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任台灣高鐵執行長歐晉德:滿足,不需要掌聲|天下雜誌

新上任台灣高鐵執行長歐晉德:滿足,不需要掌聲

「工程界的Dr.歐」、「救難英雄」、「危機處理專家」……,歷練甚多的歐晉德,這回接下台灣高鐵執行長的角色,他自己對高鐵的願景又是什麼?又怎麼看待眼前諸多紛擾與挑戰?

    其他


 十月二十三日上午,交通部長蔡堆在立法院交通委員會表示,因為台灣高鐵公司未取得IV&V(獨立查核、檢驗及認證專業機構)的認證報告,加上履勘總結會議延後,原訂今年十月底通車的目標,確定再度跳票。
 針對高鐵究竟何時通車?主管機關高鐵局長吳福祥回答,高鐵的軟硬體都已準備妥當,現在只等讓履勘委員做最後檢視。履勘作業還沒有完成前,不宜去做任何通車時間的推測。「通車是一個目標,晚通車就是把合約裡訂的三十五年特許期吃掉,損失的是台灣高鐵公司,」吳福祥說。
 但晚一點通車,損失的可能不只台灣高鐵公司。
 翻開一九八七年行政院的高速鐵路可行性研究案,裡頭提到高鐵不只是個用來解決西部交通壅塞的「交通工具」。拉高來看,它對台灣的國土規劃、經濟都有「品質提升」的積極含意。「但現在高鐵的角色是什麼?被定義在什麼地方?」中時電子報總編輯郭至楨,覺得這些問題比起高鐵何時通車,更需要被討論。赫赫有名的「Dr.歐」

 十月一日上任的台灣高鐵公司新任執行長歐晉德,也將是這場藉由交通革命重寫台灣地景裡一隻重要的手。
 他對這樣的角色並非全然陌生。歐晉德是國內工程界赫赫有名的「Dr.歐」,曾經參與中山高、北二高、北宜高等諸多和台灣社會發展息息相關的重大公共建設。
 儘管身為主將,但他卻始終低調。擔任國工局長期間,內部刊物裡從來沒有他的照片。每回有工程完工,紀念碑上有沒有他的名字不重要,但一定要寫上工地主任是誰。「因為工地主任是在前線的啊,一個團隊需要最前線的人願意在那裡把事情做好,那才是最重要的,」歐晉德說。
 歐晉德成大土木系的同學,香港機場管理局行政總裁彭定中,就形容他是一個腳踏實地,很有承擔的人。而這樣的「承擔」,指的是有對人的關懷,而歐晉德的快樂也正來自於此。「他是一個默默領導的人,」彭定中又說。
 他向來喜歡團隊的感覺。歐晉德曾說,可能是因為小時候生長在台東,不太愛念書,只要學校裡有事情,訓導主任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歐晉德,而且十之八九真的就是他幹的。「同學們都喜歡看我帶頭,」他笑道。
 而社會大眾對他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危機處理專家」的形象。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地震發生後第三、 四天,當其他國家的救難隊認為沒有生命跡象而離開,負責台北市東興大樓救災指揮的歐晉德,還是決定持續救援。
 當時,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記者問他,「看起來沒機會,為什麼還要繼續挖?」他有點不太愉快地回答,「I’ll never give up.」(我絕不會放棄)兩天後,受困一百三十小時的孫氏兄弟獲救。
 那場災難,讓他看到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也讓歐晉德對名利,有了重新認識。「專業不重要,心最重要。如果你對社會有關懷,任何事情都可以做,愛的力量很大,」從小篤信天主教的歐晉德曾這麼說。做地上的鹽

