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太懂」的状态下,如何带孩子参观博物馆或艺术展?

关注者
257
被浏览
47,280

122 个回答

“不太懂”的状态,太正常了。朦朦胧胧而产生的感受力,才是艺术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先来说说,怎么来看待“不太懂”的状态吧~

@知乎亲子 @知乎旅行

一、“不太懂”才是艺术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艺术,你说它浅吧,人人都可以欣赏、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即便没读过书的人也可以说两句,即便牙牙学语的孩子也可以看到颜色、形状、大小,如果是写实的绘画,也能猜到画里画的是什么。

你说他难吧,一件作品,不同年代不同国度不同的人,尤其是专业的人士都能产生见解,从艺术史、哲学、文化、社会心理、传播学等不同角度,输出专业意见。艺术无非就是当代人对现实、对自己的各种表达,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以现在时髦的观点来讲,就是个人IP。

而在不太懂和太懂之间,有很多模糊地带。

记得多年前刚来北京的时候,2014年,正好赶上中法文化年,国家博物馆举行罗丹雕塑展“永远的思想者”,怀着对顶级雕塑大师的崇拜之心,我也赶紧买了票。

1、“不太懂”罗丹的雕塑,不妨碍我感动得热泪盈眶

这次展览,规模庞大,到今天还被人津津乐道,展出了罗丹139件作品,即便以前听过很多关于《思想者》的介绍,但是真正见到真品那一刻,还是无法掩饰想哭的冲动,我甚至都搞不清楚原因,这种对崇高产生的本能反应,就是艺术给人的震撼。

现在看到照片,能哭出来才怪

虽然我当时对艺术、对雕塑、对罗丹知之甚少,完全“不太懂”,但是完全不妨碍我欣赏艺术,我从这件作品中得到的内心感受,这就是艺术直抵人心的力量,1000件印刷品、仿品也难以达到分毫。

我当年还用手机拍下的了一堆作品,现在还在qq空间存着呢,其实当时完全可以不拍,或者只拍几张,而是用眼睛去观察、去感受。

只是我当时不懂这些,只是走马观花,不停咔嚓咔嚓,捡到了芝麻,却丢了西瓜。

云欣赏下我当时拍下的罗丹大作吧~那些纹理、作者倾注的思想,恐怕不看到真品永远感受不到~

《地狱之门》也是一件伟大的作品

所以懂不懂,真不重要,毕竟绝大多数人都不是搞艺术的专业人士。

以前单身时候,工作或者住的地方离北京几个大的艺术区很近,有时间,几乎每周都去逛艺术展、有什么艺术沙龙、开幕活动可没少参加,存在QQ空间里拍的照片好几千张。

后来结婚生子,尤其是孩子小的时候,因为艺术馆的环境很静,似乎跟孩子天生容易吵闹格格不入,所以好久没去了。

唯一去的几个是疫情期间,带着孩子逛了首都博物馆、自然博物馆、汽车博物馆,其余更多时候,是带他去室外的景区,今年就去了天坛、圆明园和大观园,其实室内室外都是一样的,里面有巨大的信息量,只不过室外的环境对孩子更友好一些,孩子可以撒欢、可以吵闹。

带着小小孩去自然博物馆看恐龙~

去首都博物馆看各个朝代的艺术作品。

而我是纯自然体验派,去博物馆或者艺术馆完全是即兴,我也本能排斥做完备的攻略再去,因为没有看到实物,信息查得再多也是皮毛,直接随心所欲、心向往之,等到回来,再查相关的资料,等待下次再去的时候,再仔细观摩。

2、第一遍走马观花、第二遍仔细观摩,第三遍会心一笑,每一遍都有新的收获

一个好的博物馆或者艺术展,至少也得看上三遍吧,第一遍粗粗浏览,然后回到家查资料,看背景,第二次再对照着了解到的背景知识细逛,仔细观摩,像看书一样,第一遍浏览,第二遍精读,第三遍,看到“get到”的地方会心一笑,然后还可以逛第四遍、第五遍,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

带孩子去也一样,别看孩子小,以为什么也不懂。

毕加索曾经说过,我14岁时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此后我用一生去学习像小孩子那样画画。而《当代艺术与美国儿童美术教育》这本书也提到,儿童在绘画过程中的直觉和非理性的表达方式,与当代艺术的许多表现形式想通。

所以,不用怕带着孩子去博物馆、美术馆这种大人去了都“不太懂“的地方,带着他们来到那个跟日常生活不一样的场域,本身就是一种审美力的培养。

而审美力——对美的感知能力,才往往决定着一个人的上限。

那么如何带着低龄孩子参观博物馆或艺术展呢?

