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砖一瓦实景搭建,“延禧攻略”上亿的制作经费是这样花的_百科TA说
一砖一瓦实景搭建,“延禧攻略”上亿的制作经费是这样花的
原创
阅读 94291赞 695

按集上热搜的《延禧攻略》早已成为全民谈资,微博#延禧攻略#话题阅读量82.1亿、讨论539万,不仅豆瓣评分高达7.1,播放量也早已突破90亿。

当大家都纷纷惊叹于女主魏璎珞一路打怪升级的超高本领、沉醉于“帝后”CP和“卫龙”CP的爱情时,该剧美轮美奂的置景也让观众眼前一亮,收获一致好评。

整体高级的“莫兰迪”色调,符合宫廷史实的装饰,切合剧情走向的细节……《延禧攻略》的置景总是能抛出惊喜,去供观众感受其中的情绪和深意。

而该剧之所以能让人沉浸于其中,制作团队对于置景的良苦用心功劳匪浅。这一场宫廷美学盛宴都有何玄机?台前幕后的故事又有哪些惊喜?

耗资上亿、搭建场景200余个

一草一木皆是“延禧”风

《延禧攻略》整体制作经费上亿,演员片酬仅占十分之一,其余资金全用在了场景的建造上。这些燃烧的经费,确保了200余个场景的搭建,以及部分场景的改造。除了需要充足的经费做支持,该剧也很考验制作团队的耐心,剧中延禧宫、长春宫、储秀宫的布景更是耗时四五个月。

之所以选择“自给自足”,是因为制作团队想诠释出独属于该剧的“延禧”风。虽然国内古装剧影视基地繁多,但因为剧集也很多,不少观众已经对千篇一律的建筑有了审美疲劳。同时,影视基地的建筑物虽然方便拍摄,但缺少契合剧情的装饰。

《延禧攻略》官微曾发布过该剧的置景特辑,一座座清宫楼宇拔地而起的过程都浓缩在这几分钟视频中。虽然呈现的过程可以浓缩,但其中每一帧的过程却都是艰辛的。

首先是史料的短缺。乾隆年间所留下的资料相对较少,制作团队为了让场景更符合时代的要求,将时间轴延展到雍正和嘉庆时期,翻阅大量史料,从只言片语和细枝末节中,大体拼凑出乾隆早年间的生活环境和状态。

只有文字资料显然是不够的,剧组还花费数月时间,走访了江浙一带的传统民间手工艺人及博物馆,感受实物的历史分量,再细细揣摩。

此外,构建和改造宏大的场景也十分繁琐。搜集和参考来的史料,要逐步变成手工设计稿、3D展示图,直至变成实物。这其中要多次修改,甚至重新来过,拍摄时的光线和透视关系,都要考虑进去。延禧宫在场景设定上就经历了多次推翻,最终设定为明朝遗存格局,清朝陈设样式。

整体的气势能够抓人眼球,但精致的细节才是让人回味无穷的关键。从已播剧集就可以看到许多值得玩味的清朝元素,鎏金珐琅瓷瓶、琉璃灯罩、暗花罗帐、万字纹雕花……每一样都充分还原了清代宫廷风貌。

剧组为了还原乾隆时广泛使用的岫玉风貌,不惜时间和资金成本,找来了传统手工艺家以玉石镶嵌工艺制作。这样的雕琢,让牡丹花、矮松石都立体通透,精致无比,栩栩如生。 

除了复刻出乾隆时期的气质,剧组也在营造宫墙内的历史感和压抑氛围。剧组对墙壁、地面等细节处也进行了做旧处理,墙皮的斑驳体现出故宫的古老和庄严,连树的纹理和青苔都很逼真,这在国产古装剧中极为难得一见。整部剧的场景从大的布局,到小的雕花,再到易被忽视的墙皮,都没有丝毫懈怠。

有创意的剧情配合以精致的服化道,《延禧攻略》从固有清宫剧的模式中跳脱出来。考究的场景无形中激发出了演员的情绪,置身高度还原的布景中,表演也显得更为灵动。剧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在配合人物和剧情,将那个时代的故事娓娓道来。

从剧情和人物出发

营造宫廷美学原来如此之难

每部影视作品都有特定的故事背景,这一背景是后续一系列事件发生、发展的基础。基于古装剧故事背景的复杂性与叙事方式的独特性,借助场景来对古装剧的故事背景进行还原,一方面有助于观众直观了解作品背景及主题思想,另一方面也是作品展现艺术魅力、实现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作品中每个场景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但意义的大小、价值的高低则取决于场景选取的技巧。《延禧攻略》的场景选取看似庞杂,毫无规律,实则每一场景都是为作品情节与前后内容服务的。

占据剧中主要故事情节线的长春宫、储秀宫、延禧宫、养心殿等,是创作团队更需铺陈心思的场景。该剧的监制李秀珍透露,《延禧攻略》的置景是从人物性格出发的,也参照了导演拍摄时对空间的调度,从生活起居、宫内宫外,再到朝堂之上,都很尊重史料。

为了体现富察皇后温婉且与世无争的个性,美术指导栾贺鑫在长春宫的设计上选用了“玉”的设计,“我们用了大量的紫檀木镶嵌白玉、墨玉、青玉点缀来体现,酒红色万字纹墙纸,明黄色幔帐、流苏等将场景的大色调锁定,从而突出富察皇后的性格特点。”

