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建築:「最後的現代主義大師」貝聿銘全集@閱讀 人生筆記|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10-05 16:48:18| 人氣19,351|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1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閱讀建築:「最後的現代主義大師」貝聿銘全集

 
閱讀建築:「最後的現代主義大師」貝聿銘全集
 
書名:
貝聿銘全集
作者:珍妮.史壯Janet Adams Strong
建築史教授,曾任教於美國布朗大學、羅德島藝術學院,後在貝聿銘工作室擔任媒體公關部主任。
 
內容介紹:
最後的現代主義大師──貝聿銘I. M. Pei的官方作品集
貝聿銘(I.M.Pei),國際知名的華裔建築師,1983年的普利茲克獎得主,被譽為「最後的現代主義大師」。高齡九十五歲國際地位尊崇,在建築界發光了60多年的貝聿銘,始終認為:「藝術和歷史才是建築的精髓。」親手打造過50多件轟動一時的作品;包括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東廂、法國巴黎羅浮宮擴建工程、中國香港中國銀行大廈、日本美秀美術館……,近期作品有卡達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其作品極有象徵性與時代意義,因此也常成為電影拍攝、觀光旅遊的必要景點。《貝聿銘全集》繁體中文版,完整收錄貝聿銘人生的所有建案,從第一件紐約公寓設計案至最近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囊括所有專案資料、手稿與圖片三百多張。《貝聿銘全集》由法國建築作家裘蒂狄歐(Philip Jodidio)和貝聿銘工作室媒體公關部主任亞當斯.史壯(Janet Adams Strong)共同執筆,內容多由貝聿銘工作室提供。《貝聿銘全集》完整記錄一九八三年至一九九三年「羅浮宮擴建計畫」始末,包括以「金字塔」作為主入口引起法國社會的震驚反對、他的「外國人」身分引起排外情緒、羅浮宮各自為政的內部組織等,都讓這個案子極端複雜。
 
貝聿銘是蘇州望族後代,一九一七年生於廣州,十七歲隻身赴美求學,陸續在賓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取得工程與建築學位。貝聿銘曾在紐約最大地產開發商威廉.齊肯多夫麾下工作,這段經驗讓他了解高融資、城市規劃、政府法規、商界的實用主義等,養成日後遭逢困難,精準面對問題的能力。
 
貝聿銘受法國建築師柯比意影響甚鉅,又師承德國包浩斯先驅葛羅培斯(Walter Groupius),風格簡練、實用又具美感。他曾提到,這和漢字的表達方式有異曲同工之妙,即「用凝練的幾個字表達廣闊的含義」,「一筆能解決的問題,為什麼要費兩筆呢?」
貝聿銘最感興趣的是公共作品,一九六四年接受賈桂琳.甘迺迪之邀,設計「甘迺迪圖書館」。雖然這個案子一波多折,延宕十五年後完工的面貌已非當初所願,但貝聿銘說:「那是我們公司真正的開始。」
這個案子的高曝光率,間接協助貝聿銘取得華盛頓特區國家美術館東館專案,美術館開館兩個月就湧入一百萬人,將他的名聲推向高峰。法國總統密特朗因此選擇貝聿銘負責大羅浮宮計畫的設計。
「我認為最好的公共專案就是博物館,因為它是一切事物的總結。羅浮宮關乎建築,但更是對一個文明的表達。」
 
在事業晚期,貝聿銘也見證了中國的對外開放和中東的崛起。這本書提及貝聿銘從中國北京的香山飯店,到二○○○年返回蘇州設計的蘇州博物館,也接下伊斯蘭藝術博物館設計。
 
本書特色
.全球唯一官方作品集!
.由專業建築作家Philip Jodidio和I. M. Pei & Partners媒體公關部主任Janet Adams Strong共同執筆,完全記錄貝聿銘的52件作品,其設計過程和歷史背景。
.收錄300多張珍貴貝聿銘手稿和歷史照片。
.精心整理的分類索引目錄,方便快速查找。
 
