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仵作 年送四萬人上路 - 時事 - 新聞專題 東周網【東周刊官方網站】
為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服務與讀者,星島雜誌集團旗下的東周網、東TOUCH、PCM電腦廣場、CAZ Buyer車買家、JET及Spiral游絲腕表網站將歸納為My-Magazine網站,只需完成以下簡單登記程序,即可以一個電郵地址,享用以上各網站提供的各種會員服務及源源不絕的會員優惠!
submit
submit
主頁  > 時事  > 新聞專題 2011 年 08 月 15 日

二千仵作 年送四萬人上路

本港每年平均有逾四萬名市民離世,這為數眾多的先人遺體,由運送、清洗、化妝、殮葬,以至執骨,全靠二千人的仵作大軍肩負。

仵作與禮儀師的工作分別甚大,除了搬搬抬抬,還經常接觸屍體,因此特別信邪,既有人在身上紋神像驅鬼,亦有人深信要與死者溝通傾偈,才能令工作順利進行。

仵作是殯儀業的幕後功臣,但在整個儀式中卻毫不起眼,先人入土後,他們便拿着枱棺用的大碌竹悄然而退。

「食完早餐就去醫院收魚(指先人遺體),主家(指家屬)約好十點認屍。」一間長生店的仵作判頭達哥,破例讓本刊實地了解他們這個神秘行業的工作情況。

日間總是人來人往的政府醫院,唯獨停屍間必定冷冷清清,靈車抵埗時,三名男女家屬已在等候,達哥確認後,一行人步進,醫院工友早將遺體放在地上,打開屍袋拉鏈供認領,當中女家屬看了一眼,頓時哭得呼天搶地,另一親屬一邊安慰,一邊點頭示意遺體正是其先人,在旁的達哥立即提示說:「唔可以只係點頭,要大聲答係或唔係。」

由於過往曾發生多宗認錯屍事件,一些醫院遂規定家屬必須看清楚遺體容貌,並明確答覆才可領取,雖有點不近人情,卻是防止認錯屍的有效方法。

「人都是赤條條來、赤條條走,不要太傷心了,我會盡力做得妥當,好讓先人風光上路。」達哥說完,先安排家屬先行離開,再辦手續領屍及運走,往殯儀館途中他才透露女家屬突然嚎哭,是因看見先人竟被剝光豬放在地上,才無法自制。

做了二十年仵作的達哥指出:「病人離世後,護士會取回包括住院服等屬於醫院的物品,故家屬最好在病人彌留時,預先準備一套睡衣,並知會院方,護士便會在病人過身後代為穿上,避免先人赤身露體。」

將骨殖放進金塔,必須擺成打坐姿勢,非常考功夫。

每天早上十至十二時是出殯的繁忙時間,殯儀館門口陸續有仵作把靈柩抬出。

背部紋神像驅邪

遺體運到殯儀館的冷藏庫後,達哥先向供奉的觀音上香,才與同事一起午膳,他表示:「仵作們雖然不怕屍,不過大都很信邪,會供奉不同的神祗以保平安,除了觀音,還會拜道教三清祖師,甚至在陰間負責分衣施食的『面燃鬼王』,有仵作還特意在背部紋上神像,認為可驅走邪靈,防止『鬼上身』。」

飯後稍作休息,達哥便為在當晚設靈的另一具先人遺體進行清洗、穿衣和化妝等工作。

「從冷藏庫取出遺體後,要花約一小時解凍,期間會有倒汗水滲出,故要不時用濕布抹掉,但動作必須溫柔,否則很易擦脫皮膚。」

一些希望先人風光大葬的孝子賢孫,會另外花錢聘用化妝師傅,但亦有後人交由仵作一手包辦,收費較專業殯儀化妝師便宜得多。

為先人遺體打點時,達哥做每個步驟前都會喃喃自語一番,如為先人穿壽衣時說:「轉身啦,同你着衫呀。」替他們脫下身上的戒指或玉器就講:「唔係偷你嘢,會交回你的仔女留念。」

他解釋:「師傅曾三番四次教我,無論死者是老人家還是小孩,處理遺體時必須抱着尊敬的心,每次接觸都要講清楚目的,這樣死者才會配合,讓工作順利進行,所以我習慣一邊做,一邊同佢哋傾偈。」

按規矩靈車只會在出殯時才掛出主家姓氏,到醫院收遺體時連車頭頂的花牌都要收起。

由於每次抬棺的仵作數目不固定,最多可能要十二人,故靈車司機必定預先向運輸署申請超載客許可證。

抬棺期間不能觸地

做仵作與殯儀師、堂倌不同,後兩者主要打點靈堂事務和接待家屬親友,而仵作不單要直接接觸遺體,還要搬搬抬抬,故必須體格強健。

達哥說:「時下流行火葬,用的是薄薄的西式棺木,並不太重,但亦有不少先人土葬,且會用厚厚的中式壽板,若是靚楠木、梓木所造,更有近千斤重,要十二個人才抬得起。」

入土時間必定是吉時吉日,所以仵作要預先計算好抬棺上山所需時間,絕不能遲到,如果是新界原居民的家族墓地,有可能要走幾個山頭,更要實地了解,以便增派人手接力;由於抬運期間棺木不能觸地,否則不利後人,故還要帶備兩三張長板櫈,在中途休息時承托棺木。

