也因如此,越來越多企業透過數位科技優化服務體驗,玉山銀行作為台灣領先的數位金融品牌,過去幾年,不僅積極了解顧客需求、透過數位轉型專案打造顧客導向的金融產品服務,更藉由數位科技提供有溫度的服務體驗,例如將上百種功能融入行動銀行App,以滿足消費者各種需求,創造顧客、玉山銀行間的雙贏。

玉山銀行是如何辦到的?為什麼可以在打造具有豐富且多元功能App的同時兼顧使用體驗,讓每一位使用者都覺得操作起來稱心如意?玉山銀行不藏私地分享訣竅:從消費者需求出發,以3S(Simple、Smooth、Sweet)策略優化數位金融體驗、並以DS(Design System)統一體驗風格,打造顧客心中的理想金融品牌。

玉山銀行以3S持續優化行動銀行App的交易前、中、後體驗

隨著消費者行為的改變,數位金融重要性與日俱增,在行動化與人手一機的時代下,眾多金融服務的通路中,行動銀行App又是其中最重要的交易通路之一。因此,玉山銀行不僅讓跨世代的消費者需求皆能於行動銀行App中完成,更秉持前述3S策略來優化顧客交易前、中、後使用體驗。

首先,在交易前體驗方面,玉山銀行的做法是透過清爽簡潔的風格,個人化、直覺且友善的介面,讓顧客快速查找與搜尋所需的功能與服務。以顧客最重視的帳務資訊為例,玉山銀行除提供圖像化的帳務總覽頁面,顧客還可以透過左右滑動或點擊頁籤等方式,輕鬆將頁面切換到台幣、外匯、信用卡、理財、貸款等頁面,大幅縮減操作與查詢時間;其次,玉山銀行更提供金融業首創的「深色服務模式」,使用者可以自行將行動銀行App的顯示主題顏色切換成深色或淺色,不僅滿足個人化設定需求,對於強光敏感的使用者也可以有好的瀏覽體驗;此外,玉山更貼心的考量到非中文母語的使用者,於行動銀行App中提供英文版介面服務。

玉山銀行.jpg
圖/ 玉山銀行

其次,在交易過程中,玉山銀行以兼具安全與便捷的方式優化使用體驗。舉例來說,玉山銀行目前超過9成的轉帳交易是透過行動銀行App,因此,玉山銀行提供了多元且便捷的轉帳方式,如遇到朋友間須分帳的情境如聚餐後…等,可以使用「QR Code轉帳」;每個月固定要繳房租或是給父母孝親費時,則可以使用「預約轉帳」功能;此外,更進一步導入兼顧安全與便捷的交易驗證機制,如「行動銀行驗證碼」與「間接生物辨識(Face ID)」等,讓顧客除了傳統簡訊OTP外,能依照情境與需求自由選擇不同驗證方式 ,在金融服務中提供顧客更高的自主權。

就像提供售後服務一樣,玉山銀行也非常重視顧客在交易後的體驗,如提供多元的交易後推播或通知服務,像是帳務金額異動通知、刷卡消費通知…等,讓顧客可以即時掌握帳戶的最新狀況,以兼具 – Simple、Smooth、Sweet – 的交易前、中、後體驗持續優化與顧客的互動與品牌黏著度。

玉山銀行以三大設計原則打造顧客導向的風格體驗

除從顧客視角出發,以3S策略優化行動銀行App的交易前、中、後體驗,玉山銀行亦十分重視介面風格的一致性,故決定導入全行通用的設計系統(Design System, DS),以三大設計原則 – 貼近、信任、簡約 – 來呈現一致的數位金融服務介面。設計系統除了讓顧客在瀏覽及操作不同頁面時能有一致的調性感受,更能讓跨部門同仁能以共通語言推進各項設計、加速研發腳步。

以玉山銀行在2023年全新改版的官方網站為例,除了力求官網介面的簡約、清楚、精煉,以響應式網頁設計(RWD)滿足跨裝置顧客對一致化數位金融服務的需求,更從顧客視角重新梳理官網資訊架構,透過樹型測試(Tree Testing)量化分析,打造易於顧客查找資訊的全新導航選單,如將數位金融服務融入官網的產品專區等,更採用卡片分類研究(Card Sorting)打造「幫助中心」,成為自助服務的神隊友。將官網轉換成顧客與玉山銀行互動的關鍵接觸點,進而提升顧客在官網的使用體驗、降低顧客的跳出率註,以及拉升SEO搜尋排名結果等,穩步提升品牌心占率,往顧客心中的理想數位金融品牌前進。

玉山銀行官網.jpg
圖/ 玉山銀行

用3S策略優化行動銀行App,以及透過DS優化官網介面只是第一步,接下來,玉山銀行將因應跨年齡、族群、性別的顧客需求持續優化數位金融服務體驗與一致化系統介面,藉此深化顧客與品牌的互動,發揮數位金融的最大效益。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