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北宋著名军事家族)_百度百科

杨家将

北宋著名军事家族
展开33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杨家是北宋初年著名的军事家族,其保家卫国故事在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于天下,故事主要描绘的是杨业杨延昭等人保家卫国的事迹。
五代时,杨业先担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著称,以功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由于杨业战功卓著,国人号称其“无敌”。曾任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归宋后,成为抗辽名将,人称“杨无敌”。
杨家将是一部英雄传奇系列故事,以纪振伦(秦淮墨客)校阅的《杨家府演义》、熊大木的《杨家将传》(又名《北宋志传》《杨家将演义》)等演义、话本、戏剧等形式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讲述了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
中文名
杨家将
外文名
Yang warrior
繁体字
楊家將
朝    代
北宋
主要人物
杨继业、杨延昭、杨文广
出    处
《宋史》
相关作品
杨家府演义》、《杨家将传》等

历史记载

播报
编辑
老令公杨继业,原名杨业,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将。 官至云州观察使、判代州,赠太尉、大同军节度使。杨业领八千火山军挂帅扫北,掌中一口九环金锋定宋刀,横扫雁门,威震北国。大约后汉的时候,杨业的父亲杨信结交当时的河东节度使刘崇,派时为少年的杨重贵到太原。后来杨信投靠后周,把杨重贵留在太原。虽然有这样的反复,但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混乱,杨重贵在太原的生活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年少英武的杨重贵很受刘崇的看重,他以杨重贵为养孙,改名为刘继业,后世便也称其为杨继业。
杨继业先担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著称,以功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由于杨继业战功卓著,国人号称其“无敌”。然而杨继业在北汉三十多年的战绩却湮没在历史长河中,《宋史》和《辽史》均缺乏这方面的记载,《宋史》中提到几次与杨继业的交锋,全是以杨继业的失败而告终。比如杨继业与宋将党进战于太原城下,被党进以少胜多,杨继业先躲在壕沟里,然后靠城上垂下的绳索,才得以逃生的记载。而《续资治通鉴》中仅提到杨继业在太原城头苦战防守,甚至北汉主投降以后,杨继业还在坚持战斗,直到宋太宗派刘继元亲自招降,杨继业才大哭解甲归降。其中描述这段历史的文字不过几十字,非常简略。
同时期的《九国志》曾经记载过杨继业的功绩,但是遗憾的是其中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载没有流传下来。《辽史》中有辽将耶律斜轸责问杨业说:“汝与我国角胜三十余年,今日何面目相见。”可见杨继业在北汉时期主要的对手是辽国。虽然北汉一直臣事辽国,但处于强势的辽国经常侵掠北汉的边境,杨继业为北汉守边,估计经常与来犯的辽军交锋,虽然规模不大,但三十余年未处下风,这样的经历让杨继业积累了边防的丰富经验。
杨继业
北汉灭亡以后,刘继业归降北宋,宋太宗素知刘继业威名,授予他左领军大将军,郑州防御使。刘继业便复本姓杨,单名业。宋太宗以杨业对防御辽国有丰富经验,派他到代州为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为潘美节制。辽国大军从雁门大举进攻,杨业从小路率领数百骑兵绕到辽军背后,与潘美的部队前后夹击辽军,杀死辽国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生擒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缴获很多兵甲战马。杨业因功升云州观察使。以后辽国望见杨业的旌旗,就不战而走。戍边主将忌惮杨业威名,屡次向宋太宗上书,诽谤杨业。宋太宗封其奏交给杨业,以表示对杨业的信任。
雍熙三年,宋太宗派出三路大军征讨辽国,其中潘美为西路军主将,杨业为副将。起初各路进展顺利,杨业一路夺取了辽国的寰、朔、云、应四州,但因主力军中路曹彬失利。宋太宗命令各路人马班师,后又命潘美等率领大军将收复四州的民众迁移到内地。当时,辽国十余万大军已经反击,攻破了寰州。辽军兵力占有很大的优势,杨业等人的任务只是迁移民众,不需要与敌人决战,他向潘美进言,上万全之计。但护军王冼和刘文裕却不以为然,非要与辽国正面交锋,并且以怯敌嘲笑杨业。而作为主将的潘美,因嫉妒而未支持杨业的意见。最后杨业力争不果,只能冒险出击,他和潘美相约,让潘美在战略要道陈家谷部署步兵强弩接应。
杨业出击以后,王冼等人以为辽军已经败退,为争功率领部队出击,前进不久,得到了杨业败退的消息,又慌忙撤退。杨业力战尽日,转战到陈家谷,没有看到接应的人马,非常悲愤,再率领部下力战至左右殆尽,仍手刃敌军数十百人,后为辽军生擒。
杨业的四子杨延玉,以及部将王贵贺怀浦全都力战而死。杨业被擒不屈,绝食三日而死。

