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合併多重器官衰竭」中國央視證實:江澤民在上海病逝,享年96歲-風傳媒

「白血病合併多重器官衰竭」中國央視證實:江澤民在上海病逝,享年96歲

2022-11-30 19:25

? 人氣

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上的習近平與江澤民。(美聯社)

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上的習近平與江澤民。(美聯社)

中國中央電視台30日下午發出快訊,證實中國前領導人江澤民已在上海逝世,享年96歲。根據新華社發出的「告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書」,江澤民是因為白血病合併多重器官衰竭,在2022年11月30日下午12時13分病逝,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擔任江澤民同志治喪委員會主席。英國廣播公司(BBC)稱其為「站上中國權力最高峰的紅色工程師」,新華社則說江的逝世是「我黨我軍我國各族人民是不可估量的損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年事已高的江澤民曾多次被誤傳病危甚至病逝,上個月落幕的二十大也沒有見到他的身影。不過這次是由中國官媒證實「搶救無效」、「永垂不朽」,而非網傳耳語。新華社表示,江澤民是中共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主要創立者,即便2004年卸下領導職務之後,也「堅決擁護和支持黨中央工作,關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堅定支持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

江澤民。(美聯社)
江澤民。(美聯社)

新華社更把江澤民稱為「我黨我軍我國各族人民公認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領導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久經考驗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傑出領導者」,「總是把黨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終不渝堅持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在關鍵時刻具有作出果敢決策的非凡膽略和進行理論創新的巨大勇氣」,並在訃聞的最後高呼「江澤民同志永垂不朽」!

1926年8月17日生於江蘇省江都縣的江澤民,1947年於上海交通大學畢業,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先後在上海益民食品廠、上海製皂廠、第一機械工業部、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擔任要職,並於1955年前往莫斯科史達林汽車製造廠實習。1956年回國後,出任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動力處副處長、並且晉升為副總動力師、動力分廠廠長,1962年調任第一機械工業部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江澤民因病逝世,享年96歲。(圖/取自維基百科)
江澤民因病逝世,享年96歲。(圖/取自維基百科)

1966年,江澤民調任武漢熱工機械研究所所長、後任黨委書記,組織原子能發電設備設計工作。文革開始後,江澤民先被調往第一機械工業部,再派駐羅馬尼亞專家組出任總組長,1973年回國後擔任第一機械工業部外事局副局長、局長,1980年,出任國家進出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國投資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主管廣東、福建兩省的實經濟特區試辦工作。1982年,出任電子工業部第一副部長、1983年升任部長、黨組書記。

1995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與古巴領導人卡斯楚。(美聯社)
1995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與古巴領導人卡斯楚。(美聯社)

前半生擔任工程師與技術官僚的江澤民,在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時年56歲)被選為中央委員,3年後出任上海市市長、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1987年,江澤民在13屆一中全會當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進入中共權力核心,並出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1989年開明派的中共總書記胡耀邦病逝,北京學生對胡耀邦的悼念集會發展成學生運動,江澤民支持武力鎮壓,被新華社的訃聞稱為「擁護和執行黨中央關於旗幟鮮明反對動亂、捍衛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確決策」。

江澤民與鄧小平。(人民網)
江澤民與鄧小平。(人民網)

1989年,江澤民在13屆四中全會當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員會總書記。鄧小平與其他中共元老選擇了江來接替「六四」被迫下台的趙紫陽,江澤民自己也在專訪中表示「我沒料到會被調往北京,甚至成為總書記」。同年的13屆五中全會,江澤民成為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1990年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黨政軍大權在握,成為中共第三代領導集體的核心。面對蘇聯倒台與東歐民主化,新華社稱中國在江澤民的領導下「捍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打開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中國共產黨及其政權得以延續至今。

1997年2月,鄧小平與江澤民。(美聯社)
1997年2月,鄧小平與江澤民。(美聯社)

江澤民在「六四」之後穩住中美關係,並且帶領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深化鄧小平開啟的改革開放,他任內的辜汪會談在32年前達成所謂「九二共識」。1995年江澤民提出「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點主張」(即「江八點」),但1996年的中華民國總統直選與李登輝的「兩國論」也導致「第三次台灣海峽危機」,不過台灣仍在美國出動兩艘航空母艦的力挺之下度過難關,李登輝也贏得連任。除了加入WTO、港澳回歸等歷史時刻,包括1999年的全面鎮壓法輪功、美國「誤炸」中國駐貝爾格勒大使館(3名中國記者死亡),以及2001年的中美撞機(中方飛官死亡,美軍偵察機迫降海南島)等爭議事件,也都是在江澤民任內發生。

令人意外的是,上述衝突與危機竟然沒有影響美中關係,史丹佛大學的吳國光說:「在江澤民時代可以既有衝突又有合作,既有握手言歡,又有劍拔弩張。既有像第三次台海危機,1996年台海危機,也有互相擁抱,一起悶聲發大財。」然而自1990年起,美中之間展開人權對話,截至2012年,雙方總共進行了17次人權對話,中國的人權狀況依舊未見改善。

「江八點」的內容:

1.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2.對於台灣同外國發展民間性經濟文化關係,我們不持異議。但是,反對台灣以搞「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為目的的所謂「擴大國際生存空間」的活動。
3.進行海峽兩岸和平統一談判。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什麼問題都可以談,包括台灣當局關心的各種問題。
4.努力實現和平統一,中國人不打中國人。
5.要大力發展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以利於兩岸經濟共同繁榮,造福整個中華民族。應當採取實際步驟加速實現直接「三通」,促進兩岸事務性商談。
6.中華文化始終是維繫全體中國人的精神紐帶,也是實現和平統一的一個重要基礎。兩岸同胞要共同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
7.台灣同胞不論是台灣省籍,還是其他省籍,都是中國人,都是骨肉同胞、手足兄弟。我們歡迎台灣各黨派、各界人士,同我們交換有關兩岸關係與和平統一的意見,也歡迎他們前來參觀、訪問。
8.我們歡迎台灣當局的領導人以適當身份前來訪問;我們也願意接受台灣方面的邀請前往台灣。中國人的事我們自己辦,不需要藉助任何國際場合。

《紐約時報》指出,江澤民在外國政治人物眼中的形象可謂「風趣健談」,在歷來不苟言笑的中國領導人中算是一個異數,因為他是一個「會引用林肯名言、承認喜愛好萊塢電影、會即興唱起貓王歌曲的共產黨人」。BBC也說,江澤民樂於展現自己的音樂造詣以及語言天份,曾在訪美時當眾唱起京劇,他也曾與美國知名記者華萊士(Mike Wallace)在專訪中談笑風生,這段經歷在他斥責香港記者只知道「炒個大新聞」時也被拿出來比較,說「華萊士比你們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你們(香港新聞界)有一個好,全世界跑到什麼地方,你們比其他的西方記者跑得還快,但是問來問去的問題呀,都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太簡單、太幼稚)」。

1998年,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訪問莫札特在奧地利的出生地時彈起了莫札特的曲子。(美聯社)
1998年,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訪問莫札特在奧地利的出生地時彈起了莫札特的曲子。(美聯社)

江澤民因為老年面相與厚重眼鏡被戲稱為「蛤蟆精」或「江蛤蟆」,尤其他當眾怒斥香港記者的影片,被網友認為是欠缺領袖風度的明證,網路上甚至出現「膜(拜)蛤(蟆)文化」的迷因。不過現居美國的經濟社會學者何清漣指出,「膜蛤文化」後來成了中國人的黑色幽默,用以緬懷江澤民時代的笑料與相對寬鬆的言論環境,年輕人甚至認為「一個喜怒均形於色的總書記才有血有肉有活力,與面容刻板不苟言笑的胡錦濤相比,顯得有煙火氣;與刻意追求『偉大、光榮、正確』的習近平相比,要可愛且有親切感」。「蛤蟆」變成了年輕世代口中的「我蛤」,他們甚至以「蛤絲」或「膜法師」自稱。

1997年5月,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與法國總統席哈克。(美聯社)
江澤民(美聯社)

《紐約時報》則說,江澤民在擔任中共總書記的13年中,除了擊敗一個又一個的政敵,有效領導鄧小平開啟的資本主義轉型更是的標誌性成就,中國可說是在他的任內成為一個製造大國、並且跳進全球化的洪流。即便他在胡錦濤當政後雖然拖了兩年,最後還是讓出了軍委主席的位置,不過江也保留了極大的政治影響力。「江派」或「上海幫」(江澤民曾任上海市委書記)的黨內勢力,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舉足輕重—直到「習派」人馬在二十大全面掌握權力為止。1991至1995年出任美國駐華大使的芮效儉(Stapleton Roy)表示,江澤民「很清楚如何在中國的政治叢林中穿行,他絕不是簡單人物」。

1998年6月,美國總統柯林頓訪問中國,在江澤民的陪同下檢閱儀仗隊。(美聯社)
1998年6月,美國總統柯林頓訪問中國,在江澤民的陪同下檢閱儀仗隊。(美聯社)

值得一提的是,習近平被認為是江澤民隔代指定的領導人,因此江的意見被認為在黨內具有極大份量。江澤民2013年會晤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Alfred Kissinger)時,則表示習近平是一個「強勢領導人」。不過與習近平與美國展開「新冷戰」相比,《紐時》說江澤民似乎認為「中國若與美國為敵,將無法保持長久繁榮」,並將江澤民稱為「一個實用主義者」。因此即便「六四」為美中關係「留下了一道長長的陰影」,但江「始終優先考慮與美國的關係」。亞洲協會中國中心的克里斯多夫・強生(Christopher Johnson)說:「江澤民知道怎樣根據需要,隨時打開或關上反美的開關。」

1997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與俄羅斯總統葉爾辛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相擁。(美聯社)
1997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與俄羅斯總統葉爾辛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相擁。(美聯社)

對於天安門事件與鎮壓法輪功等斑斑劣跡,史丹佛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的研究員吳國光對《美國之聲》表示,江澤民是一個「共產黨政權的維持者」、「作為一個大腐敗者,作為一個鎮壓者。他對中國民眾的要求,一邊進行愚弄,一邊進行鎮壓。」中國民運人士魏京生則形容江澤民是「共產黨的救命恩人」,因為在經濟方面他使中國擺脫了六四以後受制裁的狀況,又是49年中共建政以來第一個和平交出最高權力的人,「但是對於老百姓來說,對於民主來說,他還是一個標準的共產黨。」

雖然新華社所發的訃聞稱讚江澤民「堅定支持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但吳國光指出:「在江澤民的時期,我們看到中共的政權、中共的官員腐敗是非常嚴重」、「我想也是因為他要收買共產黨的精英」。他認為江澤民通過經濟改革開放穩住了中共政權,改革開放也使政治精英可以通過他們所掌握的權力發財,結果使他們強烈認同這個政權。「在江的時期,由官員的,個別官員的腐敗發展成大面積的高層的、中層的,乃至底層的官員家族的腐敗」。

喜歡這篇文章嗎?

國際中心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