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制篦的祖师爷是春秋时期陈七子,因罪入狱。在狱中,陈七子头上生了虱子。陈七子将用刑用的竹板制成最初的篦,用来清除头上的发垢和虱子。
- 中文名
- 篦
- 外文名
- a double-edged fine-toothed comb
- 读 音
- bì
- 部 首
- 竹
- 总笔画
- 16
- 五 笔
- ttlx
- 四角号码
- 88712
- 郑 码
- mnRR
- 笓
- 篦的异体字,笓始于神农,物原神农作笓,《壹是纪始》清 魏崧,第673页。
篦释义
编辑篦 bì,
bì【名】
篦 bì 【动】
又如:篦头
同“篦”。用竹子制成的梳头用具,中间有梁儿,两侧有密齿。
以篦子梳:篦头。
篦子 bìzi
一种齿比梳子密的梳头用具,称“篦子”。
篦康熙字典
编辑又《说文》导也。今俗谓之篦。《广韵》眉篦。
又《集韵》频脂切。同笓,取鰕具也。
◎ 康熙字典解释
【未集上】【竹字部】 篦;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895第04(点击查看原图)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 参考资料
-
- 1. 康熙字典 .汉程工具[引用日期2018-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