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汉语汉字)_百度百科

[wāng]
汉语汉字
展开4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汪(拼音:wā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 [1]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本义指水势宽广而深厚的样子。引申为水池、水坑等义。也作量词,用于液体,或作拟声词,形容狗叫的声音 [2-3]
(基本信息栏参考资料:汉典网 [4]
中文名
拼    音
wāng
部    首
五    笔
igg
仓    颉
emg
郑    码
vcvv
字    级
一级字(编号:0855) [1]
平水韵
平声·七阳 [5]
总笔画
7
外部笔画
4
四角码
31114
统一码
基本区 U+6C6A
异体字
㳹、瀇、𣳫、𣵭、泓、𣷪、𪶁
注音字母
ㄨㄤˉ
字形结构
左右结构
笔顺编号
4411121

字源演变

播报
编辑
字源演变图
金文、篆文的形构皆系从水、𡉚声。水(氵)表意,古文字形体像流水,汪所从声符“𡉚”是往的初文,从之、从土,作“主”、“王”者乃讹变之形,在金文、秦简中保留了这样的写法。在隶、楷书中,声符为“王”,字形定作“汪” [2] [7]
汪,形声字,采用“氵”(水)作形旁,表明与水有关;“王”作声旁,“王”为王者,是秦以前最高统治者的称呼。“汪”的字形为水称王,即水势浩淼,无所顾忌,意即大水,深而广的水。《集韵·荡韵》:“汪,停水臭。”表示水不流动就会变得腐败,并发出臭味,故“汪”也有污浊的小水坑之义,这一用法依然保留至今。在我国某些地区,还把粪池称作“粪汪”,也因为粪便的来源大多是牛羊等牲畜,故又称“牛汪”。汪字作形容词时,也用来表示水体深广、液体满盈,如“汪洋”“眼泪汪汪”等;作量词时,用于指液体,如“一汪水”;作象声词时,形容狗叫的声音 [2] [6]

详细释义

播报
编辑
拼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wāng
形容词
深广的样子;
广大的样子。
vast
汪是土也,苟违其违,谁能惧之!——《国语·晋语二》
若乃曾潭之府,灵湖之渊,澄澹汪洸,瀇滉困泫。——晋·郭璞江赋
汪流,
泪汪汪的,含泪多的;
液体聚积貌。
tearful
蒋氐大戚,汪然出涕。——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地下的水,淹着床腿子;连席子都汪着水。——《红楼梦》第三十一回
通“枉”。
屈曲、弯曲的。
bent
曲则全,汪则正。——《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乙本·道经
名词
池,指污浊的小水坑。
puddle
祭仲杀雍纠,尸诸周氏之汪。——《左传·桓公十五年》
穿通两腿刀尖出,血注成汪皮肉开。——《西游记》第四十二回
古地名。故地约在今陕西省白水县境。
Wang
伐秦,取汪及彭衙而还。——《左传·文公二年》
姓。
汪,姓。汪芒氏之胤。——《广韵·唐韵
量词
用于液体。
puddle;
pool
一汪儿水,一汪血
拟声词
狗叫声。
bark
(那怪)半腰里才伸出一个头来,被那头细犬,撺上去,汪的一口,把头血淋淋的咬将下来。——《西游记》第六十三回
wǎng
[汪陶]古县名。故治在今山西省应县西。
汪,汪陶县,在雁门。——《广韵·养韵》
hóng
形容词
同“泓”。水深广貌。
汪,与泓同。水貌。——《字汇补·水部》
[4] [8]

古籍解释

播报
编辑

说文解字

【卷十一】【水部】乌光切
深广也。从水,𡉚声。一曰:汪,池也。 [9]

说文解字注

深广也。谓深而又广也。《后汉书》:“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江赋》:“澄澹汪洸。”《晋语》曰:“汪是土也。”韦云:“汪,大貌。”
从水,𡉚声。俗作汪。乌光切,十部。
池也。《左传》:“祭仲杀雍纠,尸诸周氏之汪。”杜云:“汪,池也。”《通俗文》曰:“停水曰汪。”按,今俗语谓小水聚曰汪。 [10]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
(wāng)《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乌光切。音尪。《说文》:深广也。《淮南子·俶真训》:汪然平静,寂然清澄。《后汉·黄宪传》:叔度汪汪若千顷波。
又池也。《通俗文》:停水曰汪。池之污浊者。扬子《方言》:楚谓之汪,闽谓之洋。《左传·桓十五年》:祭仲杀雍纠,尸诸周氏之汪。
又大貌。《晋语》:汪是土也。
又杨万里《拟楚辞》:诞置之祝融之汪。注:谓南海也。
又水名。《水经注》:潢水,一名汪水,与洈水合,至沛入泗。
又姓。《广韵》:汪芒氏之后。《姓苑》:新安人。
(wǎng)又《广韵》纡往切。《集韵》妪枉切。并音枉。《后汉·郡国志》:汪陶,县名,属雁门。《前汉·志》作𣳫。
又《广韵》乌浪切。《集韵》乌旷切。并音䤑。停水臭也。或从广,作瀇,从枉,作㳹。
(hóng)又《集韵》乌宏切。与泓同。水貌。说文》作𣳫。 [11]

字形书法

播报
编辑

字形对比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写演示

书法赏析

音韵汇集

播报
编辑

上中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王力系统
0
uaŋ
董同和系统
ʔ
uɑŋ
周法高系统
ʔ
waŋ
李方桂系统
·w
ang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阳唐
wɑŋ
北魏后期北齐
阳唐
wɑŋ
齐梁陈北周隋
阳唐
wɑŋ
隋唐
拟音/王力系统
0
uɑŋ
拟音/董同和系统
ʔ
uɑŋ
拟音/周法高系统
ʔ
uɑn
拟音/李方桂系统
·
wâng
拟音/陈新雄系统
ʔ
uɑŋ [12-13]

韵书集成

字形
韵书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字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平声
合口呼
全清
乌光切/纡往切/乌浪切
ʔuɑŋ
上声
合口呼
全清
纡往切/乌浪切/乌光切
ʔjuɑŋ
去声
合口呼
全清
乌浪切/乌光切/纡往切
ʔuɑŋ
集韵
平声
合口呼
全清
乌光切
ʔuɑŋ
平声
合口呼
全清
乌宏切
ʔuɐŋ
上声
合口呼
全清
妪往切
ʔiuɑŋ
去声
云/匣
合口呼
全浊
于放切
ɣiuɑŋ
去声
合口呼
乌旷切
ʔuɑŋ
韵略
平声
乌光切
增韵
平声
乌光切
中原音韵
阴平
江阳
全清
uaŋ
中州音韵
平声
江阳
乌光切
洪武正韵
平声
全清
乌光切
ʔuaŋ
分韵撮要
阴平
[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