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汪国真的诗?

据说义务教育课本上还有他的诗,我甚是不解!如此空洞没有内涵的诗,竟然能上高中课本!他还自诩是最后一个辉煌的诗人,看着他新出的诗集,怎么看都是东拼西凑的…
关注者
313
被浏览
199,193

99 个回答

诗歌是要有意境和意象的。写得浅白可以,比如《我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但是人家是有意象的,而且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诗歌要有灵性,就绝不能是好词好句的段落。汪的诗可以作为qq空间的签名,也可以作为心灵鸡汤的鼓励,但是太苍白,没有诗人的灵性。

另外,文学创作上,有没有天赋和努力是两回事,其人品和作品也是两回事。能达到美学上标准的诗,都具有深刻寓意的,就算是天才诗人也不会每首都是。

为了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可以去读读木心的《从前慢》和李敖的《只爱一点点》。两首都被改成歌了,算浅白吧?但是意象和美感如此震撼人心,而不是空洞的说理。

《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只爱一点点》


不爱那么多, 

只爱一点点。  

别人的爱情像海深,  

我的爱情浅。

不爱那么多, 

只爱一点点。 

别人的爱情像天长,

我的爱情短。

不爱那么多,

只爱一点点。 

别人眉来又眼去,

我只偷看你一眼。

汪国真的诗歌评价不高,是因为好的诗歌通常都是意象化的语言,而汪国真不是,即使有也比较直接、简单。

经常会有人认为:美的、有意义的分行文字就是好诗。其实不完全这样,评价是不是好诗的标准,很重要的一点:要看诗歌意象化的程度和水准。所谓“美”“有意义”往往是很主观的判断。

什么是意象?意象是诗歌中承载情感或议论的表象化、具象化的事物。

简单说,诗歌里提到的各种物体、风景、人物、动作都属于意象;不属于意象的,则是直接的抒情和议论文字。

举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栗子: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写思乡的情感,为了表现这种情感,写到了床前、明月光、地上霜、举头、望、低头等一系列的事物和人物动作,这些对于读者来说是具体、形象、可感受的元素,就是意象。

同样是古诗,有的就没有太多意象化的语言,而是直接议论抒情,这在宋诗比较常见:

《秋日》 作者:程颢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除了第一联,全诗几乎都是直接议论。这首诗的意象化程度就比较低。

意象对于诗歌非常重要,早在中国古代就有很多论断: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篇》中就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南宋刘克庄在著名诗话《后庄诗话》提到宋诗的弊端,就批评这些诗“意象迫切,且议论太多,失古诗吟咏性情之本意。”

到了今人刘植锷写《诗歌意象论》,直接认为“诗歌艺术性的高低,取决于语言意象化的程度如何。”


对于西方诗歌,意象化语言依然十分重要。不过在现代派诗歌出现之前,也时常见到一些脱离具体意象直接抒情、议论的诗,尤其是一些箴言诗,大家最熟悉的是十九世纪上半叶的这首诗:

《自由与爱情》裴多菲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西方诗歌自十九世纪下半叶,进入了现代诗歌时代。而现代诗歌有一个重要倾向,就是:通过对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印象,进行描述,发掘诗歌的意蕴。排斥脱离意象语言的抒情和议论,反对空洞的格言警句。

举个栗子:著名的现代意象派诗歌,埃兹拉·庞德的《在地铁站内》,全诗就两句。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浮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花瓣

诗句捕捉的是作者在地铁站看到的景物,以及由此产生的印象。将主观的思想、情感简化到最少。

即使在一些抒情非常强烈的现代诗歌中,意象的使用仍然非常突出:

《当你老了》 作者:叶芝
当你老了,头发花白,睡意沉沉,
倦坐在炉边,取下这本书来,
慢慢读着,追梦当年的眼神
那柔美的神采与深幽的晕影。
多少人爱过你青春的片影,
爱过你的美貌,以虚伪或是真情,
惟独一人爱你那朝圣者的心,
爱你哀戚的脸上岁月的留痕。
在炉栅边,你弯下了腰,
低语着,带着浅浅的伤感,
爱情是怎样逝去,又怎样步上群山,
怎样在繁星之间藏住了脸。

这首名诗近年因为一首流行歌曲变得更加出名。诗歌通过具体入微的人物形象、动作以及所处的环境,延展深沉、真挚的爱意,不是直白的说理和抒情。最后两句“爱情是怎样逝去,又怎样步上群山/怎样在繁星之间藏住了脸”,将“爱情”这样略微抽象的词语,进行形象化和拟人化。

再看一首意象化更加复杂的例子。电影《星际穿越》带红了一首抒情诗,迪兰·托马斯写给自己病危父亲的《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迪兰·托马斯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良夜,
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虽然智慧的人临终时懂得黑暗有理,
因为他们的话没有迸发出闪电,他们
也并不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善良的人,当最后一浪过去,高呼他们脆弱的善行
可能曾会多么光辉地在绿色的海湾里舞蹈,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狂暴的人抓住并歌唱过翱翔的太阳,
懂得,但为时太晚,他们使太阳在途中悲伤,
也并不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严肃的人,接近死亡,用炫目的视觉看出
失明的眼睛可以像流星一样闪耀欢欣,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您啊,我的父亲.在那悲哀的高处.
现在用您的热泪诅咒我,祝福我吧.我求您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这首诗描述的主体是老人或父亲,但使用的意象是良夜、燃烧、咆哮、闪电、怒斥、翱翔的太阳这样和衰老、病危距离甚远的意象,这些意象放在这首诗歌的语境中又是成立的,和表达意义相统一。所以这是一首言之有物且技巧甚高的作品。

再看一些当代中国诗歌的例子。

北岛的诗歌《回答》中最有名的两句: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摘自 北岛《回答》

正因为有通行证、墓志铭这样具体意象,抒情才有了根基,才成其为诗歌,或者好诗。

同样,顾城的诗歌:

《一代人》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也是因为将自己想表达的意念,化作了黑夜、眼睛这样的具象,才有了诗意的深刻。

所以,诗歌是用对事物描述和命名的语言写成,思想和情感多来自具体意象的象征和隐寓。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摘自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在海子的诗歌里,用粮食和蔬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的意象,代表着自己梦想中的生活方式。


最后,我们回到这个问题本身,看看汪国真的诗。汪国真的诗有两种,一种是几乎完全没有意象化的语言,直接议论:

《如果生活不够慷慨》 汪国真
如果生活不够慷慨
我们也不必回报吝啬
何必要细细的盘算
付出和得到的必须一般多
如果能够大方
何必显得猥琐
如果能够潇洒
何必选择寂寞
获得是一种满足
给予是一种快乐

其实就是类似箴言诗了,只是在20世纪末还用的是十九世纪上半叶常见的写法,不能不说显得有些老套和乏味。

还有一些用到了一些意象,比如这几句很多人都熟悉:

如果远方呼喊我
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摘自 汪国真《山高路远》

诗中反复出现的路、山、脚、远方,都是诗歌希望突出的意象语言,但这样的意象本身比较简单和陈旧,意象和情感的联系过于直接。所以,它可能是一首让你热血沸腾的诗,但从艺术上,很难说这是一首语言技艺高超的诗。

最后总结:
就艺术技巧而言,好的诗歌应该用形象、具体的意象化语言写成,不应该脱离这种语言直白抒情和议论;而要基于意象及意象的组合,表达思想和情感。

汪国真恰恰在这些方面存在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