得獎紀錄
貝聿銘獲獎年表
1961年--美國藝術文學院「阿諾.布魯納獎」(The Arnold Brunner Award)
1963年--美國建築師學會紐約分會「榮譽獎章」(The Medal of Honor)
1970年--美國波士頓國際學院「金門獎」(Golden Door Award)
1976年--美國「湯瑪斯.傑佛遜記念獎章」(The Thomas Jefferson Memorial Medal)
1978年--美國室內設計師協會「埃爾希.德.沃爾夫獎」(Elsie de Wolfe Award)
1979年--美國藝術文學院「建築學金獎」(The Gold Medal for Architecture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
1979年--美國建築師學會金獎(AIA Gold Medal)
1981年--法國建築學院「建築學金獎」(La Grande Medaille d’Or)
1981年--美國紐約市「藝術文化類市長榮譽獎」(The Mayor’s Award of Honor for Art and Culture)
1981年--美國國家藝術委員會「榮譽金獎」(Gold Medal of Honor)
1983年--普利茲克獎
1989年--日本高松宮殿下記念世界文化賞「建築終身成就獎」
1990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獎」
1991年--美國柯爾貝爾基金會「卓越首獎」(First Award for Excellence)
1994年--以色列貝扎雷藝術與設計學院(Bezalel Academy of Art and Design)「藝術與文學類耶路撒冷獎」(Jerusalem Prize for Arts and Letters)
1994年--中國建築學會「傑出成就金獎」(Gold Medal for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Architecture)
1994年--美國紐約州政府「藝術獎」(New York State Governor’s Arts Award)
1996年--義大利「新世紀金玫瑰國際獎」(Premio Internazionale Novecento La Rosa d’Oro)
1996年--美國紐約市政藝術協會「賈桂琳.甘迺迪.歐納西斯獎章」(Jacqueline Kennedy Onassis Medal)
1997年--美國布朗大學「獨立獎」(Independent Award)
1998年--美國麥克杜威部落「麥克杜威獎章」(Edward MacDowell Medal)
1999年--美國紐約市歷史地標保存中心「文化桂冠獎」(Cultural Laureate)
2001年--美國哲學會「湯瑪斯.傑佛遜藝術、人文、社會科學卓越成就獎章」(The Thomas Jefferson Medal for Distinguished Achievement in the Arts,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03年--美國史密森尼學會庫珀.休伊特國家設計博物館「國家設計獎之終身成就獎」(National Design Award: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2003年--美國國家房屋博物館「亨利.C.特納獎」(Henry C. Turner Prize),表揚其「對建造技術創新的貢獻」(for Innovation i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2006年--德國埃爾文.維克特基金會「東方與西方獎」(Orient und Okzident Preis)
2009年--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皇家金獎 (Royal Gold Medal)
 
目錄:
006 序:建築是藝術和歷史的融合(貝聿銘)
009 導言(Carter Wiseman)
018 前言:1948–1995: 貝聿銘,延續與進化(Janet Adams Strong)
020 圓形螺旋公寓The Helix
New York, New York, 1948~49, (unbuilt)
024 海灣石油公司辦公大樓Gulf Oil Building
Atlanta, Georgia, 1949~50
028 齊氏威奈公司辦公大樓Webb & Knapp Executive Offices
New York, New York, 1949~52
032 貝氏私邸Pei Residence
Katonah, New York, 1952
036 哩高中心Mile High Center
Denver, Colorado, 1952~56
040 華盛頓西南區城市重建項目Southwest Washington Urban Redevelopment
Washington, D.C., 1953~62
044 中央車站雙曲面大樓The Hyperboloid
New York, New York, 1954~56 (unbuilt)
048基普斯灣廣場Kips Bay Plaza
New York, New York, 1957~62
054路思義紀念教堂Luce Memorial Chapel
Tunghai University, Taichung, Taiwan, 1956–63

060 社會山項目Society Hill
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 1957~64
064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Cecil and Ida Green Center for Earth Sciences(1959~64)
Camille Edouard Dreyfus Chemistry Building(1964~70)
Ralph Landau Chemical Engineering Building(1972~76)
068 東西文化中心East~West Center
University of Hawaii
Manoa, Hawaii, 1960~63
072紐約大學大學廣場University Plaza
New York University
New York, New York, 1960~66
076國家航空公司航站樓National Airlines Terminal
John F. Kennedy International Airport
New York, New York, 1960–70
080美國大氣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Boulder, Colorado, 1961~67
086艾佛森美術館Everson Museum
Syracuse, New York, 1961~68
092聯邦航空局空中交通管制塔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Air Traffic
Control Towers
Various locations, 1962~65
096克里奧.羅傑斯紀念圖書館Cleo Rogers Memorial County Library
Columbus, Indiana, 1963~71
100美國人壽保險公司(威明頓總部)ALICO (Wilmington Tower)
Wilmington, Delaware, 1963~71
104甘迺迪圖書館John Fitzgerald Kennedy Library
Dorchester, Massachusetts, 1964~79

