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生活 | 獨家日報
記者宋秉忠/台北報導 台灣旅客最喜歡到日本觀光,光是4到6月短短3個月的時間,台客就在日本花了384億台幣,高居全球首位;與此同時,卻有日本網友一窩蜂地給台灣旅遊負評,還說,「寧願去泰國和韓國玩,也不想到台灣。」嚴重傷害台灣人民的感情。 日本網友對台灣旅遊的負評包括:「交通太危險了,總有一天我會被輾死的」、「去台灣根本一點都不感動」、「讓我最驚訝的是東西都很難吃」、「吃什甚麼都有八角,我真的不行」、「最大的驚喜就是米飯的味道不好」、「很像是去日本的鄉下玩」、「就海比較髒的沖繩」、「沒有基本的鮮味,只有鹹味或毫無用處的辣味或甜」等。 日本人對台灣旅遊負評,國人也是心有同感,否則也不會在解封後,大批國人寧可出國也不願在台灣旅遊。 綜觀國內外對於台灣旅遊的批評,首先是「行人地獄」的惡名,CNN Travel去年12月以「行人地獄」來形容台灣的交通環境,特別是美國和加拿大政府特別提醒國民來台旅遊特別要注意交通,因為許多駕駛不會遵守交通法規,甚至有不尊重行人的行為。 為了洗刷「行人地獄」惡名,蔡政府頂著民意反彈,修法推出加強行人保護的「霸王條款」。 而台灣飯店最常被質疑的是房價,根據觀光局統計,2017年台灣國際及一般觀光飯店,平均房價3777元,若只計算風景區,平均房價更高達5338元。 業者指出,觀光局所統計的平均房價已然夠高,然而實際價格更高。舉高雄某五星級飯店官網2017年最優惠價格要2900元以上,但觀光局統計其平均價格為2019元;原因是觀光局的平均房價扣除「稅外淨額」跟「餐費」,因此官方公布的房價會比飯店實際銷售價格低。
文/楊正寬 公共電視獨立特派員本(7)月3日報導一則〈橫跨半世紀重返蘭嶼,薩米藝術家的奇蹟之旅〉,有一位半世紀前曾在蘭嶼生活的藝術家馬漢士,來臺灣於今年5月23日,在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舉行了「薩米文化臺灣印象」半世紀回顧展開幕記者會。受邀展出的挪威藝術家馬漢士為78歲高齡,是北歐的原住民薩米人,44年前曾到訪臺灣,足跡遠達蘭嶼。因此除舉行畫展之外,特別到蘭嶼尋找昔日雅美(達悟)族老友。 來臺灣辦展,是馬漢士重返記憶的路徑,路的另一端,是他心心念念的蘭嶼,以及在那裡曾經待他數個星期,如同家人的一位雅美族Shimanewan年輕朋友,他中文名叫作周朝明,得知久違的薩米族朋友將要來訪,他特地請假,從台北連夜趕赴蘭嶼。馬漢士留下大量珍貴的影像紀錄,包括當年周朝明騎機車載著馬漢士環島多次,島上許多角落都有兩人友誼的見證。相隔半世紀,兩人終於有機會再次重溫年輕時的旅行。 周朝明認為,這應該是緣分,「馬漢士要過我們雅美人的生活,融入我們雅美文化、社會裡面。」馬漢士也感嘆:「再次造訪那些我曾經去過的地方,我急切地想要為這些美麗的地方拍照。對我來說,能夠再次回到這裡,是人生中的奇蹟。所以我真的很高興這真的成真了。我無法用我的嘴巴大聲喊出來,但我在心裡吶喊著。」訴說了一段當年感人的故事,譜出動人的異族原住民惺惺相惜的濃濃情結,相當感人。 看完報導,也瞬間讓我回憶起了我也曾造訪過北歐薩米族文化村及博物館的種種,因此趕忙將時光倒帶到2017年8月6日,回想獨自ㄔ亍在特意保存的薩米保留區及其文化村,也得了類「馬漢士症候群」的病,對薩米人產生情結,還好我用情不深,因為只不夠才停留一天,沒像馬漢士待在蘭嶼那麼久。 想起當年我參觀薩米人博物館展示資料後才瞭解,薩米人(Sámi)是居住在北歐薩米地區的烏克爾語族原住民,包括挪威最北部、瑞典、芬蘭和俄羅斯摩爾曼斯克的部分地區。薩米人是斯堪地維亞唯一受「國際土著人民公約」承認和保護的土著人民,因此是歐洲最北端的原住民人口, 薩米人祖先的原始領土沒有明確界定,他們的傳統語言是薩米語,被歸類為烏拉爾語系的一個分支。 薩米人已經在北歐生活了至少 5,000 年。