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小漁》@圖博館|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2-05 08:18:30| 人氣4,354|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少女小漁》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爾雅將自己出的《少女小漁》短篇小說集抽出<少女小漁>再加張艾嘉編導的劇本、和吳孟樵的電影小說,合集成另一《少女小漁》(p.1995),真是一魚多吃,很會做生意。

別窮酸了!三合一更容易比較出原著小說的結構稍亂沒啥文字魅力、電影的影音平淡、和電影小說的看圖說故事。詳參【圖博館】:小說改編與影視編劇 《語言與力》

你才更酸!對一般人而言,電影小說易讀易懂。原著小說則「文字新穎﹑活潑﹑簡潔犀利﹐風格殊異……用字別致與筆觸的敏銳﹑細膩﹐使平凡的故事有不凡的著墨﹐也鮮活了各個人物。」

對!嚴歌苓是「多產多獎」的作家,再多的美語也不嫌多,於寶娟還能讀出: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少女小漁>通過多種強化語言、增加語言效果的手段,使小說的語言具有藻麗的性格:一是”多用形容詞之類的附加成分, ”如形容詞的重疊形式,在動詞後加形容詞之類的附加成分,以增強語言的音樂美,提高語言的表達效果;二是”多用比喻、誇張等修辭方式”,使語言藻麗多姿,美不勝收。」

這也沒啥!宋微則從嚴歌苓的移民小說研究出:「女性人物形象為核心,分析邊緣書寫及其所表現的移民者的邊緣處境,透過人物形象描寫的表層透視作者內心對人性內涵的關注及其華文寫作的深層意義,既是對自己的邊緣身份進行某種確認,也是作者反抗中心與主流、證明自我存在的價值與意義的一種方式。」

滕威更厲害,解讀出:「她作品中”縱橫交錯的目光”下,種族、階級、性別等多重權力話語構造出的種種鏡像,指出她對東方、中國、女人的指認與誤認:既是來自西方的、男人的,又是一種自我闡釋,其中蘊含的雖然有猶疑但是已然內在化的對東方主義及父權制度的認同與妥協。」

連電影,姜淑嬌也能看出:片中似乎透露著一種「追尋」的訊息,每個人都在追尋,卻又不清楚自己在找什麼,我想就是「自己」吧!在這些過程中,小漁和Mario透過彼此找回了自己,而江偉原先看似什麼都有,最後卻什麼都失去了,包括自己。比較起來,江偉就好像傳統的中國,有他的好,卻也有他需要突破的瓶頸;Mario就像現代的社會,人們注重自我,卻忽略了處世的厚道;而小漁處在傳統與現代的矛盾之間,起先的不適應,到後來終於找到一個平衡點,即使最後的結局是小漁和江偉分手了,Mario也去世了,但是小漁和Mario都是得多於失的,至於江偉,是不是能夠擺脫過去的束縛,我們就只能祝福他了。
 
少見多怪!研究和評論一樣,都要小題大作、好壞二極化,只是二流的小說和電影《少女小漁》都能美評成如此了,那真正一流的怎評?

或許作者的以下受訪比較平實吧!「嚴歌苓說,她寫《少女小漁》,並沒有很理念很哲學地想要表達什麼,許多東西是情不自禁地留在小說中的,等寫完了,纔明白,自己內心揣著的,原來是這個。美國人的生活習慣像狼,自己管自己。在美國,人們常說『LOVE』,但忽視『CARE』(關心、阿護),嚴歌苓認為,『CARE』比『LOVE』更偉大。於是,在《少女小漁》中,便呈現出一種善良、更善良的人性、更人性的氛圍。」有點李安電影的温情。