佘太君

其实历史上杨家将没有杨宗保,也没有穆桂英。但确有佘太君其人。其原型是与杨家同为山西豪强的折家之女,本名未知,小说中叫佘赛花。其弟名为折御卿(958~995),时任府州刺史。折家与杨家共抗契丹保一方安宁,后归汉。
后汉乾祐二年(949年),佘太君与杨继业成婚。

杨延昭

杨家将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杨业的儿子杨延昭。正史中为杨延朗。幼年的杨延昭沉默寡言,但是总是喜欢玩行军作战的游戏,杨业看了以后说:“此儿类我。”以后出征,必然带杨延昭同行。杨延昭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熏陶,成年以后也成为了军人。
杨延昭英勇善战,所得赏赐,全部分给部下,公而忘私。他本人作风简朴,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共苦,继承了杨业的作风。杨延昭每战都身先士卒,获得功劳,与部下一起分享,所以部下也乐于为他效命。杨延昭镇守边防二十几年,辽国对他非常敬畏。辽人迷信,相信天上北斗七星中,第六颗星是专克辽国的,因为杨延昭对于辽人很有威慑力,辽人以为他是那第六颗星转世,因此称他为杨六郎。
杨延昭正好处在北宋对辽国进行防御的时期,他为保卫宋朝的边防而奋战,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延续了杨家将的威名。
历代杨家将传说中,以为杨延昭是杨业第六子,故称杨六郎。但是据史所载,杨延昭应为长子。史书上记载,杨业的儿子除延朗外,还有延玉、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和延彬。

杨文广

杨文广杨家府演义中,是杨宗保与穆桂英之子,但历史上的杨文广却是六郎杨延昭的儿子。杨文广以班行讨贼张海有功,授予殿直。后来与安抚陕西的范仲淹相遇,范仲淹在谈话中发现杨文广很有才能,就把他带在身边。狄青南征广西,杨文广随军从征,但此时的杨文广还是个无名之辈。
治平中,杨文广为选拔宿卫将领,宋英宗以杨文广是名将之后,而且还有功劳,提拔杨文广为成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迁兴州防御使,秦凤路副总管。他由此参加了对西夏的防御作战。韩琦派杨文广率领部队在筚篥筑城,控制要道,防御西夏。杨文广先扬言要到喷珠筑城,然后率军迅速赶往筚篥,黄昏时赶到目的地,连夜抢修城寨,构筑好了防御工事,作好准备。第二天天明,西夏骑兵大至,看到宋军已经占据有利地势,只能无奈的撤退,杨文广乘机遣将出击,斩获很多敌人。皇帝下诏嘉奖,并任命他知泾州镇戎军、定州路副总管,迁步军都虞侯。
辽国与宋朝在代州的边界划分上发生争执。杨文广向朝廷献上阵图以及攻取幽燕的策略,却在没等到朝廷回音时卒于任上,北宋朝廷追赠他同州观察使。
作为杨家将的第三代,杨文广并没有建立能与他祖辈父辈相提并论的功绩,因为此时北宋已经与辽国议和,而对西夏的政策也在和与战之间摇摆。但是杨文广继承了杨家将世代忠心报国的传统,没有忘记收复幽燕,平定北方的理想,但因宋朝积弊已深,且修文偃武的风气已成,杨文广的理想未曾实现。

后世影响

杨业,杨延昭,杨文广,这三个人是真实存在于历史中的杨家将的主要人物。杨家将三代血战报国的事迹,为后人所传扬。尤其是杨业和杨延昭,在北宋时期已经天下闻名。
欧阳修在《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中写:“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这里的父子就是指杨业和杨延昭,而这位供备库副使名为杨琪,其祖父是杨重勋,杨业是其伯祖。宋朝积弱,最后亡于外敌,所以宋遗民们便更加追思那些血战保国的将领。杨家将的事迹得以广泛流传。
在杨家将事迹的流传过程中,民间加入了许多神奇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在南宋遗民所著的《烬余录》中,将杨嗣的功绩安到杨延嗣身上,将杨文广的事迹加到创造出的人物杨宗保身上,还杜撰了杨家将父子救援宋太宗的情节。而在元朝的杂剧中,有关杨家将的剧目更是很多,比如《昊天塔孟良盗骨》等。

