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差異」其實是假議題?把握5原則,跟任何人都處得來!|經理人
領導 Leadership > 領導力
feature picture
Sebastiaan ter Burg via Flickr

「世代差異」其實是假議題?把握5原則,跟任何人都處得來!

根據德勤管理顧問公司(Deloitte consulting)的研究,到了2025年,全球有75%的勞工來自網路世代;《Z世代效應》也指出,2020年我們將有機會同時跟5個世代以上的人工作。

即便這幾年,「如何管理千禧世代」「如何和不同世代共處」的議題不斷被討論,但我一直沒有「世代」(generation)的概念。

我覺得每個員工都是獨特的「人」,不管他是哪個世代,經理人的職責就是盡量挖掘他的潛能,給予適當的培訓。

在 P&G 工作約 30 年的時間,不同世代的人我都曾共事過,我發現,只要提高自覺,努力成為一個與時俱進、不斷學習的人,就能跟任何人相處:

1. 主動接觸新事物,讓自己成為有趣的人

大家都喜歡跟有趣的人共事,如果你跟任何人都能聊上幾句、什麼話題都能參與的時候,大家就會主動親近你。

剛加入公司時我每天埋首於工作,沒時間關注工作以外的事。但慢慢地,我發現在一些餐敘或商務會議上,自己很難參與除了工作以外的話題。現在的我,永遠對新事物或新議題都保持好奇,主動接觸、了解時事話題,當你能跟不同年齡層的人都能聊上幾句,就能打破世代的框架。

2. 拒絕刻板印象,也別為員工貼標籤

當你在某個人身上貼標籤,就很難看到除了標籤以外的特性。不可否認,嬰兒潮、X世代、Y世代、Z世代出生的人,的確有不同特點,但每個人都會因為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生活習慣的不同而有不一樣的性格。

社會上有許多人會為世代貼標籤,比方說,稱1990年後出生的人為草莓族、寬鬆世代、廢青等,但如果領導者也用世代觀念為員工貼標籤,很可能讓自己錯失認識員工、發掘潛力的機會。

3. 鼓勵員工做真實的自己

我相信每個人都能為公司做出貢獻,所以我不斷鼓勵員工做自己。不過,不能只是口頭鼓勵員工,也要以身作則、用行動證明你的誠意。

我會透過社群媒體分享許多工作以外的事,讓同事知道在職場以外的我是什麼樣子。如此一來,他們也會更願意在平台上分享生活,而不是封鎖你。除了了解他們的工作狀況,了解他們的生活,更能拉近你們之間的距離。

4. 所有人都可以是你的老師

孔子曾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看到比自己道德修養、能力更好的人,就要想辦法追上他,而所謂的「賢」,並沒有年齡限制。我認為經驗豐富的人可以把知識傳授給年輕人,反過來,我也能從年輕人身上學到東西。

在我初入職場時,還是只有打字機、沒有電腦的年代,一路上我能跟進科技,都是因為有年輕同事的教導。我會定期找年輕同事聊天,詢問他們最近流行什麼App、詞語等,這也是我會使用微博、微信、Instagram等社群軟體的原因。當你願意敞開心胸接受其他人的意見,你會發現,每個人都可以教你些什麼。

5. 學會換位思考

無論是對同事或家人,你必須試著從對方立場想想他們有什麼恐懼、什麼是他們的動力等。理解他的困難後,再思考解決辦法,通常都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舉例來說,有些員工的責任感很重,做錯事會自責、反省,這時主管如果一味指責,會讓他們更難過。在P&G,如果員工犯錯,我會先說一句:The coaching light is on.(指導燈亮起),代表我現在說的內容,是希望他們從錯誤中學習,並非責備。藉由這句話,員工能在較無壓力的情況下,吸收你想教他的事。

有些人認為領導者太過開明會讓員工踰矩、沒大沒小,但我覺得,只要自己定義出明確的原則與標準,不要因為跟員工有私交而放水或放低標準,就不會失去分寸。(整理 / 林庭安)

繼續閱讀 領導帶人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