《少女小漁》
 
導演:張艾嘉
編劇:張艾嘉 /李安 /嚴歌苓
演員:劉若英 /庹宗華/Daniel J. Travanti
  取得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影片更獲影展的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美術及最佳音響共四項其他獎項)。
  劇情介紹
  一張綠卡換來一段似有還無的忘年戀。
  江偉(庹宗華)和女朋友小漁(劉若英),千裏迢迢從中國大陸來到紐約。由于無法取得居留權,小漁在唐人街當非法勞工。江偉也是以學生身份來美,半工半讀,爲了擺脫困苦的生活,他被迫安排小漁與年屆六十的意大利老頭Mario假結婚,希望讓她取得綠咭。然而,爲了應付移民官的抽查,小漁被逼與Mario同住,氣得Mario的妻子Rita也去戴一頭假的中國試黑發,與小漁爭一日之長短。看著女友和別人同住,江偉滿不是味兒,更借機將Mario大打一頓,害得他舊病複發。Mario的病情急轉直下,小漁決定留下照顧,直至他咽下最後一口氣才離去。
  影片簡評
  影片改編自旅美作家嚴歌苓的小說,在美國初期,嚴歌苓只是寫以往在故土積累的東西,有了幾年遊曆後,她開始寫美國的留學生、新移民,再後來,她從邊緣進入了她的居住地,這時,她的筆下,開始出現了一些生動的異國人--用正直和尊嚴幫助小漁的馬裏奧,因生活無保障而帶著愛去流浪的馬裏奧的妻子。《少女小漁》是劉若英的第二部影片,她的第一次觸電經曆,是和臺灣導演陳國富合作的《我的美麗與哀愁》。雖然,在拍《少女小漁》的時候,她的演技還略顯稚嫩,但小漁這個離鄉背井的角色實在是太適合她了。
  這是唯一一部李安監制但不執導的作品,題旨又竟如斯切合李導演一向關注的問題——文化沖突、女性刻劃。影片落在張艾嘉的手裏更見細膩深刻,結局叫人黯然神傷,心有戚戚然。張艾嘉突破她當時以中産女性爲題材的作品。
  影片賞析
  一開始她的對白總是重複這兩句:"i'm sorry""please"然後MARIO問她:“你來美國的目的是什麽?”她笑了,靦腆地輕吐一個名字:“江偉。”
  這就是小漁。她爲別人而活著,爲她一廂情願以爲可以愛的男人順理成章地犧牲掉尊嚴和自我。而江偉把她饋贈的愛情當作一種習慣,一種依賴和欲望的需求。專橫和霸道成爲他對愛情的另一注解。
  影片的開頭是充滿淡淡傷感的夕陽背景,鏡頭再調轉,轉到小漁工作的服裝廠,嘈雜的裁衣聲此起彼伏,似要掩蓋住生活的殘酷,卻是一切也掩蓋不了。只會讓生活更突兀的尖銳襯出。一聲“移民局查看”小漁飛一般地躲逃,非法移民的中國女孩必須獨自隱忍異鄉的孤獨和淚水。
  于是,辦一張綠卡就迫在眉睫,最好的捷徑就是假結婚。于是她住進了60歲意大利老頭兒MARIO的淩亂不堪的家裏。MARIO是個脾氣怪異暴躁的麻煩人,年輕時當過反越戰記者,坐了牢,寫了書,抽煙,偷鄰居家的報紙,年老時以賭博爲生。因爲債臺高築而不得不扮演“獻給移民官樣板戲”的男主角。一切都是無奈中的順理成章。
  MARIO說過一些經典的話,聽起來有趣,道出的卻是對生活的極端消極。他說,“抽煙三四十年,就是爲了讓自己早點死。”他說,“我是快樂的死人,而你是不快樂的活人。”他還說:“no money no talking.”在他和江偉交談時,問說他女朋友知道不知道假結婚的對象是他這麽個糟老頭子時,江偉說:“she has no choice . ”MARIO提高聲調說:“who does .”
  是的,每個人都沒有選擇。MARIO的妻子無法選擇讓青春永駐在她驕傲的18歲裏,于是她看著小漁厭惡地罵道:“青春真令人討厭。”MARIO也無法選擇,當他躺在柔軟的熟悉的床上身體無法動彈時,他明白死亡總是喜歡毫無預兆地降落在人間,他只有哀求小漁不要打電話到醫院。他哭著說:“我不想一個人待在醫院。”小漁也是無法選擇,她總是用無辜的眼神對現實妥協。MARIO誇她英語講得好的時候,小漁停了一下,揚起嘴角,說:“in America,i had to .”僅僅是“had to ”卻道出所有人從心底湧出的無奈和心酸。
  影片裏也有一些小細節讓人不自覺的對比,主角們的感情越發微妙地悄悄改變著。一個場景是小漁和江偉兩個人興致勃勃地燒了一只螃蟹,滿懷欣喜地拌著醬油分在小碟子裏吃地津津有味。另一個場景是江偉到MARIO家看到他爲小漁准備的晚餐,桌上擺放著精致的高腳酒杯和醇酒,還有燭光中閃著光澤的幹淨瓷盤子。因爲這些不自覺的對比,他們幾人的矛盾終于尖銳化,江偉毫不客氣地揍了MARIO。
  小漁對MARIO開始有了憐憫之心,他們一起上街,聊天,小漁教他講中國話“他媽的”,肆無忌憚地開玩笑著;MARIO開導小漁要多尊重自己,他一本正經地對她說:“It is your life !”
  依舊是服裝廠裏,忙碌的裁衣聲還在繼續。錄音機裏揚出一首令人熟悉的老歌。小漁有感而發的停下手中的活兒,靜靜聆聽:
  “也許我根本沒有看仔細
  對感情一點也沒有看清
  從來不曾懷疑過去而來到這裏
  早已給你我全部的心
  難道能夠把一切證明
  你是否明白何謂真心
  也許你並不是我唯一的伴侶啊
  雖然最需要你給我鼓勵
  相信你對我付出的是真心真意
  我不曾我不會更不可能忘記
  希望你別再把我緊握在你的手裏啊
  多麽渴望自由自在的呼吸
  相信你對我付出的是真心真意
  請讓我自己做個決定”
