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規劃】41歲銀行主管擁逾半億身家 昐45歲退休後月花10萬 資產要點分配?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博客 - D221130

【退休規劃】41歲銀行主管擁逾半億身家 昐45歲退休後月花10萬 資產要點分配?

博客 12:51 2022/11/30

分享:

分享:

香港是個臥虎藏龍的地方,身家逾數千萬人士大有人在。今年41歲、任職銀行主管的Aska就是其中一份子。Aska跟我提到,他是我專欄的忠實擁躉,過去十幾年都有持續看我的個案分析,他亦根據我在個案分析中用的方法為自己做了初步分析。他提供了資產負債表及收支表資料,再將個人資料套在當中,配合個人化的改動。

【背景】

姓名:Aska及其太太
年齡:同是41歲
職業:銀行主管及家庭主婦
婚姻狀況:已婚,沒有孩子

【現有資產】

港元存款:349.3萬
股票及基金:763.9萬元
香港自住物業:2,491萬元
香港出租物業(3個):3,000萬元
海外出租物業及樓花(5個):1,656.6萬元
自用車位:200萬元
退休金累積金額:140.1萬元
保單退保價值:37.5萬元
私家車:30.9萬元
香港物業未償還按揭:1,643.3萬元
海外物業未償還按揭:273.1萬元
總額:6,753萬元

Aska提供的資料非常詳細,包括每種資產的市值,各種收入及支出的明細,更有不同資產所佔配置總額的比例和股票類別分配,連資產的地域性分配亦有,所以我相信他本身已經有很清晰的計劃及分析。他的目標亦很明確,便是在未來4年內,即45歲或之前,可以提早退休享受人生,到時每月能夠有8萬至10萬元生活費便已經心滿意足。

Aska本身擁有外國護照,所以亦有考慮是否應該回流當地享受慢活生活。討論開始時,Aska提到一些很重要的字眼及概念,這些應該亦是大部分人規劃時的考慮。

不打算生小孩   雙方家長能照顧自己

一、首先便是「應該如何做好資產配置」:他明白今天做的安排未必適合將來的需要,所以想知道應怎樣按人生階段配置資金及資產。他問到60歲時的資產如何配置,如果有80歲命的話,到時又應怎樣安排餘下資產呢?

二、「長綫需要」:尤其是Aska現時只是41歲,如果他計劃在45歲退休,預期退休後的生活時間可能會達到40年或以上,還有太太和他是同齡,而一向女性的預期壽命比男士多幾年,所以太太到將來可能會面對一個更長的退休生活,怎樣安排資金及資產才可以應付這樣的長綫需要呢?

三、「可持續性」:Aska所說的「可持續性」是今天一個很熱門的詞語,因為熱門投資趨勢ESG中的S便是指可持續性。而在個人理財上,這概念亦很重要,理財不能夠只看今天,一定要根據環境變化而持續地調節計劃,環境包括內在和外在的環境因素。

Aska的疑問,都是環繞目前的資產配置是否適合。Aska提到家庭狀況方面,他和太太很享受二人世界,不打算要小朋友,沒有傳承的需要。雙方家長仍然健在,自己亦有能力照顧生活,所以他們所給的金錢亦只是一些零用錢而並非必需的生活費,變相人壽保障沒有必需,所以責任上主要都是為另一半而安排。

月花10萬元   退休預算要5870萬

Aska提供的資料已非常清晰,其實他的問題正是他的憂慮,便是現有資產組合是否真的可以應付他預算未來的數十年兩口子的期望生活。雖然有很多疑問,但他的家庭計劃重點便是需要從現金流開始。

按Aska需要每月10萬元來計算,一年生活費便是120萬元。目前屬於通脹上升的周期,但根據過往經驗,我取平均數每年通脹3%來計算,他每年的生活費便會增加3%,45歲時便需要135.1萬元,如此類推。未動用的資金應該有回報,假設以能夠追到通脹為本,所以假設為每年4%增幅,當然是否能夠做到要視乎很多變數,但應算是一個審慎而合理的假設。

以這些假設推算,如Aska百年歸老到100歲,他45歲時需要的金額便是5,870萬元。而目前Aska手上總資產扣除按揭之後有6,753萬元,相比需要百年歸老的現金流仍然多出883萬,似乎已經達標,但事實又並非如此。因為總資產足夠不代表能夠產生足夠現金流應付期望生活,目前Aska手上資產絕大部分都是物業,佔淨資產值77.5%!

