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有些人说好听的粤语歌一半是林夕填词的。。?

关注者
15
被浏览
3,087

15 个回答

谢邀,怒答一波。

林夕的词作数量确实很多,无可否认他在粤语乐坛的贡献,但客观来讲,这种说法抑或是“没有林夕就没有香港乐坛”之类的话语,确实过高地评价了他,事实上也没有必要将林夕一个人捧上神坛,事关乐坛、流行曲的创作永远追求的是百花齐放而不是一家独大。

每个词人有他们擅长的题材和风格,每个乐迷对不同类型的词作也有不同的喜好。

纵观整个香港流行乐坛,林夕的出现确实是某个时代的标志,但他不是唯一一个优秀填词人。认为他是神的人,我估计是八零后或者九零后?事实上我也是九零后,但我从小会跟着有着鸿沟的父母听怀旧金曲,对香港乐坛以及幕后音乐人有浅薄的了解。

以前的歌神,不是陈奕迅,不是王菲,而是六七十年代的罗文、甄妮、许冠杰,八十年代的张国荣、梅艳芳、谭咏麟、陈百强,九十年代的张学友,还有横跨三个十年的邓丽君(虽然唱国语歌较多),而被称为香港乐坛鼎盛时期的这几个十年,林夕都还不是最杰出的填词人,他是八十年代开始填词,九十年代初开始走红的一位填词人。那个年代的填词人,更接近于文人,很多都身兼数职,包括霑叔黄霑、郑国江、卢国沾、林振强、潘伟源、黎彼得、潘源良(现在的袁两半)等等。时代变迁,过去填出佳作的填词人并没有像当下的林夕一般被热捧,但他们对香港乐坛的贡献不可忽视。那个年代,是真真正正的百花齐放。

到九十年代,香港乐坛其实已经走下坡路,很多填词人减少了填词数量,而林夕在这个时候的高产和优质,以及与几位和他颇有渊源的歌手擦出火花的合作,让他显得非常突出,这种高产和热度一直持续到千禧年之后。直至近十年,林夕减产,让新生代填词人上位。

我很喜欢一句话:林夕多情,黄伟文摩登,周耀辉另类。其实这句话真的超级贴切这几位填词人。个人也很喜欢林夕的“伤春悲秋”的风格。

当然林夕也有“hea”的时候,会写出一些口水歌、行货,只不过人们听的基本上都是出名的优秀作品。其实很容易想,他已经写了上千首作品,基本上什么题材都写过,这么多首作品不会每一首都是《富士山下》。

另一个伟文,黄伟文,我很喜欢他的一些系列作品,近年的呢喜欢他的《罗生门》三部曲。

周耀辉不如上面两位出名,每年的作品数量不多,不以数量取胜,但以题材和风格取胜。喜欢的可以搜一下关于他八几年开始和达明一派的合作开始,到现在的词作。

黄伟文曾经讲过,每个年代都要有那个年代的填词人。我觉得这句话非常正确,比如林夕现在再去填一些当下的话题作品,会显得有点格格不入。所以我很喜欢八零后的几位填词人。要说新生代其实已经算不上了,都填了很多年词了,最为人熟知的有林若宁、陈咏谦、林日曦。这几位相对于上面的大神来说是年轻人,他们填的会更贴近当下的生活、当下年轻人的三观。林若宁的词是很温婉诗意的,陈咏谦的词比较现代、现实,有时甚至是残酷的,林日曦词作不多,我很喜欢他之前给电视剧主题曲填的词。

当然除了这些填词人,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杨熙、张美贤、陈少琪、天旋、甄健强、于逸尧、Tim Lui、李敏等等等等,哦对了,我还很喜欢蓝奕邦、Supper Moment他们自己填的词。

嗯,就说这么多吧,如果喜欢听粤语歌,听的时候顺便多多留意幕后音乐人的名字,那么就不会觉得只有林夕一个人填了。

谢邀 因为夕爷出了名的高产啊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