浍河(黄河支流汾河的支流)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浍河

黄河支流汾河的支流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浍河,古名浍水、翼水,黄河支流汾河的第三大支流。地处山西省南部汾河下游地区。发源于山西省浮山县大圪塔村大圪塔山西侧,经浮山县,至翼城县大河口村纳翟家桥河后称为浍河,经翼城、曲沃、侯马,新绛,在山西省新绛县横桥乡流入汾河。河长118公里,流域面积2060公里。浍河流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2.3℃。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9080米,北支河流年平均径流量为2022万米,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20万吨。 [1]
流域建有中型水库3座,即小河口水库、浍河水库和浍河二库。3座水库串联运用,另南支流上游修建有小型水库一处。使流域洪水灾害基本得到控制。 [1]
中文名
浍河
别    名
浍水、翼水
所属水系
黄河支流汾河的支流
地理位置
山西省西南部
流经地区
山西省浮山县、翼城县、曲沃县、侯马市、新绛县
发源地
山西省浮山县大圪塔村大圪塔山西侧
主要支流
滑家河、浇底河、翟家桥河、续鲁峪河
河    长
118 km
流域面积
2060 km²
河    口
山西省新绛县横桥乡

形成变迁

播报
编辑
浍河,古名浍水、翼水,汾河第三大支流。《左传·成公六年》:韩献子日:“新田有汾、浍以流其恶。”杜预注:“浍水出平阳绛县南,西入汾。”《史记·赵世家》:“魏败我浍,取皮牢。”正义引《括地志》:“浍水在绛州翼城县东南二十五里。”《元和郡县志》翼城县:“浍水,今改名翼水。”《水经注·浍水》日:“浍水,出河东绛县东浍交东高山,西过其县南,又西南过厩祁宫南,又西至王泽,注入汾水。” [1]

干流概况

播报
编辑

河道走向

浍河的位置及水系构成
浍河地处山西省南部汾河下游地区。浍河,河长118公里,流域面积2060公里,该河以大河口村为交汇点,上游分南北两支,北支流域面积338平方公里,南支流域面积143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4.4‰。 [1]
发源于山西省浮山县大圪塔村大圪塔山(海拔1468米)西侧。上游分为南、北两支。北支滑家河又称史伯河,发源于浮山县张家沟,源头处由东向西流,过寺河,于火石坡与后杨家河村附近折向西南流,经腰庄、滑家河、侯家河等村庄,于桥上村出浮山县进入翼城县境,经上、下梁庄(此处于1968年设水文站)、史伯(此处1961~1967年曾设水文站,1968年上移至梁庄),过新东坡等村到小河口村与南支相汇。滑家河河长26.6公里,流域面积125公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740万米。 [1]
南支发源于翼城县与浮山县交界的红山腰,称为史演河。由东北向西南流经贤翟村与上、下胡家庄,过史演河村出浮山县进入翼城县境,西南过西马沟、宋家庄到浇底,接纳东来的马槽河,改称浇底河。浇底河河长24.5公里,流域面积213平方公里。再西南行经下王七村到油庄(此处曾设水文站),过油庄在羊尾坡村上游纳由东而来的田家河(发源于翼城东部山区宋家河一带,向西北流经卫家河、杨家河、河寨等村庄),再向西南流经两坂村入小河口水库库区,与北支汇合。 [1]
南北两支相汇处有小河口水库。河出小河口水库,在大河口村西侧接纳翟家桥河(石门河)。过大河口村,称浍河。浍河进入临汾盆地,地势平坦,水流较缓,为该区域提供了便利的灌溉条件。浍河出大河口村后折向西南流,经贯上堡村抵达翼城县城南。浍河过翼城县,折向西南,过北、东、西三个梁壁村。河继续南行,过常册村,至南丁村急拐90。向西流,续鲁峪河在此汇入。其间过河沄、下阳村出翼城进入曲沃县境内。浍河从曲沃南部向西穿行,过卫范,进入浍河水库。出水库过北董,在下裴庄附近接纳由东南流来的黑河(亦称磨(么)里河)。河从曲沃县城南经过,到东韩村出曲沃县入侯马市。浍河过曲沃县城曲折西行,在金沙村和香邑村之间建有浍河二库。出浍河二库,浍河一路向西过郭村堡、张少村、东新城等村,穿过南同蒲铁路,向西南流,到达侯马市区。过侯马市区,浍河折向西南,经虒祁,在小韩出侯马进入新绛县。在新绛县境,流程短,弯道多。河流曲折迂徊,经西柳泉、南马,向西注入汾河。 [1]
浍河上游浇底河翼城县浇底乡段
浍河大河口段
临汾市翼城县城南浍河
浍河侯马市段
山西省新绛县横桥乡汇入汾河