艺术加工

播报
编辑

杨继业

杨业原名杨重贵,后被北汉主赐名为刘继业,归宋后恢复原姓杨继业。
杨业领八千火山军挂帅扫北,掌中一口九环金锋定宋刀,横扫雁门,威震北国。杨继业每临阵前必举红令字旗为号,军中习称为“金刀令公杨无敌”。令公领兵直攻到辽国都城幽州,逼得辽主天庆梁王耶律尚纳降称臣,从此宋辽两国便以白沟为界南北分疆,暂止兵戈。杨继业因功授爵火山王,位列开国九王之一。
一门七子官封五侯,赐金水河畔清风无佞府,府门头造一座八宝重檐滴水天波楼,楼上供奉着当年太祖爷的玉带和御批金书铁券,铁券记杨门救驾有功,可免杨门子弟九死之罪;又在府前设石碑玉坊,着令满朝文武百官至此必须下马通过。从此天波杨府在东京汴梁城名重誉满。
但最后杨继业被困两狼山,盼兵不到,率兵突围未果,绝望与饥渴交加,至苏武庙李陵碑前,碰碑而死。

佘赛花

佘赛花屡次出现在各评书中,寿约七十多岁,是杨继业之妻,且掌中一口九环泽州大花刀,又被称为“金刀令婆佘太君”。她追随丈夫为国征战几十年,每临阵前上阵必打白色令字军旗。其夫及七子二孙(二孙指杨宗英和杨宗勉)皆为国捐躯。太祖皇帝封太君为归命无佞侯、一品诰命夫人,位列五老阴侯之辅。
佘赛花有一根御赐九龙监国锡杖,上打昏君,下打谗臣,宝杖龙头上镌刻着八个字是“虽无銮驾,如朕亲临”,平时只要手里有这根宝杖,上殿不用给皇上施礼,下殿也不用辞王,只要拿宝杖点三点就得了。
虽屡受奸臣排挤、打击,但当西夏入侵宋境之时,她深明大义,以百岁高龄亲自挂帅,以寡妇征西,体现杨家将忠烈报国的精神。

