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避險天堂還是龐氏騙局?

2017年開年第一周金融市場上最為驚心動魄的動盪當屬人民幣匯率的大起大落,從中國方面推出更加嚴格的外匯管制措施,到離岸人民幣流動性抽乾導致連人民幣匯率大漲兩天后又面臨暴跌,猶如過山車一般。不過在人民幣的巨大波動背後,卻有另一個“貨幣”的動盪更加顯眼——那就是著名的“比特幣”!

BITECOIN

Source: AAP

bitcorn
比特币美元报价走势图 Source: Supplied by Julius Wei
比特幣的“中國特色”
而此次比特幣的暴跌與人民幣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因為其自2015年年初以來的大幅上漲,主要受中國買家的推動。要知道,過去6個月內中國市場的比特幣交易量占到全球的98%以上,另外全球2/3的比特幣“採礦”主力都在中國。而更重要的是,不少比特幣平台所特有的雙幣(人民幣、美元)交易功能,讓比特幣交易異化為國內一種灰色的外匯兌換工具。尤其是中國的換匯監管收緊,部分比特幣買家通過在在岸市場以人民幣買入比特幣,並在離岸市場賣出,再將資金轉入銀行賬戶完成了“灰色”的外匯兌換。

但也正是這個導致其幣值暴漲的中國特色,成為了連續三天暴跌25%——中國境內的人民幣計價更是暴跌近三分之一的主要原因。因為中國央行上海總部、上海市金融辦聯合相關監管部門在1月6日(週五)約見了比特幣交易平台“比特幣中國”的主要負責人。在約談後,中國央行還專門發布官方文件,稱“比特幣是特定虛擬商品,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比特幣究竟是“避險資產”還是“龐氏騙局”?

隨著比特幣的起起落落,對這一特殊“貨幣”的看法也是眾說紛紜,有說這是可以對抗外匯管制,規避人民幣貶值的“天然避險”貨幣;但在暴跌之後,又被說成是本世紀最大的跨國“龐氏騙局”!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需要搞清楚比特幣本身究竟是什麼,而導致比特幣大起大落的本質原因又是什麼?

比特幣的本質其實就是一堆複雜算法所生成的特解,而每一個特解都能解開方程並且是唯一的。而挖礦的過程就是通過龐大的計算量不斷的去尋求這個方程組的特解,這個方程組被設計成了只有2100萬個特解,所以比特幣的上限就是2100萬。同時,比特幣所有權的認定是通過區塊鏈技術完成,並不需要中央認證和清算機構,因此可以做到相對安全的全球電子交易。

那麼這究竟是不是貨幣呢?恐怕現階段還不是,雖然其有貨幣的交易屬性,但與通常的貨幣相比,並沒有權威政府機構在背後的背書——所有普通貨幣都以一國政府和央行保障,背後是全國稅收和貨幣供給控制權的保證。所以,在沒有得到任何一個主要經濟體政府認可時,比特幣無法在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保證可以穩定合法地使用。因此就會出現中國政府一句話,幣值暴跌的現象。

而2016年比特幣大漲和17年初暴跌的核心原因在於:不少比特幣平台所特有的雙幣(人民幣、美元)交易功能,讓比特幣交易異化為國內一種灰色的外匯兌換工具。尤其是中國的換匯監管收緊,部分比特幣買家通過在在岸市場以人民幣買入比特幣,並在離岸市場賣出,再將資金轉入銀行賬戶完成了“灰色”的外匯兌換。而且比特幣的所有權使用區塊鏈技術進行存儲,並不依賴一個中央監管與清算系統,使得安全性得到保障的同時,通常受各國政府的稅務、反洗錢等機構的監管也比較鬆,成為了地下錢莊“跨境洗錢”的極佳選擇。

要知道,此前比特幣就主要被用作毒販、黑幫等地下交易使用,而在中國外匯管制的前提下則成為了“非法”換匯出境的重要手段之一。由此可見,比特幣價格背後的推動力量主要是“洗錢需求”,和經濟周期、政治危機等等並無直接聯繫,毫無“避險”特色,這與黃金等貴金屬有著極大區別。

不過妄言比特幣是“龐氏騙局”也屬於危言聳聽,因為這中間並不存在某一機構詐騙收取金錢,最終雪球越滾越大,導致資不抵債的問題。所有的比特幣價格均由市場交易決定,價格和所有權相對透明,風險也由所有參與者各自承擔。

綜合以上的情況,不管中國央行的初衷是如何,其將比特幣定性為“特定虛擬商品”的說法其實是比較準確的。其走勢由供需關係變化決定,價格由市場交易決定,且且價格走勢波動幅度較大的特色,確實非常符合大多數“大宗商品”的特點。因此,我們依然可以將其看做一個波動極大,風險較大的特殊商品,既不是貨幣,也並不“避險”。 (文章不代表本台立場,僅供閱讀參考)

 

分享
Published 10 January 2017 10:16am
Updated 11 January 2017 10:39am
By Julius Wei

Available in other language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