纶宝妈妈在这篇文章里总结了一下,带孩子去博物馆或者艺术馆,需要提前做功课的事项, 以及没必要做功课的事项,以及怎么引导孩子欣赏一幅作品~

二、如何带孩子参观博物馆或艺术展?

就拿北京为例吧,北京有大大小小几百家博物馆、艺术馆,尤其是很多还是重量级的博物馆、艺术馆,不提前做点功课、直接贸然前往,恐怕还是不行的。至少应该提前做这些工作~

如果6岁以上的孩子,完全可以和大人一起搜索下面这些信息呀~

1、了解博物馆的基本信息

地址

有很多名称近似的博物馆、美术馆,很容易搞混淆,比如今日美术馆、时代美术馆、现代美术馆,如果连名称都没搞清楚,本来买了民生现代美术馆敦煌展的门票,却去了时代美术馆?那就闹乌龙了。

开放时间

北京很多博物馆、美术馆都是星期一闭馆,晚上5点左右关门,如果对开放时间没有概念,大老远跑一趟看不上也是得不偿失。

交通出行方式

很多博物馆、美术馆的位置都在人潮汹涌的商业区,可以提前了解下停车信息,有一次我们一家三口去圆明园,本来要赶下午6点多的高铁,5点才晃晃悠悠出来,觉得没问题,没想到在停车场卡了个大bug。

遇到晚高峰还要排队交停车费,停了至少30分钟,赶不上高铁不说,因为要赶第二天的婚礼,只能带着孩子半夜上高速开了4个多小时。

停车信息

查找相关的app、关注公众号和官网、高德地图等,有停车场位置和收费方式,有一些景区或者博物馆停车费又贵又难停,不如改成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

讲解或者设备租借信息

我一般的习惯是不找那些大众化的设备租赁,不管是景区还是博物馆,有很多都有提示信息,但是重复的内容说了几十年,信息浅显大众化,不如自己去看点专业著作。

而艺术馆的展陈信息,在公众号里也可以查到,如果有特别想看的展,不如去蹲一下开展的沙龙,甚至能见到艺术届的名流,还能吃到冷餐,也是非常不错的体验。

参加画展开幕式
画展开幕式表演

以我的经验,我会尽量避免大众化的信息,去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帮助自己理解消化博物馆或者美术馆的作品。

2、主要藏品

场馆地图

每家博物馆或者美术馆,尤其是大型博物馆都有地图,在入口显眼处,可以提前拍下来,按图索骥得走,当然也可以开盲盒式走法,不过为了避免错过一些必看场馆和作品,建议提前了解下场馆的地图。

主要藏品信息

主要藏品的信息,一般在公众号里或者官网上都有,有很多艺术品可能还大有来头,可能是国际友人赠予、大师的殿堂级作品,里程碑式的作品等影响力,可以提前mark,专门去看一看。

3、主要特色

正在进行的展览

有很多艺术馆或者博物馆,都有临时展,甚至有一些规模较小的美术馆,整个场馆都是一轮接一轮的临时展,而且都是团队精心策划和布展的,可能还有开幕的演出和沙龙、访谈,所以没事可以关注下临时展信息,有一些是很有影响力的大师巡回展,错过非常可惜。

艺术品商店或者博物馆周边

如果去逛博物馆,尤其是美术馆,一定要去他们一般开在旁边的艺术品商店看一看,通常都有很多很有设计感的、跟这家场馆相关的艺术品周边,还有艺术馆指南等。一般价格会比普通的商品贵一些,如果有预算,可以买一套画册带回家,没事可以翻一番,制作精良,赏心悦目。

