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情妇风气盛」的观念是如何演变的?情妇的社会地位有何变化?

各个时代都讲一下吧
关注者
351
被浏览
77,476

4 个回答

(更新了一些东西)谢邀。。这个问题我多聊一些,把维多利亚时代前后都聊一下,这样可以更完整地去看待这个局部历史。。

实质上将“情妇”定性为一种“身份”比较合适,而不是职业,它和风尘女是有很大区别的。在欧洲早期而言,“情人/情妇”并不是一个特异化的群体,他和风尘行业所体现出来的”行业性”是不同的,“情人/情妇”的此类婚外关系在欧洲早期历史上是广泛出现在各个阶层的,他/她可能是裁缝,可能是军人,可能是家庭妇女。。他和早期原生文明时代和第一次次生文明(爱琴海文明)的风尘行业有一定的伴生关系,但是并非等同。。这种关系一直延续到千年之后,故而单纯以《茶花女》之类的作品来作为代表研究,有一定局限性。。

其源头在于欧洲性观念的开放。。这种开放不是社会化的,是一种“生育意愿指向”的婚姻态度,简而言之,早期欧洲的婚姻态度是比较“轻质化”的,其本位来自于“生育意愿”和“软性家庭关系”,那么在这种婚姻观念的指导下,


“性需求”,“情感需求”,“生育需求”这三类观念一直就是分开的,而这传统一直延续到现代西方社会的婚姻观之中。。

故而“偷情”,“婚外关系”在这种群体意识下是被包容的,当然这种包容并不等于“接受”,而是这种行为的“社会压抑”并不大,无论男女,“偷情”遭到的“成本”是极为有限的。。

而这种观念既是早期欧洲风尘行业持续繁荣的原因。。

而风尘行业的发展也助长了这种观念的正当性,

那么婚姻契约之外的“性需求”被放在台面上来,

进而,性产业的正当性和接受度变高。

最后,民间也开始普遍接受“婚姻外关系”,故而虽然欧洲早期是男权主导,但是这种对女性“性需求”的压抑是不大的。。

所以在早期,“婚外关系”不是个特殊化的事情。

举个例子,一强壮的军人路过一村庄和农妇发生ONS,就算被丈夫知道了,最对被骂几句,要发火也是对偷情汉发,而非妻子本人,但这日子还得继续过,而丈夫也必然是常年出门和其他人妻,年轻女子搅合不清的。。

其次,无论是古希腊时代,还是古罗马时代,对于“性”的享乐主义风是很浓重的。。

在当时的希腊社会,几乎是一切名人,例如君主、将军、哲学家、艺术家、演说家、政治家等,都亲近过妓女。哲学家柏拉图、雄辩家狄摩西尼、伊壁鸠鲁学派的祖师伊壁鸠鲁等,都和当时的名妓发生过关系,“风流韵事”流传很广



但是欧洲此时就迎来了第一个“性压抑时代”,那就是基督教婚姻观的传入,教义很多,简单说几点:

1,婚姻的神圣性,尽力不可拆散,双方对于婚姻契约守节,尽忠。

2,一夫一妻制。。

那么在这种婚姻观的主导下,

婚姻从“轻质化”演变成了“契约化”,并且带有明显的礼教体系,

并且对于“性爱本身的世俗内容”被赋予,

以及“爱与情”的合流,其派生出来的观念“欲与爱的分离”,

当然这里就不赘述了,这是另一个话题了。。。而这种礼教体系必然存在对于“婚外关系”的批判,这种礼教体系带来的“普遍性压抑”,使得婚外关系被特异化,

那么“情妇/情人”作为特异化群体出现,也就顺利成章了,这种“特异化”的本质就是“禁欲主义”压抑中应激而出的“情欲主义”暗流,这种暗流泛滥在欧洲中上层人际关系和艺术美学中。。


情妇/情人一般来说分为三类:

1,王室情妇:王室情妇是古代欧洲王室成员所包养的情妇。贵族婚姻有一种“需求”上的考量,包括国与国之间的政治联姻,在欧洲民族国家形成前的小国时代是最好的国际契约;也包括家族之间的联姻,欧洲一直延续家族政治,在内政上寻求贵族群体的利益妥协,那么需要通过“契约性很大”的婚姻来完成。因此欧洲各国贵族以包养情妇的方式弥补爱情和欲望方面的需求。。单独列出来的原因是因为,王室情妇在某些历史阶段拥有相对正式的身份。。

