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怒難犯她偏犯 修例可撤她不撤. 林行止專欄│林行止 | by 信報財經新聞 | 信報財經新聞 HKEJ | Medium

眾怒難犯她偏犯 修例可撤她不撤

信報財經新聞
信報財經新聞 HKEJ
6 min readJun 18, 2019

--

林行止專欄│林行止

一、

林鄭市長硬推《逃犯修訂條例》(下稱《修例》),在全城反對及舉世「圍觀」之下,雖然已決定「暫緩修訂」,然而市民不但不「領情」,反把「反林鄭」的民情推至高峰;據主辦機構「民陣」的數據,參與去周遊行的人數達二百萬(警方的低於三十四萬),幾乎倍於一周前的六.九遊行。當局見勢頭不對,於周日晚上發表聲明,「承認工作不足惹社會很大紛爭」,並因此隔空「向市民道歉」;昨天本報「香港脈搏」更透露市長可能會正式──今天行會開會前循例見記者時──向港人「道歉」。看去周六林鄭市長在記招會上數度拒絕回應「會否對市民道歉」的記者問,如此表現,算是讓了一小步。

可是,市民不會接受「只緩不撤」,因為《修例》對香港社會造成的創傷,絕非一聲極可能還是言不由衷的「道歉」便能撫平民憤。事實上,由於處理不當,此事已釀成國際事件,國際間為此事發表聲明和議論的已有近百例,連美國總統特朗普亦出言「抽水」,對一再申明「牢牢掌控」香港的北京,雖未造成政治衝擊,卻已足令其十分尷尬,尤其是「如無意外」,習主席月底將在大阪見十九國領導人,對方若殷殷垂詢,習主席何詞以對?!因為這種緣故,筆者認為林鄭市長無法完成任期,即在二○二一年六月三十日之前任何一天「下野」的可能性不低。正式取消《修例》會成為下任市長和港人「言歸於好」的橄欖枝。

《修例》本為林鄭市長賣弄小聰明,看中「港人台灣殺人事件」在法例上有可利用之處,遂藉在法律上「填補漏洞」,向北京邀功,卻同時為內地貪官鑿開了一條長期勒索在港「各色人等」的暗道,正中這類官員下懷,令支持她的內地官員大增。可惜,機關算盡仍未盡,終令此事反噬其身!和所有政務官(A.O)一樣,林鄭市長擅長奉命行事,對謀略籌劃,所知有限。顯而易見,英國人重用「好使好用」的公僕,卻沒有授以權謀操弄之術(其實,由於文化背景不同,要學亦學不來),令港官從公務員搖身變為政客(政治問責官員)後,一遇上「非一般」事務,便因為亂出主意而頻頻碰壁,要京官出面護「駕」才能過關。《修例》的「好事變壞事」,便是近例(這一趟,京官沒落井下石而已)。去周六中聯辦主任王志民晤人大政協,「否認懷疑林鄭能力」,足以顯示中聯辦對林鄭的辦事能力的認同,相信對她的決策能力,看得透澈的中聯辦早已心中有數。

二、

直至《修例》提出,林鄭市長官運亨通,她所以在此事上摔了一大跤,根本原因是她對殖民地官員處理危機的果斷手法「示範」,視而不見或根本無知無覺。林鄭一輩的港人特別是港官,對一九七四年港督麥理浩成立真正獨立於警力以外的廉政專員公署(ICAC,「廉署」)引起的那場政治風波,應有所認識。由於「打壓」貪警不遺餘力,七七年十月「廉署」扣捕了一百四十多名不同層級的警察,對貪警「大清洗」,引致當年無警不貪的紀律部隊,人人自危;為免坐以待捕,約二千名全副武裝警察操上ICAC總部,差點釀成大禍,便在此緊張關頭,麥理浩排除內部反對之聲及冒管治威信急挫的風險,宣布除了特大案件,對ICAC成立前的貪污事件不再追究(大赦貪官),此舉等同向貪警「跪低」,但一場可能引起社會大騷亂甚至政府解體的危機瞬即平息……。麥理浩對貪警的讓步,並未令港府成為「跛腳鴨」,相反,他在任內頗有建樹,獲得授權來源的充分信任,令他成為任期最長(一九七一─一九八二年)的香港總督!

