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九八○~二○○○年的發展過程中,市場有7大趨勢,包括:1.跨國金融集團崛起;2.金融服務業貿易納入國際規範GATS;3.資訊科技革命;4.金融創新;5.金融自由化浪潮;6.金融反中介現象;7.金融國際化快速發展。全球金融市場因為受到這7大趨勢影響,產生結構性的變化,此一發展過程非常快速、複雜,並形成金融業務及風險的全球化。

對此,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董事長桂先農表示,當時蘇聯總統戈巴契夫首先提出「改革開放」思維,國際金融趨勢發展在一九八○年有4個特色:

第一,諸多國家都紛紛解除法規限制,如解除外匯管制、解決跨境資金移動的障礙,顯現出當時法規限制比較少、自由化程度比較高的國家或地區,金融市場的成長會比較快速,這個原因也促使各國金融市場改革進化的情形愈來與普遍。

第二,訊息通訊科技的進步,減少了國際金融交易的阻礙,不需要實質交易所的存在,就可以完成金融交易,網路交易的出現也使得跨國交易更為便利,促進了金融市場快速的國際化。

第三,由於資本移動的限制愈來愈少,加上國際訊息的傳遞愈來愈便利,投資人為了分散風險,求取更高的利潤,投資國外金融商品在當時的金融市場是走向國際化最簡單、最顯著的一個趨勢,也更增加了國際金融市場相互之間的依存度。

第四,在一九八○年代金融機構與金融業務的區分愈來愈模糊,銀行傳統上收受存款與辦理放款這樣的一個金融中介功能已然降低,增加了投資銀行的功能,證券商也提供了類似銀行商品的替代品。

金融自由化與國際化帶來的3大問題

到了二○○○年初期,全球金融市場競爭激烈,存活之道首要是成為超級金融集團,使業務多樣化、規模大型化、金融國際化等;如果不能成為超級金融集團,至少要成為專業的金融機構,能夠使業務專業化、規模適眾化,以及經營效率化。但不管是超級金融集團還是專業的金融機構,最重要的是,優秀的經營能力是經營階層在劇烈的競爭市場中存活的重要基礎。

二○○○年初期,國際金融發展趨勢也出現了以下5個現象:1.計算ROE淨值報酬率時,把風險納入考量,這個觀念在當時已經開始盛行;2.銀行手續費收入比利息收入還要重要,當時已開始出現銀行與保險結合、投資與保險結合的概念;3.商業銀行對企業的放款業務與其證券承銷業務相互連動;4.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彼此之間的業務界線愈來愈模糊;5.間接與直接金融業務界線愈來愈模糊,造成金融機構的整合,也造成監理機關的整合。

簡單來說,一九八○到二○○○年的趨勢發展,就是改革、開放、鬆綁、自由化、國際化,大型金融機構在全球市場競爭中搶占市場。但金融自由化與國際化之後,也帶來了以下3個問題:

1.金融市場競爭愈來愈劇烈、價格波動與脆弱性增加,金融業鋌而走險,承做高風險業務,風險意識與風險管理制度沒有因為金融趨勢的發展而提升。

2.金融創新,特別是金融衍生性工具與槓桿操作過度使用,各國金融監管當局對於國內外金融市場的結構、變化與金融創新,都沒有及時建立有效的風險預警及監控機制。

3.大量投機性、大量的短期資本進出,如此資本連動快速自由化的結果,對於新興國家的金融市場與經濟造成很大的衝擊。

當上述3種現象出現,金融危機也就頻頻出現,如墨西哥金融危機、亞洲金融風暴,以及二○○八年的全球金融海嘯。二○○八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成因,是低利率催生房市泡沫與高槓桿操作、金融機構風險管理不當、金融監理體制失靈,最終整體金融市場失靈。

二○○八年全球金融海嘯起因根源於美國,當時美國房價經歷了二○○○~二○○六年的大幅上漲後,逐漸轉趨下跌,加上二○○四年的市場利率上升,使得房貸負擔持續升高,導致很多償債能力欠佳的次級房貸戶首先遭受到衝擊,在面臨再融資困難及無力還款困境,違約的情形迅速增加,導致了自二○○七年開始的美國房價泡沫破滅。

美國次級房貸的問題對於相關性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層層影響,嚴重影響到金融機構的獲利,金融中介的功能也遭受到重創,造成流動性的危機與信用緊縮,引爆全球性的系統性風險,對全球經濟造成全面性的衝擊,世界各國對此金融風暴祭出了些緊急應變措施。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35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