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汉语文字)_百度百科
汉语文字
展开1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桃(拼音:táo),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 [1]。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古字形从木,兆声 [2]。“桃”本义指桃树,也可指桃树的花朵或者果实,后引申指形状像桃的其他果实。桃李比喻培养出的后辈或学生。
中文名
拼    音
táo
部    首
五    笔
SIQN(86版);SQIY(98版) [3]
仓    颉
DLMO [3]
郑    码
FVRD [3]
笔    顺
横、竖、撇、点、撇、点、提、竖弯钩、撇、点
字    级
一级(编号:1844) [1]
平水韵
下平声·四豪 [4]
总笔画
10(部首4,部首外6)
四角号码
4291₃
统一码
6843 [3]
造字法
形声字
结    构
左右结构
注音字母
ㄊㄠˊ
异体字
𣑯

字源演变

播报
编辑
字形演变(文中出现序号参照此图所示文字) [2]
形声字。“桃”由木、兆两部分组成,“木”为形旁,表示该字本义与树木有关,“兆”作声旁,表示读音与此接近。“兆”在古文字中作中间为水,两边为二人相背形;在“桃”的战国楚文字中(图1),所从“人”形均讹为“止”;秦汉文字(图2-4)中的“兆”则承袭商代文字作“人”形。再变字形5,为后世楷书沿袭。 [2]
“桃”字本义是一种植物。《说文解字》:“桃,果也。”《说文》只简单地描述了桃的类属,没有作具体描述。按照现代生物分类系统,桃是蔷薇科李属下的一个物种。 [14]
中国栽种、食用桃的历史悠久,在华夏文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诗经》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句子,用来比喻青年男女的年轻俊美。古诗文中,美人与桃的相遇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礼记·月令》有:“仲春……桃始华。”《周礼》又有:“仲春,令会男女。”朱熹在《诗集传》中说道:“然则桃之有华(花),正婚姻之时也。”由此可见,在上古时期,姑娘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季节出嫁。这样,“桃”与女子、与美丽、与浪漫结下了不解之缘。如说美女的脸为桃脸、桃颊。元王实甫《西厢记》就写崔莺莺“杏脸桃腮”。
“桃”又与巫术神鬼结缘,成为仙木,成为驱鬼之木。《典术》:“桃,五木之精,仙木也。”《左传·昭公四年》有:“桃弧棘矢,以除其灾。”即桃木做的弓,棘枝做的箭,可以用来消除灾祸。相传,在遥远的东海上有一棵大桃树。树下站着两位神将,即神荼(shēnshū)和郁垒(lǜ),所以鬼怪见着桃树就害怕。后来,人们为了压邪镇鬼,就在大门挂上两块画着神荼、郁垒二神的桃木板。到了五代,人们又开始在桃木板上书写联语,这就是春联的源头。 [16]
桃树和李树合称“桃李”。汉代韩婴《韩诗外传》说:春天种桃李,夏天可以在桃李树下乘凉,秋天就可以吃到树上的果实。后来就用“桃李”比喻栽培的后辈和培养的门生。“桃李满天下”比喻培养的优秀人才众多。 [15]

详细释义

播报
编辑
读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táo
名词
桃树,蔷薇科李属落叶小乔木,叶子长圆披针形,花粉红色。果实略呈球形,表面多有短绒毛,味甜,是常见水果
peach
《诗经·魏风·园有桃》:“园有桃,其实之殽。”
唐·李白《独不见》诗:“忆与君别时,种桃齐蛾眉;桃今百余尺,花落成枯枝。”
桃林;世外桃源
桃树的果实
《诗经·大雅·抑》:“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孔子御坐于鲁哀公,哀公赐之桃与黍。”
指桃花
peach blossom
唐·韩愈《题百叶桃花》诗:“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玲珑。”
指桃花开放的时令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大小麦》:“大麦生于杏……小麦生于桃。”
形状像桃的果实的东西
杨朔《平常的人》:“棉花裂了桃,雪团似的扔在地上,却没人顾得上去摘。”
棉桃;核桃
指核桃
桃仁;桃片桃酥
古地名。春秋鲁邑。故址在今山东省汶上县东北
《左传·襄公十七年》:“齐侯伐我北鄙,围桃。”
汉代水名。属涿郡
《汉书·地理志上》:“良乡,侯国。垣水南东至阳乡入桃。”
(Táo)姓氏用字
形容词
像桃花那样的粉红色。多形容女子容颜
元·白朴《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曲:“觑着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
tiāo
名词
长柄勺
《仪礼·有司》:“司马在羊鼎之东,二手执桃匕枋,以挹湆注于疏匕。”
(参考资料:《现代汉语词典》 [9]《汉语大字典》 [8]

古籍解释

播报
编辑

说文解字

【卷六】【木部】徒刀切(táo)
果也。从木兆声。 [5]

说文解字注

“桃果也。从木,兆声”注:徒刀切,二部。 [6]

