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第3子胤祉,几乎没有和雍正结仇,为什么还是没有好下场?

[图片]
关注者
104
被浏览
885,762

53 个回答

没有明确结仇不代表可以善终,想在雍正手里获得一个所谓的“好下场”,多多少少得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点:

1.最好不要和康熙朝的敏感人物有染

(比如 胤禔、胤礽 )

2.最好不要培植有自己的势力

(比如 胤禩、胤禟、胤禵)

3.最好不要逆着皇上的毛捋

(比如 年羹尧、隆科多)

很可惜的就是雍正的这位三哥这三点虽然都不严重,但多多少少都沾点,想有个好下场也是很难了。

1.与康熙朝的敏感人物有染

(1)出身良好,太子辅臣

起码在康熙一废太子前,三阿哥胤祉应该没有特别明显的夺嫡倾向,他的基本策略是跟着太子胤礽走,而康熙也是把他当太子辅臣来培养。

首先三阿哥胤祉的出身不错,生母荣妃马佳氏应该是康熙非常喜爱的妃嫔之一。在康熙十二至十六年,每年都能诞下皇子皇女。(康熙12年诞下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康熙13年诞下皇子长华,康熙14年诞下皇子长生,康熙16年诞下皇三子诚隐郡王胤祉)。顺便一提,康熙十四岁时(康熙6年)出生但早夭都第一个儿子承瑞也为马佳氏所生。因此,在马佳氏诞下胤祉的当年就被册封为荣嫔,很早就成为后宫主位。

作为出身良好且文武双全的皇三子胤祉,应该很早就被康熙视为太子辅臣,与太子关系紧密。比如康熙二十九年征准格尔,就是胤祉陪太子探望父病:

《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诚隐郡王允祉,圣祖第三子。康熙二十九年七月,偕皇太子诣古鲁富尔坚嘉浑噶山行宫,上命先还。

此外,康熙应该也经常把胤祉带在身边,巡幸之类的记录在《清实录》 《清史稿》等文献中有多次记叙。

(2)揭发胤禔,维护太子

如果说此前的记载还没法坐实康熙对胤祉的定位,康熙四十七年的一废太子事件就能坐实三阿哥的辅臣地位

四十七年太子胤礽荒悖遭康熙废黜,康熙亲口坐实了三阿哥与太子关系亲睦,而且通过三阿哥了解太子平日情况:

《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四十七年,太子既废,上以允祉与太子索亲睦,召问太子情状,且曰:“允祉与允礽虽,然未怂恿其为恶,故不罪也。

而在太子遭废黜后,胤祉的反应也是相当强烈的:

《清世宗实录》:(允祉)见廷臣更正东宫仪仗,辄忿然谩骂。

随后又发生了三阿哥胤祉举报大阿哥胤禔魇镇太子胤礽的情况,给康熙复立太子找了好借口:

《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蒙古喇嘛巴汉格隆为允禔厌胜废太子,允祉侦得之,发其事。
《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允禔用喇嘛巴汉格隆魇术魇废太子,事发,上命监守。

康熙显然对此十分满意,转年三阿哥胤祉就变成了皇子中最早受封的亲王:

《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明年,太子复立,允祉进封诚亲王。五十一年,赐银五千。

因此在雍正即位后,面对诸多不确定因素和争议,自然要对曾经的敏感人物废太子胤礽严加看管。而这位曾经维护太子,又比自己年长的三哥,雍正也会把他尽快逐出权力中心。

《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世宗即位,命允祉守护景陵。

自己的年龄以及同敏感的废太子有染就是胤祉最大的悲剧和危险。

2.培植自己的势力

三阿哥胤祉在党争这方面显然比较外行,比当时如日中天的八爷党差的很远。但依然多多少少有在培养自己的势力,比如雍正曾指控他说:

《清世宗实录》:允祉素日包藏祸心,希冀储位。与逆乱邪伪之陈梦雷,亲昵密谋,遂将陈梦雷逆党周昌言私藏家内。

陈梦雷是康熙三十七年皇帝钦定入苑,为三阿哥伴读的学士,并一同编写《古今图书集成》。而三阿哥胤祉在编书过程中也的确聚集了一批读书人,这是雍正所无法忍受的。比如领头羊陈梦雷就在雍正刚继位时被一纸诏书发配边境:

《清世宗实录》:“陈梦雷原叛附耿精忠之人,皇考宽仁免戮,发往关东,后冬巡时,以其平日稍知学问带回京师,交诚亲王处行走。累年以后,招摇无忌,不法甚多,京师断不可留!”

