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 材料與光電科學學系 王丹玲 | IOH 開放個人經驗平台

感謝

感謝藍鯨隔音門 林經理 以此講座鼓勵後輩:「人生定位以及努力一樣重要」

小幫手:蔡瓈葶

責任編輯:劉庭瑄

核稿編輯:Bella Huang

中山大學 材料與光電科學學系 王丹玲

探索科系,選擇未來,你應該先...

分享此講座

PART 1:關於就讀中山大學材料與光電科學學系的經驗分享

講座章節開關
讀書不是唯一,多嘗試才能找到理想校系

來自桃園的王丹玲,國中便離家到臺北求學。都市的資源多,競爭激烈,為了不讓爸媽擔心,她在異地學會獨立生活,照顧自己。她謹記姊姊的告誡——多嘗試、多探索自己的才能,不要當個普通人。丹玲並不把讀書視為學生唯一使命,而是時時保持好奇心,探索不同領域。她特別喜歡動手做實驗,高中就確定要當個理組女孩。在升學之際,她發現材料系可以做實驗,也符合自己的興趣,於是將材料系當成第一志願,最後如願進入中山大學材料與光電科學學系。

靠山又靠海的國立中山大學

國立中山大學因鄰近西子灣,也被稱為「西子灣大學」。校園內猴子眾多,丹玲曾遇到猴群大鬧宿舍,電腦被摔在地上,抽屜的食物被猴子吃掉,她從此記取教訓,必定緊閉宿舍門窗。中山大學的宿舍號稱為海景宿舍,從窗戶望出去便是美麗的西子灣,大一、大二生皆有宿舍保障名額,大三、大四生抽中宿舍的的機率也不小。在吃的方面,學校附近有菜色多元的阿姨自助餐廳、便宜又健康的元福便當店、補充青菜攝取量的湘園餐聽,讓學生吃得健康又安心。

跨領域學習的中山大學材料與光電科學學系

中山大學材料與光電科學學系,究竟是材料系還是光電系?一般材料系主要學的是傳統產業中的工業材料與技術,近幾年半導體、光電專業逐漸興起,中山大學看見未來趨勢,結合材料與光電兩大領域,推行跨領域學習。光電所學著重元件,如設計LED燈,讓發光效率達到最好;材料系所學在於製程與技術,使元件在材料上得到最好的應用。光電與材料可以比喻成河流的上下游,在製程上實而互相影響。在中山材光系中,材料領域與光電領域的課程都有開設,但材料領域的課程稍微多一些;兩個領域各自有最低學分要求,學生在修完基本學分後,可自由選擇要專精於材料領域還是光電領域。

材料乃工業之母

材料系主要在學習材料基本組成、微觀結構、加工製造過程,探討材料在特定情況下發生的變化,並進一步提出改善或預防措施。丹玲以鐵達尼號沉船為例,當時的鐵達尼號便是因為用錯製程方法,增加鋼板強度與脆性,反而降低承受衝擊的能力;在船身撞上冰山時,才會瞬間斷裂而沉船。若當時的製船師傅具備足夠的材料科學知識,掌握鋼板特性,也許就能避免悲劇發生。丹玲表示,材料工程師就像材料的醫生,看到症狀出現時,要想辦法治療它;看見材料不好的特性,就需思考改善的方法,並換成適合的材料。

中山大學材料與光電科學系資源

中山材光系設置五年學碩制度,申請通過後可於五年內拿到學士及碩士學位,還可領取一年 120,000 元的獎學金。同時設立前瞻應用材料碩士班,學雜費全免,每個月有 15,000 元的研究費,所辦也與業界簽訂不少合作機會。在國際交流部分,中山材光系提供雙聯學位的名額,學生可到韓國延世大學交換,學費減免以外,生活費也有補助。若家境困難,同學們也可另外申請系上獎學金。在未來出路方面,從材光系畢業後可以到產業界,擔任鋼鐵、塑化、光電、半導體、能源工程師;想從事研發者,可到工研院、中研院當研究人員,也可取得博士學位後,於大學擔任教授。

中山大學材料與光電科學系核心課程

中山材光系的所學可大致分為材料科學、光電基礎、工程應用、理論實驗等重點課程。大一課程在深化物理、化學的知識,學習材料科學、光電物理的基本觀念,了解光學在生活中的基本原理與應用,開設材料科學導論、光電科技概論等課程。大二的課程包含工程數學、材料熱力學⋯⋯,了解材料在不同條件下型態的變化,以及能量引發的反應等等。大三進階到較深入的工程應用知識,開設電子學、固態物理、材料與光電實驗、高分子物理等課程。

這堂課必上!

丹玲推薦學弟妹們必修的「相變化」,教授的邏輯思路清晰,教導材料組織於微觀下變化的原因。「電磁學」這門課在研究電與磁的關係,學生需分組討論部分章節,站上講台替其他同學講課。選修的「專題研究」則需自行尋找有興趣的實驗室,跟著教授進行研究或專題計畫。

想要全方位發展,課外活動可不能少

來自女校的丹玲,很喜歡打排球,剛入學時,材光系還未有女排,她只能跟著男排一起訓練。大二時,她和系上幾個女生湊到人數,成立女排,並擔任了兩年隊長。為了兼顧課業與球隊,丹玲致力於時間管理,並把每次比賽都當成是磨練機會,帶領這個球隊慢慢進步。暑假期間,丹玲報名接待來自菲律賓的實習生,原本她十分擔心自己英文講得不夠好,真正見面後,才發現慢慢說出口,對方也能夠理解她的意思。這讓丹玲體會到別為了害怕犯錯而不敢開口,語言最重要的是表達,想法與自信才最重要。

我的研究經驗

大二升大三時,丹玲加入系上的理論計算實驗室,平常的工作為透過電腦模擬計算驗證實驗成果。實驗能力的訓練期並不算短,丹玲跟著實驗室教授安排的學習進度,花了將近一年才把基本功練起來。靠著自身對實驗的熱忱,丹玲成為第一個完成所有學習進度的學生,並獲得與廣東中山大學實驗室合作的機會。在實驗室的期間,她除了學習到實驗能力與研究精神,同時也開始懂得如何解決問題,自行尋找資料,研擬可能的解決方法。而指導教授同時也被丹玲視為人生導師,教授經常鼓勵學生,曾說過「不要覺得自己只有一個選擇,其實你有很多種選擇。」讓丹玲逐漸建立起研究的自信,也開始思考「嘗試」之於人生旅程的幫助。她認為,即使遇到失敗也沒關係,失敗也有其參考的意義;只要秉持奉獻科學的心,遇到挫折後,也能趕緊爬起來,繼續做下一步研究。

學姊想對你們說⋯⋯

「在高中的階段,勇敢做決定吧!」在進入中山大學材料與光電科學系之前,丹玲早已在姊姊的引領下,透過多方嘗試,確立自己志在材料科學領域。她認為,面對選擇校系的關卡時,最重要的是,好好釐清自己內心所想要的是什麼,不要由外人來為你做決定;更重要的是,自己下了決定後,就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起責任。透過實驗室的研究經驗,丹玲也領悟到,學習不該於大學畢業就中止,人生每一個階段都要保持著多方嘗試、挑戰自我的心。她更期許自己未來能成為一名對社會有所貢獻的工程師。

【選科系先搞懂】常見的科技業工程師有哪些?理工科系大盤點

分享此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