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汗症. 桂枝 - 明醫網

多汗症. 桂枝

[2019-06-26]

桂枝湯
材料:桂枝三錢、白芍三錢、生薑三片、甘草三錢、紅棗八粒去核
製法:三碗水煎至八分
適合:風寒感冒伴汗出的人群

多汗症是指全身或局部出汗過多而言,可在輕微活動後出現,亦可以在安靜時出現,有的則是在睡中汗出,醒來即止。臨床表現為全身對稱性汗出,如手、腳、面部等,在受熱、精神緊張、情緒興奮時容易出現,有些人手術後更為明顯。本病屬中醫「自汗」、「盜汗」範疇。

什麼是汗?根據《黃帝內經》解釋:「陽加陰,謂之汗。」所謂陽,可以理解為熱力;所謂陰,可以理解為水份。當體內水份受熱,因而出汗,猶若煲水,在下加熱,水氣蒸騰而出。這種情況,用寒涼藥物降溫,就能減少汗出,我喜歡用桑葉。

日間沒有進行劇烈運動,只是稍稍活動,就大汗淋漓,中醫稱為「自汗」。晚上睡眠,汗出淋漓,甚者衣服濕透,但醒來則止,稱為盜汗,有若竊匪,屋內人醒,靜止行動,屋內人睡,出來活動,這種汗出,猶若盜竊,醒後則止,故稱盜汗。其實無論日間「自汗」、夜間「盜汗」,只要診斷是熱邪為患,即可用清涼之藥,處方桑葉,十分合適。

但不是所有汗證,與熱相關,有時是與身體虛弱有關。人體活動需要能量,最常見是「氣」與「血」。氣的功能是溫暖身體,氣足身體就溫暖,人死如燈滅,體溫由溫變冷。所謂「回陽」,用熟附子、乾薑等大溫大熱藥物,令身體回復溫暖,起死回生,彷若由陰間重返人間,故稱「回陽」。

氣的另一功能,是將水液保存體內,不令溢出。但當身體「氣」不足,水份流出體外便成汗,淡而無味,稱為「淡汗」,是身體虛弱表現。虛則補之,補充之後,就不再流淡汗,我喜歡用「黃」,仗倚它將毛孔緊閉,彷若將門窗關上,水份不再流出。汗雖然要出,但不能大出,流失太多會傷害心臟,瀕危病人汗出如油,正是明證。

臨床接觸很多病人,因為手汗多而煩惱。有一病人,手汗如雨,他連遊戲機控桿也滑至不能操控,有時飯碗也會脫手。有人則腳底汗出,浸濕襪子,行動不便及患皮膚病。西醫建議切除汗腺,有些病人不願,求診於我,如屬氣血失調,我喜用桂枝湯,療效滿意。此方只五味藥,桂枝、白芍、生薑、甘草、大棗,藥不在多,只求對證,就能取效。

黃潤波博士,香港大學中醫內科碩士、廣州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兼客席副教授,現為香港註冊中醫師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營養學高級文憑課程客席導師,對內外婦科、養生、針灸推拿及西醫藥理均有深切研究。著作《健腦食療》等由萬里機構出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