河道特征

浍河上游山区基本为不规则的V形河谷,下游段为不对称的箱型河谷。河床两岸多为裸露岩体,属于二叠、三叠系的砂岩和页岩层,整体性强、耐冲刷,河床较稳定。地形多为纵横交错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切割发育,河床两岸高100~200米。山丘植被稀疏,多被松散的红色砂页岩风化层和贫瘠稀落的黄土覆盖。农田多为支离破碎的阶地,水土流失严重。中下游进入临汾盆地,地势平坦,自然条件优越。 [1]

水文特征

播报
编辑
浍河流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2.3℃。多年(1956~2000年)平均年降水量520毫米,多年平均年水面蒸发量1819.6毫米。据水文站观测资料,浍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9080米,北支河流年平均径流量为2022万米,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20万吨。 [1]

主要支流

播报
编辑
黑河,源于绛县,从县境南属寺流入。上游潜流,至李野村出露地表,经南董东堡、南董西堡、营里、西周、上裴庄、许家堡、河南西至下裴庄入浍河。流程10公里,流域面积29.3平方公里。河床纵坡10‰,年径流量0.1立方米∕秒。河南西至下裴庄东由南向北入浍河段,称太阳河。因在天晴时人们站在桥上可见到随着水波的荡漾,无数的太阳跳耀于水中,故名。2007年8月,受上游突降暴雨影响,黑河河水暴涨,沿途滩涂耕地受洪水影响,破坏严重,于下游的河南西、下裴庄受灾更重。 [5]
天河,古称绛水,汇沸泉、龙底泉等水而成。流经景明、东明德、西明德、南林交、北林交、营里,至西周和黑河合流。流程9.5公里,流域面积18平方公里。河床宽15米左右,清水流量0.03—0.55立方米/秒。 [6]
翟家桥河(石门河)翼城县桥上镇段
翟家桥河,亦称石门河,源于翼城县东部山区桥上镇东坞岭,经翼城县桥上镇,在翼城县大河口村西侧入浍河,河长28公里,流域面积143公里。 [1]
续鲁峪河,发源于沁水县的杨岔岭,经翼城县西阎镇,于南唐乡南丁村汇入浍河。河长38.5公里,流域面积337.19公里。 [1]
沸泉,位于曲沃县城东南15公里,出自绛县沸泉村,沸涌而东,又折西北,经青玉峡折至白石山,急流直下30米,于景明成瀑布,即所谓“沃泉”。自流水量0.45立方米/秒。年水径流量1100万立方米,由天河入黑河。 [8]

