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老街漫步:鎮瀾宮、文昌祠、林氏貞孝坊~~
遊記

大甲、老街漫步:鎮瀾宮、文昌祠、林氏貞孝坊~~

1 2735
hwsln 的頭像
hwsln hwsln 已通過手機驗證. 門號所屬國家:Taiwan
舊 2016-07-20, 23:05
今次本來打算到海線一遊,順訪日南火車站,將海線五寶的最後一塊缺角補齊,只是攤開地圖一看,才發現原來它與大甲是如此之近, 不如趁這個機會去看看那間大名鼎鼎的大甲鎮瀾宮、逛逛大甲老街、品味大甲美食,半天就能搞定,很好,這就出發吧 ^_^

每次搭火車經大甲車站時總想是否有機會看見鎮瀾宮的身影,哈~~當時傻傻的搞不清楚,現在總算曉得,出了車站還要再走上一小段路才行啦 XD

在還沒拜訪大甲媽祖廟前,先去欣賞大甲老街采風~~站前那條蔣公路即是其中代表!!

大甲原是平埔族道卡斯族的地盤,早在明鄭時期便有漢人開墾的記錄,直到乾隆中期才逐漸發展起來~~

嘉慶21年(1816年),鹿仔港巡檢司遷到此地,改名大甲溪巡檢司,可見當時的大甲已是略具規模的街市,道光七年(1827年)以鎮瀾宮為中心興建的大甲城更顯示當時的大甲居民已有雄厚財力興建大型堡壘做為防禦,三年後竹塹中軍守備亦移防至此並更名大甲中軍守備,可以看出當時文武官署皆備的大甲,是中台灣重要城鎮~~

大甲城因位居要衝,戴潮春事變時曾在此發生激戰,當時戴軍圍城,甚至截斷城內水源,城內居民便請出已年逾古稀的林氏貞孝坊主角---林春娘祈雨,結果每求必中,使得大甲得以順利解除圍城之急,亦從此造就了貞節媽傳奇~~

進入日治時期,從明治40年(1907年)拆除東門開始,大甲城成為歷史名詞,站前的蔣公路是為了連絡大甲市區與大甲車站而興建的道路,受惠於鐵路交通之便,新興的街道兩側聚集了林立商店,大正年間的市街改正為這裡留下眾多西式洋樓風情街屋,走一趟蔣公路與順天路,可以深深體會大甲老街風情,與美麗卻日漸凋零、不知何時會消失的老房子們..............

偶然瞥見某間屋子山牆上寫著SAM-HO HAT & MAT STORE字樣,應該是指三和帽席行,這才想到大甲帽席曾是大甲最重要的產業,雖然盛況早已不復當年,但還是可以在大甲市街上找到許多有關它的點點滴滳~~

大甲除了廣為人知的媽祖文化,亦是台灣主要帽席輸出地,在台灣出口產品佔有一席之地,全盛時期的街上幾乎都是販售大甲帽席的店家,每天都有源源不絕的藺草編織成品上市,在那個沒有冷氣的年代,是最受歡迎的涼夏聖品,現在家電普及,就連騎車也要載安全帽,帽席生意因此日漸式微,現在僅剩少數店家還在維持這項堪稱大甲之光的傳統技藝~~~

走沒多久就會來到來到名聞遐爾的大甲鎮瀾宮,今日總算是一睹盧山真面目,縱使廟埕人潮熙攘,隱約透露出藏不住的清新恬適,沒有想像中那般氣派華麗,還未進到廟裡,內心就已變得寧靜詳和,感覺超好的 ^_^

《淡水廳志》記載其建於乾隆35年,鎮瀾宮之名最早出現在《新竹縣志初稿》。近幾年來,大甲鎮瀾宮從位居中部一隅的地方性廟宇逐步成為全台最具代表性的媽祖廟之一,1987年解嚴前夕到湄州媽祖廟進香活動是最大推手,儼然成為湄州祖廟在台代表,每年八天七夜的大甲媽繞境進香活動更是台灣規模超盛大的宗教慶典,在沒有廟會活動的閒暇時分,看起來就像個靜謐寺廟,廟貌緊鄰鬧區卻沒受到太大影響,很難想像,它可是被市場及一堆攤販給包圍著的呢~~

從龍邊走進廟內,目光立刻被聖父母殿裡的玉媽祖給吸引過去,一旁說解說牌註明是翡翠媽祖,是由在大陸做生意的鄭姓台商所獻,小小一尊也是價值連城,栩栩如生的精緻雕工令人贊嘆,堪稱藝術精品~~

聽說地下室還有一尊金媽祖,是將歷年來信徒所贈金牌鎔融而成,現在這兩尊媽祖神像是廟內重要寶物,金玉合璧的情形與南方澳南天宮有異同工之妙,巧合的是兩間廟的玉媽祖都是來自同一塊玉石(因為是由同一人所捐的呀 !! ),這座玉媽祖將來是否會有專屬的神龕供奉,拭目以待囉~~