先人入土為安後,仵作在殯儀方面的角色告一段落,但六至八年後,行內最為厭惡性的工種「執骨師傅」,又會大派用場。

道士的破地獄儀式是幫先人打開陰司路,而真正送先人最後一程的正是仵作。

有三十多年經驗的執骨師傅鍾志和表示:「香港公營墳場土葬穴大都是臨時位,最長八年便要交還當局重新編配,先人骨殖必須移走,就要我們執骨。此外,廣東一帶包括香港新界的原居民,習慣採用『二次葬』,即土葬後再起出骨殖放入金塔,亦須要執骨師傅幫忙。

「棺木和屍體埋在地底多年,除招來蛇蟲鼠蟻,還會滋生惡菌,故開墳後必須先燒報紙驅趕,然後戴上橡膠和勞工手套才執骨,以防被弄傷感染。」

鍾叔說,掘開墓地和開棺要花很大氣力,故他每次開工起碼要帶同一名徒弟,而行內認為墳場內每種生物都可能附有先人靈魂,所以工作期間盡量不殺生,即使燒報紙亦僅是用煙趕走昆蟲。

一般情況下,大半天便可完成一個墳墓的執骨工作,不過碰上「臘屍」,就最少要多付一倍時間。

「臘屍是指因土質原因未能完全腐化、還連有許多皮肉的骸骨,執骨師傅要進行俗稱『鋸扒』的工序,以不同的刀削去腐肉,並用有鈎的小刀剔出骨罅的筋。由於臘屍布滿屍油,滑潺潺難以捉緊,不單令工作事倍功半,屍油一旦濺及皮膚,即使用酒精清洗,身上的屍臭味更幾日不散。」

出殯後主家會向仵作派發利是,通常是一百元,取其百無禁忌之意。

仵作多數信邪,在私家車頭放「棺材仔」和「Q版鬼公仔」,寓意招財富貴。

執漏骸骨影響輪迴

無論如何困難,執骨師傅必須執齊人體全數的二百○六塊骨,因為行內認為只要執少一塊,先人便無法輪迴轉世,而骨殖全數起出後還要仔細清洗,再曬三、四天讓其乾爽,然後才按後人意願,拿往火化或放進金塔。

「入金塔的工序十分考功夫,要由腳趾骨開始安放,然後是臗骨、手骨、脊骨和頭骨,整副骸骨要擺成打坐般的姿勢,我當年學開棺和執骨只需一年時間,但入金塔就花了兩年多才學成。」

只有初中學歷的鍾叔,年輕時原打算做裝修工作,但受不住師傅日日以粗口辱罵及毆打,在熟人介紹下轉學執骨,雖然免去捱打捱罵,卻需經歷一系列恐怖特訓。

「師傅為考驗我是否夠大膽,還未正式入門,就藉詞留下工具在墳場,要我獨自去找,之後又要我在墳場過夜,更試過用金塔上的積水煮飯給我吃。」他接着說,老一代的師傅還訂下許多規矩,如工作時盡量少說話,尤其不許講粗口,否則必被「兜巴星」,因為這會得罪先人,招來噩運。

盂蘭盛會必定出現的「面燃鬼王」,是仵作最常供奉的神祗之一。

避飲宴 不握手

執骨只能在吉日做,凶日絕不進行,換言之一個月只能開工十多天,但鍾叔每月仍能賺三萬多元,他表示:「由於收入不俗,故即使這份工作極度厭惡性,妻子也從來沒有嫌棄我,子女小時候有試過話我身體臭,不過長大後知道搵錢艱難,再沒說過同樣的話。」

仔大女大的鍾叔公餘最愛唱K飲酒,但他與達哥一樣,對新相識的朋友,絕不輕易透露身份,「大多數人對仵作都會避忌,故我只會認喺墳場石廠工人。另外我習慣與人見面只打招呼,不會握手,親友的喜宴盡量不去,農曆新年更會舉家外遊避年,以免將來發生不祥的事,就會賴見過我而帶來衰運。」

雖然對仵作身份有所芥蒂,不過鍾叔會經常開解自己:「這份工作其實很有意義,能讓先人安心、後人放心,自己賺到錢亦開心。」

剷、鋤頭、骨殖袋,是鍾志和執骨的必備工具,陪伴他走遍全港各墳場。

古代驗屍官

「仵」和「作」兩個單字都沒有殮葬的意思,但自唐代開始,仵作一詞便用來專指從事殮葬工作者。

由於仵作經常與死人打交道,到宋代更協助地方官檢驗屍體和調查死因等工作,故可享朝廷俸祿;南宋廣東經略使宋慈,便總結多名仵作的驗屍經歷,寫成中國首本法醫學著作《洗冤集錄》,有關故事近年更被改編成電視劇《洗冤錄》。

雖然直至清代,仵作都身負驗屍官的工作,不過歷朝政府都視仵作為低下工種,多由屠夫、極貧困人士擔任,且規定他們的子孫不得考科舉,剝奪晉身官場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