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网剧《唐人街探案 2》第二案《恶魔的呼吸》?

关注者
43
被浏览
103,548

38 个回答

看完第二案,发现骂早了。

没骂错,只是骂早了。

第一案播出后,风评不佳、争议颇多。

男主林默被质疑严重降智,一上线就火速暴露身份。

各路人马的前情提要小故事,被质疑东一锤子西一棒子,又散又老套。

幕后大boss犯罪原因,更是混杂在“有病”的病理学因素和“恶念”的心理学范畴之间,空有含混、失之厚重,更无犀利质感。

妄图用一惊一乍的“悬疑恐怖”氛围感,来遮掩相对空疏单薄的故事。

首播第一案画风如此赶客,原本舒心酱已经不打算看第二案了,纯粹抱着积攒吐槽素材的心情点开第5集,呀,有点东西。

各路粉丝在各大评论区发布“第二案好看”“第5集开始好看”的言论,这种经典的粉丝挽尊式诈骗行为“熬过第X集就好看了”,素来不值得信任。但具体到《唐人街探案2》,倒确实是实情。

来,展开说说。

(以下内容含剧透


一,苦无所依:高羁绊、低获得感的情绪牢笼

剧作拍阿明之死,甚至并没有拍老母亲悲痛欲绝哭泣的画面,而是拍另一空间中她不知情、欢喜等待。

满脸笑容回味“我爱你”、展望美好生活,儿子那句我爱你或许是她人生中第一次听到,她不知道这句话沾着怎样的毒,传统的东方式老母亲,不回“我也爱你”而挥挥手让孩子放心。

你看,一生一死,一动一静,一悲一喜,老母尚不知娇儿已成肉泥一摊、负债累累还含怨含恨杀人,并置的这“不知”、显然比哭更有冲击力。

几个细节很戳人。

阿明被辞退后,老母亲和他一同走下台阶,忙忙碌碌去上班的年轻人潮中、唯独这一老一少逆向而行,格格不入很凄凉。

小饭摊上,壮年的儿子端坐不动,老母亲佝偻着腰忙碌张罗,典型的慈母娇儿图卷。

最后,儿子折返杀人,老母亲独自一人留在公车站。相对光鲜的都市模块中,通常没有阿明老母这类长者痕迹,而这种脱节、突兀,恰恰是具象层面的老无所依。

隔壁黄婆,一生劬劳、老来得病、无钱医治,女儿在生活重压下没时间没头绪没路径去经营维护情感。尘世网罟中、骨肉生离别,黄婆在荒废游乐场冷锅煮稀粥,乃至惨死顶罪,更是凄怆的老无所依、死无其所