2,婚外情人/情妇:这个和现代意义相差不远,主要形成于中,上流社会,由圈子社交活动产生的伴随关系,一般处于“跨阶级”,“跨等级”形成的关系,存在需求者和贡献者。但是等级,阶层越高,这种“跨度关系”会变得不明显。。诸如上层贵族和中层贵族的婚外关系,实质上相对平等,但跨度可以逼近,但往往存在,尤其是商业社会,商人作为新阶级加入到中上层之后,这种“跨度关系”尤为明显。。

对于女性来说:男性下级贵族(诸如其实阶级),年轻学者或艺术家,职业军人阶级,家庭教室等家族内执事人员,中层贵族是主要对象。。

对于男性来说:来源就比较广了,下至农妇,工人,上至贵族,贵族家属,全有。。。。比如小仲马就是其父亲与一位裁缝的私生子。。

一般来说,“上下跨度”这种性对象选择原则,实际上是永远存在的,从性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欧洲的情人/情妇的现象,其本质就是“性之掌控”和“性之屈从”的交换关系,那么这种原则也就不难理解了。。这里就不展开了。。

3,职业情妇:

这个也很容易理解,也就是交际花,但是和欧洲传统意义上的性工作者有区别,因为欧洲性工作者的雏形来自于古希腊梭伦“国营妓院”的改革,不会与正式社交场合相交,而欧洲意义上出没于社交场合的工作者类似于古巴比伦时代侍奉米莉塔女神庙的侍女。往后一点,就如同古希腊名妓普鲁内一样。。真正形成“交际花”的是在罗马时代,妓女的最高等级是德里卡特,即“供养的女人”或富有施主的情妇,有些像现代的“外室”、“包二奶”。接着是法摩赛,名门家庭的女儿,她们从事这个行当是因为她们需要金钱或想享受快乐。。这个群体中间阶段被长期压抑,一直到18,19世纪才被重新翻出来,进入主流视野。。

而对于“情妇”的态度有什么变迁呢?大概也分为三个阶段,我们用三条线索来解读:

1,“情妇”的身份定位。

2,对于私生子女的态度。

3,对于性从业者的态度。

PS,本文还是主要以英法两国为主要线索,诸如西班牙之类的礼教国家探讨意义不是很大。

(一)文艺复兴前后的时代。

当时而言,性产业是公共开放的,商人社会或者贵族社会的社交场合的开发并不多。所谓的“情妇”主要还是指的是,高级的公共性产业从业者,为私人专属服务,也就是所谓的“包养名妓”,而“名妓”的财产能力是相当客观的。。也就是说,“情妇/情人”可以被主流文化圈勉强默认,但是不能拥有正式身份的。

这个时代和13至14世纪开始的性产业繁荣有关,当时集中在在瑞典南部

而到16至17世纪的卖转移到则在威尼斯和罗马。据16世纪初期威尼斯的编年史记载:当时全城人口有30万,妓女就有11654人,每千人口中有38.8名妓女,这个比例是很不小了。罗马官方记载的每千人口中的妓女数,1600年为6人,1650年为9人,约占全城15岁至65岁女性人口的2%至3%,这个数字可能偏低,因为1490年记载妓女有7000人,1566年为25000人,16至17世纪的罗马妓女应在10000人至40000人之间。

不仅从业人数众多,而且渗透范围很强,从军界,商界以及政界。。

这个时候已经出现了“皇家情妇”,情妇爱丽丝·培蕊丝与法王查理七世的情妇艾格妮丝·索瑞儿(或译作阿涅丝·索蕾)(Agnes Sorel)是中世纪少数几位有纪录可寻的皇族情妇。不过贵族组成的议会是不接受其身份的正当性。。

根据蒙田《随想》中的记载,仅在威尼斯就有150名高级妓女,这些都是由阿提诺介绍给贵族的,其中维洛佳·比安卡既是名妓,又是个著名的女诗人,她后来成为法王亨利三世的爱妾,蒙田在威尼斯时也曾和她一度春宵。。

而这个时代对于性产业的状况其实是不包容的,不光是法国国外从1560年,查理九世发表了取缔卖淫令,到路易十三时代等等。以及17世纪清教徒主义横行,民间舆论对于性产业的批判也开始加强。