七郎八虎

杨家将的正史、戏曲与小说,有许多不同的版本,杨业七子的名字和结局都有不同。按照作品年份,人物由大到小的排列为:
宋史》:延朗(后改名延昭)、延浦、延训、延玉、延环、延贵、延彬。
北宋志传》(《杨家将传》)和《飞龙全传》:渊平(延平)、延定、延辉、延朗、延德、延昭、延嗣。
杨家府演义》:渊平、延广、延庆、延朗、延德、延昭(因犯武功郡王赵德昭之名讳,改名杨景)、延嗣。
到晚清时,评书中称杨业的子嗣作七郎八虎:
七郎八虎
人物名
人物介绍
大郎杨泰
延平
善使一杆屈卢浑金枪;随太祖征讨南唐时立了头功,加封为忠孝侯、位列当朝八少阳侯、官拜代州节度使。娶妻花解语,次妻周云镜;因其与宋王赵匡义(后改名赵光义赵匡胤其弟,宋时第二位皇帝)相像,金沙滩双龙会代宋王而死。曾一箭射死天庆梁王(辽景宗)。
二郎杨永
延定
善使一杆八宝赤金枪;随太君扫北,阵前曾连斩北国十八员上将,后来加封为义勇侯、代州观察使,娶妻耿金花,次妻邹兰秀;双龙会代南清宫八王千岁而死。闯重围时,为保兄弟们闯出重围力举千斤顶,在没有还手之力时被辽兵乱剑砍死。
三郎杨勋
延光
善使一杆透甲缕金枪;随太君扫北,在北辽阵前斩将夺旗,官封忠武将军、代州防御使,娶妻董月娥;金沙滩一战,被马踏入泥而死。
四郎杨贵
延辉
善使一杆菊花点金枪;也在阵前立功,封明威将军、代州团练使,娶妻孟金榜;金沙滩一战被俘,将杨姓拆木易,与铁镜公主匹配夫妻,十五年后,过关探母,助宋破辽,多有功勋,得以与家团圆,是七郎八虎中唯一长寿的人。
五郎杨春
延德
善使一杆独角皂金枪;瓦桥关前单人独骑踹辽营,生擒过辽国郡马耶律高,官封宣威将军、殿前司马、步军都指挥使,娶妻马赛英;金沙滩一战,受伤,后皈依佛门,五台山为僧,后为大破天门阵出山。
六郎杨景
延昭
善使一杆素缨錾金枪;在铜台关追车救驾,官封保灵侯、殿前司左右金枪班都指挥使,娶妻八贤王的御妹郡主柴美容七郎八虎中唯一在金沙滩一战中返国之人,三关兵马大元帅。后病死于关外。
七郎杨希
延嗣
善使一杆虎头乌金枪;在铜台关箭射辽将救驾,官封敏烈侯、殿前司东西招箭班指挥使,娶妻呼延赤金;幽州一战横勇无敌。因在争帅印擂上打死太师潘仁美(原名潘洪,字仁美,原字美)之子潘豹,被潘仁美用酒灌醉后绑在百尺高杆上用箭射死,共射一百零三箭,其中七十二箭箭穿前胸,后六郎杨延昭将潘仁美在黑松林杀死。
八郎杨顺
延顺
善使一杆荷包滚金枪,官封殿前虎旗飞猛军指挥使,娶妻蔡绣英;据《下河东》记载:八郎是令公后来收的螟蛉义子,乃是他王令公的遗腹子,本名王顺。当年老令公不肯归宋,河东刘王又受反间计挑拨,派兵围困应州。辽军乘机出兵征讨老令公,令公腹背受敌,是王锦冒死突围搬来呼延赞解围,后来重伤而死。令公收养小王顺,怕他长大后和全家人生分吃苦,故没有对他明说,就更名为杨顺,表字延顺,杨八郎小小年纪在头年里也被赐了个殿前虎旗飞猛军指挥使。金沙滩一战中,八郎被辽掳去,改名王司徒,娶妻青莲公主。

