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参加过“1+1”中国法律援助的律师?

想问下去援助地做什么工作?
关注者
13
被浏览
12,595

3 个回答

补充一下报名选拔和关于援助地区的选择内容

1.报名选拔

其实司法部的要求虽然写了好几点,但我记得硬性要求只有年龄和执业年限,即25岁以上执业满三年以上。因为补贴大概只能达到执业律师平均收入的一半,报名的人并不多,只要不是热门地区(风景好、易出成绩、交通方便等),选拔过程基本不存在竞争,即使没有选上,愿意的话也可以调剂到其他地区。另外如果和援助地司法局相识会优先派遣。

2.援助地区选择

首先要考虑的是交通食宿问题。根据我和其他参加“1+1”律师朋友沟通的情况,选择去离家近的地区交通会比较方便,逢年过节或者遇上紧急事还能回家。一些去偏远地区援助的律师,从家里到援助地单程超过一天,如果去新疆西藏甚至单程都需要两三天。他们一背就是几个月的行李,我看着是非常佩服的。食宿方面,选择离家近的地区,饮食住行会适应得比较快,不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

但碰撞才会产生火花,往往去偏远地区容易干出成绩,同期参加的一个青年律师朋友就上了司法部的专访。

风景人情也是另一个考虑方面,周末一般都不会离开援助地,空闲时间除了充电和加班,便是体会当地的景色和在当地交友。如果对援助地没有兴趣,一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独处的日子会有点难熬。

————————————————————————

本人是广州的律师,在2018年-2019期间参加过“1+1”法律援助活动,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做法律援助案件

需要“1+1”政策支援的地区一定是非常缺律师的地区,比如我去的县,五十万人口只有两名执业律师,万人拥有律师比0.04,严重低于我国每万人拥有律师比2.17(网络数据)。由于律师少所以当地律师不缺社会案件,而法律援助案件每案补贴几百到一千左右,就很少有律师愿意积极承办。

所以“1+1”援助律师最大一块工作就是承办当地法律援助案件,主要由劳动纠纷、交通事故等侵权纠纷、刑事案件为主,当事人也必须符合政府认定的经济困难条件。

我去的一年办理了一百件左右法律援助案件,有的劳动案件非常好办,有的老上访户的行政案件可能需要花些心思。

2.做政府、村居法律顾问

不像广州拥有一万多名律师已经把一村居一法律顾问的制度推广到全市,当地律师数量不足造成政府和村居也奇缺法律顾问。另外由于援助律师直接受当地司法局管理,法制办现又并入了司法局,所以需要经常为各个政府单位提供法律意见解答法律咨询。

我去的县里开一些政法部门会议的时候也会邀请我出席,有时候开会中一堆当地的政府领导等着听我发言,也让我受宠若惊。

3.法制宣传、解答群众法律咨询

援助律师需要定期开展法制讲座,因为工作地点在司法局,也要解答前来咨询的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

我在企业和校园都开展过法制讲座,其中一次还上过当地市级电视台。

4.传帮带当地的“1+1”志愿者

“1+1”政策的名称,源自各地会给援助律师安排一个当地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助理的模式,由援助律师在援助期间培养当地大学生成为法律人才再回馈当地法制建设。

但是很可惜,我去援助的一年内并没有当地大学生报名,所以这方面的工作我没有涉及。


大致想到的工作就如上,其实总体来看工作难度并不大,最大的难度在克服离开执业地一年时间如何安排好工作和生活。

最后附两张图吧,既要上山下乡也可以和司法部长合影,幸苦也有欣慰也有,去了总之不后悔。

虽然这个问题过去很久了,但我还是把知道的写一写,毕竟这项目每年都有。

这个项目基本去的地方大部分都是比较艰苦的地区,补助对于大部分地区律师来说都比不上自己的执业收入,我们省协和市协也会另外配套补助资金,鼓励律师报名,但报的依旧很少,毕竟过去1年,这边的客户没法维护,条件也艰苦。所以对能报名的律师,我们是带着敬意的。

报名基本报的都能去,去之前要体检,毕竟那边条件艰苦,很多还是高原地区。去了那边基本上什么都要干,法援案件,政府法律顾问,还要带年轻的司法工作者,有能力的还要帮地方政府起草地方条例。如果为了名利去参加,基本上是没有意义的,律师这行业说到底是靠业务能力说话的,这种偏远地方能带来什么业务呢,回去又能带来多少名呢。但是如果有一颗志愿的心,想实现人生价值,那确实能带来巨大的满足感。

我们市前年有去2个,一个年轻的,正好是职业上升期,去年又因为那边有法援案件没办完,又申请再参加一年,这边还有妻儿家庭,听他介绍自己一直想去做志愿者,这境界是很高了。还有一个人功成名就了,自己一年创收好几百万,就是想回馈社会,也因为志愿活动得到了司法部的表彰,都是很值得我们敬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