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 2020 年与 2010 年旅行方式变化最大的是什么?

有奖提问:都说十年巨变,10 年前我们还没有信用住,还没有扫码支付,还没有那么丰富的旅行选择,旅行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好大的变化呀。 【参与方式及投…
关注者
160
被浏览
22,426

87 个回答

我投「随心飞」一票,我觉得它正在改变着旅行的姿势。

之前从决定旅行到执行,需要很长时间的决策,买了随心飞之后,基本上属于「开弓没有回头箭」,3800 多购入的周末随心飞,只要周末有时间,去另外一个城市过周末不是太大问题。

周六早晨出发,飞机上睡觉,下飞机租车或者地铁或者随便什么交通工具,开启在全新城市的吃吃喝喝逛逛玩玩。

第二天睡到酒店退房,花半天时间继续在这个城市里走走逛逛,晚上飞机上睡一觉落地回家。

2020年初的时候,我曾经许愿希望今年可以尝试以周末游的方式去其他城市过周末,那个时候还没有疫情、没有随心飞。没想到阴错阳差…

于是,我体验了一个人在珠海长隆海洋王国玩过山车、看完烟花表演


在深夜感受潮汕菜里被称为「毒药」的生腌~


在海上经历风浪和大雨,颠簸到工作人员跑来询问我是否还要坐在第一排,我说,没事儿哇!(不晕船就是这么强✌️)

在东澳岛第一次吃到一种叫做「狗爪」的东西…

以及第一次穿着短裤拖鞋深夜坐在海边,感受南方 9 月湿漉漉的潮热气息,和认识已经 17 年的闺蜜在 30 多岁的年纪还有机会独处几天,那一晚酒是什么味道都不重要…

经历了第一次去大兴机场,用 8 分钟完成找车位停车、找登机口顺利登机的极速飞奔…看到洱海的那一刻觉得 4 点早起很值得



也可以因为就是为了去玩过山车周末飞到长隆打卡两天,过个初秋一般的冬天~


也会因为订票太晚,而有点折腾的从广州落地从深圳返程北京~ 于是,贼不走空,还要喝这个冬天在深圳的第一杯奶茶…

距离 2020 年 结束还有 16 天,刚刚临时决定周末继续做随心飞最后挣扎~狗头.jpg

回想这飞速变化的十年,我们身处在时代剧变之中,却往往很容易忽略那些彻底改变我们旅行方式的技术和观念——因为这些时代印记已经深深融入为我们的一部分。在我看来,最大的改变来自于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

作为一个常年在路上的“职业”旅行者,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旅行(之一)发生在2011年4月。尽管在此之前,我已经开始试着利用寒暑假和周末出行,但在此之前的旅行,却往往都是“随缘式”的,单纯满足于去一个从未去过的城市,在自己的城市记录表上新增一个地名,给我提供了最初的旅行快感。

2011年的江西福建之行,让我在途中到访了赣州、长汀、泉州等几座历史文化名城,尽管对这些城市多有耳闻,但在那个时期,我对这些城市的具体看点都不甚了解。最重要的旅行转折发生在泉州,我的本意只是期待在厦门往福州的道路上挑选一座城市歇脚过夜,却未曾意料到泉州保存了极佳的历史城区,在旧馆驿的青旅中,我结交了一些本地朋友、收集了几本旅行杂志,这些临时涌入的信息促使我最终在泉州游览了三天,并在后来的十年里一次又一次回到这座古城。

正是在这次赣闽之行中,我第一次系统地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作为我的寻访目标,这也几乎构成了此后十年在国内旅行时的主要目的地类型。

这些在今天早已广为人知、很容易通过微博微信找到同类爱好者的目的地,在十年前,尽管互联网已经相当普及,但内容的细分远不能和今天相比,在线的信息仍相当有限。比如大多数博物馆都没有属于自己的网站,只能电话询问开放时间,在地收集博物馆简介的小型册页或图录,微信公众号更是无从谈起;而大多数的国保单位,都需要检索大量网页,才能找到一些关于所在地址的蛛丝马迹,寻访失败简直就是日常。

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便携性即时性的差异。

后知后觉的我于2013年才购置了第一台智能手机,在此之前,查询公交线路、购买车票等等都只能依赖于线下的“人肉操作”。在当时,我的每一次短途旅行都会提前一周左右开始准备资料、抄写信息、甚至还要手绘地图,并且要为可能出现的延误及其它麻烦准备多种备用方案,比如从A到B的火车时刻,就往往要抄写几小时内的全部车次。

