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中國降準】一文看清各界解讀人行降準 瑞銀:有助降低房貸利率、年内再降準空間微 - 香港經濟日報 - 即時新聞頻道 - 即市財經 - 股市 - D230319

【解構︱中國降準】一文看清各界解讀人行降準 瑞銀:有助降低房貸利率、年内再降準空間微

股市

發布時間: 2023/03/19 23:15

最後更新: 2023/03/22 09:18

分享:

分享:

【解構︱中國降準】一文看清各界解讀人行降準 中金:推動經濟修復提質增效

中國人民銀行周五(17日)宣布,決定於3月27日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RRR)0.2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與上一次12月降準幅度相同,分析認為,人行再降息旨在確保銀行系統流動性,維持1月和2月的快速放貸步伐,估計今次降準釋放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下同)。

瑞銀:年內LPR或下調10個基點、再降準空間微

瑞銀指,中國降準後,金融機構的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下降0.2個百分點至7.6%,料央行將推動商業銀行進一步下調存款利率,從而降低銀行的整體融資成本,為下調LPR釋放空間。

該行續指,考慮到去年11月和本次降準、以及未來可能的存款利率進一步下調,認為年內LPR有可能小幅下調10個基點,進而有助於降低實體經濟的實際融資成本和房貸利率。

本次降準之後,該行預計年內央行可能不再降準、或至多再降準25個基點,並繼續使用再貸款等工具確保流動性合理充裕,維持對2023年GDP按年增長5.4%的預測,並預計首季按年增速好轉,次季GDP按月增速進一步反彈。

中金:降準略顯「意外」 打消市場「緊縮預期」

中金發表報告,今次降準釋放流動性可能略高於5000億元。中金認頜,在季末前(3月27日)降準傳遞的政策信號是維護流動性和利率中樞平穩,打消市場「緊縮預期」,但25基點屬較為克制的降幅,或意味貨幣政策可能不會在當前基礎上明顯寬鬆。

中金形容,當前實體經濟穩步修復下,央行官宣降準似乎略顯「意外」,不過也符合兩會政策定調,意在推動經濟修復「提質增效」。

中金提到,降準對債市影響有限,更多是提振實體信心和穩定貨幣市場環境,同時預計本次降準對銀行整體影響較小。中金認為,央行降准進一步釋放流動性,有利地產基本面復甦和風險防範化解。

ING:降準因經濟數據不如預期

ING銀行大中華經濟師彭藹嬈認為,人行在經濟復甦過程向貨幣市場注入流動性,原因是經濟數據不如預期,彭藹嬈稱,年初至今,零售額按年增長3.5%,低於市場預期,主要受累電動汽車補貼取消拖累,然而降準對電動車銷量提振作用不大。

不過,彭藹嬈認為降準有助於降低市場利率,降低債券發行利息成本,可能有利房地產開發商和地方政府金融工具的融資需求。

彭藹嬈又提到,降準另一原因可能是為了緩衝全球市場動盪帶來的任何潛在負面影響,彭藹嬈稱,如果外國投資者需要現金,中國突然出現資本外流,降準至少可以立即提供部分緩衝。

彭藹嬈預計,人行上半年不會進一步減息或降準,除非全球市場狀況變得極端,因為經濟復甦步入正軌。

民生銀行:降準鞏固經濟回穩向上態勢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為更好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配合財政前置發力以及穩定市場預期等,央行在加大MLF超額續作的同時,繼續通過降準來釋放中長期流動性、提振信心,以鞏固經濟回穩向上態勢和銀行業平穩運行。

溫彬又稱,今年首兩個月主要經濟指標呈現回升向好走勢,但整體復甦基礎尚不穩固,需要貨幣、財政等政策繼續協同發力。

官媒:降準增強銀行抗風險能力

中國官媒《經濟日報》周六(18日)發文稱,此次降準將有助於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提高服務實體經濟水平,打好宏觀政策組合拳,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評論文章又稱,降準對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更為有效,當前,海外銀行業風險加大,國內銀行業負債成本承壓、淨息差持續收窄至歷史低位的情況下,央行適時採取降準措施,向金融體系釋放長期流動性,有助於降低銀行機構資金成本、做好資產負債管理,有效緩解銀行負債和經營壓力,增強經營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

法外貿:中國減息機率不大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經濟學家吳卓殷表示,降準反映「兩會」後,政府願意釋放更多流動性支援財政政策,尤其是銀行乃地方政府專項債的主要買家,而地方政府專項債大多與基建投資掛鈎。可看【下一頁】

【理財要貼地】港股美股投資戶口 9大券商收費比較 邊間免佣金

相關文章:

【中國降準】人行3月27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25百分點

【中國經濟】中國首兩月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升3.5%符預期 房地產開發投資續挫5.7%惟勝預期

編輯:李哲毅

看文章 ・ 賺取 ET Points

hket會員只要做齊報價專區任務並儲夠積分,就可以兌換高達$3000優惠券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