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复旦梁永安?

网上那么多粉,多到令人怀疑人生。没上过课,但跟他打过交道(具体不便说),印象极差。不知道这条下面会不会有人爆料,总之还是别盲目崇拜复旦教授头衔,也别轻…
关注者
141
被浏览
545,297

57 个回答

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对于梁永安这类公众学者并不是很喜欢,倒不是说他们说的不好。而是说,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沮丧的年轻人在急不可耐地寻找一些准确的答案的时候,在打开他们的视频或者书本的时候,他们给出的答案或者说分析,“毫无疑问”地落脚在了大多数年轻人最想听的那个答案之上,我会觉得有一些讨巧,而给出的答案也是感性大于理性。这让我觉得有点是新时代的大鸡汤。

比如说,婚恋否,答案:你可以选择任何的伴侣,任何的时间,无论性别,无论富贵,无论美丑,也可不选择...说的又准又稳。

比如说,情绪如何,答案:这些情绪都是必然的,要去如何如何,因为我们处于如何如何,你可以不必如何如何...滴水不漏。

而这些朴素的道理,我一直明白。

而我更倾向于接触一些让我“别扭”的观点,或者说可以让我“没想到”的论道,或者说对我的信念能形成“挑战性反思”的说法。

我期待可以对我的行为做出指导,但是我更期待让我恍然大悟。

但是他们这类学者的观点太“安全牌”,因为我们处于的环境、认知、基础都不一样,我不认为那些朴素的感性理论可以对我的人生产生实质的影响。

但是这两天有翻看梁永安的书去读,就真的很好读。一些“突出见解”并不多,但是却可以给人起到陪伴感的效果。

在很大程度上,我转变了我的看法。

我想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生活充满着冲突、选择、迟疑和妥协。总是期待准确无误地找到一种“预见”或者说“方向”,这也许也是一种痴心妄想。

然而现在这个农业社会在工业社会转型的现在,很多的不适应、很多的莽撞、很多的负力都会闯入我们的生命中,而这些其实都是值得体味的。

而梁永安教授这类学者做到了一种精神性的陪伴其实就已经很难得,大教授不古板,试着引导大家的转变,他们其实也不是不知道难题有多难,但是你要解决的话,你可以先试着“放松点”。


所有内容发声都是信号灯
公众号:热牛奶和想象力
微博:热牛奶和想象力
网易云音乐:刘毅盟
用于分享内容(文字、音乐、声音和观点)
谢谢你。​​

读过梁永安教授的好几本书,每一本都能让人在某个领域获得启发,而这本《日常》,则让我对每天再平常不过的日子有了新的认识。

在B站拥有百万粉丝、在年轻人中拥有超高人气的梁老师,这次没有讨论脱单、相亲、异地恋等爱情问题,也没有像以往一样关注独居、社恐、裸辞等人生问题,而是把目光放在平常日子里那些值得被抓住的瞬间。

他在序言中说,有一次晚上去波士顿码头,一只海狮在灌满海水的玻璃房里,隔着玻璃跟他对视很久。那一刻他感觉到动物与植物、海水与岩石的联通,他特别想记住那一瞬间的心情与风浪声。

那只像孩子一样脸上有光的海狮让他感悟到,每个人的生命只有短短几十年,这期间有无数相遇与告别,那些聚散之间的心意与冷暖,太值得留存下来了。

于是,他开始注意及时记录按下快门时的心情。他说,这些照片和文字看起来是个人的,但坚持下来,连续下去,它们就会连结成这个世界的一个侧面。这本《日常》,展现的就是他所看到的那个侧面。

在书中,有他拍下的风光和人物,也有他读书、观影、摄影的感想,其中涉及到《傅雷家书》《堂· 吉诃德》《书店四季》《放浪记》《雪国》等几十部经典文学著作,以及《麦秋》《八月照相馆》《左耳》《当幸福来敲门》等几十部经典电影。

在《几本伴随一生的书》中,他说是《枕草子》让他明白生活是一种潺潺流动,每一秒都晶莹闪亮;是《人世间》让他触摸到金字塔社会最广阔的底部,感受到凹凸不平的生存真相;是《堂·吉诃德》让他看到逆流而上的人,看到不忍直视的人类本色。

在说到《面纱》时,他说面纱背后深藏着现代人生命中的高坎,明察者未必自明,起点未必决定终点,只有征服自己的人才是最强的人。

他用委婉而有力的语言批评一些电影,然后说其实人生也如电影,需要不断剪辑,把最美的时光聚集起来,让每一件好事都通向一种可能。

这本书真正称得上是宝藏之书,每一本书、每一个影片,都在引导我们看向自己目光不及之处。而每一篇小文背后,又都在诠释着同一句话:那些多彩的人生,都藏在过往的日常里。

我被书中这样一句话戳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爱一个人。这便是我梦想中最好的人生了,而这本《日常》则让我明白,美好的人生,就藏在日常的一个个瞬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