 他的代子、報導文學攝影家林保寶在一篇文章中如此形容歐晉德,「在生活中活出信仰,接物待人,親切爽朗。他常自勉『做地上的鹽』,因為『鹽必須融化自己,才產生味道』。」
 也因為有這麼多的光環在身,讓他在擔任台北市副市長時,一度成為下一屆台北市長的熱門人選之一。而他對那個眾人聚焦的位子沒有眷戀,「人要清楚自己的短處,」歐晉德揮了揮手上的老花眼鏡,咧開嘴笑說,「我已經六十三歲了,還要站在街頭吶喊,拜託人家投我一票?」
 一直以來,歐晉德最擅長扮演「整合者」的角色。台北市議員陳玉梅曾形容,歐晉德在團隊裡的角色就像木桶的桶箍一樣,牢牢將散落的木板固定住,讓木桶發揮作用。
 整合,也將是他未來帶領高鐵往前走的最大挑戰。這不只是外部有形的軌道和機電系統整合,更有內部來自各國人員之間,無形的跨文化整合。
 就像現在高鐵公司一百多位司機裡,有四十幾位來自歐洲,其他是台灣人。但系統的基本概念、相關作業及規章卻是源自日本新幹線。「目前都在嚴格地訓練中,」歐晉德表示,預計到十月底會有三十位以上的司機取得駕照,年底到五十位以上。
 「Dr.歐」、「救難英雄」、「危機處理專家」……,歷練甚多的歐晉德,這回能勝任高鐵執行長的角色嗎?雖然外界有人認為他幾乎帶著傻勁一肩扛起這不可能的任務,他自己對高鐵的願景是什麼?又怎麼看待眼前諸多紛擾與挑戰?
 辦公室座位後面,放著成排的石頭,其中有一顆石頭,形狀很像台灣。那些都是他過往參與台灣重大工程時,點點滴滴的紀錄。
 熄掉手上的煙,歐晉德笑容滿面,接受《天下雜誌》的專訪。以下是訪問紀要:
   ※   ※   ※
 問:十月一日上任到現在半個月,感覺如何?
 答:這麼大一個任務,要承擔未來通車後一年五、 六百億的營運目標,當然有壓力。因為只要每個決定晚一天,代價就是上億的損失了。
 時間就是金錢,我記得三十年前剛從美國回來做十大建設,有天在中鋼討論建廠機制的問題,一個副總說,快點決定啊,差一天就是三千萬。那時三千萬多大啊,我一個月薪水不過一萬塊啊,聽到都嚇出一身冷汗。所以我習慣看事情,想事情都會想這個決定下去會影響多少,開會如果慢了一點,或是議而不決、沒有做出好的決定,那就是損失大家的錢。創造世界級的高鐵系統

 問:現在高鐵通車在即,做決定的時間不是更緊迫?
 答:當然,也許我來的時間上是比較晚了點,這種壓力當然會更大。
 這是一個很龐大的運作。和我以前做高速公路很不一樣,以前做完了,後面只管取締。(笑)
 今天土建工程、軌道、通訊系統、車輛,所有東西都建置完了,那個故事才剛剛要開始。
 問:為什麼想來寫這篇故事?
 答:我覺得這是一個機會。
 問:現階段怎麼定位自己的角色?
 答:建立企業文化,建立安全的作業和流程,而且要能夠貫徹。安全第一,再來,對民眾的服務要做到。
 更重要的是考慮未來。因為這個系統經過台灣許多地方,營運好的話,對地方開發、國家社會的發展也會改變。你就要做到這一點,讓民眾覺得很驕傲地能夠擁有這個系統。
 今天我們要創造的就是一個世界級的高鐵系統。希望以後很多人會專程來搭一趟台灣的高鐵。我們有這樣的憧憬,有這樣的目標。通得早不如通得好

