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推薦幾位國際級的攝影大師 - Mobile01

請推薦幾位國際級的攝影大師

最好是有作品網址可以瀏覽的

別再說柯錫杰了,他拍的好是好,但是已經被神人化,炒作過頭了

文章關鍵字
兩位都是被徠卡贊助的攝影師

范毅舜

范毅舜官網
報導

張乾琦
瑪格蘭

++++++++++++++++++++++++
台灣唯一馬格蘭的會員..張乾琦
張乾琦,1961年生於台灣。1980-84年就讀於東吳大學英文系。1988-90年就讀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取得教育碩士學位後,1991年展開他的專業報導攝影生涯,是目前全球最活躍的報導攝影家中,唯一台籍攝影家。張乾琦在美國先後加入西雅圖時報 (Seattle Times)與巴爾的摩太陽報 (Baltimore Sun),並於1995年獲提名為馬格蘭攝影通訊社準會員(馬格蘭攝影通訊社(Magnum Photos Inc.)是目前世界上最知名的報導攝影通訊社,在巴黎、紐約、倫敦、東京設有辦公室,經年規劃攝影展覽)。他的攝影作品刊登在世界重要新聞媒體,包括德國「明星」週刊、「明鏡」週刊、法國「費加洛報」、英國「泰晤士報」、美國「紐約時報」、「時代」週刊、及「國家地理雜誌」等刊物。 張乾琦自1992年起持續拍攝紐約的唐人街不為人知的一面----非法偷渡客暗無天日的生活,他的這一系列作品在1998年以英文、日文、西班牙文、義大利文、與希伯來文等五種語言刊登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1994年與1996年,唐人街系列作品也曾分別在美國與法國展出。由於他持續多年、多次與偷渡客生活所拍攝的作品,揭發了美國移民社會中不為人知的一面。1998年美國「時代」週刊邀請張乾琦再拍攝的紐約唐人街偷渡客專題,同步刊登於美洲版與國際版,迫使美國勞工部的不得不正視這個問題,並對唐人街勞工權益進行一次重要的司法調查。該專題隨後引起歐洲媒體的重視,德文版與法文版的GEO月刊在2000年也先後刊登,歐洲各國也開始注意中國非法移民的問題。此次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覽的唐人街專題,都是他過去八年來拍攝的精華作品,可說是歷次展覽中最完整的視覺呈現。

張乾琦在1990年獲選為美國年度大專院校傑出攝影家首獎,十年來榮獲世界二十多項專業攝影比賽獎項及榮譽,包括多次美國年度新聞攝影獎(Picture of the Year)與荷蘭世界新聞攝影獎(World Press Photo),可說是報導攝影中最榮譽的專業肯定。1999年美國「時代」週刊刊登的紐約唐人街偷渡客專題,榮獲1999年世界新聞攝影比賽(World Press Photo) 日常生活類首獎;1999年10月,報導攝影界中最崇高的尤金‧史密斯獎 (W.Eugene Smith Award)也因他長期拍攝此一專題,特別頒發張乾琦「人道攝影獎」,讚揚他在攝影藝術之外的人道關懷。

張乾琦也關切遊民與精神病患的生活,他的作品呈現一貫的人道關懷與對社會不公不義的批判。張乾琦從1992年開始拍攝高雄路竹鄉龍發堂的精神病患, 也是這次展覽的主題之一。龍發堂過去三十年來挾宗教之名,非法收容精神病患,用鐵鍊強迫精神病患無償勞動,竟然在中央、地方政府的漠視下,生存了三十幾年。直到今年龍發堂病患逃出,公開控訴堂內非人道待遇之後,監察委員、立法委員才開始正式精神病患的人權問題。張乾琦過去八年來,一有機會回台灣,就到龍發堂和精神病患共同生活,最後他決定用最直接的方式拍攝這些精神病患。在展覽中,一對對鍊著彼此的精神病人正視著觀眾,是最大聲的無言抗議。

另外,1991年他在西雅圖拍攝的遊民專題與1998年義務為「無疆界醫生組織」 (Medicine Sans Frontier) 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Bucharest)拍攝的遊民專題,也將是這次展覽的主題之一。1988年他布加勒斯特深入遊民的生活,和他們一起出入深邃、黑暗的地下水道,用相機紀錄了羅馬尼亞在政治、經濟體系瓦解後,生活陷入困境者的無助與無力。這一系列照片目前正在世界各主要城市展覽,為去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無疆界醫生組織」募款。