  她終于明白,一個女人是應該自立的。影片的最終,江偉按捺著怒氣在樓下等她。可她的MARIO此刻生命危在旦夕,她又怎麽忍心離開。她撲倒在他的懷裏孩子般任性:“MARIO,i'm your friend,always your friend.”樓下的汽笛鳴還在焦急地延長。她猶豫了一下下,她其實還可以選擇,離開,或者不離開。時間從指間流淌,江偉給她等她的5分鍾已過去。
  小漁一臉平靜安詳,MARIO到了另一個國度,而江偉也虛張聲勢地踩了油門,“騰”一聲延長而去。小漁堅定的臉上煥發著美麗的容顔。她憶起MARIO生前的話:“It is your life!”
  少女小漁書摘  
  據說從下午三點到四點,火車站走出的女人們都粗拙、凶悍,平底鞋,一身短打,並目複雜的過盛的體臭脹人腦子。
  還據說下午四點到五點,走出的就是徹底不同的女人們了。她們多是長襪子、高跟鞋,色開始敗的濃妝下,表情仍矜托,走相也都婀娜,大大小小的屁股在窄裙子裏滾得溜圓。
  前一撥女人是各個工廠放出來的,後一撥是從寫字樓走下來的。悉尼的人就這麽叫:“女工”、“寫字樓小姐”。其實前者不比後者活得不好。好或不好,在悉尼這個把人活簡單活愚的都市,就是賺頭多少。女工賺的比寫字樓小姐多,也不必在衣裙鞋襪上換景,錢都可以吃了,住了,積起來買大東西。此方,女工從不戴假首飾,都是真金真鑽真翠,人沒近,身上就有光色朝你尖叫。
  還有,回家洗個澡,蛻皮一樣換掉衣服,等寫字樓小姐們仍是一身裝一瞼妝走出車站票門,女工們已重新做人了。她們這時都換了寬松的家常衣棠——在那種衣棠裏的身子比光著還少拘束——到市場拾剩來了。一天賣到這時,市場總有幾樣菜果或肉不能再往下剩,廉價到了幾乎實現“共産主義”。這樣女工又比寫字樓小姐多一利少一弊:她們掃走了全部便宜,什麽也不給“她們”剩。
  不過女人們還是想有一天去做寫字樓小姐,穿高跟鞋、小窄裙,畫面目全非的妝。戴假首飾也罷,買不上便宜菜也罷。
  小漁就這樣站在火車站,身邊擱了兩只塑料包,塞滿幾葷幾素卻僅花掉她幾塊錢。還有一些和她裝束差不多的女人,都在買好萊後順便來迎迎丈夫。小漁丈夫其實不是她丈夫(這話怎麽這樣難講清?)和她去過證婚處的六十七歲的男人跟她什麽關系也沒有。她跟老人能有什麽關系呢?就他?老糟了、肚皮疊著像梯田的老意大利人?小漁才二十二歲,能讓丈夫大出半個世紀去嗎?這當然是移民局熟透的那種騙局。小漁花錢,老頭賣人格,他倆合夥糊弄反正也不是他們自己的政府。大家都這麽幹,移民局雇不起那麽多勞力去跟蹤每對男女。在這個國家別說小女人嫁老男人,就是小女人去嫁老女人,政府也恭喜。
  又一批乘客出來了,小漁脖子往上引了引。她人不高不大,卻長了高大女人的胸和臀,有到豐碩得沈甸甸了。都說這種女人會生養,會吃苦勞作,但少腦筋。少腦筋往往又多些好心眼。不然她怎麽十七歲就做了護士?在大陸——現在她也習慣管祖國叫〔大陸”,她護理沒人想管的那些人,他們都在死前說她長了顆好心眼。她出國,人說:好報應啊,人家爲出國都要自殺或殺人啦,小漁出門乘涼一樣就出了國。小漁見他走出來,馬上笑了。人說小漁笑得特別好,就因爲笑得毫無想法。
  他叫江偉,十年前贏過全國蛙泳冠軍,現在還亮得出一具漂亮的田雞肉。認識小漁時他正要出國,這朋友那朋友從三個月之前就開始爲他餞行。都說:以後混出半個洋人來別忘了拉扯拉扯咱哥兒們。小漁是被人帶去的,和誰也不熟,但誰邀她跳舞她都跳。把她貼近她就近,把她推遠她就遠,笑得都一樣。江偉的手在她腰上不老實了一下,她笑笑,也認了。江偉又近一步,她擡起瞼問:“你幹嘛呀?”好像就她一個不懂男人都有無聊混蛋的時候。問了她名字工作什麽的,他邀她周末出去玩。
  “好啊。”她也不積極也不消極地說。
  星期日他領她到自己家裏坐了一個鍾頭,家裏沒一個人打算出門給他騰地方。最後只有他帶她走。一處又一處,去了兩三個公園,到處躲不開人眼。小漁一可抱怨沒有。他說這地方怎麽淨是大活人,她便跟他走許多路,換個地方。最後他們還是回到他家,天已黑了。在院子大門後面,他將她橫著豎著地抱了一陣。問她:“你喜歡我這樣嗎?”她沒聲,身體被揉成什麽形狀就什麽形狀。第二個周末他與她上了床。忙過了,江偉打了個小盹。半醒著他問:“你頭回上床,是和誰?”
  小漁慢慢說:“一個病人,快死的。他喜歡了我一年多。”
  “他喜歡你你就讓了?”江偉像從發梢一下緊到腳趾。小漁還從他眼裏讀到:你就那麽欠男人?那麽不值什麽?她手帶著心事去摩挲他一身運足力的青蛙肉,“他跟渴急了似的,樣子真痛苦、真可憐。”她說。她拿眼講剩下的半句話:你剛才不也是嗎?像受毒刑;像我有飯卻餓著你。
  江偉走了半年沒給她一個字,有天卻寄來一信封各式各樣的紙,說已替她辦好了上學手續,買好了機票,她擰著這一袋子紙到領事館去就行了。她就這麽“八千裏路雲和月”地來了。也沒特別高興、優越。快上飛機了,行李裂了個大口,母親見大廳只剩了她一個,火都上來了:“要趕不上了!怎麽這麽個肉睥氣?”小漁擡頭先笑,然後厚起嗓門說:〔人家不是在急嘛?”
  開始的同居生活是江偉上午打工下午上學,小漁全天打工周末上學。兩人只有一頓晚飯時間過在一塊。一頓飯時間他們過得很緊張,要吃、要談、要親昵。吃和親昵都有花樣。談卻總談一個話題:等有了身分,咱們幹什麽幹什麽。那麽自然,話頭就會指到身分上。江偉常笑得乖張,說:“你去嫁個老外吧?”
  “在這兒你不就是個老外?”小漁說。後來知道不能這麽說。
  “怎麽啦嫌我老外你意思沒身分就是老外對吧”他煩惱地將她遠遠一扔。沒空間,扔出了個心理距離。