广韵

徒刀切,平豪定 ‖ 兆声宵1部(táo)
桃,果木名。《邺中记》:“石虎苑中有句鼻桃,重二斤。”又姓,何氏《姓苑》云:“今西阳人。”后赵石勒将有桃豹。 [11]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部】 桃;部外笔画:6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徒刀切。音陶。《说文》:果也。《尔雅·释木》:旄,冬桃。榹,山桃。《礼·月令》:仲春桃始华。《内则》:桃曰胆之。疏:桃多毛,拭治令青滑如胆。
又桃诸。王肃云:诸,菹也,今之藏桃也。
又《典术》:桃,五木之精,仙木也。《礼·檀弓》: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茢执戈。《左传·昭四年》:桃弧棘矢,以除其灾。《后汉·礼仪志》:为桃印施门户,以止恶气。
又含桃,樱桃也。《尔雅》谓之楔。
又桃氏,攻金之工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桃氏为刃。
又胡桃。《名物志》谓之羌桃。
又铫芅曰羊桃。《尔雅·释草》:苌楚,铫芅。
又桃枝,竹名。《尔雅·释草》:桃枝,四寸有节。
又《本草》:猪苓名地乌桃。
又桃虫,鷦也。一名巧妇。《诗·周颂》:肇允彼桃虫,拚飞维鸟。
又桃林,地名。在华山东。《书·武成》:放牛桃林之野。
又老桃,宋地。《左传·隐十年》:公会齐侯、郑伯于老桃。
又水名。《山海经》:乐游之山,桃水出焉。
又姓。《姓苑》:战国桃应,晋桃豹。
又《集韵》他雕切。音祧。长枋,可以持物于器中者。
又《集韵》上与切。音墅。抒物器也。
又《集韵》直绍切。音赵。与㸠同。《博雅》:板也。 [10]

字形书法

播报
编辑

字形对比

中国内地-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日本-韩国字形对比图 [3]

书写提示

书写
【规范提示】“木”的末笔捺改点。
【提示】“木”窄“兆”宽,顶部“木”高,底部“兆”高。“木”,横笔在横中线上方。“兆”,竖撇起笔于竖中线,左边点、提和右边撇、点都分写在横中线上下。 [12]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播报
编辑

韵书集成

韵书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平声
下平六豪
开口呼
一等
全浊
徒刀切
dʰɑu
集韵
平声
下平四萧
开口呼
四等
次清
他雕切
tʰɛu
平声
下平六𩫚(豪)
开口呼
一等
全浊
徒刀切
dɑu
上声
八语
船/常
合口呼
三等
全浊
上与切
ʥiɔ
上声
三十小
开口呼
三等
全浊
直绍切
ȡiæu
礼部韵略
平声
徒刀切
增韵
平声
徒刀切
中原音韵
阳平
萧豪
开口呼
次清
tʼɑu
中州音韵
平声
萧豪
徒劳切
洪武正韵
平声
十三爻
全浊
徒刀切
d‘du/d‘au
分韵撮要
𡍼(涂)
阳平
第十二孤古故
(参考资料:汉典 [7]

上中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先秦
王力系统
d
au
先秦
董同龢系统
ɔ̂ɡ
先秦
周法高系统
d
aw
先秦
李方桂系统
d
agw
西汉
东汉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肴豪
ɑu
南北朝
北魏后期北齐
ɑu
南北朝
齐梁陈北周隋
ɑu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ɑu
隋唐
拟音/王力系统
d
ɑu
隋唐
拟音/董同龢系统
ɑu
隋唐
拟音/周法高系统
d
ɑu
隋唐
拟音/李方桂系统
d
âu
隋唐
拟音/陈新雄系统
ȡʰ
ɑu
(参考资料:汉典 [7]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方言类别
方言点
声母及韵母
调值
调类
备注
官话(北京官话)
北京
tʰau
35
阳平
官话(冀鲁官话)
济南
tʰɔ
42
阳平
官话(中原官话)
西安
tʰau
24
阳平
官话(西南官话)
武汉
tʰau
213
阳平
官话(西南官话)
成都
tʰau
21
阳平
官话(江淮官话)
合肥
tʰɔ
55
阳平
官话(江淮官话)
扬州
tʰɔ
34
阳平
晋语
太原
tʰau
11
平声
吴语
苏州
24
阳平
吴语
温州
31
阳平
湘语
长沙
tau
13
阳平
湘语
双峰
13
阳平
赣语
南昌
tʰau
24
阳平
客家话
梅县
tʰau
11
阳平
粤语
广州
tʰou
21
阳平
粤语
阳江
tʰou
42
阳平
闽语(闽南片)
厦门
tʰo
24
阳平
未注明异读原因
to
24
阳平
闽语(闽南片)
潮州
tʰo
55
阳平
闽语(闽东片)
福州
tʰɔ
52
阳平
闽语(闽北片)
建瓯
tau
21
上声
文读
tʰau
22
阴去
白读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 [13]、汉典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