祿位廳裡的長生牌位之多教人看了個眼花撩亂,對於了解鎮瀾宮的歷史幫助不少,甚至還能見到一江山烈士的牌位,就在正坐神桌前的地藏王菩薩旁還有個小神像,當時就在好奇是何許神也 ? 後來才曉得是第七代住持淇滿的神像,由於出身少林寺南院,武功之強不在話下,在日治初期守護鎮瀾宮與大甲城,後人為了感念它才立像祭拜,要不是看到南院的字樣,還真不曉得這裡與少林寺竟有這段淵源~~

另外一位值得一看的地方供奉功德業主巧化龍的牌位,不常見的姓氏、隸屬道斯卡族德化社(原名大甲西社,雍正九年(1731年)林武力事件後被清廷改為現名),巧氏一族長期擔任五社總通事(大甲東、大甲西、日南、日北、雙寮),所以當時鎮瀾宮建廟之地,可能是其所捐獻~~

廟內空間其實不大,過了三川殿後就是正殿,沒有後殿的設計倒是令人有些意外~~

神桌上的供品多到快沒地方擺了,人聲鼎沸好不熱鬧,但來到大殿前方,瞬間變得莊嚴寧靜,幽靜的氣氛讓人不禁放輕腳步,耳邊一直傳來不斷重覆大甲媽三個字的宗教音樂,加上來之前就已多次聽說大甲媽祖的事蹟,本來還很隨興的,突然變得乖乖的 ^_^

供桌上有香爐不稀奇,只是這座香爐似乎太小了點,而且似乎年代久遠,不時有廟方人員將香爐上的香給清走,但來回穿梭的香客們沒多久就又將它插滿,結果就是取香、插香不停循環,以大甲媽祖的身份及香客之多,這麼小的香爐有些不太合用吧 ??

這個情形與彰化南瑤宮倒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林氏貞孝坊..............原來距離大甲鎮瀾宮超近的,沿著順天路南下走沒幾步到了 !! 就在與光明路的交會處,就會發現到它,映入眼簾裡的是熟悉的牌坊身影,柱上有著密密麻麻的題字,挺特別的,想不被注意到都很難

牌坊的主人是林春娘,生於清乾隆44年(1779年),以86歲的高齡在同治三年(1864年)去世,依據《淡水廳志》記載,她七歲成為余家童養媳,五年後她的未婚夫余榮長不幸在經商途中遇溺身亡,當時兩人尚未成親,兼且余家貧弱,但春娘仍決定以未亡人的身份奉養夫喪子殁的婆婆,守貞超過一甲子,終身未改嫁~~

以父子雙舉人聞名的劉獻廷曾上奏朝廷立貞節牌坊表揚,道光13年(1833年)准予設立,但因資金籌措困難,直到15年後才興建,座落大甲城南門外~~

她不僅以貞節事蹟留名史冊,與她有關的祈雨事蹟更是為人津津樂道,同治元年(1862年)的大甲城在戴潮春事件中三度被圍,城中水源被截斷,每次都是請出已是耄耋之年的林春娘祈雨解圍,當地居民在她過世後,有感於其一生守貞與守護地方的恩德,特地在鎮瀾宮內供奉神像祭拜,是為"貞節媽",昭和八年(1933年)適逢旱災,也是沿用老方法,請出其神像祈雨而解決,百年來可以連續數次都求得天降甘霖,真是超神奇的~~

話說劉獻廷的長子劉金鍚的媳婦在14歲便守寡,也是畢生守節盡孝,清廷在光緒九年(1883年)為其立坊表彰,是為賴氏節孝坊,現立於苗栗貓狸山上,雖然兩者之間之間沒有關聯,但其中的巧合倒是頗耐人尋味~~

林氏貞孝坊是四柱三間雙層格局,由於奉准建坊與實際興建時間不同,所以正反兩面都列出當時的管轄官員姓名與職稱,從閩浙總督到淡水廳儒學,其中一面刻有"旌表故民人余榮長未笄妻貞女林氏坊"~~

猜猜看哪一面是正面 ?? 答案不言可喻囉~~

整座牌坊都可見到許多歷代官員的題字,多是頌揚林氏事蹟,這些署名中比較熟悉的是曹謹,貞節可風四字是他在他在道光23年所題,當時的職稱是特陞知府同知淡水廳事,不論是他在鳳山縣令興建曹公圳或是淡水同知時期都為人民做了不少事,但後來的仕途卻不怎麼順遂,令人相當惋惜~~