  再說到這時,小漁停了。留那個坎兒他自己過。他又會來接她,不知問誰:“你想,我舍得把你嫁老外嗎?”小漁突然發現個秘密:她在他眼裏是漂亮人,漂亮得了不得。她一向瞅自己梃馬虎,鏡子前從沒耐煩過,因爲她認爲自己長得也馬虎。她既不往自己身上看時也不費錢。不像別的女性,狠起來把自己披挂得像棵聖誕樹。周末,唐人街茶點鋪就晃滿這種“樹”,望去像個聖誕林子。
  汪偉一個朋友真的找著了這麽個下作機構:專爲各種最無可能往一塊過的男女扯皮條。“要一萬五千呢!”朋友警告。他是沒指望一試的。哪來的錢,哪來的小漁這樣個女孩,自已湊錢去受一場糟賤。光是想像同個豬八戒樣的男人往證婚人面前並肩站立的一刻,多數女孩都覺得要瘋。別說與這男人同出同進各種機構,被人瞧、審問,女孩們要流暢報出男人們某個被捂著蓋著的特征。還有宣誓、擁抱、接物,不止一回、兩回、三回。那就跟個不像豬八戒的男人搭檔吧?可他要不那麽豬八戒,會被安安主主剩著,來和你幹這個嗎?還有,他越豬,價越低。一萬五,老頭不瘸不瞎,就算公道啦。江偉就這麽勸小漁的。
  站在證婚人的半圓辦公桌前,與老頭並肩拉手,小漁感覺不那麽恐怖。事先預演的那些詞,反正她也不懂。不懂的東西是不過心的,僅在唇舌上過過,良知臥得遠遠,一點沒被驚動。
  江偉僞裝女方親友站在一邊,起初有人哄他“鍾馗嫁妹”、“範蠡舍西施”,他還笑,漸漸地,誰逗他他把誰瞪回去。小漁沒回頭看江偉,不然她會發現他這會兒是需要去看看的。他站在一幫黃皮膚“親戚老表”裏,喉結大幅度升降,全身青蛙肉都鼓起,把舊貨店買來的那件西裝脹得要綻線。她只是在十分必要時去看老頭。老頭在這之前染了發,這錢也被他掌到小漁這兒來報帳了。加上租一套西裝,買一瓶男用香水,老頭共賴走她一百圓。後來知道,老頭的發是瑞塔染的,西裝也是瑞塔替他改了件他幾十年前在樂團穿的演奏服。瑞塔和老頭有著頗低級又頗動人的關系。瑞塔陽老頭喝酒、流淚、思鄉和睡覺。老頭拉小提琴,她唱,盡管唱得到處跑調。老頭全部家當中頂值價的就是那把提琴了。沒了琴托,老頭也不去配,因爲配不到同樣好的木質,琴的音色會受影響。老頭是這麽解釋的,誰知道。沒琴托的琴靠老頭肩膀去夾,仍不很有效,琴頭還是要脫拉下來,低到他腰以下。因此老頭就有了副又淒楚又潦倒的拉琴姿態。老頭窮急了,也沒到街上賣過藝,瑞塔逼他,他也不去。他賣他自已。替他算算,如果他不把自已醉死,他少說還有十年好活,兩年賣一回,一回他掙一萬,到死他不會喝風啜沫。這樣看,從中剝走五千圓的下作“月佬”,就不但不下作並功德無量了。
  要了一百元無賴的老頭看上去就不那麽賴了。小漁看他頭發如漆,梳得很老派;身上酒氣讓香水蓋掉了。西裝穿得倜儻,到底也倜儻過。老頭目光直咄咄的,眉毛也被染過和梳理過,在臉上蓋出兩塊濃蔭。他形容幾乎是正派和嚴峻的。從他不斷抿攏的嘴唇,小漁看出他呼吸很短,太緊張的緣故。最後老頭照規矩擁抱了她。看到一張老瞼向她壓下來,她心裏難過起來。她想他那麽大歲數還要在這醜劇中這樣艱辛買力地演,角色對他來說,太重了。他已經累得喘不上氣了。多可悲呀——她還想,他活這麽大歲數只能在這種醜劇中扮個新郎,而沒指望真去做回新郎。這輩子他都不會有這個指望了,所以他才把這角色演得那麽真,在戲中過現實的癮。老頭又乾又冷的嘴唇觸上她的唇時,她再也不敢看他。什麽原因,妨礙了他成爲一個幸福的父親和祖父呢?他身後竟沒有一個人,來起哄助興的全是黃皮膚的,她這邊的。他真的孤苦得那樣徹底啊。瑞塔也沒來,她來,算是誰呢。當小漁睜開眼,看到老頭眼裏有點憐惜,似乎看誰毀了小漁這麽個清清潔潔的少女,他覺得罪過。
  過場全走完後,人們擁“老夫少妻”到門外草坪上。說好要照些相。小漁和老頭在一輛碰巧停在草坪邊緣的“本茨”前照了兩張,之後陪來的每個人都竄到車前去喊:“我也來一張!”無論如何,這生這世有那一刻擁有過它,就是誇口、吹牛皮,也不是毫無憑據。只有江偉沒照,慢慢拖在人群尾巴上。
  小漁此時才發現他那樣的不快活。和老頭分手時,大家掌中國話和他嘻哈:“拜拜,老不死你可硬硬朗朗的,不然您那間茅房,我們司得去占領啦……”江偉惡狠狠地嘻嘻笑起來。
  當晚回到家,小漁照樣做飯炒菜。江偉運動筷子的手卻是瞎的。終于,他停下散漫的談天。叫她去把口紅擦擦乾淨。她說那來的口紅?她回來就洗了澡。他筷子一柏喊:“去給我擦掉!”
  小漁瞪著他,根本不認識這個人了。江偉沖進廁所,撕下了截手紙,扳住她瞼,用力擦她嘴唇連鼻子臉頓也一塊扯進去。小漁想:他明明看見桌上有餐紙。她沒掙紮,她生怕一掙紮他心裏那點憋屈會發泄不淨。她想哭,但見他伏在她肩上,不自恃地飲泣,她覺得他傷痛得更狠更深,把哭的機會給他吧。不然兩人都哭,誰來哄呢。她用力扛著他的哭泣,他燙人的抖顫,他沖天的委屈。
  第二天清早,江偉起身打工時吻了她。之後他仰視天花板,眼神懵著說:“還有三百六十四天。”小漁懂他指什麽。一年後,她可以上訴離婚,再經過一段時間出庭什麽的,她就能把自己從名義上也撤出那婚姻勾當。但無論小漁怎樣溫存體貼,江偉與她從此有了那麽點生分:一點陰陽怪氣的感傷。他會在興致很好時冒一句:“你和我是真的嗎?你是不是和誰都動真的。”他問時沒有威脅和狠勁,而是虛弱的,讓小漁疼他疼壞了。他是那種虎生生的男性,發蠻倒一切正常。他的笑也變了,就像現在這樣:眉心抽著,兩根八字紋順鼻兩翼拖下去,有點尷尬又有點歹意。
  江偉發覺站在站口許多妻子中的小漁後馬上堆出這麽個笑。他們一塊往家走。小漁照例不提醒她手裏拎著兩個大包。江偉也照例是甩手走到樓下才發現:“咳,你怎麽不叫我!”然後奪去所有的包。小漁累了一樣笑,累了一樣上樓上很慢。因爲付給老頭和那個機構的錢一部分是借的,他倆的小公寓搬進三條漢子來分擔房租。一屋子腳味。小漁剛打算收拾,江偉就說:“他們花錢雇你打掃啊?”