林鄭若學得她的隔代「教車師傅」一點玩弄權術的技巧,便不會為了「面子」而不在百萬人示威之後斷然撤回《修例》。她拋出以為可以成為下台階的「暫緩修例」,哪知反而激發出更多的市民走上街頭!

三、

「反送中」的四次遊行,雖然六.一二那次因「誤會」引致警民衝突,除了導致多名青年「頭破血流」,加上死因至今未明(有待已在警方手中的遺書公開)的抗爭者墮樓殞命悲劇,大體而言,過百萬人的街頭抗爭,可說以和平收場告終,有人因此認為發起者「民陣」應獲諾貝爾和平獎,這種想法不是人人會接受,不過,揆諸世界各地的示威活動,熒幕所見,有哪一次不是示威者砸櫥窗搶商店燒汽車而警方以警棍催淚彈強力水炮伺候;警方如臨強敵,示威者血濺街頭已是常象。反觀本港六月來的多次遊行,參與者扶老攜幼、井然有序,適足反映香港人連示威亦能示人以文明的一面。

警方在六.一二為守護立法會大放一百五十枚催淚彈,造成多人受傷留醫(新民主同盟為此設三「街站」,以「反送中受傷被捕者人道支援基金」之名即時籌得七十多萬港元「善款」),在港人交相指責下,警方知所收斂,去周日更大規模的遊行遂安然收場。「民陣」如果因此得諾和獎,不是天方夜譚。當然,示威人群要「規行矩步」才能圓此美夢。

可是,行將納入大灣區的香港,出現場面驚世的街頭抗議,雖然平和進行,卻對內地肯定仍有負面影響。眾所周知,內地在「封鎖消息」方面做得非常周密,然而,內地網民「翻牆」工夫老到,加上來港「自由行」的內地旅客絡繹於途(有的甚且不避嫌地加入遊行行列),零零碎碎的「香港新聞」傳入內地,是很自然的事,而這犯了內地大力「維穩」的大忌──如果內地的「異見分子」起而效尤,便會壞了當局全力打造「安定」的大局。不必諱言,囂張目中無人甚至狂言癲語(如視批評的言文「全屬廢話」,筆者至今仍想不出她何以會如此放肆)的林鄭市長,其言其行終於引發港人上街的「熱情」,如果她不下台,另一次示威已蓄勢待發,約千名示威者昨午包圍特首辦公室,要求與林鄭市長直接對話且聲言「不撤(修例)不散」,一場更大規模遊行正在醞釀,這不僅有礙「國際觀瞻」,且會加深對內地的不良影響。在這種情形下,董建華在觸發反二十三條大遊行後七八個月後才「腳痛下台」的舊例,已不合時宜。起用更易控制、同為政務官出身的現任政務司司長「老油條」張建宗,相信是令香港市面恢復平靜(是否有作為待北京挑中新人再說)的不二途徑。

林鄭月娥雖非政治長才,卻是不錯的執行官員,由於她於去年七月間已被身兼大灣區領導小組組長的韓正安排加入屬「中央黨政架構」的大灣區領導小組(官職未定),是「史無前例之舉」,顯見中央對她的器重。因此,為了香港的社會安定及不致發生一些對內地有壞影響的社會活動,林鄭應該退下市長之職。大灣區仍有她發光發熱的地方!

對於港人,回歸後北京為我們挑選的四名行政長官,都因工作「有問題」,或無法「善終」或不得連任,那說明了香港這本書不易讀得懂,不是一句空話。趁着和平示威之勢未遏,也許,年輕的朋友們,下一次示威的主題應是為「我們仍要真普選」!

拍手(Clap)讓我們知道你看過/喜歡這篇文章吧 : )
原文載於2019年6月18日信報財經新聞。

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

--

信報財經新聞
信報財經新聞 HKEJ

香港首份財經中文報章 創刊於197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