 問:這是你來了以後才有的目標嗎?
 答:一直都有。我來了以後,看到殷董(台灣高鐵董事長殷琪)在今年一月談高鐵所代表的新生活意義,要講紀律、正直和重視別人的感受。如果未來台灣民眾搭了高鐵,會因此受到影響,這是很好的。大家聽我這樣講,可能覺得是天方夜譚,但像台北捷運的經驗,我覺得可以做到的。
 一條高速鐵路後面有很多很多的意涵,我在看這件事情,不只有通不通車,通車有什麼重要?通車只是哪一天而已啊!重要的是通車以後,在未來的幾十年要提供很好的服務。
 看長遠一點,如果未來三十年、四十年,台灣人有個值得驕傲的高鐵服務,那麼現在會在乎哪一天通車嗎?但現在很奇怪的是,大家都在問哪一天通車?連我們自己也很緊張,到底哪一天要通車?重要的是通完以後會怎麼樣。
 我們是安全第一,如果安全有問題,我寧可不要通車。
 問:所以能談談通車計劃嗎?
 答:該通的時候就會通。(大笑)通得早不如通得好。
 問:不過就像你說的,時間也是金錢啊?
 答:當然,這就是代價的問題。我要看比較遠。
 問:為什麼是選擇來高鐵,而不是繼續待在市府?
 答:我只是覺得,以我個人來講,高鐵更接近我的專長。在群眾方面,很抱歉,我覺得我沒有魅力。在專業,在團隊整合上,我覺得或許還可以貢獻一己之力。
 高鐵裡頭人才很多啊,顧問島隆一家三代都投身日本新幹線、唐納德(William Donald)是香港地鐵前總經理、美國Amtrak前營運長蘇立聞(Dennis Francis Sullivan)也在這,這些人天天坐在辦公室裡幫我們想事情,這外界都不知道,我也是來了才知道。
 我就要讓他們可以發揮,接執行長半個月以來,我就找這些很有經驗的人溝通。白天在辦公室也好,晚上也安排時間聊聊天。我問他們,現在高鐵有哪些事情沒有做好?你在擔心些什麼?告訴我,我來注意。
 這些我本來就要去學嘛,我懂高鐵嗎?當然不懂啊。你們能夠信任我,讓我來帶大家做這件事,是人家給我一個面子啊。其實,我覺得就是綜合,儘量去了解、去聽,做出判斷和決定,然後要承擔責任。
 剛來的時候,大家都有點藍啊、綠啊的聲音。我說,建設不管是哪個方面,這五千多億到底是民間、政府出了錢,為什麼不讓它成為一個新的希望?難道就坐在那裡看戲,希望它出狀況?這樣對社會沒有一點好處啊。
 大家對副市長都有一個潛在的期待,看這個人未來會不會是市長的接班人。其實每次被問到這個問題,我心裡都有答案,那個不是我的選項。
 很多年下來,我就是訓練自己做一個工程師。以前我做的都是重大建設,高速公路、鋼廠、港口,都是和國家發展很有關係的。
 到了台北市不太一樣,你如果問我最不能習慣的,就是每天只能管水溝、馬路平不平,都是支支碎碎的。但你會感覺民眾的需求就是這麼小,你滿足他了,他會很感激。所以做任何事,就是要貼切民眾的需求。
 可是我的訓練並不是這樣,這當然有點取捨啦。工程師很重要的就是要長程、宏觀,那我既然有這樣的經驗,我願意投身在比較重要的大計劃裡頭。所以高鐵來找我,覺得我派得上用場,我願意。
 問:這個選擇很難嗎?做市長可以得到的掌聲很多啊?
 答:那個我倒不需要了。(笑)
 工程師不是這樣,工程本來就不是一個人做,而是一個團隊,一定要一起做,不是你一個人從頭做到尾。我很喜歡團體的感覺,做完了是大家的功勞,不是你一個人的功勞,本來就不需要什麼掌聲啊。功成何必在我

 問:那成就感從何而來?
 答:自己就很滿足啊!你覺得這些計劃都有你的影子。那樣的快樂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看到一個社會,一個國家變得更好。也許是受到宗教信仰吧。我是天主教。
 我的快樂,很簡單一句話,就是功成何必在我。因為所有事不可能是你一個人做出來,你也沒有那個臉說,工程都是我一個人出來的。這樣說,我都覺得汗顏。
 問:什麼叫工程師?
 答:工程師其實應該是一個綜合性的。工程不是為自己而做,每一件工程都是為了別人而做,所以基本的訓練和心態,就要從利他開始,否則你不會做好的。
 所以設計工程的時候,就不會什麼都不管,而是怎麼在有限的資源裡,發揮最大的利他。你一定有你的限制,但你很清楚知道,這不是你現在最重要的重點。
 今天的高鐵也一樣,我要的是把所有團隊都激發起來,這對國家的未來很重要。我們不但希望內部這樣想,也希望外部也這樣想。可是這種話多講也沒有用,要做。
 高鐵畢竟是一個計劃,很單純的,目標也很明確,怎麼會困難呢?困難也許在自己的態度,在於你想只有自己行,別人都不行。
 剛才講,這裡精采的人很多,需要學的還很多。我不是只有講給你們聽,我心裡頭真的覺得應該去聽、去學。(吳昭怡整理)

廣告
相關熱門主題
你可能有興趣
廣告
#廣告企劃|以市民為本出發,打造智慧桃園城市|2024 第五屆天下SDGs雙日國際論壇
最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