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2 

副刊

【心靈補給站】歲月拼圖

◎林念慈

 拼圖是益智的遊戲,將千百枚印有局部圖案的扁平零片,拼接成一幅完整的圖案,不但考驗玩家的記憶力、觀察力,更需要耐心,因為一旦不小心散落,就得全盤重來,若遺失了其中一片,更將成為永遠的遺憾。

 關於拼圖的起源,不外乎有兩種說法。其一約莫出現在十八世紀中葉,英國工匠約翰.斯皮爾斯伯里將地圖黏在木板上,然後沿著地圖上的郡縣切割,再讓人拼回原圖,成為風行的益智遊戲。另一說法則源於歐洲大航海時代,許多航海家將去過的區域地圖刻在木板上,並進行切割,而後在船上玩起了拼圖,以此打發漫長的海上時光;回國後再向上流社會展示這些拼圖,炫耀自己的冒險成就,也藉此獲得富人的經濟支持。

 經過長時間的發展,現在除了平面拼圖之外,還有立體拼圖,可組裝成各種造型,如地球儀等;維基百科的標誌就是一個未完成的地球拼圖,每一塊拼圖上都有一個字母,代表不同的語言,而缺失的部分則象徵不斷更新資訊,因為進行中,所以擁有無限可能。近年來也有些人轉向軟體裡的虛擬拼圖,它無需清理,可以隨時重來,也絕不會丟失。

 小時候,家裡有一盒上千片的拼圖,圖樣是身著紅衣,穿戴銀白鎧甲的聖鬥士星矢,在廣袤的星空裡飛行,表情是少年特有的熱血與堅毅。父親先把外框拼好,說這樣我才有邊際可尋,而母親幫我起了頭,把星矢的臉召喚出來,我還記得自己是多麼期待「上場」的那一天啊!然而,當父母放手以後,我竟再也沒動過一片,拼圖也逐漸散逸,隨著童年消逝永不復返。

 有時和弟弟聊起往事,笑話彼此天真無知,偶爾也會否認說過某句傻話、做了某些傻事,記憶如此狡猾,儘管同在一個屋簷下成長,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版本和順序;加上時間將每個人的生命經驗打破、重構、再現,最終成了一幅幅畢卡索的畫,支離破碎,卻又呈現多種面向,最後,連我們也無法指認自己。

 臺灣拼圖文化的重要推手黃麗娟曾提過,她的第一幅拼圖是雷諾瓦的〈葛樂蒂磨坊〉,多年以後,她在一家咖啡館與這幅畫「重逢」,驚覺自己記得其中的每一抹筆觸,才知道反覆地撿拾與拼湊,是保存記憶的最佳方法。也許記憶本就是不斷地遺失,有些無聲無息地落下,化為春泥,滋養往後的歲月,有一些則永遠引人低頭、頻頻回首,在來時路上拚命找尋。

 我摸摸口袋,裡面是一片片的光影,有母親端來的甜菜燕、全新的紅色書包,和同學一起編織的幸運帶,還有老師在生字簿裡批改的甲上上上……我把這些全都拼湊起來,而那塊缺漏處我會填上長長的念想,讓它圓滿。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