攝影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張乾琦對各種社會現象經常另有一番詮釋。1997年他分別在台灣與泰國開始持續拍攝婚紗工業與大象醫院兩個題目,記錄了在台灣特有的結婚市場機制運作與大象被視為經濟動物後的命運,可看出張乾琦非常個人風格的一面。這兩個專題也分別在歐洲與美國兩大新聞攝影比賽中獲獎,包括一項世界新聞報導獎( World Press Photo, 1998) 與四項美國年度新聞攝影獎 ( Picture of the Year, 1997, 1998, 1999)
俯視不絕對代表貶抑,手持相機亦不絕對擁有權力......沈昭良,2001
張乾琦主要走的是報導攝影相關
他的SNAP很具深度

另外他對器材的使用上他的習慣是運用35mm的鏡頭

他將35mm當成標準鏡

28mm當成廣角、50mm當成中段望遠(這兩支都很少用)

最近期發表的作品也有用中片幅的67
比較習慣拿RF
常用的應該是M6+35/2吧



范毅舜

使用的器材較廣

對光線的敏銳度也非常的高

看范毅舜先生的照片就像是看畫一樣

非常的舒服

他常常構圖都是四平八穩

但是對光線與被攝物的拿捏實在是令人感動至極
關於報導攝影還有一位攝影師是小弟個人非常喜歡的

沈昭良

沈昭良,1968年生,台灣台南人,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研究生,目前任職自由時報影藝中心攝影副召集人。攝影專題曾發表於自由時報、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及大地地理、光華等雜誌。

著作:
﹡《BRAND 9─全球九大暢銷品牌創意解析》﹝1997 滾石文化﹞
﹡映像南方澳﹝2001 大地地理﹞

獲獎:
﹡2000年 行政院新聞局雜誌攝影類金鼎獎
﹡2001年 社會光明面新聞攝影報導獎
﹡2002年 行政院新聞局雜誌影像類金鼎獎
﹡2004年 日本相模原攝影亞州獎

第五階 沈昭良 映像.南方澳

沈老師的一句明言小弟一直謹記在心

如同俯視不絕對代表貶抑,
手持相機亦不絕對擁有權力。
在拍攝者與被攝者間,雖永遠
存在掠奪與被掠奪的糾葛本質,
但並不代表我們無法在對等互
信的基礎上,努力尋找平衡的可能。

沈昭良,2001






現在很多人在街頭拿望遠焦段對路人"掃攝"就說這叫SNAP
畫面觸動心理的感覺不見了,攝影頓時像是無形的殺戮行為
有人辯解說,偷拍就是捕捉自然的那一刻=SNAP,我並不贊同
若排除自然的表情與互動外,這張照片就喪失了照片該有的"刺點"的話
那這些SNAP是否也太過薄弱了些...
戀espresso



*刺點可以參考羅蘭巴特的書,你可以把刺點想成一根針一根刺,會從照片裡刺痛你,勾起你感動的共鳴,用以形容照片裡吸引你的地方
wei1234 wrote:
最好是有作品網址可以...(恕刪)

好奇一件事
為何要大家推薦大師呢?
沒置頂收藏,那M01你們就靠自己寫開箱評測啦。我不寫啦
樓主還在嗎,感覺上開了個標題人好像就不見了

這樣的感覺很不好
感謝其他人的發文,我見識到其他攝影大師的作品。

攝影是可以當一輩子的興趣,不管拍的好不好沒關係,自己滿足了真的就夠了
戀espresso wrote:
兩位都是被徠卡贊助的...(恕刪)


哇!! 看到戀大兄的說明, 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其實對於大師級的作品, 我通常就是看過就有到此一遊的感覺!
不太會也不常會去這麼深入的去瞭解創作者的背影,動機....等

看來我還要努力點囉!!

給戀大兄鼓鼓掌!!

對了! 請問樓主, 柯錫杰又怎麼被炒過頭/神人化了, 可以說明嗎??
戀espresso wrote:
好奇一件事為何要大家...(恕刪)



好比在美食討論區問哪有好吃的牛肉麵,或是問誰是一代食神,這個還需要問為什麼要問嗎?

看了柯錫杰的作品,不是覺得拍的不好,而是現在拍的比他好的高手太多了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