110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Canadian Imperial Bank of Commerce (CIBC)
Commerce Court
Toronto, Canada, 1965~73
114莫恩藝術中心擴建專案Des Moines Art Center Addition
Des Moines, Iowa, 1965~68
118達拉斯市政廳Dallas City Hall
Dallas, Texas, 1966~77
124貝德福德-史蒂文生超級街區專案Bedford~Stuyvesant Superblock
Brooklyn, New York, 1966~69
128赫伯.F. 詹森藝術館Herbert F. Johnson Museum of Art
Cornell University
Ithaca, New York, 1968~73
132國家美術館,東館National Gallery of Art, East Building
Washington, D. C., 1968~78
148保羅.梅隆藝術中心Paul Mellon Center for the Arts
The Choate School
Wallingford, Connecticut, 1968~73
152華僑銀行中心(華廈)Oversea~Chinese Banking Corporation Centre
(OCBC)
Singapore, 1970~76
156來福士廣場Raffles City
Singapore, 1969~86
160蘿拉.斯佩爾曼.洛克斐勒學生宿舍Laura Spelman Rockefeller Hall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inceton, New Jersey, 1971~73
164波士頓美術館,西翼及翻修Museum of Fine Arts
West Wing and Renovation
Boston, Massachusetts, 1977~ 81
(renovation 1977~ 86)
168 IBM辦公樓IBM Office Building
Purchase, New York, 1977~84
172德克薩斯商業銀行大廈Texas Commerce Tower
United Energy Plaza
Houston, Texas, 1978~82
176威斯納館,媒體實驗室Wiesner Building
Center for Arts & Media Technology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1978~84
180香山飯店Fragrant Hill Hotel
Beijing, China, 1979~82
188莫頓.梅爾森交響樂中心Morton H. Meyerson Symphony Center
Dallas, Texas, 1981~89
194中銀大廈Bank of China
Hong Kong, 1982~89
202喬特羅斯瑪麗科學中心大廳Choate Rosemary Hall Science Center
Wallingford, Connecticut, 1985~89
206創新藝人經紀公司Creative Artists Agency
Beverly Hills, California, 1986~89
210搖滾名人堂和博物館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 + Museum
Cleveland, Ohio, 1987~95
216 1983~2008:貝聿銘與歷史的挑戰
Philip Jodidio
218大羅浮宮Grand Louvre
Paris, France; Phase I: 1983~89; Phase II: 1989~93
252貝聿銘和羅浮宮:「當然,如果是重修羅浮宮……」
Emile J. Biasini
256四季飯店Four Seasons Hotel
New York, New York, 1989–93
260 「天使之樂」鐘樓“Joy of Angels” Bell Tower
Misono, Shigaraki, Shiga, Japan, 1988–90
264美秀美術館Miho Museum
Misono, Shigaraki, Shiga, Japan, 1991–97
278中國銀行總部大樓Bank of China
Head Office
Beijing, China, 1994~2001
286盧森堡現代美術館Musee d’Art Moderne Grand~Duc Jean (MUDAM)
Luxembourg, 1995~2006
296德國歷史博物館(軍火庫)Deutsches Historisches Museum Zeughaus
Berlin, Germany, 1996~2003
304奧爾亭Oare Pavilion
Wiltshire, United Kingdom, 1999~2003
310蘇州博物館Suzhou Museum
Suzhou, China, 2000–06
326伊斯蘭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Islamic Art
Doha, Qatar, 2000–08
342 注釋
354 作品全編(Janet Adams Strong)
366 致謝
367 圖片提供
大師作品: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
英語:Luce Memorial Chapel,是一座位於台灣台中市西屯區東海大學的基督教禮拜堂,為東海大學的校園象徵,位於整個校園的中心,西接教學區,東接宿舍區。東海大學早期樹木尚未繁密之前,校園內任何一處地方都可看到路思義教堂。路思義教堂為著名美國華裔建築師貝聿銘與台灣建築師陳其寬之作,建於1962年9月至1963年11月。