而长春宫整体院落的设计,也是大量参考紫禁城后宫院落的资料后,确定为三进式的。一进,用3个月洞门来隔开宫女住处及茶水间等功能区域,并在每个月洞门的牌子上写下“宫女守则”,分别为“谨言”、“慎行”、“守礼”。十分符合复富察皇后对自我的严格要求。二进,融入了北京四合院的回廊、什锦窗,加入古柏等元素构成主院落。

飞扬跋扈的高贵妃,与温婉的富察皇后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她所居住的储秀宫,则大量采用撞色,整体颜色十分浓烈,并还要加以金线勾边。而牡丹、香炉、深海红珊瑚的陈列,则凸显了该宫的华贵。储秀宫独有的戏台,也十分气派,整体给人以张扬的奢华感。

除了装饰,宫内采用渐进式的月洞门屏风,有半遮半掩却隔而不断的效果,不仅让人宛若走进一幅画框般,且随着角度、光影的变化,让坐于上位的高贵妃更有盛世凌人之感。

养心殿贵为乾隆皇帝的居所,必须要有皇权的威仪感,因此整体以皇家的黄色为主,铺五爪青龙地毯。而为了凸显乾隆的艺术素养,殿内的画品则多以梅、兰、竹、菊、松为主题,并陈列了多幅御笔书法。

许多细节更见剧组用心之处,因为清朝是满族人从马背上打下来的江山,而乾隆又有着“发二十矢,中者十九,侍从诸臣无不悦服”的美谈。

殿内便在书籍之中,摆设了一椅、一弓、一剑;乾隆也是位热爱收藏文物古玩家,经常会以盖章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画作的拥有权,因此,他的书桌上便陈列了诸多印章。皇权的震慑感和乾隆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日常感,都在这些精心铺陈的细节中完美融合。

除了几座宫殿的考究,《延禧攻略》的物件细节也值得咂摸一番。长春宫中陈列的钟表,是19世纪末珐琅围屏式钟,通高53厘米,宽46厘米,厚17厘米,造型独特而具有较强的欣赏性;翊坤宫中的扶手椅用料大度,采用靠背板及扶手三屏式做法,形制考究,比例完美,做工精良,各构件圆嘴相交,雕刻纹饰极尽巧思,格调十分高雅端庄。这些陈列物品,都暗合着史实,又切合人物的身份。

随着科技的发展,“还原”历史已不再是难题,但如何让历史的美学跃然于屏幕,确实考验创作者的用心。《延禧攻略》在尊重历史的情况下,加入了当代人的审美偏好,让观众直呼“仿佛从古画中走出来”!于细节之处见真章,该剧造型美术上满满的高级感,都为国产宫廷剧摸索出了新的方向。

匠心孕育满满的高级感

锻造国产宫廷剧新标杆

古装宫廷剧是国产电视剧一个长盛不衰的类型,但在发展过程中,很多剧组借助新兴技术,盲目抠图,全然不顾作品质量,更毋宁说宫廷美学了。

选取不同场景所营造的艺术氛围及产生的视觉效果也是不尽相同的,恰当的、有技巧性的场景选取才能为古装剧的艺术创新作出贡献。因此,要实现古装剧艺术思维的创新就要从以题材、情节为基础的场景选取方面入手对作品创作模式进行整改。

此次《延禧攻略》提升了宫廷剧的高级感,一是在于通过自行设计场景,破除了宫廷剧审美的固有模式;此外,该剧制片人兼编剧于正也在采访里提到,希望在戏剧冲突之外,让观众看到人物日常的一面。正因为有了这两点探索,场景丰富了人物、剧情的展示空间,而出彩的表演,也让这些场景有了生命力。

为了保证场景的美感,剧组请来了曾操刀《道士下山》《王的盛宴》《军师联盟》等优秀影视作品的美术设计栾贺鑫,以及担任过《宫》系列和《陆贞传奇》的服装造型设计师宋晓涛来护航视效。

栾贺鑫表示:“这部戏和以往的清宫戏风不太一样,整篇偏沉稳,希望还原乾隆时代古朴的味道,在掌握历史基础上,团队做二度的加工和设计,来烘托出剧情。想通过一些光影的手段,把环境和气氛做得更鬼魅一些,让环境的空间感更足,每个环境能突显出人物性格。”监制李秀珍则希望,“带给大家一个全新的清装感受。”

因为市场的驱动,古装宫廷剧一直有所产出。很多作品在热度消退之后,很快会被观众遗忘。说到底,文艺创作自有其内在规律,唯有倾注匠心,才是对抗“审美疲劳”的最佳方式。

《延禧攻略》完成了对于场景的复原和再造,力求与史实相符,培养了观众对传统历史文化的认知;同时,该剧与时俱进,紧跟大众审美趋势,用注重光线、构图、透视感等充分提升了场景的艺术美感。

《延禧攻略》的诞生让宫廷剧有了更多层次的审美可能,创作者的匠心为宫廷剧在戛纳赢得美誉,在国内收获观众和媒体的好评。毋庸置疑,《延禧攻略》为如何提升古装剧制作水准提供了崭新的样本。

695
  • 原创|发布:2018-08-20 16:54:55    更新:2018-08-20 16:55:50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举报
  • 本文经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tashuo@baidu.com。
+ 1已赞

扫码下载百科APP

领取50财富值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