杨门女将

杨门女将查得共二十二人,包括佘赛花、大郎之妻花解语、周云镜、二郎之妻耿金花、邹兰秀、三郎之妻董月娥、四郎之妻孟金榜、铁镜公主、五郎之妻马赛英、六郎之妻柴郡主、王兰英、七郎之妻呼延赤金、杜金娥、八郎之妻蔡绣英、耶律银娥、杨八姐杨延琪、杨九妹杨延瑛、烧火丫头杨排风、杨宗保之妻穆桂英、杨宗英之妻姜翠苹、杨宗勉之妻焦月娘、穆桂英之女杨金花
杨门女将
人物名称
人物身份
人物介绍
花解语
杨大郎正妻
有书写大郎妻是张金定,花氏本征讨南唐时候著名五少阴将之一,素珠圣母之徒,太祖加封正一品夫人,是下一代杨门女将的头领(详见《赵太祖三下南唐》)。后金沙滩、双龙会后,花解语出家离府,长儿媳之位继由周氏代理。故后来十二寡妇之中,已无花氏。
周云镜
杨大郎次妻
有书写大郎妻是,周氏为原北汉降将汾阳铁旗令公周审义之女,后为十二寡妇之首,家传铁旗藏刀法,随营征西,智慧机巧、指挥有方。
耿金花
杨二郎正妻
有书写二郎妻是李翠萍,为原北汉降将泽州花刀令公耿忠之女,人号“大刀耿二娘”。
邹兰秀
杨二郎次妻
为原北汉降将宪州花枪令公邹铜之女,人号“花枪邹二娘”,家传梨花枪法,后此枪法传杨门后人。
董月娥
杨三郎妻
有书称花谢玉朱月梅花似玉,为原北汉降将忻州铁弓令公董镇洪之女,人号“神射董三娘”。
孟金榜
杨四郎正妻
有书称林素梅云翠英罗氏女,为原北汉降将代州铜锤令公孟志远之女,人号“神力孟四娘”。
耶律金娥
杨四郎次妻
辽国萧太后次女铁镜公,又称碧莲公。杨四郎延辉在宋、辽金沙滩一哉中,被辽掳去,改名木易,与铁镜公主结婚。十五年后,四郎听说六郎挂帅,老母佘太君也押粮草随营同来,但无计过关见母,愁闷非常。公主问明隐情,盗取令箭,使四郎趁夜混过关去与杨家团聚。有子杨宗原。
马赛英
杨五郎妻
有书称罗赛英或罗刹女,为原北汉降将石岭关长眉令公马信之女,善使九股练索。
柴美容
杨六郎正妻
有书称柴文意、柴银屏、金花郡主、金花公主,为后周主柴荣之女,宋太祖赵匡胤敕封皇御妹金花郡主。
王兰英
杨六郎次妻
有书称玉林公主王怀女或重阳女,善使双刀,人号“大刀王兰英”。
呼延赤金
杨七郎正妻
为铁鞭王靠山王呼延赞之女。平北王忠孝侯呼延守用(呼延守勇)、忠勇侯呼延守信之姑姑。
杜金娥
杨七郎次妻
有书称作杜玉娥,七虎幽州一战时七郎出重围搬兵与其相遇,在杜家山结为夫妻。子杨宗英。十二寡妇中为此一人乃是天上荒星降世。向授九华仙人妙法,会灭兵接刃之术,武艺出众,使三口飞刀,百发百中,杨府内外皆尊之。
蔡绣英
杨八郎正妻
有书称周淑荣或肖金蓉,为原北汉宰相蔡融之女,蔡融后投辽国,任南府宰相,佘太君破辽国四门铁旗阵时替八郎招收其女为儿媳,一同破阵。
耶律银娥
杨八郎次妻
辽国萧太后三女玉镜公主,又称青莲公主。
杨琪
杨八姐
字春花,使梨花嵌金枪,嫁火山军部将、殿前司铜锤班指挥使,铜锤程普;据《下南唐》程普乃南唐鲁国公程飞虎之子,即程咬金后人,程飞虎阵前丧命,托孤于高怀德,后为老令公收养于火塘寨。
杨瑛
字秋菊,使朝阳灿金枪,嫁火山军部将、殿前司银戟班指挥使,银戟张文;据《下河东》张文为河东绛州银戟令公张公谨之孙、小奉先张达之子,自幼寄在杨家。
杨排风
杨府烧火丫头
使一条烟火棒,后来杨门女将出征,都以其为先锋。杨排风自小无爹无娘投入天波府为仆,与杨七郎、杨八姐、杨九妹等小辈弟子一起长大,是以年纪不大,辈分却高,乃是杨家第二代子弟。曾随穆桂英一同出征,立下赫赫战功,巾帼不让须眉。是杨门女将中数一数二的高手。
杨六郎长子杨宗保之妻
戏曲及小说《杨家将》中人物。原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以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於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佘太君百岁挂帅,领军寡妇西征,她五十岁犹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
姜翠苹
杨七郎子杨宗英之妻
杨宗英下山认祖归宗,通过他收降的辽邦女将。在天门阵中阵亡。
焦月娘
杨六郎次子杨宗勉之妻
杨六郎副将焦赞之女。
杨金花
穆桂英之女
武艺高超,箭法更精。夺帅印时,由于误伤狄青之子,引起狄、杨结仇;后来两家共同为国平叛,冰释前嫌。

杜撰后人

杨志,《水浒传》梁山好汉,排名第十七,外号青面兽,为人光明磊落,惜时运不济被逼上梁山 [1]
杨再兴,南宋抗金名将,为岳飞破伪齐立下大功,大破金兀术于郾城下,史称“郾城大捷”。后为国尽忠,战死沙场。小说《说岳全传》称他是杨家将后人。
杨铁心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人物,自称是杨家将之后,使得一手杨家枪。
杨康,金庸《射雕英雄传》中的人物,杨铁心之子。
杨过,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主人公,杨康之子,杨铁心之孙,神雕大侠,号西狂。

