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創辦人林行止擱筆 「在仍有自由之下作出的自由選擇」

《信報》創辦人林行止擱筆 「在仍有自由之下作出的自由選擇」

撰文:周皓宜
出版:更新:

《信報》創辦人林行止今天(29日)宣布擱筆,結束其《信報》專欄。他在專欄中指,自己在信報不同崗位工作了48年零27天,形容與讀者道別是「健康條件尚可,在大環境仍有選擇自由之下作出的自由選擇。」
他稱,近半世紀來他直敍胸臆、暢所欲言,既有精神滿足,復有實質收穫,身心愉快;但願往後也能舒心適意過日子,又向《信報》「電腦房」及編輯部同事道謝。

林:香港股市與西方制度「失聯」 政府有形之手介入運作

林行止今日在《信報》發表題為「制度有異股市殊途 嚴守法度港股永生」的專欄,提到股市「長期而言」理應向上傾斜,不過世局已變,香港股市與這種趨勢脫鈎的可能性已漸顯露,與西方制度「失聯」,主因在於政府有形之手間接介入市場運作。

他稱,北京擔心內地「大數據」流落海外別有用心者之手,命令相關企業停止、撤回在海外上市,勒令新興厚利的「補習行業」非牟利化且「不能上市融資」,以至嚴格規範成行成市「快貨物流圈」的運作,看香港股市,尤其若干受此政策直接衝擊的上市公司近數天的股價走勢,可說跌幅跌勢十分驚人。

不過他指將港股跌勢歸咎於北京的政策干預,不完全能反映事實,因為近來適逢中美言文交惡升級至雙方「失聯」已非不可能的境地,加上印太地區彤雲密布的緊張局勢,對股市的影響似乎更大,在中美對立之勢日趨強烈之際,資金「逃」進長期而言必然上升的自由市場的可能性,大於一切,這完全反映在香港和內地股市弱勢盡呈,而華爾街股市不僅不為所累且反向上行上。

林行止續說,以當前及可見將來的政治環境,香港股市為內地政策牽動,自不可免,不過,若「證監」機構能不受政治干預專業運作,未來股市便能行穩致遠、健康發展,在中國經濟活力充沛之下,加上「數字人民幣」成功運作,香港股市於自由體制外別樹一幟、綻放光芒,是完全可能的事。

70年代創辦《信報》 撰寫專欄逾20載

年過八十的林行止,於1973年與妻子駱友梅及傳媒人羅治平創辦《信報》,1973至1996年間在《信報》撰寫社論「政經短評」,分析評論香港及世界政經形勢,被譽為「香江第一健筆」。1997年起林行止轉寫《林行止專欄》,其後將《信報》管理交棒給女兒林在山,但仍繼續撰寫專欄。

2006年8月電訊盈科主席李澤楷以3,500萬美元購入《信報》五成股份,2014年9月購入《信報》全數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