名稱典故
「路思義」此一名稱,乃是美國的《時代雜誌》、《生活》雜誌創辦人亨利·路思義(Mr. Henry R. Luce;又稱亨利‧魯斯)為了宣揚福音並紀念父親亨利·溫特斯·路思義宣教士(Mr. Henry W. Luce)而捐款與建造的。

建築藝術
1956年,貝聿銘提出磚砌的圓拱造型構想之後,陳其寬考量台灣多地震,多方參考最後決定採用雙曲面的薄殼建築。教堂結構為了採光及明確表現結構起見,四片曲面完全分離,類似倒置船底,其上小下大的形狀給人一種穩定的感覺,在對抗風力與地震力時甚為有力。由於屋脊部份分開,便有天窗出現,具有「一線天」的意涵。中部邊窗逸入的光線,給教堂添增了一份神秘感。其後為使前後曲面會於屋脊部份之結構易於處理起見,於是後部二曲面高於前部,呈重疊狀,後部高出之部份亦恰為內部教堂之地位,外觀適足以表彰其內部的重要性。
 
 
閱讀大師:貝聿銘
英文名:Ieoh Ming Pei,署名:I. M. Pei,1917年4月26日-,美籍華人建築師
,1983年普利茲克獎得主,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

貝聿銘為蘇州望族之後,出生於民初廣東省廣州市,父親貝祖貽曾任中華民國中央銀行總裁,也是中國銀行創始人之一,生母姓莊,清廷國子監祭酒之後,於貝氏13歲時罹癌過世,繼母蔣士雲,為中華民國駐外使節之女。貝氏有一個姐姐,兩個弟弟、兩個妹妹,妻子盧艾琳為中國留美學生,他們育有3子1女,其中貝建中(Chien Chung (Didi) Pei)與貝禮中(Li Chung (L.C.) Pei)皆是美國著名建築師。

貝聿銘作品以公共建築、文教建築為主,被歸類為現代主義建築,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東廂、法國巴黎羅浮宮擴建工程、中國香港中國銀行大廈、1970年日本萬國博覽會中華民國館,近期作品有卡達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職業生涯
貝聿銘自哈佛大學畢業後,
1948年加入地產商齊氏威奈公司(Webb and Knapp),擔任建築部總監(Architecture Director)一職。1955年,貝聿銘取得齊氏集團的協議成立I.M. Pei & Associates聯合事務所,經兩度更名後成為Pei Cobb Freed & Partners聯合事務所。事務所共從事過114件設計案,其中66件是貝聿銘負責。

貝聿銘早期的作品有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的影子,不過他不像密斯以玻璃為主要建材,而是採用混凝土,如紐約富蘭克林國家銀行,鎮心廣場住宅區,夏威夷東西文化中心。到了中期,歷練累積了多年的經驗,貝聿銘充分掌握了混凝土的性質,作品趨向於柯比意式的雕塑感,其中當以全國大氣研究中心,達拉斯市政廳,等皆屬此方面的經典之作。貝聿銘擺脫密斯風格當以甘迺迪圖書館為濫觴,幾何性的平面取代規規矩矩的方盒子,蛻變出雕塑性的造型。身為齊氏威奈公司專屬建築師,貝聿銘有機會從事大尺度的都市建設案,並從這些開發案獲得對土地使用的寶貴經驗,使得他的建築設計不單考慮建築物本身,更關切環境提陹到都市設計的層面,著重創造社區意識與社區空間,其中最膾炙人口的當屬費城社會嶺住宅社區一案,而他們所接受的案子是以辦公大樓與集合住宅為主。

建築融合自然的空間觀念,主導著貝聿銘一生的作品,如全國大氣研究中心,伊弗森美術館、狄莫伊藝術中心雕塑館與康乃爾大學姜森美術館等。這些作品的共同點是內庭,內庭將內太空間串連,使自然融於建築。到晚期內庭依然是貝聿銘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唯在手法上更著重於自然光的投入,使內庭成為光庭,如香山飯店的常春廳, 紐約阿孟科IBM公司的入口大廳,香港中銀大廈的中庭,紐約賽奈醫院古根漢館,巴黎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與比華利山創意藝人經濟中心等。光與空間的結合,使得空間變化萬端,「讓光線來作設計」是貝聿銘的名言。