治理开发

播报
编辑
流域建有中型水库3座,即小河口水库、浍河水库和浍河二库。3座水库串联运用,使流域洪水灾害基本得到控制。另南支流上游修建有小型水库一处。
小河口水库
小河口水库,兴建于1962年,控制流域面积338公里,1998年进行除险加固,使总库容达到4430万米,坝高46.1米,有效灌溉面积0.44万公顷。水库运行后使下游沿河30个村庄,1.4万人,1000多公顷农田和晋韩公路、侯月铁路、541铁路专线以及72座厂矿企业的防洪安全得到保障。 [1]
浍河二库
浍河二库,兴建于1976年,控制流域面积1527万公里,总库容2856万米,坝高21.2米,是一座以防洪、灌溉、城市供水为,主兼顾养鱼、旅游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先后抵御过1982年、1988年、1996年三次较大洪水,避免了下游洪涝灾害的损失。 [1]
浍河水库
浍河水库,位于曲沃县史村镇西吉必村南2公里的浍河干流上,是一座具有防洪、灌溉、供水、养殖等综合功能的中型水库,总库容为9964万立方米。水库工程兴建于1957年,1959年拦洪受益,1960年竣工,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301平方公里,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设计、千年一遇校核。浍河水库下游保护着曲沃县、侯马市的5个乡镇、5万亩农田和15万余人口,以及浍河二库、南同蒲铁路大桥、大运高速公路、大运公路、侯马502厂、新绛纺纱厂等企业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建库60余年,为曲沃、侯马两县市工农业供水达14.5亿立方米,对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贡献。 [2]
天河水库,位于县城东南8公里,营里村东,东明德村西。地理坐标为北纬35 º35´,东经111º31´。因拦蓄天河水得名。天河发源于绛县境内,为汾河三级支流,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天河水库位于天河汇入黑河口上游500米处,隶属曲沃县水利局天河水库管理站管辖。该水库为小(一)型水库。 [7]
任庄水库,位于县城东南9公里,任庄村东。属沸泉水系。1970年,投资7万元,建成水库,投入使用。大坝高19米,顶宽2米,坝长138米。设计总库容量49万立方米,有效库容量48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为0.1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10万亩。溢洪道最大泄洪量为105立方米/秒。 [9]
沸泉一库,位于县城东南13公里,白水村东南。属沸泉水系。1973年,投资11万元,修筑了沸泉一库。坝为石砌,呈弓形,大坝高17米,顶宽3米,坝长56米。总库容量为31万立方米,有效库容量为31万立方米,溢洪道最大泄洪量为24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及有效灌溉面积0.10万亩。 [10]
沸泉二库,位于县城东南13公里,一库下方200米处景明瀑布上方。属沸泉水系。1976年,投资6万元,建成水库。集蓄水、灌溉、发电、养殖、娱乐为一体。大坝高24米,顶宽4米,坝长150米,总库容量为41万立方米,灌溉面积为0.1万亩。溢洪道最大泄洪量为126立方米/秒。 [11]
溢沟水库
溢沟水库,位于曲沃县城东南14公里,紫金山北麓的北董乡东闫村村南,约0.7公里的溢沟沟口。地理坐标为北纬35º02´~35º33´,东经111º23´~111 º37´之间。因拦蓄绛县华山的溢泉水而得名。水库建于1974年,坝长240米,坝高24米,总库容235万立方米,有效库容为197万立方米,可灌溉东闫、西闫、南北下郇等土地。1980年,溢沟水库由北董乡政府移交县水利局管理。 [12]
  溢沟水库地处临汾断陷盆地南部,在浍河左岸高阶地上。坝址地区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基岩裂隙水侧向补给。
2012年,禹门口引黄东扩工程通水运行,每年可向浍河水库调引黄河水2000~3000万立方米。截至2019年,已调水8600余万立方米,对缓解浍河水库缺水困境、改善水库水质、保障灌区用水发挥了积极作用。 [2]
2019年开始,侯马市、新绛县等沿河地区对浍河流域实施水系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 [3-4]