  三條漢子之一在制衣廠剪線頭,一件羊毛衫沾得到處是線頭,小漁動手去摘,江偉也火:“你是我的還是公用的?”
  小漁只好硬下心,任吃臭、髒、亂。反正你又不住這兒,江偉常說,話裏梗梗地有牢騷。好像小漁情願去住老頭的房。“結婚”第二周,老頭跑來,說移民局一清早來了人,直問他“妻子”哪去了。老頭說上早班,下次他們夜裏來,總不能再說“上夜班”吧?移民局探子只看見了幾件女人衣裙,瑞塔的,他拿眼比試衣裙長度,又去比試結婚照上小漁的高度,然後問:“你妻子是中國人,怎麽盡穿意大利裙子?”
  江偉只好送小漁過三條街,到老頭房子裏去了。老頭房雖破爛卻是獨居,兩間臥室。小漁那間臥室的衛生間不帶淋浴,洗澡要穿過老頭的房。江偉嚴格檢查了那上面的鎖,還好使,也牢靠。他對她說:老東西要犯壞,你就跳窗子,往我這兒跑,一共三條街,他攆上你也跑到了。小漁笑著說:不會的。江偉說憑什麽不會?聽見這麽年輕女人洗澡,癱子都起來了!
  “不會的,還有瑞塔。”小漁指指正陰著臉在廚房炸魚的瑞塔說。瑞塔對小漁就像江偉對老頭一樣,不掩飾地提防。小漁搬進去,老頭便不讓她在他房裏過夜,說移民局再來了,故事就大難講了。
  半年住下來,基本小亂大治。小漁每天越來越早地回老頭那兒去。
  江偉處擠,三條漢子走了一條,另一條找個自己幹裁縫的女朋友,天天在家操作縫紉機。房裏多了噪音少了髒臭,都差不多,大家也沒什麽羅嗦。只是小漁無法在那裏讀書。吃了晚飯,江偉去上學,她便回老頭那兒。她在那兒好歹有自己的臥室,若老頭與瑞塔不鬧不打,那兒還清靜。她不懂他們打鬧的主題。爲錢?爲房子漏?爲廚房裏蟑螂造反?爲下水道反芻?爲兩人都無正路謀生,都逼對方出去奔夥食費?活到靠五十的瑞塔從未有過正經職業,眼下她幫闊人家做意大利菜和糕餅。她賺多賺少,要看多少家心血來潮辦儀式家宴。
  偶然地,小漁警覺到他倆吵一部分爲她。有回小漁進院子,她已習慣摸黑上門階。但那晚門燈突然亮了,進門見老頭站在門裏,顯然聽到她腳步趕來爲她開的燈。怕她摔著、磕碰著?怕她膽小怕黑?怕她鄙薄他:窮得連門燈也開不起?她走路不響的,只有悄然仔細的等候,才把時間擡得那麽准,爲她開燈。難道他等候了她?爲什麽等她,他不是與瑞塔頑脾頑得好好的?進自己屋不久她聽見“哞”一聲,瑞塔母牲口一樣嚎起來。然後是吵。吵吵吵,意大利語吵起來比什麽語言都熱烈奔放解恨。第二天早晨,老頭縮在桌前,正將裝“結婚照”的鏡框往一塊茬,玻璃沒指望茬上了。她未敢問怎麽了。怎麽了還用問?她慢慢去檢地上的玻璃渣,跟她有過似的。
  “瑞塔,她生氣?”她問。老頭眼從老花鏡上端、眉弓下端探出來,那麽吃力。可不能問:是爲你給我開了門燈(愛護?關切?獻殷勤?)本來這事就夠不三不四了,她再問;再弄准確些,只能使大家都窘死。
  老頭聳聳肩,表示:還有比生氣更正常的嗎?她僵站一會說:“還是叫瑞塔住回來吧?”其實並不難混過移民局的檢查,他們總不會破門而入,總要先用門鈴通報。門鈴響,大家再做戲。房子亂,哪堆垃圾裏都藏得進瑞塔。不不不。老頭越“不”越堅決。小漁斂聲了。她擱下只信封,輕說:“這兩周的房錢。”
  老頭沒去看它。
  等她走到門廳,回頭,見他已將鈔票從信封裏挖出,正點數。頭向前伸。像吃什一樣生怕掉渣兒而去就盤子。她知道他急於搞清錢數是否如他期待。上回他漲房價,江偉跑來和他討價還價,最後總算沒動粗。這時她見老頭頭頸恢複原位,像吃飽吃夠了,自個兒跟自個兒笑起來。小漁只想和事,便按老頭要的價付了房錢,也不打算告訴江偉。不就十塊錢嗎?就讓老頭這般沒出息地快樂一下吧。
  瑞塔吵完第二天准回來,接下來的兩三天會特別美好順溜。這是老頭拉琴她唱歌的日子。他們會這樣拉呀唱的沒夠:攤著一桌子碟子、杯子、一地紙牌、酒瓶、垃圾桶臭得瘟一樣。小漁在屋裏聽得感動,心想:他們每一天都過得像末日,卻在琴和歌裏多情。他倆多該結婚啊,因爲除了他們彼此欣賞,世界就當沒他們一樣。他倆該生活在一起,誰也不嫌誰,即使自相殘殺,也可以互添傷口。
  據說老頭在“娶”小漁之前答應了娶瑞塔,他們相好已有多年。卻因爲她夾在中間,使他們連那一塌糊塗的幸福也沒有了。
  小漁心裏的慚愧竟真切起來。她輕手輕腳走到廚房,先把垃圾袋拎了出去。她總是偷偷幹這些事,不然瑞塔會覺得她侵犯她的主權,爭奪主婦位置。等她把廚房清理一淨,洗了手,走出來,見兩人面對面站在窗口。提琴弓停了,屋裏還有個打抖的尾音不自散去。他們歌唱了他們的相依爲命,這會兒像站著安睡了。小漁很感動,很感動。
  是老頭先看見了小漁。他推開正吻他的瑞塔,張惶失措地看著這個似乎誤闖進來的少女。再舉起琴和弓,他僅爲了遮掩難堪和羞惱。沒拉出音,他又將兩臂垂下。小漁想他怎麽啦?那臉上更叠的是自卑和羞愧嗎?在少女這樣一個真正生命面前,他自卑著自己,抑或還有瑞塔,那變了質的空掉了的生命——似乎,這種變質並不是衰老帶來的,卻和墮落有關。然而,小漁委屈著尊嚴,和他“結合”,也可以稱爲一種墮落。但她是偶然的、有意識的;他卻是必然的、下意識的。下意識的東西怎麽去糾正?小漁有足夠的余生糾正一個短暫的人爲的墮落,他卻沒剩多少余生了。他推開瑞塔,還似乎怕他們醜陋的享樂唬著小漁;又彷佛,小漁清新的立在那兒,那麽青春、無殘、使他意識到她不配做那些,那些是小漁這樣有真實生命和青春的少女才配做的。
  其實那僅是一瞬。一瞬間那裏容得下那麽多感覺呢?一瞬間對你抓住的是實感還是錯覺完全不負責任。這一瞬對瑞塔就是無異常的一瞬。她邀請小漁也參加進來,催促老頭拉個小漁熟悉的曲子,還給小漁倒了一大杯酒。
http://baike.baidu.com/view/765966.html?tp=0_11
 
