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化學獎:誕生120年,女性得主8人,而你只認識一位…… - SL886 日誌

諾貝爾化學獎:誕生120年,女性得主8人,而你只認識一位……

By admin
2022-10-16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吳曉波,作者:巴九靈

為了拿到諾獎,她們需要突破更多阻礙。

 人物 

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得主裏,一位“酷姐”格外矚目,她是卡羅琳·貝爾託西。她畢業於哈佛大學,是斯坦福大學教授。她熱愛音樂,在讀書期間曾經是樂隊裏的最強鍵盤手,樂隊還曾經拿下了常青藤高校聯盟的搖滾樂隊比賽第一名。她同樣也熱愛科學,是第8個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女性。

又一個女性諾貝爾化學獎獲獎者的出現令人激動,但這並不代表科學界對女性科學家的偏見已經完全消失。

諾貝爾化學獎,説是諾獎“嫡子”也不為過。因為諾獎的發起人是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他在1895年設立遺囑,於1901年開始頒發獎項,起初諾貝爾獎包含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5大獎項,在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又增設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諾貝爾獎被詬病為“男人獎”,顧名思義,得獎的男性比例太高,女性太低。最低的是物理學獎,迄今為止只有4名女性獲獎,佔比1.8%;其次是諾貝爾經濟學獎,佔比2.2%,第三是諾貝爾化學獎,佔比4.2%。作為諾貝爾獎嫡子的化學獎,女性人數不斷增加,自然更具代表意義。

2020年的諾貝爾獎被看做是女性的豐收之年,那一年兩名女性包攬了化學獎。法國女科學家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和美國女科學家珍妮弗·道德納,因為基因編輯的相關研究獲獎。沙爾龐捷説:“作為獲此殊榮的女科學家,我希望能對致力於科學研究的年輕女性傳遞信息,女性能在科學界有所作為並獲諾獎。”

這樣的鼓勵並不突兀。從與諾獎有關的女性身上,小巴發現女性想獲得諾獎,至少要比男性多邁過三道坎。


第一:研究


第一個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女性是居里夫人。當諾貝爾1895年立下遺囑並設立諾貝爾獎時,女性的地位遠低於男性。在德國,婦女還不被允許上大學;在瑞典,1921年女性才有投票競選公職的權利。

居里夫人在高中畢業後就因為家境貧寒輟學,做了6年的家庭教師才去巴黎求學。居里夫人尚屬幸運,遇到了能和他一起搞研究的丈夫皮埃爾。當時的女性不允許在公開場合發表自己的報吿,只有皮埃爾能代為論述。

在皮埃爾的堅持下,居里夫人才有機會和他共同獲得了第一次諾獎。

而一些女性並沒有這麼幸運,她們終身被困在女性身份裏,無法正常開展研究。

被愛因斯坦稱為“德國居里夫人”的邁特納出生在奧地利維也納,奧地利的高中拒絕女性學生,邁特納在私人學校苦讀最終考上了大學。

直至她成為奧地利的第一名女博士之後,邁特納依然不能擺脱歧視。德國的柏林皇家威廉研究院不允許女性擔任高等職位,她只能一開始做沒有薪水的助理,和化學家奧托·哈恩一起研究。

邁特納在核裂變方面的研究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她的名字卻無法出現在論文上。在1944年,哈恩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而邁特納卻因為性別、職位等原因無緣諾獎。她曾經不無哀傷地感歎,做女人幾乎是犯罪。


第二:提名


諾貝爾獎的提名名單,至今遵循保密50年的規定,只有早期的數據可考。瑞典皇家科學院的研究員克洛弗德曾經研究過提名中的性別比例,截至1949年,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的5000名候選人中只有50名女性。

關於女性科學家太少的微妙的爭議一直存在,而在諾獎的評選委員會中,女性也並不多,不足男性的三分之一。

諾貝爾獎委員會任職者的男女比例情況

諾貝爾獎委員會無意去平衡性別上的不均,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主席托爾斯·漢斯·漢松在2021年表示,不會用配額的方式來刻意提高某類人的比例:

“説到底,我們要把獎頒給那些最值得的人,那些做出最重要貢獻的人,而不是因為任何人的性別或種族。”諾獎的平等卻意外加重了女性獲獎的難度。


第三:社會期待


第三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女性是英國科學家霍奇金,她在1964年因為確定了一些重要生化物質的結構獲獎。這個成就有多重要?人們能合成維生素B12、青黴素,都得仰仗祖師奶霍金奇。

獲獎之後,當時的報紙對她的讚譽卻令人啼笑皆非,稱讚她是賢妻良母:“她做飯、打掃衞生、得諾貝爾獎”,諾貝爾獎似乎還是排在能做家務之後的榮譽。

居里夫人在皮埃爾過世之後,受到了不少來自同行的奚落,他們認為居里夫人一定只是皮埃爾的助手,直到皮埃爾過世五年,她才用諾貝爾化學獎證明了自己的研究能力。

大約從2018年開始,瑞典皇家科學院有意提高女性科學家的提名數,要求各個委員會獎女性的提名數翻倍,但根據瑞典皇家科學院祕書長漢森估計,提名中女性的比例翻倍後才只有25%。

但事情仍然因為這些努力展現自己科研實力的女性,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前4位諾貝爾化學獎的女得主,經歷了100年的跨度,但短短4年時間,就出現了4名新的獲獎者。這與女性正在接受更良好的教育,受到更多尊重,以及諾貝爾獎在提名期增加女性比例都密不可分。

正如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的女性得主卡羅琳·貝爾託西所説,我們現在只有8個人,但我堅信,這肯定是一條朝着正確方向發展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