身為現代主義建築大師,貝聿銘的建築物四十餘年來始終秉持著現代建築的傳統,他堅信建築不是流行風尚,不可能時刻變花招取寵,建築是千秋大業,要對社會歷史負責。他持續地對形式,空間,建材與技術研究探討,使作品更多樣性,更優秀。他從不為自己的設計辯說,從不自己執筆闡釋解析作品觀念,他認為建築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


貝聿銘個人所獲的的重要獎項包括1979年美國建築師學會金獎,1981年法國建築學院金獎,1989年第一屆日本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獎,1983年第五屆普利茲克獎,及年雷根總統頒予的自由獎章(Medal of Liberty),2009年獲得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金獎等等。
 
主要作品
1956年-1963年:台灣台中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
1961年-1967年:美國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國家大氣研究中心
1962年:加拿大蒙特婁瑪莉亞城廣場 (Place Ville-Marie)
1968年-1974年: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基督科學教會中心
1968年:美國紐約州雪城埃弗森藝術館
1969年:美國印地安納州哥倫布克萊奧羅傑斯紀念圖書館
1971年: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海港大樓(Habor Towers)
1972年:美國德克薩斯州達拉斯達拉斯市政廳
1973年:美國紐約州伊薩卡康乃爾大學約翰遜藝術館
1974年-1978年: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
1976年:美國紐約州羅徹斯特羅徹斯特大學Wilson Common,紐約時報選為當時全美最佳的前十大學生活動中心建築
1977年: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漢考克大廈,當時單塊玻璃面積最大的全玻璃幕牆建築,由於當時玻璃幕牆的技術不夠成熟,大廈建成初期曾經出現過玻璃脫落的事故,後經過技術改進得以解決。
1978年-1982年:美國印第安納州布盧明頓印第安納大學美術館
1979年-1986年:美國紐約州紐約市賈維茨會展中心
1981年:美國德克薩斯州休斯敦摩根大通大廈
1982年:中國北京香山飯店,該飯店是中國改革開放後外國建築師在中國的第一件作品,也掀起了中國建築界對中國傳統建築與現代主義相結合的大討論。
1982年-1990年:中國香港中銀大廈,當時的香港第一高樓,建築面積是諾曼·福斯特設計的香港滙豐總行的兩倍,而造價不及其五分之一。
1985年: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威斯納館(Wiesner Building)
1989年:法國巴黎羅浮宮擴建工程,法國大革命200周年紀念巴黎十大工程之一,也是唯一一個不是經過投標競賽而由法國總統密特朗親自委託的工程。
1990年:德國柏林德國歷史博物館新翼
1995年:中國北京中國銀行總行
1996年-1997年:日本滋賀縣甲賀市美秀美術館
1998年: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搖滾音樂名人堂
2002年:中國江蘇蘇州蘇州博物館
2004年:美國華盛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美國大使館
2006年:中國澳門澳門科學館
2006年-2008年:卡達杜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台長: 讀.冊.人
人氣(19,351) | 回應(4)| 推薦 (15)| 收藏 (0)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人生:天涯海角 |
此分類下一篇:霜降閱讀:自然為伴,文化為友
此分類上一篇:處暑閱讀:葉怡蘭《好日好旅行》

子樵
建築美學真是融合了綜合藝術!而且,他還能為世人留下一幅矗立不搖的人生美景!真是[具體的]貢獻!
2012-10-06 06:32:54
版主回應
子樵您好

歡迎朋友來訪
看來朋友也是一位愛美之人
建築不僅僅是建築而已
有如一面城市的鏡子
可以是吸引人的地標
也可以是讓人神往的偏愛
2012-10-07 23:13:29
葉狼
應是一本好書!
2012-10-06 10:00:33
版主回應
葉狼您好

歡迎朋友來訪
一位用一生在建築路上付出的大師
其專業與作品確實讓人敬佩與學習
自己到蘇州與羅浮宮都特別駐足大師的作品
那是一份驕傲
對於喜歡欣賞建築的自己而言
這本作品自己非常偏愛
常置於案頭領略其作品
2012-10-07 23:07:34
(悄悄話)
2012-10-09 08:07:11
(悄悄話)
2012-10-09 18:43:01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