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学界如何评价梁慧星教授?

关注者
145
被浏览
506,906

45 个回答

泰山北斗,却从来没有滥写文章,更没有滥出书,不用自己的博士写书。

治学严谨,要求所有博士不仅会英语,而且必须会一门大陆法系第二外国语。梁老师自己选择的是日语。

优秀学者必须有传世教材。梁老师经典教材,民法总论,和物权法。

只不过最近用一些话惹来了舆论的是非。我们必须明白,体例问题不仅仅是学术问题。 专业院所是为全社会,为大局服务的,必然要对实践负责。任何错误都会让全社会承担最终后果。我们在学院里面学的是学术,但实践可不是做学术的。顶尖学者有机会进入决策,他们自然不能完全按照学术那一套行事。乌克兰成了世界的笑柄,也是有的;但独立成编能够扩充规范数量,增加保护力度,这也是值得肯定的。但不论怎么说,换作是今天我们这一代,肯定不会出来说这些了:我们这一代都是明哲保身,早就没有了坚守,都是怎么挣钱,怎么发文章怎么来。

只能说,革命年代出生的人,比我们这一代更有情怀,也会更拼命地捍卫什么。一些过激的言辞,也可以理解吧。

他自己也说:做这些,我只怕后人说,别人不知道,你知道,你不敢说。

5.24更新,有意思有意思,民法学界果然比行政法学界热闹的多。

这篇是孟勤国教授驳斥梁慧星教授的檄文。

这一篇是梁慧星教授对《民法典》的意见。




原答案

这种老泰斗级别的前辈,梁老师76岁,还包括江平教授(90岁)、应松年教授(84岁),还有高铭暄教授(92岁),这些还活着的中国法制建设的见证者和初代建设者。

他们的讲座我都亲身听过,都是抱着朝圣的心去听他们讲话。老前辈们都很喜欢讲政治,讲国家,讲环境,讲现状,而不多讲法学教义本身。

为什么?

因为他们的身份本就是拓荒者,是在一片混沌中先摸出个大概,为后辈们指明个大概的方向。即使是最朴素,甚至是七零八落的法典,也必须要先搞出来。是荒野丛林中的开路先锋,无论前方是光明大道还是死路一条,他们都得前进,是活路,我们跟着他们的脚步前进,是死路,我们也能汲取宝贵的经验教训。这就是国家赋予他们的使命。他们都完成的很好。

他们的功绩不仅仅在于学术成就本身,而在于为实现了国家的法制的从无到有,从一片混沌和迷茫中挣扎出了一片微光。

所以真的不必那么在意他们的学术成果有多高,人们会去在乎革命先烈们谁枪法准吗?

如今前辈们完满完成了他们的使命,从他们手里接过交接棒,完善法制,实现法治,是我们年轻一代的工作。

读到这一篇文章,真的泪目,向老前辈们送上最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