每次带纶宝去逛博物馆或者景区,基本我们都会买点周边,在首都博物馆的时候买过生肖的纪念币,在天坛的时候买过好几个天坛雪糕。

纶宝爸爸给孩子买了一个小老鼠的纪念品
天坛的祈年殿雪糕
天坛的祈年殿雪糕
圆明园的棒棒糖

所以现在纶宝已经开始运用自己的审美来挑衣服了,不好看的衣服、鞋不穿,还经常评判一件东西的好坏,质感太差的东西,他也不乱买。

主要艺术风格

不同的美术馆、博物馆有不同的内容偏好,有一些美术馆喜欢新锐艺术家的作品,有一些偏爱西方艺术、有一些锁定中国传统文化。如果看展有一定偏好,可以定期查看下他们的展陈信息。

艺术工作坊

有很多有影响力的美术馆都有自己的艺术工作坊,策划一些给成人或者儿童的艺术交流、互动活动,免费或者50-100块一次,孩子可以做手工、绘画,或者展开某一种艺术风格的创作活动,这个肯定是比街边的艺术兴趣机构要高几个维度,可以给孩子报名,挖掘一下孩子的艺术潜能。

我以前住在民生现代美术馆附近的时候,就非常关注他们举办的各种工作坊,策划的针对儿童的艺术活动确实非常有启发,很适合小学生来参与。

图源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公众号
图源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公众号

例如,2023年民生现代美术馆的“兔飞猛进2023元旦工作坊”,艺术家和导演汤柏华先生为观众介绍泥板画,带活动观众用纯正材料感受敦煌之美。在动手环节,观众们需要把准备好的粉本转印到泥板上,然后再上色,然后汤柏华先生把大家制作好的泥板画拍摄下来,做成连续的动画。

简直是又长见识,又有创意。

三、不需要“懂”什么?

上面已经提到过,不太懂的状态,恰好是看艺术品最好的姿态,因为没有束缚,可以把自己沉浸在艺术的世界里,完全感性得去感受艺术的魅力。

那么这里再说得更具体一点,如何来维持这种“不太懂”的状态,让审美力自然得流动。

1、不要想一次看全

很多人去博物馆或者美术馆刚开始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甚至奢望,就是把作品看全,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看一些小展还有可能。

如果真的去国家博物馆、故宫,甚至国外的卢浮宫、凡尔赛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或者其他国家任何一个国立的有影响力的博物馆,都无异于痴人说梦,甚至这种说法本身就很可笑。

卢浮宫
凡尔赛宫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

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所以更没必要给自己那么重的思想包袱,松弛的、轻松的去看展,让思绪自由的流淌、舞动,才是最好的姿态。

2、没必要把信息查得很细

看艺术也讲究缘分,也许你看上的、喜欢的,未必是这个艺术家最广为人知的作品,甚至是最平平无奇的一个,不过那也不妨碍我们对一件作品的喜爱。

就相当于,虽然薛宝钗哪里有好,但是贾宝玉就是产生不了爱情,个人和艺术品也讲究一期一会、“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

所以如果你喜欢某一件作品,可以从读一件作品开始,然后开始搜索这件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家的艺术风格、生平往事,流派和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管窥见豹,效果可能比了解100件作品更好。

3、不需要看多少艺评

如果你还想深入了解一件作品,也可以多看看相关的著作,我现在一般在得到上看电子书,一查关键词,很多相关的著作就能查到。

可以看一些介绍,不过应该等到自己独立思考有了一些观点之后,这也是培养孩子和自己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好机会,我们看艺术展也是为了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辩证的去吸收别人的观点。

4、没必要带多好的相机+配置多少内存

从我上面的经验教训,真没必要拍太多照片,除非你要创作什么东西,已经想好了创作思路,需要从自己的视角出发。

除此之外,如果当个单纯得没得感情的拍照机器,用不专业的摄影方式,把作品都拍下来,完全没有必要,尤其是一些摄影作品,或者被玻璃罩保护的作品,拍摄会有严重的反光。有这个精力,还不如用眼睛和心去感受作品。