许许多多的变化都基于移动互联网而出现了。比如曾经作为出行老大难的火车车次时刻,如今早已有了12306的app(还会有人记得火车时刻表曾经是需要付费购买的小本子吗),甚至各地的汽车站都有了自己的微信公号可以直接查询及购票,高德、百度的电子地图可以查询各地的公交路线及首末班(尽管瑕疵依然很多),携程、飞猪、去哪儿的出现使得机票比价变得前所未有得便捷。

意料之中的是——有一些变化一定在意料之外。

2010年,我首选的交通工具是火车,原因是火车更便宜;2020年,我首选的交通工具是飞机,原因是飞机往往比火车硬卧更便宜,而且在航旅纵横上画一条新航线成了收集狂的新乐趣。

从2015年开始,旅行的主要交通方式转向了飞机

2010年,我首选的住宿类型是青旅,原因是青旅更有趣、有氛围也更便宜;2020年,我首选的住宿类型转向了各种品牌酒店(未必是昂贵的),各大酒店集团都很便于手机预订,结合各种不同季度的offer,往往也可以实现低成本的入住。

在阳朔的酒店里看到金色的落日

2010年,我很害怕和火车站外的黑车司机打交道,抵达每一座城市的开始往往都充满了斗智斗勇;2020年,我习惯于提前在电子地图上检索好公交路线,哪怕在那些公交已经停运的深夜,我也能很从容地打开滴滴或Uber,毫无担心地前往我的目的地。

2010年乃至仅仅是前几年,我的许多朋友都还有类似的记忆:我经常会发送我的大致位置,请他们在谷歌地球上帮助我截取这一区域的卫星图——一般每到这种时刻,就意味着我没能找到那些难于寻觅的古代遗址、墓葬或深山里的寺院,寄望于通过卫星图来人肉搜索;2020年,我不仅仅拥有维基百科上的详细信息,卫星软件也有了电子版(比如奥维地图),我还拥有强大的微信后援团,在各种兴趣群组中,一定已有“前辈”先于我抵达了这处古迹。

2010年,我几乎很少敢于尝试那些未知的食物(在饮食方面,我是一个非常保守的旅行者);2020年,我拥有大众点评提供无数的就餐经历(以及团购优惠),也有美团、饿了么这样的外卖app帮我免除餐厅点餐时与人沟通的焦虑之苦。

2010年,我出行时都会手抄或打印厚厚一沓纸质的旅行攻略,返程时往往已经记满了笔记,这些文档都成为我的旅行记忆,如今都收纳在家中的文件袋中;2020年,我出行时只会带上一部手机,在电子地图上标记出密密麻麻的兴趣点,接下来的事情便只是按图索骥。也有许多时候,我在旅行中以看地图为乐,便临时跳下汽车或火车,去往一个刚刚在手机上发现的目的地。

在电子地图上标记的兴趣点

2010年,我还不能想象电子化的信用制度将如何改变我的旅程——但2020年,我可以不用支付押金,仅仅依靠信用担保就住进酒店、租到汽车、借到充电宝和雨伞,从而免除很大一部分麻烦的手续。

2010年,我甚至从未出国旅行过,对未知的恐惧战胜了仅有的几次冲动;2020年,我觉得我可以拿着一台联网的手机去往世界上大多数地点,哪怕在那些非英语的国家,谷歌翻译也提供了最基本的沟通保障。

在格鲁吉亚和印度,我都曾拿着谷歌翻译向当地的警察报案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我的旅行变得前所未有得便捷、安全、有效率——当然不可避免的,是这种“可预期”也偶尔会带来乏味——千篇一律地重复既有的路径,在“已知”中获得快乐,其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但无论如何,我非常感激我经历了两个不同的时代,身处其中,与有荣焉

我得以观察到时代变化里的各种精彩、丰富、嘈杂和迷乱。许多其它时代的旅行者或许仅仅只能感知空间的变化,但最近10年中,旅行者(尤其是中国旅行者)足以享用到时间维度的剧烈变迁,这无疑是一个精彩的时代,提供了一场难以复制、难以重现的流动盛宴。

或许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不那么勇敢、不那么前卫、不那么进取的旅行者,这个崭新的时代使我总能和那些更勇敢、更前卫、更进取的旅行者们发生关联,他们的存在总是鼓励我迈出更多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