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不辣、阿給之名暗含文化交流!舌尖上的魚漿家族變奏曲

經過捏塑、烹煮,不同材料的魚漿製成魚丸、阿給、田不辣、吉古拉等各式美食小吃。(攝影/汪正翔)

經過捏塑、烹煮,不同材料的魚漿製成魚丸、阿給、田不辣、吉古拉等各式美食小吃。(攝影/汪正翔)

內容提供/貓頭鷹出版 文 /曹銘宗

「魚漿」常見於生活中,究竟「魚漿」一詞從何而來,又如何藉由人類的巧手被製成一道道料理,經過哪些演變才成為現今應用廣泛的魚漿家族?

魚漿在不同文化中的稱呼

在臺灣,一般都知道魚漿是把魚肉打成糊狀,可做很多加工食品的原料。《維基百科》已有「魚漿」詞條,但教育部的國語、臺語、客語辭典卻都沒有收錄「魚漿」一詞。

魚漿的英文常直譯 Fish paste,但也有專門用字 Surimi,音譯自日文「すり身」(擂り身,すりみ)。「すり身」在日文的本意是磨碎的肉,雖然大都指魚肉,但也可以指其他肉類。不過,日文如果要精準表達魚漿,也會用「魚のすり身」、「魚肉練り製品」。

魚漿在中國大陸則使用「魚糜」一詞,「糜」有軟爛、濃稠之意。「魚醬」則不適合用來指稱魚漿,因為「醬」大都加了很多鹽。

魚漿可能起源於東亞、東南亞,但時間不可考。這種吃起來有咬感和彈性的食物,中國沿海居民做成「魚丸」,廣東話稱之「魚蛋」,日本人則做成「蒲鉾」(かまぼこ,kamaboko),中文稱之「魚板」。

典型的蒲鉾,中文也稱之為「魚糕」。(圖片來源/Commons

臺灣小吃文化下的魚漿家族

日本在1960年代研發魚漿冷凍技術後,魚漿製造業才開始大幅成長。目前,全世界的漁獲有百分之二至三用來製造魚漿及相關加工食品。Surimi在歐美被視為高蛋白、低熱量的食物。

臺灣海島本來魚多,加上歷來移民族群,所以產生了多樣的魚漿食品。

魚漿常見於生活中各式食品,是臺灣飲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份子。(製圖/農傳媒。圖片來源/汪正祥(左上)、Canva)

臺灣的魚丸種類繁多,有依各地盛產魚種做的旗魚丸、鯊魚丸、鰻魚丸、虱目魚丸、鬼頭刀魚丸等,還有用魚漿包肉臊餡料的福州魚丸、淡水魚丸,以及用魚漿包生肉、香菇、荸薺、青葱等餡料的魚丸。香港的著名小吃「咖哩魚蛋」,近年來也出現在臺灣街頭了。

臺灣著名的小吃肉焿,很多都以魚漿包肉塊,其他像魷魚焿、花枝焿、蝦仁焿等,也都是用魚漿包裹的。此外,魚漿也被用來做廉價的雞捲,以及龍鳳腿等。其他還有客家封菜,包括苦瓜封、大黃瓜封、高麗菜封等,也都用魚漿定型。

甜不辣?天婦羅?語源可能來自拉丁文

日式的炸魚漿「てんぷら」(tenpura,天ぷら,天婦羅),在臺灣則創造了新詞「甜不辣」。日文「天婦羅」,有一種說法是源自拉丁文 Tempora,本義是時間或時期,英文Temporal(時間的)也源自此字。

在歐洲的大航海時代,葡萄牙人在16世紀中最早抵達日本。葡萄牙人信奉天主教,在「大齋期」(四旬齋期)的四十天內,以齋戒、刻苦、施捨等方式來補償自己的罪惡。所謂齋戒,依規定不能吃肉,但可以吃魚。

我們可以想像一個場面:當葡萄牙傳教士在吃以麵粉裹魚油炸的食物時,日本人好奇地問他們在吃什麼?他們在解釋時,說了「大齋期」的拉丁文Ad Tempora Quadragesimae。日本人聽了後,可能誤以為這種食物就叫 Tempora。

日本天婦羅指炸物(主要是蔬菜及海鮮),臺灣甜不辣則是一種餅狀的魚漿食品。(製圖/農傳媒,圖片來源/Canva)

事實上,現今臺灣的「甜不辣」,也與日本一般的「天婦羅」有所不同,前者是炸魚漿小吃,後者則是把海鮮、蔬菜等裹粉油炸的料理。

現今日本也有類似臺灣「甜不辣」的小吃,在關東地區稱為「薩摩揚げ」(さつま揚げ,satsumaage)。「薩摩揚げ」本來是九州鹿兒島名產,但在關西地區稱之「天婦羅」,臺灣在日本時代因地理上較接近關西,因而跟著叫「天婦羅」,戰後才寫成「甜不辣」。「薩摩揚げ」在北海道也稱「天婦羅」,在東海地區稱之「はんぺん」(hanpen)。

炸、煮、蒸、烤都行!魚漿小吃的多種製法

新北市淡水老街小吃「阿給」,源自油炸豆腐的日文「油揚げ」(あぶらあげ,abura-age)中あげ(age)的中文音譯。「阿給」以油炸豆腐皮包入炒過的粉絲餡料,再以魚漿封口後蒸煮而成。

這種做法類似基隆小吃「豆乾包」:選用三角形的炸豆腐,從中間切開,填入炒過的碎豬肉等餡料,再以魚漿封口後蒸熟,一般做成湯食。

源自日本竹輪的基隆魚漿美食小吃,烤「吉古拉」。(書中插圖,繪圖/林哲緯)

基隆還有一種烤魚漿小吃叫「吉古拉」,源自日本常見的魚肉加工食品「竹輪」(ちくわ,chikuwa)。日本「竹輪」的傳統手工做法,是把魚肉泥、蛋白、澱粉等混合調味之後,裹在一根一根約筷子長的細竹管或細木棍上,加以抹勻,以火烤熟後,抽出竹管或木棍,就是中空、圓筒狀的成品,表皮會有火烤的焦黃和皺紋。

此外,魚漿也被用來仿製高級海產,例如蟹肉棒、鮑魚片等,有人還覺得假鮑魚比真鮑魚好吃呢。

延伸閱讀


《一午二紅沙,三鯧四馬鮫:台灣海產的身世》

作者:曹銘宗

出版:貓頭鷹出版


本文經農傳媒編輯,節錄自《一午二紅沙,三鯧四馬鮫:台灣海產的身世》,完整原文請見原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