阿茶父女关系僵化,在学校被霸凌的女儿、不明白父亲向对面一看就非富即贵的家庭低头的行为(勒令她道歉并打她);她有父亲却又似没有,孤苦幼无所依。

故事中阿明也好、黄婆也罢、小茶也罢,都无法获取正面的情绪获得感,一步步落入甜蜜圈套中。

从“高难度真本心”的真亲人处逃开,走向“低难度真恶劣”的地狱深渊。

静心会专挑有创伤的人下手,老的少的惨的病的;将人性的痛点和弱点玩弄于股掌中,以抚慰之名行恶毒之实,丧尽天良。

同样是从受害者变成加害者,几位的程度、性质又很不同。

阿明本为同乡求正义,却失落碰壁。慕女主播,分不清打赏揉入和情感需求的界限;走投无路一场、抱着行将幸福结婚去的女主播一跃而下,以爱之名行捆绑谋杀之实。

阿信享受掌控他人命运的虚妄价值感,在她自己的造神骗术中,口口声声说奥义但四舍五入大概当自己是女神。

阿婆被骗到死、阿茶被诱骗到伤害至亲,她们的被操控属性明显;而阿信的操控者属性鲜明,她在当魔鬼的恶毒过程中享受当神的快乐。

与其说她最后是维护奥义这个具体的人,不如说她是维护支撑她“当神”的虚妄源头。

你看,有人从受害者变成加害者而不自知,有人从不幸者沦为恶鬼。

一张大网、写满苦难。

不是单纯非黑即白一刀切,处处是复杂晦暗的人性阴影



二,异常行为和正常出发点、极端作为和普遍心态

第六集开场,片头曲之前黄婆的独立小剧场部分,第一个镜头是她安灯泡。

一张沧桑、迷惘,布满皱纹的劬劳的脸。

她的眼睛被灯光所刺痛,那种不适感,既是短暂的特殊情况下对光线的自然生理反应;也是角色基调般的印象:苦难面前沧桑的痛感。

下一个画面则是她转身拖着小推车去干活。

窄窄一条陋巷,孤零零一位阿婆,黑黝黝天未明时分,颤巍巍佝偻背影。

空车买菜去、满车蹒跚归,坑坑洼洼的小巷中始终空无一人。

一大早出门干活的辛苦、居住往来条件的逼仄,孤苦得很具体。

短短几秒钟、一句台词都没有,但一生奔波艰辛苦,很有冲击力扑面而来

黄婆这样一位早年丧夫、晚年癌症、持刀行凶的老妇人,在生活中出现概率很低(仅仅是持刀杀人这一条就能筛掉绝大多数)。

但你不会觉得她悬浮不真实,相反,入情入理,她的亲切熟悉和不可理喻,都让人唏嘘。

她好似是数代劬劳女性的集合体,每一道皱纹都写着风霜,每一寸弯下的脊背都刻着被生活碾压过的苦难。

有很多美好的品质,一生勤劳坚韧,含辛茹苦数十载,用一粒粒云吞养大孩子,很不容易。

可是,她又那般不可理喻

无法支付高昂的医药费,转头却将所有钱财都扔给诈骗洗脑的静心会;眼界知识有限,搞不懂镇定剂麻醉剂致幻剂和“奥义让我很舒服”背后的危险真相。

关键问题上糊涂,分不清口出恶言的真亲人、口蜜腹剑的真恶人。

她有善良的一面,和阿茶情同祖孙;但也却又被胁迫被诱骗作恶,领命来害林默,下不去手刀伤很浅(当然也因为她体力确实不敌),她的冬阴功汤里未必没有几分真温暖。

剧作颇为出彩的一笔,是黄婆在不正常的时间点出发在案发现场。

第一层,这是本格推理的一层外衣,慈祥老妇横刀杀来、浓墨重彩反转。

第二层,这是她良心未泯、出手不安。一群人被洗脑集体杀人,黄婆一路被骗到血色杀局中,未必没有几分装糊涂的忐忑不安。这丢在现场的福袋,祝福和杀人的讽刺对比,很辛辣。

第三层,这是大泥潭里守着秘密的一老一少不能明言的一点慰藉。彼时在场的所有人都不明白,黄婆吵闹着要去安慰阿茶,在受害者苦主身份之外还有一层什么。

一个人间凄怆零余者,忙忙碌碌辛辛苦苦踏踏实实一辈子到老,又自尊又愚昧、又不忍又短视、又不幸又不堪;另一个尚未开始人生就陷落层层悲剧中,孤弱被操控、一步踏错已是悬崖。

本格悬疑故事的情绪价值,某种程度上就是奇案奇观背后的普遍人情人心,万丈红尘里血色猩红之下,魑魅魍魉和饮食男女共用一张亲切熟悉的脸,人人鬼鬼生生死死一念温一念寒,叫人唏嘘。


三,冰山水面之下的众生相

黄婆女儿和医生算账,说她一年卖云吞挣十万,做手术花一百万,若她只能活二三年便亏了六七十万,极冷血、心虚的一段话。

此前女儿女婿为是否该赶走黄婆争吵,后续林默数次上门只见黄婆女儿和外孙女,一次也未见女婿。女儿显然在独自挣钱养家,女婿后续应已离异。

女儿嘴上算账,实际依旧是将积蓄交给黄婆。

那番冷硬至极的话,和吵架时女婿极其自私冷血功利的嘴脸更接近。与其说女儿是在说自己心中真实所想(当然她确实也无奈冷血认可),不如说她是在机械复述女婿算的“老丈母娘的命不值钱”。

你看,这位在黄婆的云吞店当上门女婿,家境能力经济状况可想而知;

当上门女婿还赶走了孤寡的丈母娘,人品如何自不必多说;