相关古迹

播报
编辑

杨令公庙

杨令公庙 [2],原称杨令公祠,坐落于古北口北门外的半山坡,距京城约100公里。1992年古北口镇政府拨款重建。 寺庙座北面南,前后两院,有山门、角门、前殿、后殿、东西禅房。土木结合建筑,整个庙宇占地约1200平方米。
杨令公庙的山门建筑颇为讲究,山门高5米、宽3米,磨砖对缝虎头对门。山门两侧另有对联一幅,上联为“杨氏全家做事忠实不二”,下联为“专祠一座表扬英勇无双”。横批是“气壮山河”。
正殿是杨令公庙的主体,殿前出檐的两根明柱上的对联是“节使若逢苏武牧,将军定作霍骠骑”,大门的楹联和横匾为冯玉祥所题,上下联为“何须纸笔舒中愤,自有公平在世人”,横匾为“真正无敌”。正殿内的两根明柱,还有一副楹联和横匾。上下联为“潘氏至今无葬地,杨家自古有忠祠”,横匾为“天下无敌”。
杨令公庙
杨业的事迹在当时便广为传颂,后经戏曲、小说的渲染,逐渐形成了“杨家将”的故事。但经考证,杨令公战斗的主要区域在今山西雁门关和大同一带,并不在古北口地区,而令公庙之所以建在古北口,主要是因为古北口长城是万里长城上战事最多的关隘之一,为其立庙,以激励将士向杨业那样鞠躬尽瘁,公忠体国。

钟鼓楼

在山西省代县城里,有一座颇有气概的钟鼓楼。在它的正面和背面分别悬挂着“威震三关”、“声闻四达”两块巨大的题匾。传说这是人们为纪念杨家将不朽功勋,而流传到今天的一处珍贵遗迹。

杨家祠堂

雁门关下,有一个以杨家祠堂而闻名的鹿蹄涧村,村里1000多口人,其中一多半都是杨家后代。
杨家祠堂始建于元代,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杨家祠宇。因杨业死后被追赠为“太尉”,谥号“忠武”,他的后代以此题祠名为“杨忠武祠”,俗称“杨家祠堂”。
祠堂大殿前,有一块鹿蹄石,形状奇特,雕刻秀美。传说是杨业十四世孙杨友,镇守代州时一日外出打猎,射中一只梅花鹿。这只鹿带箭逃走,杨友紧追不放。杨友命人挖掘,挖出奇异的一方石头,上面雕刻着梅花鹿带箭图案,并有明显的鹿蹄印。后来,人们将这块奇异的石头搬回祠中存放,鹿蹄涧村由此得名。

天波杨府

天波杨府是北宋抗辽名将杨业的府邸 [6],位于北宋首都东京(今开封市)城内西北隅,天波门的金水河旁,故名“天波杨府”。位于开封市西北部杨家湖北岸,天波杨府占地3.3公顷,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由东、中、西三个庭院组成。中院杨家府衙,是天波杨府的主体;西院杨家花园;东院演兵场,是杨家将操兵练武的场所,是开封市重要景点。

故事评价

凝聚在杨家将传说故事中的前仆后继、忠心报国的伟大精神,是千百年来中国人面对外族侵扰和西方列强欺凌,反抗侵略、保家卫国、追求和平美好希望的一种寄托。
杨家将
但在中国历史上,凝聚着这种忠烈家风的事例绝非杨家将一家。这些家将的传说和故事,相互辉映,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闪耀着璀璨的理想主义光芒。《薛家将》、《杨家将》、《呼家将》等构成了我国通俗小说史上著名的“三大家将小说”。

相关文学

播报
编辑

赞诗

源远流长根又深,清白传家素有名。
山西发藉太原府,奉命平番作忠臣。
文武公卿光是议,黔蜀威名震玉金。
识得杨家诗八句,才是杨家后留人。

演义小说

《杨家将》 [1]是讲史类的“袍带书”,其中有些事实有史可查,有些则真假相掺。
明代中期以后,满州掘起,“倭寇”入侵,明王朝内部奸臣当政,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出现了通俗小说《杨家府演义》、《北宋志传》。《杨家府演义》全名是《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志传》,其作者已无从考证。
明代初年,产生了第一部描写杨家将的中篇小说。明代中期,又有文人把民间传说、话本、戏文中的杨家将故事集中起来,编成长篇小说。现存作品两种,一种是《北宋志传》,后易名《杨家将演义》,五十回,描写了杨继业祖孙三代的事迹;另一种是《杨家府世代忠烈通俗演义》,五十八节,描写了杨家五代的功勋,在前书的基础上续写了杨文广杨怀玉两代英雄。此外,《四游记》里的《东游记》中穿插了“杨家将大破天门阵”的神怪故事;《水浒传》中也有杨门后代青面兽杨志的记述。
清代以来,根据《杨家将演义》改编的还有《北宋金枪全传》、《两狼山》、《天门阵》、《十二寡妇征西》、《平闵十八洞》(即《杨文广征南》)等中长篇小说。此外,《说呼全传》、《万花楼》、《说岳全传》诸书中也穿插了一些杨家将人物的故事。