他們傳統上從事近海捕魚、毛皮狩獵和養羊。他們最著名的生計來源是半游牧馴鹿。由於傳統的、生態的、文化的和政治的原因,這種在北歐國家挪威和瑞典的動物繁殖行為在目前僅剩薩米人。薩米語及其方言在瑞典以及芬蘭和挪威的部分地區被認為屬於受保護的少數,總人數約8萬人。獨立的和有代表性的薩米議會在這些國家逐漸出現,例如芬蘭 1973年,挪威 1989年,瑞典 1993年相繼成立。 每年2月6日「薩米族日(Sámi National Day)」是北歐薩米族(Sámi)原住民族的重要節日,也是為提倡保護、保存、復興薩米族文化與其記憶的節日,起源於1992年第15屆國際薩米族會議(The International Sámi Conference)中決定,用以紀念1917年2月6日舉行的第一屆會議,是北歐各國的薩米族人近代以來第一次跨國共聚,確立薩米族為各國少數民族的地位。 薩米族是生活在斯堪地那維亞半島(Scandinavian Peninsula)與芬蘭、挪威一帶的原住民,也是目前歐洲聯盟中唯一僅存的遊牧民族。原本分布在今日的北歐中部,但隨著南方的挪威、瑞典、芬蘭,以及東方俄國人與他們的基督教世界擴張,薩米族的生活空間逐漸限縮到北極圈與山區一帶。 又因為這些地區的環境相對險峻與孤立,因此各自所在地的政府通常只會在收稅與傳教時才會與這些原住民接觸,甚至某方面還保障了他們的權利,雖然主要目的是避免異族人群接觸,致造成摩擦、衝突。住在這北歐四國境內的他們,過著自給自足、半定居,或游牧的生活,狩獵、捕魚與養育馴鹿是他們的傳統行業,彼此還會跨越國境交流或貿易,在他們的認知中,這些國界並不存在,就像馬漢士的所繪的畫,都沒有畫國界一樣。 總之,當19世紀俄國佔有芬蘭後,因為現代主權國家的概念與邊界已經應用於國際社會,各國之間有了具體的邊境,且也禁止各國人民擅自過境,這使原本仰賴這些「跨國」的經濟體系,尤其是鹿業,無法順利進行,大大傷害了他們彼此的文化連結與經濟結構。還有,現代化的政府結構與制度,如市政府、政治區劃等,也影響了各國境內的薩米族人。為了生存,薩米族人漸漸改變傳統的社會與經濟模式,部分薩米族人逐漸成為定居社會,也迫於生存壓力而接受現代化市場及貨幣經濟。這些現象正在侵蝕著薩米族的傳統生活與文化保存,值得我們政府治理臺灣原住民政策的參考。 (作者為教授)
文/楊正寬 疫情之前的2018年7月24日,算是在環遊葡萄牙全程的最後一天,來到「搭歐鐵遊小城」系列的最後一站~葡萄牙最南端的法羅(Faro)。因為下午結束了法羅,我們就要前進西班牙西南部的塞維亞(Sevilla),但卻發現這裡雖有國際機場,卻沒有跨國歐鐵,在臺灣買的歐鐵券使不上力,只好改搭國際線Bus過去西班牙,也才發現跨國Bus寬敞舒適,搭長途線也不會累,還有WiFi,所以趁搭車時間就將今天旅遊心得整理完,免得晚上入住旅館後,才要熬夜撰寫,又可能寫得不完整。 其實法羅不大,但因為有很多大航海時代的故事,因此是一個很古意又典雅的古典小城,就因為法羅是歷史悠久的古城,讓旅人猶如一腳踏進古代,一腳站在現代的感覺。從「古代」來説,自從羅馬人到來,以及摩爾人的統治,直至重歸羅馬天主教的懷抱,因此法羅老城區遍佈摩爾遺址及葡萄牙十八世紀的建築,老城區還保存著古城牆遺跡。 從「現代」來説,法羅市的面積雖小但五臟俱全,大型超市、中央市場、購物中心、大飯店等,一應俱全,交通亦非常發達,擁有機場、火車站、長途客運站以及渡輪碼頭,從法羅出發幾乎都可到達阿爾加維區的各個城市。 一個上午我們走沒兩小時,很快就將古城和海邊重要景點繞了一圈回來,這可能是雙牙(西班牙及葡萄牙)之旅此行最輕鬆的一個小城了。這次來葡萄牙法羅又發現另一個可愛的事,就是我們臺灣人一直很野蠻的將葡萄牙人送我們的「Formosa」美譽,一直不客氣地據為己有,其實這是葡萄牙人很普遍的形容詞,意思是形容「美麗的島嶼」,連明信片及廣告到處都有,如果大家看過大航海時代古老航海圖,就會發現他們只要航海路過不知明的美麗島嶼,就都會在航海圖將這個地方標註為「Formosa」,但現在我們卻拿來做為「臺灣」的代稱。 