流域概况

播报
编辑
流域上游为山丘区,交通状况差,矿产资源缺乏,经济发展缓慢。中下游平川区以农业生产为主,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谷子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蔬菜为大宗。矿产资源中煤炭、铁矿较为丰富。 [1]
翼城,古为唐国,历史悠久,史称唐尧故地。传说在周代为周成王之弟叔虞的封地(另一说其封地在现今太原市晋源附近)。春秋时为晋都绛,曾有“泛舟之役”。《左传》载:“晋饥,秦于是乎输粟于晋,自雍(今陕西凤翔南)及绛(今翼城县东故城村),相继命之曰泛舟之役。”运粮船从渭河顺流而下进入黄河,逆水北上到达汾阴(今万荣荣河),等待春汛注河之后,再次逆水转入汾河,经皮氏(今河津)入浍河,到达绛都附近靠岸。这是古代经由渭河、黄河、汾河、浍河共同完成的大规模水上航运,说明古代的汾河和浍河曾是一条流量十分充沛、能行驶载物大船的河流。翼城县城内有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木石四牌坊,现存木坊和石坊各一座,两座牌坊相距约百米。木坊建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石牌坊建于明代中叶,为四柱三楼青石结构,单檐十字歇山顶。清乾隆、民国年间均屡有修葺。 [1]
翼城县东南7公里处武池村有乔泽庙,亦称水神庙,庙内舞楼是国家级保护文物,始建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坐南朝北,结构精巧,设计合理,其额坊上置平板坊一道,为已知元代舞台的稀有构建,该舞楼是我国现存元代戏台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1]
曲沃之名,始见于西周初期,春秋时晋国曾定都于此。曲沃城南有乔山书院、古城遗址、感应寺塔等。乔山书院为清人贾汉复所建。贾汉复(1605~1677年),字腾侯,号静庵,少年时豁达不羁。明末为淮安副将,清顺治二年(1645年)归清,隶正蓝旗汉军。崇教育,多处修办书院,培育人才,并以私资修建文昌阁,请名儒卫绛山讲学其间。捐33.33公顷滩地,以租金助学,后又将自建的“雨翠庄”捐赠,创建乔山书院,并刻有碑记日:“请与后人约,我子孙不得视为私有,他人亦不得以势力攘夺,倘有睥睨窃据,许合邑之人声大义而共击之,庶世世为公物”。另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曲沃古城遗址。建于周代,位于西韩村至东韩村之间,现存古城墙遗迹厚约4米。感应寺塔在曲沃城东始建于金大定五年(公元1165年),塔基成八角形,约43.98米,高l2层,具有典型北方古塔的风格和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1]
侯马是浍河流域的最大城市,春秋战国时称“新田”,为晋国都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585年,晋景公由古绛迁都新田,传位13世,建都209年。明洪武八年设驿站,居官驿丞,故名侯马。侯马地势平坦,平原占89%,低山丘陵占11%,汾河、浍河从境内流过,自然条件优越,灌溉便利,工农业经济发达。20世纪后期,成为临汾、运城、晋城三市的“经济小三角”开发区和连接秦、晋、豫“经济大三角”的交通枢纽。 [1]
浍河二库北岸乔村有著名的景观战国奴隶殉葬墓,该墓群属于战国晚期,总面积约70万米,有l5座奴隶殉葬墓,其中一座大墓的围墓沟中被殉葬的奴隶多达18人。墓葬中,马骨保存完整,战车与泥土溶合,形成完整的泥化石,车辕、车体、车轮坚硬如石,为研究我国古代军事科学提供了完整的车马兵器资料。 [1]
这里有著名的晋国遗址和侯马盟书发现地。侯马晋国遗址在侯马市汾、浍两河交汇处,面积约33公里,现仅存宫殿台基残迹。经大规模的钻探发掘,发现两组古城遗址,早期有白店古城址,晚期有平望、牛村、台神、马庄、呈王等古城址。1961年,“侯马晋国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侯马盟书是春秋晚期晋定公l5年到23年(公元前497~前489年)晋国世卿赵鞅同卿大夫间举行盟誓的约信文书,是2400多年前的珍贵文物。侯马盟书是用毛笔将盟辞书写在玉石片上,字迹一般为朱红色,少数为黑色。字体近于春秋晚期的铜器铭文。它的发现对研究中国古代盟誓制度、古文字以及晋国历史有重大意义。盟书已被列为我国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考古十大发现之一。上马街道,有贾氏节孝坊,贾氏节孝坊为单排四柱,下可通车,浮雕双龙纹饰,栩栩如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