大难之际不见踪影,呵。

对黄婆女儿而言,生活不易,年幼的女儿和有病的老母,至多负担得起一个。抛弃谁都像是砍断自己的一部分,或许轻重有别,但不至于是真正发自内心“你的命不值这个钱”。

但对这廉价女婿而言,可就不同了。

很短的篇幅,寥寥几笔描摹出一家人鲜活基色,俨然是水面冰山悬念之下一张人世间大网,沉沉浮浮恩恩怨怨一张苦难浮世绘。

另一个很值得说的细节,则是黄婆自行出院时带的水果,一个梨两个看起来品种不同批次不同的苹果。

通常情况下看望病人会买果篮,如果觉得果篮昂贵买水果,也会是“一斤苹果一斤桔子”的买法,没听说“买两个苹果一个梨”的。

所以这水果大概率不是探病者所携带,而是病房中其他病友或护士出于礼貌随手分给她的。她甚至连一篮像样的水果都没有。

当然,你也可以觉得这是她吃剩下的,只剩三个。不论如何理解,她临出院时不舍得丢下这成色各异的水果三件套,都是很具象化的“又艰难又节约”状态。

她也并不准备纸袋/塑料袋/环保袋装水果、或将水果放进包中,而是在走之前才顺手拿起,这也是她做事缺乏计划和条理的性格表征。

嘴上说着“人穷命就是贱”的愤懑之言,手里拿着仅有的三个水果,角色特别清晰立体。

此外,我很喜欢的一个细节,是林默萨沙找图图单独问话,不是说“图图你单独过来”,而是对一群在玩的小朋友说“卖冰淇淋的叔叔们你们中奖了,每人都有一支冰淇淋,赶紧去拿”,在图图也犹犹豫豫缓缓起身时温暖给她一支。

明显骗小孩的话术,但暖。

若说孩子们不懂,他们有时比成人更残酷更直接待;若说孩子懂,他们显然又完全没分寸。所以两位带着这样可爱的冰淇淋中奖话术来,温暖可爱。


舒心结语

这一案开局是凶杀案现场,众人深夜穿雨衣鱼贯而入,残忍杀人、再以极其诡异且有仪式感的姿态,抬着尸体从二楼抛下。团伙作案的纪律性、仪式感,神秘且邪恶,让人发毛。

故事结尾处,奥义的逃脱手法之一是让众人戴着他的面具,无数张奥义的脸潮水般用来,铺天盖地无孔不入的病入膏肓既视感,恐怖得很直观。

林默在副局长庆功之际深藏功与名、事了拂衣去,剧作继而想象了一出“如果亲人们好好沟通家庭美满”的幻想图卷,温情和爱的终极落点虽则俗套,但依旧是正道。

堕魔易、封神难。

人间正道是沧桑,但总要有一口气一念光。


相信各位的朋友圈,已经被一部电影刷屏了。

变态癖好,邪教洗脑,主动送人头,无情大屠杀……

这些尺度爆表的元素,被一位香港导演,在台湾拍成了电影。

而这部电影,经过少量修改,竟在中国大陆成功上映。

对老影迷来说,这件事有多么震撼?

刚出电影院,我就忍不住发了朋友圈。



看完《周处除三害》,我脑海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

如果,这部作品是中国大陆拍的,会变成什么样子?

陈桂林还能屠杀那一群人,然后潇洒自首吗?而不是提前被警方绳之以法?

陈桂林被枪决时,还能得意的笑吗?而不是经过一番批评教育,痛改前非?

总之,我越细思,就越觉得它会变得很烂。



在我看来,就目前的环境而言——

我们绝拍不出及格线以上的,跟《周处除三害》同题材的犯罪片。

然而,仅过了几天,中国大陆就有一部作品,在网络上线。

同样有变态癖好,同样有邪教洗脑,同样有主动送人头。

区别,只在于最后的无情大屠杀,变成了另一种色彩。

变得很烂吗?

你猜。

《唐人街探案2 网剧》&《周处除三害》

合辑影评 含剧透



不知偶然还是注定,两岸的银幕和电视,竟来了场梦幻联动。

在《唐探2》第5-8集(恶魔的呼吸单元)中——

只要反派一出场,弹幕上就到处都在呼唤桂林仔。

“阮经天来活了。”

“陈桂林,去灭了他们。”

“周处除三害。”



原因?