嚴歌苓

 
詳參【圖博館】:張藝謀:名導演50
詳參【圖博館】:文革電影:名導演79
嚴歌苓,中國當代著名旅美作家,1958年出生於上海的書香世家,但因父母離異,嚴歌苓和弟弟童年在安徽度過。12歲時,時值文化大革命期間,嚴歌苓隨局勢被徵召入了軍隊,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成都軍區文工團學習舞蹈;而後發覺自己對文學的興趣,便在部隊裡學習寫作,並自告奮勇前往中越邊境擔任戰地記者。1980年開始發表作品,198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90年進入美國芝加哥哥倫比亞藝術學院就讀,獲藝術碩士學位。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綠血》、《扶桑》、《一個女兵的悄悄話》等,及中篇小說《少女小漁》、《女房東》、《人寰》等。創作主要著墨於中國移民在美國的生活和命運的描寫,並被譽為「今天華文創作最細膩敏銳的小說家」。 
  作品 
小說
《少女小漁》、《天浴》、《雌性的草地》、《海那邊》、《人寰》、《草鞋權貴》、《倒淌河》、《密語者》、《陳沖前傳》、《女房東》、《扶桑》、《白蛇》、《風箏歌》、《綠血》、《一個女兵的悄悄話》、《嚴歌苓作品系列(六卷)》、《誰家有女初養成》、《穗子物語》、《波西米亞樓》、《第九個寡婦》、《白蛇.橙血》、《無出路咖啡館》、《THE BANQUET BUG》、《花兒與少年》、《太平洋探戈》、《一個女人的史詩》、《赴宴者》。
  電影
《少女小漁》、《天浴》、《女房東》。 
  小說特色 
  嚴歌苓擅長觸動讀者最微弱的神經,用五官、身體的感覺,探討人類無法掩飾壓抑的本能與卑微。她以自己真實的生命體驗在創作,她的小說是對生活點點滴滴地感悟。加上採用空間與時間的交錯穿插來展開故事情境,運用精妙的語言,獨到的刻畫了豐富的內心世界。以作家敏感的心靈,細膩的情感,情理交融的思維關注著移民階層的命運。嚴歌苓:「女人很會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位置,替別人著想。我把這項特點,運用在寫小說上。」而女性作家們多半急欲拋去性別標籤,想要寫與男性並駕齊驅的作品,嚴歌苓則反其道而行,她要她的寫作極盡可能的女性化,「因為我最懂也只懂女人,我不能假裝我在男人的軀體與靈魂裡想些什麼。」因此,她被譽為「海外華人地區最敏銳細膩的小說家」。 
  小說題材 
  嚴歌苓的小說,大多書寫的是中國移民遭遇美國之後的心靈歷程和複雜體驗。和以往移民小說不同,她不再滿足於對異國做浮光掠影的描繪,而是以冷靜地觀察和思考取代了早期的驚奇迷惘的目光,用女性作家特有地細膩的筆觸向我們展示了中國人在西方的經驗狀態,包括他們移民前的願望和殘酷地現實遭遇後在思想情感上興起的巨大波瀾;以及在異國的文明衝突之中,他們在文化身份上陷入了尷尬地兩難境地。作為海外留學生中一員,寓居於美國的嚴歌苓正是利用雙重的文化背景所賦予她的獨特的觀察視角去書寫中國人在美國生存與調適的現實,描繪出中外文化撞擊下的特殊情境,它的故事情節緊緊圍繞異域生活中最敏感、也是最具文化衝突尖銳性的身份及情感認同。 
  小說人物 
  嚴歌苓的作品中,除了蘊藏了許多深刻的文化觀察與文化批評,也包括許多對女性移民與弱勢族群的關懷與同情。女性在異國社會的位置面臨性別、種族、身份三重的邊緣化,面臨後現代都會中空間編制對弱勢族群的擠壓與放逐,從這些角度來觀察嚴歌苓自身與其筆下的女性移民。其中探討了女性如何出賣自我,以婚姻型態換取移民的生活,但卻只從中獲得自我心靈與物質生活困厄的移民經驗。他們在面對生活的苦難和境遇的尷尬時,以一種近乎母愛的寬容與關愛,悲憫整個世界。他們從沒打算在矛盾衝突中爭得什麼結果,而以一種弱式對強式的慷慨和寬恕,以一種貫穿始終的妥協與被動的姿態,最終令整個世界黯然。嚴歌苓以其女性經驗寫作,追溯女性特質到最原初的狀態,沒有歷經文化矯正與人工造作的女性形象,是她最終肯定的。對女性抱持著「大地之母」、「弱者為強」的信念,使她的女性書寫不在血淚控訴中發展,而是擁有發現自我特質的喜悅與對母性的禮讚。
http://203.71.53.60/xms/content/show.php?id=2169
 