下面就是我之前踩过的坑。

四、看展的建议姿态

1、让孩子自己去解释画中的内容

对于5岁以及更大一点的孩子,他们已经有了一定认知和判断,可以让孩子自己解读绘画中的内容,他们跟大人往往有完全不一样的视觉系统,我们也不需要让他们懂,如果能借着孩子自己去讲故事的机会,家长给孩子进行点艺术史方面的介绍,再好不过。比如画家、画派,他们所在的时代背景,已经足够了。

而且家长表达的方式也要更有趣味性,类比孩子比较熟悉的事物。比如讲到印象派,可以说,很像在晃动中拍摄的自然风景,颜色亮丽而且朦朦胧胧的,用孩子熟悉的事物去介绍他不熟悉的事物。

印象派,摇晃中的自然美景

对于更小的孩子,他们的能力恐怕还达不到阅读作品的程度,那就带他们走马观花的走一走,同时给他们介绍介绍,不过孩子的注意力相当有限,可能很快就没兴趣了。

我家纶宝第一次去首都博物馆的时候,到处走走停停,后来我们在楼下的一个互动装置那里玩了半天。那里才是他的乐园啊~

2、给孩子介绍一些艺术史的知识

画家的名字,属于哪个画派,这个画派的代表风格和历史背景,这个画派有什么代表性的作品和观点,在艺术史上有什么意义,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初步的艺术史知识。

3、教孩子欣赏一幅画的常规思路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有没有解读一幅画或者一幅艺术作品的常规思路呢?当然有,一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色彩、线条、形状、构图等。

用了哪些色彩,给人什么感觉?
画中都有哪些线条?起到了什么作用?
画中有哪些形状?各个形状之间是什么空间关系?
画中的构图关系,是圆锥体、圆柱体、圆球体还是其他的什么?(塞尚认为,世上万物都可以还原成圆锥体、圆柱体、圆球体等空间结构)

这样看一幅作品,可能会更有思路一点。

4、感受美术馆的雕塑和建筑

很多博物馆、美术馆室外还有配套的景观设计或者雕塑艺术,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欣赏,对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了艺术商场,比如K11、侨福芳草地等,直接在商场里就可以看展、看雕塑作品。

如果想游玩的场景更丰富,也可以直接带孩子去这类商场,而且直接可以在那里吃饭购物。

2022年过年的时候,我们就带着孩子去了侨福芳草地。当时还趁着冰墩墩的热度,拍了不少靓照。

ps、保护设施看好孩子,是家长的责任

还有一点,家长朋友一定要注意,不管是博物馆还是美术馆,里面的作品都价值不菲,如果损坏需要赔偿,那就太糟糕了。所以在参观过程中,一定要看好孩子,同时也尽量别发出太大的噪音,这是家长的责任。


简单的总结一下,没必要把“不太懂”当回事,以闲适、自由的心态去看展,顺便可以给孩子提供点艺术史的知识,如果不感兴趣,也没所谓,在那个场域里,就已经是一种审美熏陶了。

而孩子的审美力就在这一次一次的观赏、陶冶中,慢慢生根发芽了呀~


|我是纶宝妈妈,想法标杆答主,关注纶宝妈妈,持续推荐优质绘本、育儿好物、家居美物、滋养美食、陪90后爸爸妈妈一起,打造高品质的育儿生活

作为一个逛过100+博物馆,看过300+展览的妈妈,我依然要说,我带娃参观时,大部份都是在「不太懂」的状态下完成的。 但是我每次都可以让娃在博物馆逛得开心,收获满满,当然,有时收获的是知识,而有时收获的是快乐。