話說法羅(Faro),也有些地方譯作法魯,是葡萄牙大陸最南端的城市,也是阿爾加維和法羅區首府。根據維基百科資料顯示,2011年法羅整個行政區人口64,560人,其中市區人口41,934人。4世紀西哥特人征服這座羅馬的Ossonoba,公元8世紀摩爾人將其占領,並保留Ossonoba在伊比利亞半島西南角最重要城市的地位。9世紀「Ossonoba」被「聖瑪利亞」取代,隨後當地的穆斯林首領Harun將其改稱為Faro迄今。1249年葡萄牙國王阿方索三世將其奪回,從此宣告葡萄牙國土光復運動正式告終。從16世紀中期起,法羅成為阿爾加維省會。法羅城在1596年西班牙占領期間,曾遭英國人劫掠,之後又在1722、1755年兩次受地震的嚴重破壞,復建後才恢復成現在的市容。 也許很累又是夜車的關係,正在半昏睡,邊回想葡萄牙旅遊趣事時,前面一陣小騷動,原來前面就是西班牙的國界了。送君千里終須ㄧ別!我不禁回頭向他們揮揮手,在心內喊著~ 葡萄牙,再見!法羅再見! Portugal , Adios! (作者為教授)
記者楊允曦/綜合報導 過去台灣品酒資訊封閉,「一支會」因此應運而生,由參加者每人帶著1支酒,以酒會友。近期,屏東禾大洋酒與知名網紅「M8喝酒老實說」共同舉辦屏東首場一支會,本次活動不僅打破場地界線,也證明屏東品酒仍是一個藍海市場。 屏東首站一支會,酒友們不僅展現南台灣的熱情,更搬出收藏清單,現場酒的市值就超過數萬元,也展現屏東酒品市場的驚人消費力。會中大家以酒會友,無論是品酒小白還是資深品鑑家,都在愉悅的氛圍中享受一場美酒的盛宴。 禾大洋酒店長Sandy表示,這次能與M8合作舉辦活動,不僅看到酒友們的鑑賞能力,也讓她對南台灣的品酒市場更有信心。Sandy認為品酒不是特定人群的專屬活動,希望未來能讓屏東的酒友們不需要遠去高雄,在屏東也有盡情交流的品酒舞台。
記者談曉泉/台中報導 亞洲大學護理學院獲教育部補助「永續高齡失智友善包容社區」計畫,擴大推動「高齡失智友善藝術處方箋」行動;亞大校長蔡進發頒發有悠遊卡功能的「藝術處方箋」給「北柳憶站」失智長輩代表戴林阿嬤,展開全力推動照顧高齡失智的友善環境。 蔡進發表示,亞大護理學院推動的失智友善USR(大學社會責任)計畫,由教育部支持已經執行5年,導入社區課程、輔療、志工培訓,已幫助1萬多人,計畫已經生根,還將持續執行5年。失智是全球性問題,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失智人口超過30萬人,大多為65歲以上;有輕度失智、認知功能障礙的有70萬人,如何幫助這些失智族群不僅是醫療,也要從教育、文化等方面輔療著手。 蔡進發校長說,3年前想到用藝術來幫忙這些失智族群,失智長輩持亞大附屬醫院、中醫大附醫、及與亞大USR計畫合作醫院的處方箋、阿罩霧失智社區服務據點已確診失智者,可獲「高齡失智友善藝術處方箋」悠遊卡,讓失智長者和1位陪伴者,免費多次到亞大現代美術館看展、及參與每月1次的團體藝術創作輔療,鼓勵長輩多參與社會活動。 亞大護理學院的護理元宇宙基地,也設計開發供失智長輩使用的手機APP,亞美館也用元宇宙辦展,讓失智長輩參與輔療活動更有趣;亞大護理學院長、USR計畫主持人吳樺姍指出,「藝術處方箋」讓失智長輩體驗無壓力藝術之旅,目前亞大護理學院已培訓40位亞美館失智友善志工,輔導霧峰地區250位長輩入館參觀,「北柳憶站」等共123位長者,到美術館藝術輔療,鼓勵失智長輩創作。 經追蹤在提升心情愉悅、維護自尊,與享受平等、社會共融、有益身心及認知功能等多項成效,滿意度都在4.77分以上,有的已達滿分5分;有位80多歲輕度失智阿嬤,原本木訥寡言且對生活缺乏熱情,連續到亞美館看展與團體輔療後,會主動與人互動,並表達要參與更多活動。
-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