但是这个时代对于私生子的态度比较宽容,虽然地位排在婚生子女之后,但是理论上是有财产或产业继承权的,中世纪也确实出现过私生子建立的王朝。。

(二)过渡时期,17世纪到18世纪。

这段时期非常好玩,“皇家情妇”或者“上流社会的情妇”的身份几乎达到顶峰,“皇家情妇”已经成为可以堂而皇之被册封的东西,并且甚至不少情妇/情人可以被赐予虚衔的贵族身份。甚至可以开始参政,

比如路易十五的情妇庞巴度女侯爵,出身中产阶级,因情妇身份封贵族,几乎成为国王近臣,职权包括官员任命和议会议程。在七年战争时代,是后方的战争主导者之一。

英国查理二世时代的情妇波兹茅丝女公爵,干脆直接在查理二世出宫的时候,代理国王职务,有一定的决策权。

但是民间对于婚外关系和性产业的宽容度却继续降低,地位相当低下,而性产业反而继续繁荣起来了

当时各类社团风起的时代,胸怀大志者组织社团,浪荡子、享乐主义者也组织社团,后者组织的社团常常狂饮作乐,晚上痛饮一番之后,也总是去妓院或剧场。

而这个时代,也是男权思维和性观念极度变态的一个时代,以英国为甚。1伦敦妓院可以用来举办私人聚会,妓院设施完备,服务也很周全,各方面都显示出妓院老板很有管理经验。

而在文艺复兴和复辟时期,人们也享受性自由,但较为自然,相对地说来男女之间的关系平等的程度较大一些,而到了18世纪,许多男子的性生活纯粹是一种兽欲,他们对女人的态度充满了憎恨和敌意。完全就是一种发泄。

这个时代对于私生子的承认度是不高的,基本上继承权方面无论是舆论还是法律,没有什么保障。。


(更新内容):而法国大革命时代,也是个比较特殊的时期,首先,大革命时代带来的“民间党团”和“民间监督”的概念崛起,不仅仅在于法国,在整个大欧洲都有受这个思潮的影响。民间势力的出现,加上进步主义的影响,那么王室和贵族在“情妇/情人”上做法就会被民间媒体大做文章,用于抨击上层社会,并且引来公民社会的嘲笑,那么明面上的“情人/情妇”在上流社交圈中几乎是不太可能出现了。。

受古典平权主义的,民间这类“有跨界层关系”得情人,情妇几乎是不可能在有了,因为这是当时公民社会的公德标准中比较忌讳的事情。。但是,同时,对私生子女的关怀受古典平权的影响,也相对缓和了很多。。

(三)18世纪到维多利亚时代末期。

这个时代,也是文学记录最多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几国有些类似,我以英国为例,大量文学作品提到的“情妇/情人”都是出自这个时代,伴随着浪漫主义文学的“爱情主题”被推向前台,也伴随着批判现实主义“性伦理和性自由”被推向文字论述中。包括著名的《茶花女》。。

而这个时代相对于前一个时代的“混乱”已经保守很多了。。(更新内容)而这种18世纪英国上流社会的“礼教抬头”,本质是和乔治三世时代社会思潮趋于保守有关,与汉诺威王朝前两位的花天酒地,乱七八糟与超脱政权之外有区别,乔治三世开始重用保守的托利党人。

第一件事情就是开始肃清宫廷内部,其次开始掌握内阁。除了权力手段,那么在整个贵族阶层宣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英式贵族文化,以及复兴早期礼教,以及对于上一阶段关于“情欲”的批判。这就是乔治三世早期的政治方针。。当然他和辉格党人的恩恩怨怨这里就不多谈了。。

也就是说,这个阶段英国社会的“礼教抬头”,和所谓“绅士文化”的建立,本质是保守政治势力自上而下,进行权力集团收缩的背景下引领出的一种思潮。而这种思潮一直下放到中层,商人阶级等等,形成了一种贯穿贵族和新兴阶层的新“保守礼教文化”,这种文化保留到维多利亚时代。。那么这也会折射到社交场合下,有几个方面的影响,下文都会谈到。。




首先,“情妇”的社会地位被归元,那就是身份正当,可以接受,但是不当做正式身份。尤其是皇家情妇的权力已经不复存在,整体而言,皇室和贵族可以包养情妇或情人,但是不能让这个身份体现出正式社交场合的正当性,自然也就没有了册封和参政。这个现象的本质是民众参政开始,中产们开始以监督者的姿态在民主制度中体现作用,压缩了皇室贵族的“权力集团规模”。。