今天,就把我6年带娃逛馆看展的经验、心得分享给大家,相信一定会给你一些灵感。

一 选对博物馆

带娃参观博物馆,不想搞得鸡飞狗跳,而要母慈子孝,那么挑选适合孩子的馆和展,非常重要。

这里有两个原则给大家参考

  • 孩子感兴趣的
  • 可以互动玩起来的

我曾经无数次分享过个人的失败案例:娃一岁多一点的时候,带她去看宋徽宗的书画展。 即使宋徽宗的艺术造诣再高,作品再精美,一岁多的她也无法欣赏。

两个月之后,带他去了各种动物、植物、环球景窗的自然博物馆,她就像发现了新大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又去了几十次。毕竟这里有她在绘本里看到的恐龙,还有各种书上、纪录片和动画片中看到过的小动物。

当然,除了自然博物馆,很多可以互动的艺术展,也非常适合小朋友。 比如我们五一假期去西岸美术馆看的“明日之民”装置艺术展。

这个装置艺术展,就好像一个艺术游乐场,我们常见的跳房子游戏,被变成了编曲游戏,小朋友跳动的脚步,决定了乐曲的节奏。

用符号表达想法,并把这些符号线描按着自己的想法涂上颜色,再来讲讲想表达的意义。

更小一点的宝宝可以玩旗帜拼贴,两岁的宝宝也可以找到乐趣。

小朋友被颜色、音乐、设计、搭建环绕,自己就可以玩得很投入,一点也不费妈。


二 换个方式逛博物馆 (低龄儿童适用)

很多家长带孩子逛博物馆,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在这里涨知识,这没有错。 我也经常在博物馆看展的时候,看到家人给还是幼儿园的孩子借个大人的导览机,然后就会盯着孩子一件不落的听一遍。且不说这些晦涩的导览孩子能听懂多少,记住多少,真实的情况是,孩子听不了多久就会觉得无聊。

所以,对于小年龄的孩子来说,我们首先要做的让他们在博物馆里发现乐趣,让他们喜欢上这里,将逛博物馆当成日常,学知识的事情,可以等他们大一点,再徐徐图之。

那么博物馆里有哪些既有趣又有收获的玩法呢?

1 博物馆里的小画家

如果只是粗略地看看,小朋友可能对展品并不会有什么印像,但是,如果让他们安静地把展品画下来,他们会进入另一种状态——仔细观察。 每一次下笔,都是一次观察和思考。

  • 老虎有没有胡子?
  • 老虎头上的王字到底长什么样子?
  • 老虎的爪子有多长?是像猫咪一样会伸缩吗?
  • 老虎身上的花纹,是黄底黑纹还是黑底黄纹?

这些都是我娃在画老虎时心里产生的小问题。画下这只老虎,也对他有了更加细致的观察。

这是他在上海博物馆,找到了一件他最喜欢的文物——八牛贮贝器,正在把它画下来,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也跑来看这个小娃画的怎么样。

想要画下他,才会注意到,这件贮贝器有几个足,上面的几头牛以什么样的位置排列,贮贝器的双耳双是什么小动物。

2 历史博物馆里的自然博物学家

如果说自然博物馆是所有小朋友都会喜欢的, 那么以历史文物陈列为主的各省市博物馆,可能小朋友就没那么感兴趣了。

那么这里就不带孩子去了吗? 当然要带,简单换种玩法,就可以让他们开心地玩起来。

在中国的很多传统文物中,热爱自然的先民,都融入了很多动物、植物的形像。 如果小朋友对历史还没那么感兴趣,不如让他们在博物馆里找找这些小动物和花花草草吧。 上次我带娃在上博陶瓷馆,找到了好多,鸡首壶,小羊烛台,各种鸭子、小狗、马、骆驼的陶俑,装饰着蝙蝠、小鹿、龙的瓷盘等等。

找到这样各种各样的动植物,还可以跟小朋友一起思考一下,为什么古人要把它们画上去? 他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顺便给小朋友科普一下中国古代的谐音与吉祥文化。蝠=福,鹿=䘵,桃=寿。 还有马上蜂猴=马上封侯,吉象如意=吉祥如意等等。

我想,如果我只是给他干巴巴给5岁的她讲解,这件是大汶口文化的黑陶,那件唐代的青花瓷代表了青花出现的年代,讲汝、哥、官、定、钧五大窑口的特别,她大概早就闹着要走了。

除了找动物,找植物,还可以找找文物中的图形,他们是对称的吗?他们是循环的吗?工匠门是如何制作他们的? 即使你没有任何背景知识,没做任何功课,也能带娃玩起来。

3 想像力的自由飞翔

看画一定要了解画家本人的想法或者艺评人的想法才是正确的吗?当然不!