後方有座碑林,遠遠就能見到其中一塊碑上有著四個大大的紅字,這就是開闢東路義路碑記,原碑立於道光19年(1839),裡邊有提到大甲當時已是淡水、漳化交界處的重要街市,縱使大甲城已有四門,但除了往來南北的大道(順天路)及西門路(孔雀路)有連通城門外,東門仍是孤零零的,後來才由當地仕紳捐助興建義路(文武街),自此十字大街才終於成形~~

不過它不僅是建路紀念碑而已,後段居然還又有一段1951年所刻的貞節坊重修記,一塊石碑居然會出現兩段相差百年的碑文 ? 聽說原碑早已毀去,1951年重製時順道將重修貞孝坊的事蹟一併刻上........有需要那麼節省空間嗎 ? 再另立一碑是否會更好 @_@

林氏貞孝坊在日治時期也有重修的記錄,這塊昭和十年(1935年)所立的貞節坊重修碑記,與昭和八年的旱災有關,當時請來供奉在鎮瀾宮的貞節媽神像求雨,果然三日內旱象解除,事後官民合力捐資重修牌坊並立碑紀念~~

內容寫得真是詳盡,差不多可以當作貞孝坊的解說導覽了~~

大甲文昌祠位在文武路與雁門路之間,昔日大甲城西北邊,與文昌國小是好鄰居,沒有鎮瀾宮週遭的嘈雜喧鬧,光影輕舞綠樹群,來到這裡,心情就變得很平靜~~

大甲文昌祠建於光緒13年(1887年),隔年完工,大殿主祀文昌帝君,兩側廂房做為義塾,《淡水廳志》記載大甲社曾設置義塾,不知是否與它有關 ?

進入日治時期的明治29年(1896年),祠內設立苗栗講習所大甲分教場(大甲國小前身),所幸在學校遷出後未被遺忘,再度成為學習漢學的講堂,皇民化運動時期又成為附近居民寄放神明及祖先牌位的場所,

戰後陸續有部隊駐紮於地,一度成為安置榮民的居所,雖然隔間林立、屋瓦殘破,但整體結構外觀還算完整,直到大甲鎮公所將住戶遷出,並在1985年指定為三級古蹟,這才展開修復~~

今次來得不巧,屋頂上居然出現鐵皮,不曉得又在搞什麼工程,可惜了 +_+ 饒是如此,還是可以從寬廣的廟埕感受到廟宇建築的氣派壯麗,整體環境與文廟格局相當協調,漫步其間,不僅有文青的fu,就連智慧也好像變高了 XD

每次拜訪文昌祠,就是要體驗一下出入瓶形門的樂趣................出入平安呀~~

巧遇到兩組學生來參觀,分別是男生組與女生組,兩邊壁壘分明,彼此都避免跟對方接觸,這就是學生時期特有的青澀模樣 ?? 教我在旁邊看了個是霧莎莎~~

沿著育德路往南走,開始接近大甲美食區,首先看到這間一品香,聽說名氣很大,招牌產品就是豬肉餡餅、韭菜包、水煎包,別看現沒啥人,剛剛可是大排長龍,就在旁邊看了一下便大概知道,水煎包最不受青睞,不過我也沒得選,只能買它,因為其它兩種都賣完了 >_<

其實水煎包的味道也不錯呀 !! 皮薄酥嫩,裡邊包著瓠瓜絲,十分清爽可口,不加醬料吃也很OK,但配上略帶甜味的辣醬更是入味,本想帶到火車站再吃,結果吃下第一口就停不了,三兩下就清光光,這種爽口不油膩的fu,難怪生意會這麼好~~

哎呀~~下次一定要試試豬肉餡餅、韭菜包的味道究竟如何~~

一品香隔著馬路對面就是裕珍馨,奶油酥餅真好吃,是買拌手禮的好地方 ^^

重點不是那個,是它前方有間小攤車,那就是名頭超響亮的康家阿媽ㄟ粉腸,光是那個粉腸就吸引各地遊客前來朝聖,既然都來了,怎麼可以錯過呢 !!

買了個一份50元來嚐嚐,一拿近就聞到誘人的香味,入口的瞬間是滿滿的蒜蓉味,吃起來軟嫩軟嫩,多層次的味道真是非常特別,不得不說,那個沾醬幫了不少忙 @_@ 總之還不錯吃啦 !!

午後時分漫步大甲老街,緩慢的步調有些懶洋洋的,回到大甲車站,火車快開了,準備搭車到日南車站囉~~

還以為大甲只有鎮瀾宮、鐵砧山,竟不知還有這麼多聲名遠播的美食,意外的巧遇總是教人難以忘懷,還有大甲老街的洋樓風情也是相當賞心悅目,還有那個林氏貞孝坊及文昌祠........哈哈!! 真是玩得超盡興的大甲半日遊 ^_^


文章內容節錄自http://hwsln.pixnet.net/blog/post/65918659
此篇文章於 2017-11-13 23:08 被 hwsln 編輯。
感謝 1
2735 次查看


主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