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粽子玩出这么多花样的,也只有广东人了_腾讯新闻

能把粽子玩出这么多花样的,也只有广东人了

一年一度的粽子节 端午节,从南到北,粽子江湖里又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的争斗。
广阔的中华大地里,不同时期、地域的人,脑洞大开,创造出了各式各样的粽子,咸甜两派恩怨已久,白粽和肉粽之间摩擦不断......
如果把粽子的口味划分至南北两边,那么,大致上,北方人更喜欢甜粽子,南方人偏爱咸粽子。
北方朋友爱吃的甜粽,款式较少,白粽加糖,或者里面添颗红枣就是粽子的全部。
图片
图片
北方的红枣粽。
要是只吃甜粽的北方朋友来到南方,特别是在粽子界里有代表性的广东,肯定会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因为,广东粽子的款式,实在是太多了!
21个地级市,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身特色的粽子,有些还不只一种,一个月每天换着吃都不带重样的。
图片
广东粽子江湖里派系林立,它们有着哪些秘籍?
粽子在战国时期是用来纪念屈原的食物,但早在屈原之前,粽子就已经出现并用来当做祭祀食物,发展到现在已有几千年历史。
从最开始的白粽,到南北朝时出现有馅的肉粽和甜粽,以及现代的各种奇葩“网红”粽子,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是能入口的,几乎没有不能用来做粽子馅料的。
像四川人爱吃辣,就在粽子里加上辣椒,重口味一点的甚至会加上腐乳,榴莲等。
图片
但广东粽子的馅,传统而纯粹,吃过广东咸粽的人都会说,咸香咸香的。
带有咸味的馅料有两样,肥瘦的猪肉和蛋黄,用料简朴,但制作绝不简单。
猪肉要在各种调料下反复揉搓入味,并提前腌制出水,除去臊味;咸蛋黄要提前两天晾干,才会更加香;包的时候,一般是两块廋肉夹一块肥肉,这样才能发挥肥而不腻的最佳效果。
最后,再加上去了皮的绿豆,广东咸肉粽最基本的形态就完成。其他许多类型的粽子,基本都是从这个配方延伸出去,添加各种料。
图片
图片
广东人在做粽子时,非常舍得用料。有海鲜干货 ,比如虾米、瑶柱、鱿鱼等;一些平时吃的斩料也会加进去,烧鸡,烧鸭,叉烧;其他的还有冬菇、板栗、花生、莲子......
总而言之,在众多的馅料精心搭配下,入口是多重的享受,豆子的沙质感,糯米的晶莹清香,猪肉的肥美,每一口都让人回味无穷。
图片
图片
动图截取自B站up主@夏妈厨房Bili的视频
在馅料的搭配探索上,潮汕人可以说做到了极致。在潮汕,一种解决了咸甜两派之争的“双拼粽”被人们所熟知。
一块粽子,兼具咸甜两种味道,潮汕人称为“双烹粽球”。甜的馅料可分为绿豆沙、莲蓉沙和水晶馅,咸的馅料部分则由香菇、虾米、腊肠、方鱼末、莲子、栗子、蛋黄和腌制的猪肉组成。
图片
图片
图:小红书@Mia Lam、@y
咸甜馅料和在一起,但不能搅匀,比例也有讲究,甜馅占三分之一,咸馅占三分之二,当你吃甜的部分感觉腻时,便可咬一口咸的来消解一下。
图片
双拼粽。动图截取自B站up主@南煮觉美食的视频
在美食这件事上,真不得不佩服潮汕人的智慧,难怪陈晓卿说,“潮汕是一座美食孤岛”——潮汕的美食只属于本地,外人带不走。
粽子的当地独特性在广东许多地区都存在,岭南地区农渔物产丰富,人们依照当地的饮食习惯和特有的食材,包出了风味各异的粽子。
比如具有“天下第一粽”美誉的东莞“道滘粽”,因为地处水乡,当地人饮食习惯偏甜,日常炒菜也会放一些糖来调味,所以道滘粽的口味是咸中带甜,甜中带咸,这与其他咸肉粽有着明显的区别。
图片
东莞道滘粽。
湛江盛产蛤蒌叶,人们用这种香辛的叶子包“蛤蒌粽”,蛤蒌粽煮出来带有青绿色,入口清香,并有一点胡椒的味道,同时还具备养生调理的功效。
这种在明代的《雷州府志》便有记载的粽子,如今成为了省级非遗制作技艺,遍布湛江的霞山、赤坎、麻章、雷州、徐闻等县区。
图片
湛江蛤蒌粽。图:小红书@YuKi
此外,听说广东沿海地区的人们还会加上鲍鱼、海胆、沙虫等做成鲜味十足的海鲜粽。
馅料不同而独具特点的粽子还有很多,不一而足,不知道吃什么粽子时,或许只需上网搜一搜“广东粽子”。
有人说,粽子争来争去,不就是馅儿的事。
但这句话在广东粽子界不太成立,因为,广东粽子“卷”的不只是馅。
我们都知道,粽子的制作过程,大致来讲,就是用粽叶把糯米和馅料包起来。
图片
包制的手法不同,就会产生不同形状的粽子。早在唐宋时期,就出现了许多形状精致的粽子,有九子粽、百索粽、角粽、锥粽、菱粽、称锤粽等。
唐玄宗在《端午三殿宴群臣》写的:“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就表达了端午佳节花卉竞相开放,粽子种类花样繁多的意思。
广东粽子的造型繁多,有些甚至可以当做艺术品。
最常见的是四角形和枕头形。