物業已成雞肋   佔淨資產過大   應減持

如扣除不會用作製造收入的自住物業的話,淨資產值降低到4,262萬元,收租物業佔淨資產比例亦下降至64.3%,仍然是最大比例的資產。而收益方面,目前香港物業的租金收益率是2.44厘,海外物業是3.73厘,股票組合是4.32厘,所以不論資產值或收益率都未能達到Aska的期望需要,如想達到期望現金流便需要增加資產或增加收益額。

說到這裏,Aska亦非常認同,他亦感覺很無奈,因資產值很高,但卻不能夠製造足夠收益應付生活。他提到過去香港物業升幅理想及較容易借錢,所以他過去曾加按香港物業來購買海外物業,期望從投資物業中獲取更大利潤。但現時香港樓價走勢不理想,估計未來租金收入會下調,擔心萬一失去工作便難以應付每月的必需支出,變成入不敷支,感覺面對的風險正在加大,不知如何是好。

其實Aska手上持有的物業是多年前購入,而剛好面對樓價大爆升年代而能夠有很高的增幅,這十多年的經歷令他有種想法,是物業未來亦有機會重複過去所發生的走勢,而可以繼續獲得很豐厚利潤。

而現實並未如他的劇本發生,香港樓價在2018年開始進入升浪尾段,這兩年開始出現下跌走勢,而整體經濟發展狀況及疫情原因亦令香港樓市雪上加霜。另一方面,從Aska的人生規劃來看,持有收租物業並非他的最佳選擇,原因是他不需要留資產給任何人。既然沒有牽掛,更有效率的資產配置做法便是充分運用手上資產安排生活,不用擔心需要保存資產,讓資產在未來數十年逐步套現來製造收入,應付Aska及太太的生活需要。

Aska需要將現時手上資產整理,增加一些有機會派發4厘或以上收益的資產,減去收益不理想的收租物業,到時他要在任何時間退休亦沒有問題。所以Aska目前要做的是取捨決定,是否應該為了獲得更理想的收益率而賣出物業,但會放棄物業未來的潛在升值機會。Aska聽過分析後亦非常同意我的說法,他更感覺現時持有物業作為投資是雞肋。

他有想過出售投資物業,但又發覺有另一個難題,便是他知道將物業放售後不應該將金錢只存放在銀行收息,但不知道應放在甚麼資產。而且近年股市動盪,偶一不慎便可能會面對雙位數的損失,更不知何時才有機會重回升軌,所以感覺有很多事情都看不透,因此才聯絡我,希望有中肯的意見幫助解困。

投資應以穩定收益為主   應增持債券及儲蓄保單

我向Aska解釋,他目前要做的首要事情,是確認他的人生目標的次序,假如他希望盡快可以退休,之後在香港或海外生活,而手上資產能夠製造收入應付每月支出,那便應該從收益角度配置資產,他認同他的投資目標應該是追求收益多於資本增長。

檢視現時Aska的組合,除了物業以外主要便是股票,基金只有數萬元,總值764萬元,是他第二類最高比例資產,數值不少,但相比他其他資產值,只是11.3%,這反映出Aska對這類進取資產的興趣不算大,他不是一個進取投資者。Aska持有股票本意都是以賺息為主,但這兩年,未經過這兩個月的跌幅前,已有近兩成跌幅,今天更慘不忍睹,令他不敢再繼續投資股票。

他也不敢再投資基金,他過去曾以槓桿形式投資派息基金,升市時當然可以賺更多,但跌市時同樣會放大損失,因此2020年初疫情開始爆發時,他的基金組合短時間內便出現大幅貶值,令他猶有餘悸,不敢再嘗試。Aska過去的投資失誤令他不敢加大投資額在股票及基金,結果大部分資金便投資在物業,而今日又覺得不是好的安排。其實投資就像美食,無論多美味,都不宜偏食,而且有些對自己有益的食物,反而不夠美味都應要食。

目前他的淨資產值已有6,753萬元,Aska提到就算這個數值進一步增加到8,000萬元或1億元,對他來說並不會增加多少滿足感,因為只要足夠應付他期望的生活及不需要留存給其他人,再多都只是一個數字。

考慮到環境及心理因素後,我建議Aska應該在組合中加入一些派發收益穩定性較高的資產,例如投資級別債券及儲蓄保單等,在目前加息環境下,這類資產的中長綫收益率有機會提升,如目標回報率是4厘的話,相信能達標的機會不低。

假設Aska只有現時資產4,262萬元應付退休,未計自住物業,而以生活費每年現值120萬元,通脹3%及資產回報率4厘計算,資產在他81歲時便會用完,到時手上還有的是現值2,491萬元的自住物業,相信用作應付之後十年八載的生活應該沒有問題。

假如他選擇海外退休,便應該將香港自住物業也套現而保留一個海外物業作自住用途,相信現金流方面狀況會更理想。他可以在45歲退休時才做最後決定也未遲,甚至乎在香港及海外各保存一個自住單位,而其他資產全部轉為製造收益的年金、儲蓄保單、派息股票及基金等,相信安排都可以達到他退而無憂的心願。

【原文刊於第784期《iMoney》(收費文章)】

【關於作者】
林昶恆(Alvin)在金融服務機構累積了近30年工作經驗,現時是一名獨立專業理財教練(Money Coach),為不同機構提供正向理財教育,講座演說和培訓課程,亦提供個人理財人生諮詢,每年獲邀出席各類活動超過200場。Alvin出版多本個人理財書籍,《四桶金富足退休指南》已發行到第四版。

=====

【石Sir一周前瞻及異動股】友邦保險、中國神華、永利澳門

想盡早財務自由,提早退休,立即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取經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你財策劃師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