戏剧

杨家将抗辽的故事,很早就在民间流传。南宋“说话”,便有《杨令公》、《五郎为僧》的名目 [3]。元杂剧中有《谢金吾诈拆清风府》、《昊天塔孟良盗骨》、《八大王开诏救忠臣》、《杨六郎私下三关》、《杨六郎调兵破天阵》、《焦赞活拿萧天佑》等杨家将戏。
清代地方戏曲对传统杨家将故事大致有两类,一类是移植、改编的传统杨家将故事,如《金沙滩》、《天门阵》、《杨文广征西》等等;一类是民间艺人新编的杨家将故事,如《四郎探母》、《牧虎关》、《杨八姐游春》,等等。传统故事主要取材于《杨家将演义》、《杨家将》 [4]和宫廷戏。当时的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在叙述杨家将戏演出情况时写道:近时所行之京戏中演其一门事迹者多,《李陵碑》之外/《四郎探母》/《穆柯寨》/《辕门斩子》/《雁门关》等各出,极受台下欢迎。

评书

清末民初,许多说书艺人将杨家将的故事改编成评书、鼓书,代代说唱。评、鼓书中的《杨家将》,又名《盗马金枪》,主要描写杨继业、杨延昭(杨六郎)、杨宗保三代英雄的传奇故事,多从“金沙滩”起,至“天门阵”止,有评书名家刘兰芳的《杨家将全传》(109回)与评书名家田连元的《杨家将》(102回)。 其中梅兰芳以演“穆桂英挂帅”得以出名,说明其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连环画

各版本杨家将连环画一览:
《杨家将》:从“杨业归宋”至“李陵碑”。朝花人美混版,4册,60开,50年代出版。
《杨家将》:从“杨业归宋”至“智审潘仁美”。人民美术出版社,5册,64开,81-83年出版。
杨家将故事》:从“杨七郎打擂”至“大破天门阵”。河北美术出版社,21册,64开,83年出版。
杨家将演义》:从“呼延赞落草”至“十二寡妇凯归”。福建人民出版社,22册,64开,82-85年出版。
杨家将故事》:从“杨业归宋”至“十二寡妇征西”。北京出版社,12册,60开,84年出版。
杨七郎打擂
《北宋杨家将》:从“杨令公归宋”至“穆桂英挂帅”。湖南美术出版社,8册,64开,82年出版。

有声小说

《杨家将》正版有声小说 [5]
作者:熊大木
导演:喻权杰
主播:陈兵
演播:李山、武术、颜梦雪、暴洪海

衍生影视

播报
编辑

连续剧

1981年香港无线电视剧集《杨门女将》
1982年台湾电视公司杨丽花歌仔戏《杨家将》
1984年台湾电视公司连续剧《铁血杨家将》
1985年香港无线电视台庆剧《杨家将》
1989年中华电视公司《一门英烈穆桂英》
1991年中国山西电视台电视剧《杨家将》
1994年香港亚洲电视剧集《碧血青天杨家将》及《碧血青天珍珠旗
1998年香港亚洲电视剧集《穆桂英》
2001年唐人电影制作有限公司《杨门女将—女儿当自强》
2004年北京超新星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制作连续剧《巾帼英雄穆桂英
2005年北京天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制作连续剧《杨门虎将》
2006年上海唐人电影制作有限公司和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合资制作中国电视剧《少年杨家将》
2011年陕西杨家将影视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制作连续剧 《杨家将》
2011年金牌制作有限公司制作中国电视剧《穆桂英挂帅》

影视作品

1972年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 《十四女英豪》
1983年香港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五郎八卦棍》
1984年中国内地与香港合作电影《杨家将》
中国电影《杨家将智斩潘仁美》
2011年北京和颂世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电影 《杨门女将之军令如山
2011年陆港合作电影 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有限公司 《忠烈杨家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