细细分来,四角粽更加流行,小巧可爱,有尖角吃起来避免糯米粘嘴。值得一提的是,在江门,有一种台山“扭角粽”,与平常的四角粽不一样,粽角是扭出来的,叶子裹得严严实实,整个看起来非常紧致。
图片
台山扭角粽。图:信息时报
枕头形的粽子体积比较大,一个就可以切分开来吃上好几次。
其中的代表有珠海的斗门粽,一个可以达到七八两重;
茂名的古粽籺,体型细长,糯米多馅料少;
潮汕地区的凤凰栀粽,长度可达到15厘米左右,要煮上6、7个小时才有足够的粘性;
中山的芦兜粽,圆滚滚的,一条有手臂那么粗,有些可达三四斤重。
图片
图片
中山芦兜粽。
不过,广东人包粽子的手法可不满足于此,裹粽人还会想些创意,设计造型。
清远的驼背粽,外形两头扁平、背面中间隆起,包扎驼背粽要有一定的技术,否则“驼背”就被矫正了。
图片
驼背粽。
东莞林旁粽能结束这场粽子造型比赛。传统的林旁粽,形状至少有八种:菜篮、鱼篓、虾迳、枕头、神靴、凉鞋、笔架、狗头,每一款都有着美好的寓意。据说想要学会包这种粽子,至少得花上半年时间。
图片
林旁粽的八种形状。图源网络
图片
图片
东莞林旁粽。
当然,形状是其次,味道才是主要的。除了在馅料上下功夫,糯米和粽叶也能有所变化。
粽子所用的谷物在上古时候大多是“黍米”,所以粽子在古时候也称角黍,直到唐代,糯米才开始逐渐替代黍米,口感更加细腻软糯。
在东汉末年,人们用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包粽子,于是出现了“碱水粽”。
图片
碱水粽。
别以为广东人都追求馅料丰富的粽子,香甜可口的碱水粽也有很多人爱吃。
碱水粽在广东很多地区都有,比较有名的高州碱水粽也叫“枧水粽”,要加入当地的“枧沙”才算正宗;广东客家地区的碱水粽称作“灰水粽”,用豆苗灰水来浸泡糯米,煮出来的粽子金黄透明。
碱水粽的魅力在于,经过碱水的点化,本来软糯的米粒变得更加蓬松柔软,浇上蜜糖,能在唇齿之间嚼上几个回合,感受绵长的清香。
图片
粽叶的作用从来不单只是为了包住粽子内馅,不同的粽叶,可以赋予粽子不一样的“灵魂”。
可供包粽子的粽叶有很多,一开始是菰叶、芭蕉叶、荷叶等,后来大多用箬叶和芦苇叶。
图片
图片
粽叶。
广东人用来包粽子的粽叶都很讲究,有些粽子的名字和叶子有关,比如茂名古粽籺要用簕古叶,中山芦兜粽用的是芦兜叶。
肇庆人引以为傲的“裹蒸粽”,要用当地的冬叶包裹,因为这种叶子不仅能防腐,关键还带有浓郁的清香味,再加上曲酒、花生油、芝麻等,刚出炉的裹蒸粽一打开就甘香四溢。
图片
肇庆裹蒸粽。
在广州黄埔,伴随南海神庙“波罗诞”民俗活动产生的非遗波罗粽粽叶用的是当地农林作物芭蕉的叶子。
蕉叶要提前选好,波罗诞活动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三,但在前一年的八月,村民就得开始到蕉田里采摘蕉叶,拿回来泡煮、杀青,祛除蕉叶的苦味,再晾干来保留植物的芬芳。
图片
波罗粽。图源网络
用这些蕉叶包好粽后,于铁镬或大缸大瓮里摆好,煮上数小时,使包料融为一体,吃起来韵味十足。
一片片叶子,随着四季生长,飘落到裹粽人的手里,衍生出了不同风味的粽子。
粽子最开始只是一种方便人们出门携带的食物,后来才慢慢赋予了它更多的文化内涵,使其具有了纪念和节令意义。
而在广东,粽子既是一种应时应节的传统食物,也是随时可得的一种平民美食,它无需高大上的品牌加持,也没有高贵的原材料,想要自己做,随时能在市场里买到粽叶、糯米、绿豆、猪肉和咸鸭蛋。
各地的包粽手艺人,会将自己家乡的特色粽子卖到其他城市,许多店长期营业,你能一年365日都能吃到口味各异的粽子。
图片
广州一家卖粽子的店,全年开放。图:大众点评
有时你还会看到包粽的阿姨或坐在店门口,或坐在大树下,把粽叶卷成漏斗状,往里放着糯米和馅料,就像小时候妈妈包粽子时的场景那么平常。
图片
图片
虽然糯米难消化,粽子不宜多吃,但只是看着“风情万种”的广东粽子也足以让我们“心生荡漾”。
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祈福、祛祟、赛龙舟,最后,别忘了吃粽子!
在广州,哪里能够买到好吃的粽子?我们收集到了5家好评较高的店(有些店营业时间不定,建议去之前先了解清楚~)
01
粽氏清源
地址:越秀区大南路135号
营业时间:7:00-21:00
02
粽香园
地址:越秀区大德路298号
营业时间:6:30-18:00
03
彩姐波罗粽
地址:越秀区大南路149号
营业时间:9:00-19:00
04
正宗开平粽
地址:海珠区马涌直街1号之2
营业时间:不定
05
苏记台山粽
地址:荔湾区花地大道南18号江楠荔朢农副产品市场内
营业时间:9:00-19:00
参考资料:
《粽子起源、种类、制作工艺及文化探究》/ 葛雯
《别争了,广东粽子天下第一!》/ 新周刊
《广东各地“靓粽”合集,你最喜欢哪一款?》/ 南方新闻网
编辑/ 浅水
图片/除特别标注外来源CFP
设计/ 盛华统筹/ 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