抽象主义诞生之后,很多画家的画作,没有具像的人、事、物,画面上都是抽像化的符号。

带孩子看这种作品是,特别适合孩子发挥想像力。

这是浦东美术馆米罗特展中的作品。 说句实话,这些作品,即使旁边的介绍牌上写明了作品的名称,以及艺术评论家对他的评论,我们也不一定能解构出其中的意思。 不如,让孩子发挥想像力就好。

这幅画的名字,叫2+5=7,我在这里只能看到绚丽的色彩,而小朋以说,这幅画画的是太空,那个蓝色的球,是太空中看到的地球,红色的小点,是远处的太阳, 左则的蓝色,是太空中的湖……


这幅画的名字,就叫做绘画,我只看到了色彩,而小朋友说他看到了公路,看到了躺倒火车和山洞,还有一个甜甜圈。 黑底中间有白点的,就是公路,两车道有中线的公路。

这就是躺倒的火车头,中间绿色和红色的圈圈,就是一个甜甜圈。

这样的画展,我与孩子都看不懂,但是,我们看到了艺术家的色彩搭配,而这些没有具体形像的画,反而给了孩子想像的空间,让他们想像力可以在这些形像之上没有限制的飞翔。


这些玩法虽然不能立马让孩子对博物馆里的知识融会贯通,但却让孩子感受到了逛博物馆的乐趣,愿意一次次和爸爸妈妈一起走进博物馆。

三 博物中的学习 (小学以上适用)

当孩子感受到博物馆的乐趣,并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把逛博物馆当成了生活日常时,我们当然也可以考虑开始下一步啦——在博物馆里涨知识。

1 观展前——做功课

人们总是对自己熟悉的东西更有兴趣,小朋友从绘本中认识各种动物、植物、海洋生物,于是,他们喜欢自然博物馆,喜欢去动物园、海洋馆。

同样,我们也可以让小朋友在前往博物馆以前,从绘本和书中了解文物,了解艺术与文化,让这些安静沉睡在博物馆里的展品,在他们的眼中变得立体,变得熟悉,当他们再踏进博物馆,见到这些历史的见证者时,就会觉得像是来看望朋友一样熟悉。

比如前几天要带娃去看上博的“从波拉切利到梵高”这个展示了从文艺复兴到到后印象派作品的大展时,我就在沙发上放了这样一堆书。

去年我带她去逛国博“古代中国”展和上博的“何以中国”特展前,都拿出了这套《给孩子的国宝档案》。

这简直就是一部为孩子们写在纸上的《国家宝藏》。 这套书一共五册,为小朋友展示了36家博物馆中80件国宝级文物。 说囊括了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不为过。

这是一套以朝代为背景,以文物为线索,为小朋友们讲述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绘本。

与其他成年人看的文博类书籍不同,它充份考虑了小朋友的年龄特点。它并不是呆板的介绍文物,而是由狐狸爸爸带着小狐狸逛博物馆为背景,通过狐狸爸爸的讲述,和小狐狸向狐狸爸爸的发问,解答小朋友问于这些文物的疑问,讲述关于文物的故事。每件文物中, 小朋友在读这套书时,会特别有代入感,而且,也会特别期待像小狐狸一样,让爸爸妈妈带着,亲自到博物馆去看望书中那些朋友。

当他真的是国博看到了C形龙,在上博看到了商鞅方升时,激动地跟我把他从书上看来的内容一顿讲。

2 观展时——利用博物馆资源

有了展前的预习,小朋友再去看展,就绝对不会一头雾水啦! 当然,除了展前的预习,在看展时,我们也可以引导小朋友通过展品的展牌信息,来获取更多知识。

如果有讲解,就更好啦!

如何获得人工讲解信息?