民间而言,对于性产业和包养情人也持宽容态度,中上层社交场合上,是允许出现此类的“婚姻外关系”的。。性观念也比较趋向于“自然化”,故而情妇/情人的存在主要是情感补充和性需求,这主要在于贵族阶级和中上阶级的形式化,形式化的来源于是礼教的束缚,

男士从小被教育当一个刻板的绅士。女士被从小教育成一个知性的淑女。

这实质是一种礼教压抑。

故而这个群体的女士会想要那些,不羁,自由,身性热情的诗人,艺术家,军人,“非主流”贵族们来填补她们对于爱情和性的想像。

男士们也无法拒绝主动,热情,爱玩,不拘礼教,甚至还有些小暴力的女人,而她们往往出身于远离礼教社会的中下层。。。

这种共同需求,在这个群体形成了一个“默认共识”,那么也基本在是“情妇风盛”和“婚姻外关系”的根本来源。。此处,婚姻观也变得相对空心化,基本上只保留下了基本的“契约性”而已,对婚内关系相当没有束缚。。

这个时代的私生子,是相对宽容一些了,继续没有保障,但是主观上,家庭对于私生子是有“情感责任的”,故而也会一定程度上接纳私生子。。小仲马本人就是大仲马和一裁缝的私生子,在继承权上一般会有考量。。


以上先写到这吧。。。

有权力者,当然做不到绝对的一夫一妻。但欧洲在封建制度强大的时期(意大利是13世纪前,北方国家要更晚),情妇往往和妓女无异,处于阴沟里见不得人的角色,纯为享乐而生。因为君主的权力也有限,带着人马封地娶过来的老婆一方面得罪不起,另一方面也有更多大贵族要去对付,自己玩玩就够了没必要挖空心思去跟老婆争夺权力。

那些给人印象深刻,登堂入室甚至左右朝政的王室官方情妇——这是一个比较晚近的,发源自意大利城邦,发扬光大于法国的制度安排,已经接近于东方的后宫妃嫔(相当于“统摄六宫”的贵妃)。这种设置很大程度上并不是肉欲享乐的需要,而是日益强化的君权为巩固地位的结果。

ps,这些专制君主当然也有纯享乐的后宫,路易十五的鹿苑那种(主管一般就是他的“官方情妇”),更离谱的如葡萄牙的若昂五世直接霸占一个修道院玩修女( 原来大家都喜欢尼姑)

欧洲王室讲究门当户对,王后一般都要求是外国君主的女儿,本身是权力平衡利益交换的安排。王后自带封地封臣和显赫的娘家势力,很可能还跟夫家有历史敌对关系(比如路易十四和十六都娶了宿敌哈布斯堡家的女儿),对后权的制约在君主专制强化的背景下十分重要。加上朝堂之上许多不服国王的大贵族势力,国王也需要自己的班底发挥类似中国古代太监那样的角色,负责帮自己负责监视窃听、暗箱操作、挑拨拉拢之类脏活儿。一些聪明伶俐、富有魅力的女性,与国王既有肉体的温情,还有更加私人化的恩宠关系,非常适合扮演此类角色,分散大贵族、外籍王后的影响力。

当中最出色的代表,就是路易十四的曼特侬夫人和十五的蓬巴杜夫人,前者是一个乏味的老太婆但却是一个无比忠诚的大总管,后者则可以说完美地同时扮演了贵妃和宰相的角色。


这也是封建制、多国体系下“宫斗”的特点,宫内的斗争体现的是外朝的权力关系。还有一个类似的例子就是日本,御台所(公家或有力外样大名的女儿)联姻嫁入,而实际掌权的御年寄(所谓大奥总管)则普遍出身将军直属的旗本之家。这种权力平衡甚至在清的“两宫太后”设置中也可以看到一些痕迹(虽然宫斗剧最喜爱的康雍乾却是宫斗实际上最不发达的时期)


情妇的衰落,则是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彻底压倒了泛欧贵族集团的结果。除了那些被推翻的,剩下权力越来越小的立宪君主不得不把自己塑造成民族国家的图腾以续命。这造成了两个结果:其一那种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泛欧亲戚网越来越不受欢迎,王室婚姻越来越倾向于在本国内进行,或者尽量和势力不大、继承权靠后的外国贵族成亲,自然有了“自由恋爱”的可能性,出轨显得不体面;其二则是君主有道德楷模的义务,其自身成为“庸俗”市民道德的服从者而非像之前那样引领风气,婚外关系再次变得见不得人了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