嚴歌苓:一個會講故事的人08-08-04 資訊時報

  新作細讀
一向創作力旺盛的嚴歌苓2008年4月推出了新作《小姨多鶴》。我喜歡這小說,它與戰爭和大歷史有關,但卻不煞有介事;它與女人男人有關,但卻並不只關風月;它的切口小,但背景深廣,所以它值得一看。
在華人文學的星空裏,嚴歌苓是一個獨具特色的存在。
和許多擅長抒情和回憶的女作家不同,她特別擅長講故事。這使她的小說可讀性強,好讀,好看。從《少女小漁》、《天浴》、《白蛇》、《扶桑》、《第九個寡婦》等小說一路走來,嚴歌苓的小說形成了一個有關好故事的星河。這與她的編劇身份不可分離。事實上,她的很多小說都被改編成電影,獲得很多電影大獎,比如我們熟悉的《天浴》還有《少女小漁》,都曾是獲獎專業戶。當然,這樣的經歷也使她的小說很有“鏡頭意識”,不能說好或不好,但這是她的小說的一個特點。
  嚴歌苓的小說大多與女人有關,被歸為女性寫作也不為過。但與我們通常以為的那種女性寫作不同。她小說中的女主角們生活坎坷,她小說中的女人們曆盡苦難堅忍生活,她小說中的女人們生活空間遼遠,決不會對著鏡子在空無一人的房間裏踱來踱去有些神經質。嚴歌苓給予她的女主人公更為寬闊的世界和人生——這些女性經歷的世事不再只是一個人的世事,還是一個時代,一個民族的世事。她們,與她們的生存背景血肉相連。所以,我們讀到的這些故事變得可親,這些人物們變得可親——她們不再只是紙片上的人物,她們有了現實生命力。
  在閱讀中你會深深體會到,嚴的視野開闊,對世界有不同的理解力。這得益於她的跨國背景。1989年赴美留學——對中西兩個國度的不同認識使她可能更容易包容和更容易理解他人,更容易理解異國文化。這在她的新作《小姨多鶴》中體現得很明顯。當然,當她離開中國,昔日中國的種種湧到她的筆下時,她能以深切的理解去書寫也是不容易的——和其他離開中國的華人書寫者相比,嚴歌苓沒有使她筆下的世界變成“東方主義”,這也是我對她的小說獨具情感的原因。
我以為,嚴歌苓的會講故事是一種出色的本領。其實,小說的最終魅力不就是要我們相信這故事,並且把自己的情感放進去,暫時與這現實世界脫離、享受另一個文學世界嗎?對嚴歌苓來說,她的每部小說幾乎都有一種力量——使你進入她的世界的力量,這一點,很不容易。 
  《小姨多鶴》:一場戰爭的災難有多長? 
《小姨多鶴》是嚴歌苓的最新作品,首發於今年的《人民文學》長篇小說號,後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單行本。多鶴是日本人的名字,日本女人的名字。多鶴是多浪村的村民,她的命是撿來的,逃跑來的。中日戰爭結束後,多浪村(一個在“偽滿洲國”的村莊)的村長要求所有的村民共同赴死,因為他們害怕中國人或北韓人的充滿鮮血的報復。當村長,村長老婆,許許多多的人在一個槍手的殺戮中倒下時,瘦弱的小姑娘多鶴逃跑了。
後來,多鶴被放進一個麻袋裏,以一個有生育能力的身體的名義出售。張二孩在他的父母的要求下“買”了多鶴。因為二孩的妻子小環沒有了生育能力。骨瘦如柴的多鶴不招人喜歡。年輕的張二孩不喜歡她。張二孩,小環,多鶴,奇怪地成為一個家庭,是一夫兩妻,但又不是——多鶴不被視為妻子,人前人後都沒有人視她為妻子。
  多鶴的子宮真肥沃,生育能力真強!她流產,又懷孕,生了個女兒。再懷孕,生了一對雙胞胎兒子。在這期間,新中國成立,被人知道有日本女人的家庭無法在東北立足,他們不斷地南遷,南遷,終於在江蘇的一個城市安定下來。張二孩改名叫張儉,是工廠裏的工人。對於鄰居而言,小環是他的妻子,多鶴是孩子的小姨,一個不懂事、說話不流利但長得很好看的小姨。張儉無法忍受別人的懷疑,也無法負擔這麼多人的生活。在多鶴生完雙胞胎後,他把她帶到野外故意丟失。幾天幾夜之後,在曆盡各種艱難之後,多鶴回到了家——一個並不會說中國話,對中國完全不了解的女人該如何生活呢?她對張儉的丟棄狂怒,她不平,她難過,她為這個男人生過孩子,他和孩子是她在這世界上唯一的親人,但他卻把她丟棄。多鶴在隱瞞了多年的隱秘之後用不流利的話告訴張儉和小環,她的多浪村曾經發生過什麼樣的殺戮,她曾經怎樣死裏逃生。
  讀這小說,作為一位女性,你實在無法擺脫對身體的思索。在那麼長久的人生歲月中,多鶴哪有自己,她就是一個戰敗國家遺留下來的生育機器。如果國家沒有戰敗,她就不會被扛著麻袋送到陌生的中國人家裏為他生兒育女,曆盡艱辛。這是她的國家帶給她的悲劇——不是死去,就是到這裡來做個機器。多鶴和那麼多的日本女人,都是在這個戰敗的陰影中,死去,流亡,不知所終。女性的身體,在民族國家的背景中顯現出極其無力的一面——她可以逃脫戰爭,但最終不能逃脫戰爭的陰影。可是,當多鶴的國家沒有失敗,慘受蹂躪的不是中國女人們嗎?就小說而言,小環肚裏的孩子受到驚嚇死掉了,之後,這個女人再也沒有了生育能力。而我們每個人也都知道的,像小環這樣的經歷的女人不計其數,她們被強姦被殺戮,那些鮮活的生命瞬間消失,而活下來的女人們,則被驚恐和鮮血纏繞一生。女人的身體隱喻著那麼的含義——被國族壓迫,也被男性壓迫。當然,還有那麼多的美妙時刻。在聽說多鶴的種種際遇後,張儉對多鶴有了愛。張儉和多鶴不能在小環身邊、在同一個床上“辦事”了。他們相愛了。
  張儉那麼渴望多鶴,他們是“夫妻”,卻只能偷情。他們去放學後的學校教室,去野地,去電影院的後臺……張儉沈迷于與多鶴的相愛。“從知道了多鶴的身世,多鶴那毛茸茸的後髮際和跪姿竟變得那樣令他疼愛!他在這兩年時間裏,和她歡愛,和她眉目傳情,有一些剎那,他想到自己愛的是個日本女子,正是這樣剎那的醒悟,讓他感動不已,近乎流淚:她是他如此偶然得到的異國女子!他化解了那麼大的敵意才真正得到了她,他穿過那樣戒備、憎惡、冷漠才愛起她來!”
  這是人與人之間的“恕”與“親”。多鶴終於享受到了她作為女人的幸福和美妙。她的身體獲得了應該獲得的歡娛。這小說好看了,它讓你在不經意的閱讀後馬上進入其中,讓人全身心投入——忘記你的性別和立場,忘記他們的國族和身份,你只知道,張儉、多鶴、小環的相遇,是人與人之間的相遇,他們的故事,是人與人之間的故事——這人與人之間的種種親愛,最終也使這個故事有了迷人的光澤。是的,國族問題在小說中只是一個背景。在閱讀時,張儉,小環,多鶴是中國人或日本人都已不重要了。當我們和多鶴一起看她的中國親人:張儉,小環,丫頭,雙胞胎兒子,當我們和張儉、小環一起和多鶴生活,一起愛多鶴——這個強大的國族身份變得那麼不堪一擊!當然,國族問題又從沒有像這樣地被凸顯過,你在讀的過程中,無法擺脫你的前理解:中日戰爭,無盡的殺戮,於是,你不得不想,什麼是我們的身份?我們與人相處時逃不掉的身份是什麼?
  小說結尾是多鶴來到日本,她帶張儉在日本治病。後來,丈夫去世了。多鶴的孩子來到日本,處境不好.  小說的開頭是多浪村的村民鮮血遍地,而結尾,則是多浪村村民的後人們在日本無法生活。
從來沒有在《小姨多鶴》中露面的主人公露出了它猙獰的面容,它的名字叫戰爭。這小說讓我們再一次理解什麼是戰爭,什麼是戰爭裏的平民。什麼是大歷史,什麼是小人物。戰爭,平民,歷史,百姓,似乎是兩回事兒,但其實是一個。《小姨多鶴》讓我們再一次面臨一個問題,一場戰爭,一場戰爭帶來的災難將有多長?是到1945年嗎,是到2000嗎,看看那些戰爭遺孤們的生活,看看中韓慰安婦們的愁苦面容和遙遙無期的賠償和審判,你便知道,戰爭的結束決不是無條件投降那麼簡單。戰爭帶來的災難,只有那些親歷者和他們的親人們才知道,它有多麼疼痛,多麼殘酷,多麼大的殺傷力。
  我喜歡這小說,它與戰爭和大歷史有關,但卻不煞有介事;它與女人男人有關,但卻並不只關風月;它的切口小,但背景深廣,所以它值得一看。在讀的過程中,你能感受到小說家的體恤和溫暖。她不是作為局外人在看,她是同情和理解,是用心去體貼。因而,這部小說使我們對生活、對問題的理解不再那麼教條和僵化,情感在你心底裏慢慢湧上來,比如包容,比如豐富,比如一種充盈著的美好。這小說豐富了我們對世界的理解力  儘管我們知道世界上的人分屬於不同的民族,國家,也許這兩個國族還曾世代為敵,但小說家最終還是使我們懂得了,理解了,什麼是“恕”,什麼是“親”——雖然這世界上的人的確分屬於異族、異國,但他們最終還是有成為同一國族的可能的,那個國族的名稱是人。
張莉 筆名樂顏。文學博士,青年學者。現為南開大學文學院博士後,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性別、中國現當代文學。
http://big5.chinataiwan.org/wh/dswh/zjsh/200808/t20080804_715751.htm
 