不过对于博物馆的讲解导览来说,我首推人工讲解。 很多博物馆都会有志愿者讲解。

以我去过的一些博物馆为例,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志愿者讲解时间,是放在每个展厅入口的立牌上,上海博物馆的讲解时间是讲在一楼中厅的电子牌上,国家博物馆的志愿者讲解时间会发布在官网上,清华艺术博物馆的讲解时间会发布在公众号上。

上海博物馆志愿者导览时间展示

提前了解讲解时间,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赶上人工导览。 像我这种没事就去泡博物馆的,还赶上过志愿者考试(展厅里N多志愿者在一遍遍不停地讲),和专业研究员导览。那收获就更大了。

电子导览怎么选?

除了人工导览,很多博物馆都可以租借自助讲解机,但是,就我个人的体验来说,上海自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那个长得像电话一样的讲解机的内容,真的一点也不适合小朋友,说枯燥乏味也不为过。

但是,如果有音形并貌的给小朋友的导览,小朋友会更喜欢。比如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导览就像放大镜,小朋友在用它扫描展品后,除了讲解这个放大镜还会展示各种相关的内容。

这次上海博物馆的“从波提切利到梵高”特展的IPAD导览内容也非常丰富,除了对画作本身的内容介绍,还有很多比如关于画家的背景、经历、艺术风格、民俗等等内容的介绍。

跟着导览看梵高的娃

比如梵高,波提切利就专门讲了他们的经历,对于莫奈,专门讲了他在吉维尼的花园,在《书房中的圣觉罗姆》讲了透视法,在《年轻公主》中讲了南北方艺术的差异,以及蛋彩画和油画的区别;伦勃朗上卡拉瓦乔的画中,专门讲了他们的用光方法。

我家小朋友跟着这个导览就把整个展览完整地看下来了。

还有比如国家博物馆的app,也有专门的儿童版音频导览。

博物馆中的作业纸

在博物馆教育功能育发被重视的今天,很多博物馆,都给孩子们设计了个性化的探索路线,有些还用孩子们准备了“作业纸”。

上博陶瓷管的作业纸

让孩子们拿上一张作业纸,带着问题去参观博物馆,在展品身上,找出答案。

比如上海自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都有专门为小朋友设计的“作业纸”,自然博物馆还贴心的准备了夹子和铅笔。

小朋友可以边看展,边思考。当他们完成了所有的“作业”,也完成了一次主动的学习。

变身小小讲解员

去博物馆,除了看展听讲解,也可以在小朋友充份了解展品之后,由小朋友来给爸爸妈妈做讲解。

在我们最常去的上海自然博物馆,我家的恐龙迷小朋友到了古动物展区,已经可以像个小老师一样如数家珍地向我介绍恐龙的分类,命名规则,不同恐龙的特点。 甚至还给我讲了偷蛋龙其实并不偷蛋的小故事。

在这里,小朋友不只学习了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


3 观展后——和孩子聊聊这个展

博物馆逛完就结束了吗?当然不是!

当我们带娃逛玩一个博物馆或一个展览之后,就可以跟娃讨论起来啦!聊一聊娃对这个展的感受,

  • 最喜欢的一件展品是什么?
  • 最喜欢的一个互动项目是什么?
  • 下次还要不要再来这个博物馆?
  • 如果让你向身边的同学们推荐这个馆/展,你会怎么介绍它?
  • 在这个博物馆里,你有没看明白的地方吗?我们一起去哪里找答案?

在讨论中,我们也会更聊起,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博物馆和展览,下次应该如何为带他去逛什么样的博物馆。


虽然我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看展经验和功略给大家,但是了后依然想再多啰嗦几句。

逛博物馆,让孩子觉得舒服,开心,爱上博物馆是第一位的。 不一定要带着目的来,带着任务来,逛博物馆也可以像散步、逛街一样日常,随便逛逛,不学知识,只是享受其中。及时这样,他们依然会被其中的艺术与文化滋养,依然会因为看过、体验过而不同。

久而久之,当孩子爱上博物馆,把逛博物馆变成日常之后,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去探索其中的展品,学习背后的知识。 我们只管带他们去,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