翻旧账能翻到耿精忠那会,也不愧是雍正的脾气,而后雍正也把编书的人来了个大换血,甚至让经筵讲官、户部尚书蒋廷锡重新校编《古今图书集成》,抹除陈梦雷之名。

3.违逆圣意,葬礼ptsd

如果说之前胤祉犯下的错误还不足以让雍正下狠手,那么胤祉在雍正朝的表现足矣让他堕入深渊。他和葬礼杠上了。

胤祉早在康熙康熙三十八年就第一次犯浑,在康熙的敏妃百日之丧未到时,私自剃头,违背礼法。他当即被皇上治罪,削爵为贝勒。

《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三十八年,敏妃之丧未百日,允祉薙发,坐降贝勒,王府长史以下谴黜有差。

而这位敏妃章佳氏不是别人,正是雍正最亲最爱的好弟弟十三阿哥胤祥的生母。可以想象胤祥对胤祉侮辱自己亡母的行径有多么痛恨,雍正也曾就此指控三阿哥的行为:

《清世宗实录》:又敬敏皇贵妃薨逝,允祉服制未满,即行剃头,此其不孝之罪一也。

而雍正四年,敦肃皇贵妃年氏去世时,胤祉则又一次发挥传统艺能,怠慢致极:

《清世宗实录》:从前皇贵妃丧事,允祉当齐集之期。俱诡称有另交事件,推诿不前。

雍正八年,最亲爱的弟弟十三阿哥胤祥的去世让雍正失去臂膀,痛哭数日。而与胤祥一向不穆的三阿哥胤祉又一次在葬礼上怠慢无凄容,遭十六阿哥胤禄等人弹劾:

《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五月,怡亲王之丧,允祉后至,无戚容。庄亲王允禄等劾,下宗人府议,奏称:“允祉乖张不孝,暱近陈梦雷、周昌言,祈禳镇魇,与阿其那、塞思黑、允䄉交相党附。其子弘晟凶顽狂纵,助父为恶,仅予禁锢,而允祉衔恨怨。怡亲王忠孝性成,允祉心怀嫉忌,并不恳请持服,王府齐集,迟至早散,背理蔑伦,当削爵。”与其子弘晟皆论死。上命夺爵,禁景山永安亭,听家属与偕,弘晟仍禁宗人府。

胤祉得罪十三弟的行径可以说让雍正彻底破防,在《清实录》中这项罪责的指控比其它罪责多出许多字来:

《清世宗实录》:允祉心怀妒忌。值怡亲王薨逝 并不恳请成服又不躬请皇上圣安。且于怡亲王府齐集之所,每日迟至早散。当举哀时,全无悲泣之情,反有庆幸之意。此其背理蔑伦之罪一也。至于残忍刻薄、徇私挟诈之处,难以枚举,情罪重大。

最终胤祉被圈禁景山,郁郁而终。

胤祉的一生是失意的,起点高,自身能力也过硬,但终究落得一个悲惨下场。

虽然没有与皇帝结下类似胤禩、胤禟那样的深仇,但错误的选择和愚钝的政治敏感度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惨结局。唯一值得称道的也只剩下文学史学方面的成就了。

他得罪十三爷了,雍正时期定律,得罪雍正不一定有事,但是得罪十三阿哥一定有事,第一是他在十三阿哥老妈死了的时候剃头了,按照满人的习俗是不可以的,从此和十三阿哥彻底结下梁子了。第二就是这哥们儿在十三爷死了以后的丧礼上不光迟到,还一点悲伤的神色都没有。从此一首凉凉送给三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