案件开始,九名黑衣人,闯入一名男性的私宅。

伴随着舒缓的音乐,黑衣人对昏迷的男性,进行了轮流猛插。

随后,男性的尸体,就像祭祀用的鱼肉一样,被高高抬起,又轰然落地。



由于就住隔壁,神探唐仁的徒弟林默(邱泽 饰)率先赶到了现场。

经过警方调查,和Kiko(尚语贤 饰)的帮助,林默锁定了以下信息:

死者叫纳文,是一名律师。

那群黑衣人,都是静心会的会员。

何为静心会?

跟《周处除三害》中的“新心灵舍”一样——

他们,都身穿白衣,都热爱开会。



他们的老大,都是一男一女。

男的负责下药,女的负责洗脑。

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很多共同点——

比如那些会员,大多都身世凄惨;

比如两位老大,都擅长骗会员捐款。



抄袭?

可能性为零。

因为这两部作品,几乎是同时立项,又同时上线。

在我看来,它俩之所以如此相似,是因两岸拥有共同的文化属性。

而由于共同的文化属性,两岸的社会,也就滋生出了相同的问题。

同为黑发黄肤的犯罪片创作者——

陈思诚跟黄精甫的灵感来源,有可能都是来自同一条新闻。



没错。

某种意义上,《唐探2网剧》的第二案,很像中国大陆版的《周处除三害》。

只不过,与对岸相比,我们的创作环境更局限,更需要某一种勇敢。

局限在哪?

同样拍变态癖好。

《周处除三害》可以镜头直怼,把邪恶血淋淋地体现出来。



《唐探2网剧》呢?

调查静心会的过程中,林默发现了会长奥义,闺房的秘密。

原来,奥义不仅有变态癖好,且还经常胁迫女会员为他服务。

你瞪大眼睛问,如何体现?

没办法体现。

只能让警官看看手机,然后吐槽一句:色情狂,变态。



而像《周处除三害》最后大屠杀那样的戏,自然就更不可能存在了。

现在,我们回到开头那个问题。

就目前的环境而言——

我们是不是拍不出及格线以上的,跟《周处除三害》同题材的犯罪片?

前些天,我以为是的。

可现在,我被狠狠打了脸。



在我看来,陈思诚的团队,确实是中国影视业,一个奇特罕见的存在。

在极度逼仄的创作环境下,他们总能另辟蹊径,不断突破某一种边界。

他们虽无法镜头直怼,把邪恶血淋淋地体现出来。

但,他们却可以用巧妙的构思,绕过审查的幽径,展露大尺度的人性阴暗面。

展露出阴暗面之后,他们又会以上帝视角悲悯人类,而不是非黑即白的审判。

比如,静心会的黑衣人,是如何潜入纳文家中的?

在新出的第八集里,我们得知到一个惊人的事实——

刺杀行动实施前,是纳文的女儿小茶,往纳文的水里下了毒。



明白了。

把电影第一部张子枫的戏又演了一遍呗。

非也。

影版中,张子枫演的思诺,谋害的只是养父。

而小茶,则是跟静心会合谋,杀死了亲爸爸。

这尺度……你能说不大?

必须承认,如此残忍的反转,我确实没有料到。



小茶,为何要害自己的亲爸爸?

因为她爸爸酒后驾车,意外害死了她妈妈。

因为静心会的老大跟她说,她爸爸误入了歧途,杀他等于拯救他。

坦白讲,这段情节的设计,我认为要比《周处除三害》更合理一些。

《周处除三害》中,陈桂林发现邪教骗局后,试图劝一名被洗脑的妇女醒悟。

尊者派人抓住陈桂林,并说陈桂林是妇女的魔障,教唆妇女杀死陈桂林。

结果,众目睽睽之下,众人都在喊杀。

可妇女,却选择了挥刀自杀。



在我和我妈看来,这段情节可能是有点不符合现实逻辑的。

如果妇女相信了陈桂林的话,那她就应该去攻击尊者。

如果妇女不相信陈桂林的话,那她就应该杀了陈桂林。

要知道,最后的那些信徒之所以甘愿等死,是因他们大部分人都身患绝症了。

可这个妇女,不仅没有绝症,而且还是个视子如命的母亲。

此时此刻,她的儿子还躺在病房,随时都有可能苏醒。

在这样的情况下,她怎么会抛弃儿子,挥刀抹了自己的脖子?



