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人物:香港第一位女特首林鄭月娥

林鄭月娥在3月26日獲選成為香港第一位女特首。

圖像來源,AFP

圖像加註文字,林鄭月娥在3月26日獲選成為香港第一位女特首。

林鄭月娥周日(3月26日)在1186張選票中拿到777票,勝出特首選舉,成為香港特區第一位女性行政長官。BBC中文網為您介紹這位即將在7月1日上任的第五任特首。

英文名Carrie的林鄭月娥1957年出生於香港的一個基層家庭,有四名手足。她與丈夫林兆波結婚32年,林兆波是劍橋大學數學博士,他們的長子林節思在北京工作,次子林約希在劍橋大學就讀中。林鄭月娥的丈夫、兒子皆有英國國籍。

林鄭月娥1980年取得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士學位,同年加入政府部門,展開三十多年的公務員生涯。2007年,在特首曾蔭權任內,她由公務員轉為問責官員,擔任發展局局長。

2012年林鄭月娥在時任特首的梁振英提名下,獲中央政府任命為政務司司長,成為香港的「第二號人物」。

2017年1月,林鄭月娥辭去政務司司長職務,宣佈投入第五任特首選舉。

林鄭月娥勝選後與丈夫林兆波(圖左)長子林節思(圖右)一同現身。

圖像來源,Reuters

圖像加註文字,林鄭月娥勝選後與丈夫林兆波(圖左)長子林節思(圖右)一同現身。

她從政的作風被形容為「好打得」(擅長面對衝突)。又因為在擔任政務司司長期間協助其他官員處理爭議事件,因而獲得「奶媽」的稱號。

爭議事件

她任發展局局長期間揚言打擊新界地區房屋違章建築、2007年堅持清拆被視為香港殖民時代一個重要標誌──皇后碼頭,以至就任政務司司長後,處理針對香港國民教育建議的反對聲音和2014年「佔中」示威時,都展現她強硬的作風。

但她指,她在政府財務委員會工作時許多議員──包括泛民主派的議員──都覺得她是一個願意商討的官員。

她在辭任政務司司長前的最後一個爭議事件,是在沒有經過公眾諮詢之下,批准在西九龍文化區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估價顧問和建築師也是獨家委任。項目預計耗資35億港幣,將於2020年竣工。

「重啟政改」?

2013年12月4日,香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宣佈展開政改方案前的公眾諮詢,為期五個月,與律政司司長袁國強及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合組「 政改三人組」處理政改事宜。政改首輪諮詢以「 有商有量,實現普選」為主題。

2014年3月3日,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在諮詢期間發表署名文章"「讓普選行政長官討論回歸《基本法》」,表示政改應該回歸到《基本法》的法律基礎及政治現實。

「政改三人組」期間的林鄭月娥。

圖像來源,EPA

圖像加註文字,「政改三人組」期間的林鄭月娥。

諮詢期內,不少政黨及組織提出多個政改方案予政府參考。2014年七一遊行以「爭取真普選」及「公民提名」為主題,之後有學界代表發起「 預演佔中」,在中環鬧市遮打道道宵靜坐留守。

2014年8月31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北京舉行會議,其中一項議程審議香港政改報告,並公布簡稱「8·31決定」。2017年特首選舉會繼續沿用2012年特首選舉產生辦法。香港民眾希望「真普選」的願望落空,「8·31決定」成為「佔中」的導火線。

林鄭月娥在宣佈參選特首後,表示明白市民對普選的訴求和「一人一票」的重要性,她會在任內盡最大努力,在「8·31框架」下,營造有利推動政改的社會氛圍,但沒有提出具體框架或時間表。

她在當選後的記者會上被問到是否重啟政改,她表示當選的首要工作是「先處理最容易的事」,從增進香港競爭力著手,團結香港人。

民望走勢

第五屆特首選舉,林鄭月娥(圖左)曾俊華(圖右)胡國興(圖中)

圖像來源,Reuters

圖像加註文字,第五屆特首選舉結果,林鄭月娥(圖左)777票勝選,曾俊華(圖右)365票,胡國興(圖中)21票。

選前林鄭月娥最大的競爭對手是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多個民調顯示,曾俊華民望超越林鄭月娥。

媒體「香港01」委托港大民意研究計劃進行的滾動民調,上周五(3月24日)發表結果顯示,56%人選擇曾俊華成為下任特首,林鄭月娥則獲28%受訪者支持。嶺南大學公共管治研究部上周四(3月23日)發表民調結果,其中52.5%受訪者最支持曾俊華,林鄭支持率則有25.1%。

曾俊華競選團隊的公關手段高明,在社交媒體上獲得不少讚賞。他的臉書專頁有逾26萬讚好,是讚好林鄭月娥「林鄭辦公室」專頁的7倍。

但林鄭月娥受到相對多數的選委支持,在提名階段,林鄭月娥已取得580份提名表格,曾俊華只獲160份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