我猜,导演这样安排,应该是想表达一个观点:

恶人不蠢,蠢人不恶。

在《周处除三害》的世界里——

无论是被胁迫的小美,还是被骗到倾家荡产的信徒。

每一位受害者(抓陈桂林的是尊者的同伙,并非受害者),本身都是善良的。

遇到问题时,他们宁可自己遭罪,也不愿意动手去伤害别人。

哪怕那个人,对自己起了歹心。



如果说,《周处除三害》里的邪教,是把人驯化成了猪,然后无情的屠宰。

那么,《唐探2网剧》里的邪教,则是把人同化成了魔,把人的蠢,变成了恶。

除了小茶之外,参与谋害了纳文的,还有谁?

有替同事伸张正义,却因无力支付诉讼费,而对社会深感绝望的程序员阿明;

有含辛茹苦养大女儿,一生都在为他人付出,自己患病时却没钱手术的黄婆。

而领导他们的,是一名原本人畜无害,却因丈夫背叛,由爱生魔的家庭主妇。



他们,本身都是没有什么坏心眼的。

就像纳文,本来也深爱着自己的老婆。

可过量的酒精,就像是静心会的魔药。

人,一旦犯蠢去触碰,就会滋生出罪恶。

没错。

与《周处除三害》不同——

在《唐探2网剧》的世界里,蠢,即是恶



那么最后,林默是怎样对待这些人的?

没有一枪崩一个。

而是想方设法,减轻他们的罪责。

审讯室内,林默先是引导小茶说出真相。

之后,在小茶的口供还没说完时,林默又提前作出了总结:

“你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谋杀你父亲的帮凶。”



什么意思?

凭林默的能力,他应该能推理出来,关于纳文会被杀这件事,小茶是知情的。

他之所以要提前强行总结,就是为了让小茶能够减刑,摆脱同谋者的罪名。

换句话讲,他是为了给小茶的人生一次机会。

这种做法,跟陈桂林是截然相反的。

面对被洗脑的众生,林默完全没有攻击性,而是对他们满怀怜悯,竭力挽救。



落笔至此,可能有人会说:切,还不是为了过审,这哪有陈桂林爽啊。

我认为,没那么简单。

同为宗教题材犯罪片——

《唐探2网剧》和《周处除三害》的主人公,有一个很大的不同。

这个不同,就是陈桂林信的是关公(武神),追求除邪驱魔。



而林默在某种意义上,信的是佛,追求普度众生。

众所周知,扮演林默的邱泽,是整个《唐探》系列中,首个台湾籍主角。

而在台海周围,始终都有一个文化符号,是两岸人民共同的纽带和信仰。

这个文化符号,就是妈祖。

妈祖,父母信佛,梦观音赐药而生之,八岁从师,十岁信佛,十三岁习法术。

二十八岁时,妈祖因救渔民不幸遇难,被民间奉为神,成为海上和平的象征。

妈祖的原名,就叫林默。



这就是为什么,林默的价值观,会如此宽容。

面对由蠢生恶的众生,他选择了跟陈桂林不同的道路。

而《唐探2网剧》和《周处除三害》,也从两种不同的切口,剖析了邪教的危害,和人性的复杂与漏洞。

孰劣孰优?

各显其能。

不得不说,春节档之后,这两部戏的出现,确实令我耳目一新,让我对行业重新燃起了期待。

我燃起期待的原因,一是业内终于出现了尺度“破冰”的苗头,出现了能打破常规剧本套路的佳作。



二,是我看到两岸的电影人,不管所处的环境多么局限(台湾缺钱,大陆缺分级制度),都还在不断尝试深度化创作。

在这个“短视频狂欢”的时代,他们还在坚守阵地,坚持做“费力不讨好”的文化内容,给观众带来精神上真正的思考和满足。

值得一提的是,《唐探2网剧》的监制是陈思诚。

而前八集的的导演,则是姚文逸。

在第一部网剧中,我认为的推理作品巅峰之作,《玫瑰的名字》也是出自他手。

第一部影评传送门


关注罗罔极,不定期推送有独立思考的高质量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