張艾嘉

 張艾嘉 ,祖籍山西五臺,生于臺灣,曾名張愛嘉。畢業于美國學校。經曆豐富,頭銜衆多。她是傑出的全能女藝人,不但是優秀的歌星、演員,還是突出的女性導演、編劇、制片。曾榮獲兩屆臺灣金馬獎影後、一屆香港金像獎影後、一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她是羅大佑口中的“小妹”,她是李宗盛、梁詠琪心目中的“張姐”,她是美國《時代》雜志曾以三頁篇幅推介的人物,她是位德高望重的偶像。 從影三十多年來主演過近百部電影。步入八十年代後,張艾嘉減少幕前演出,醉心于幕後工作,所執導的電影得到行內人肯定,其中的《少女小漁》《今天不回家》榮獲多個電影獎項。
  當張艾嘉這個名字成爲華語圈最有影響力的女導演之時,許多人大概都被她那信心十足的笑容和卓約的身姿所打動。作爲一名七十年代只身闖蕩演藝圈的女演員,在張艾嘉的電影之路背後,也充滿了許多不爲人知的艱辛和坎坷。
  張艾嘉1953年生于臺灣,中學時便被家教嚴格的母親送往美國念書,17歲的時候,出于對音樂和表演的熱愛,張艾嘉不顧家人的反對,放棄了在美國的學業,開始進入演藝圈發展。
  在張艾嘉的演員道路上,她得到導演李翰祥,胡金銓的提攜,先後出演了黃梅調電影《金玉良緣紅樓夢》和武俠片《山中傳奇》以及多部瓊瑤片,從而被七十年代的許多觀衆熟悉和喜愛。
  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甜美溫柔的笑容,是當年張艾嘉最吸引人的地方,然而除了擁有美麗的外表,張艾嘉最讓人心動的還是她在電影方面所表現出來的脫俗才情。她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到21世紀始終活躍在電影圈中,見證著中國電影的發展,也經曆了香港和臺灣電影的新浪潮時期。而在這一波波的浪潮下,張艾嘉始終跟隨著時代的步伐,同時,她也是幸運的,在電影發展的每個時代裏,張艾嘉總是可以得到機會去和那個時代裏面頂尖的人物合作,如李翰祥,胡金銓,侯孝賢,李安等,他們作爲張艾嘉的老師或朋友,在創作上給了她莫大的幫助,讓張艾嘉一路從演員到導演,以女性細膩敏感卻不失大氣的視角,表達了對愛與社會的關懷,傳達了一個急速發展的時代裏,女性在社會中的微妙變化,形成了張艾嘉獨特的人文電影風格。
  張艾嘉的電影注重于觀察女人,強調對女性情感的表達,她的電影中有著濃郁的現實主義風格,青春的美麗與殘酷,成年後的矛盾與尷尬,老年的無奈,這些細微的情感特質,讓不同年齡段的觀衆在電影中看見了自己的影子。電影正是因爲有共鳴而變得讓人難以忘懷,同時也讓我們記住了張艾嘉這個名字。
  張艾嘉在音樂方面也很有才情, 多年前是那個用清淨得有些寡淡的聲音認真的唱著《童年》的風韻女子,歌聲裏透著淡淡的哀傷,又有空袖臨風的灑脫,婉轉不絕的韻律,畢竟不是屬于時尚的東西,卻淺默的滋養了那個時代多少懷春的敏感少女心。所以才有了世紀末的那張滾石公司珍藏版的24k金碟。
  當了十多年導演,縱使謹慎認真的態度令她不能産量太多,卻建構了她強烈的自我風格。對于電影創作,張艾嘉是極度認真的。她認爲,做了二十多年演員,雖然自己也曾遇上下少困難,但始終對這一行有了一些心得。她的老師都是廿年來一起拍戲的導演們,不論好與壞,她都從中偷師不少。在張艾嘉看來,作爲一名導演,自己的風格非常重要,她相當反對抄襲,覺得就算自己做出來的東西比較土,也必須要有獨特的風格,堅持用自己的方式來創作。電影的個性化非常重要,反而技巧都是可以學的。因爲希望每完成一部戲,都可以不只令人嬉哈一場便算,張艾嘉堅持自己在尚未准備妥之前不要拍戲;《心動》前後便籌備了兩年。
  從事創作行業,要分分鍾保持靈感新鮮,談何容易!張艾嘉身兼編劇及導演,她強調要保持創作力,必須令自己不太有錢!對于身處如今地位的張艾嘉,能有這種想法和認知,確實令人欽佩。她曾說:“我一直保持自己不太有錢,有錢會令人變懶;其實我一直在逼自己,拍戲要拍自己喜歡的東西,窮與不窮,有時是在精神上的,太多角色會令自己分心。我並不怕被淘汰,只怕自己老,我不喜歡老的感覺,那並不是指外貌變老,是心老。我覺得做創作的人心不可老,那赤子之心一定要有。當人變得整天只顧購物喝茶吃飯後,你便意識到那並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我是理性與感性的兩個人在心內掙紮,糾纏不清。我不屬于女強人的類型,因我不太有闖勁,,兩年才拍一部戲。有了家庭後,它對我相當重要,有好多機會我也放棄了,減少産量。但我又不會變成完全不用工作的少奶奶,會順自己意願去做。”
  這位女性一直都沒有停下她藝術追求的腳步,二十年後的今天,她再次因導演影片《心動》而好評如潮,受到觀衆和媒體的一致好評。
  張艾嘉在歌壇上的成功也是有目共睹的。她是臺灣七十年代民謠時期的代表人物,也是滾石唱片公司的元老級藝人。由她和羅大佑、李宗盛等人合作完成的專輯象《忙與盲》、《張艾嘉的童年》和《愛的代價》均被列爲臺灣流行音樂史上最重要的專輯,雖然張艾嘉的歌聲不甚專業,但其中所透出的一個成熟女性的感情起伏和生活曆煉實在叫人無法不爲之動容。
  事業上一直順順利利,而張艾嘉在愛情上卻經曆了幾許風雨,直至“未婚生子”,似乎才有了依歸。“嘉嘉”有過兩段婚姻,也有數段難忘的戀曲,如首任男友男影星金川、羅大佑和楊德昌等等。愛情波折曆經兩段婚姻
  張艾嘉的首任丈夫劉幼林,曾任美聯社駐港分社社長,當年嘉嘉才20歲,這段婚姻只維系了6年。第二任丈夫王靖雄。張艾嘉在37歲爲他未婚産下奧斯卡,王當時仍是有婦之夫,也有一對現年20及17歲的兒子,直至91年辦理離婚手續,終與張艾嘉結婚。這段感情也讓張艾嘉嘗盡了人間的悲歡離合,當時她頂著勾引有婦之夫的罵名和之後的未婚産子的風波,令她備感身心疲憊,但是這個堅強的女子還是堅持了下來。或許兒子是她那個時候最大的精神支柱。
  她曾經坦言:“20歲時,我當然希望男人可以給我一個浪漫的情懷,安定的未來,所以男人就變成很重要。對我來講,愛情非常重要,它是我工作和生活的動力,所以25歲我就結第一次婚了。但你突然發覺不對,不是這個男人不對,而是婚姻對我來講不對,不是那麽回事情。如果我從25歲開始,就做一個太太我會很不快樂,所以我就很自私地過了兩三年,然後離婚了。我覺得男人和我應該是平等的,不應該依賴所謂的婚姻關系交往。當然你可能遇到喜歡的男人,但我覺得並不是愛一次就要結一次婚。我絕對不相信戀愛就要永遠在一起,我一直都很堅持這一點,所以男生都很生氣。男女關系我看得更爲寬一點,就是我們不需要都把對方綁死。那麽男人重不重要呢?還是重要的,所以我一直在等待一個人。”看來特立獨行的張艾嘉還是對愛情充滿著向往的。
  除了當電影人、別人的太太、孩子的母親外,張艾嘉更是臺灣“展望會”的永遠榮譽大使,十年以來走訪各第三世界國家,九九年五月她還探訪過盧旺達。
  張艾嘉的吸引力,源自那份內外一致的美,她的認真,她的執著,她的堅定,她的善良,美得令人感動。
  1969進廣播電臺做節目,稍後進入電視圈,主持西洋歌曲節目。
  1972演出首部電影《龍虎金剛》。
  1973離開嘉禾,進入配音間工作,看了近300部電影,開始立志要當電影人。
  1976演出李行拍攝的電影《碧雲天》,獲得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演出劉家昌拍攝的電影《梅花》。
  1979制作主持“幕前幕後”綜藝節目,和梁淑怡等人合組比高電影公司。
  1981在臺視制作《十一個女人》戲劇節目,演出電影《我的爺爺》獲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 。
  1983擔任 香港新藝城電影分公司總監。
  1984擔任《明天會更好》專輯總策劃。
  1986執導《最愛》入圍金馬獎最佳導演獎,並榮獲最佳女主角獎。
  1987英國國家電影院舉辦“向張艾嘉致敬”焦點專題 。榮獲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最愛》。
  1992加拿大多倫多影展以“影展聚光焦點”活動,舉辦張艾嘉專題作品展。
  1993應世界展望會之邀爲“饑餓三十”之星,並赴索馬裏。
  1994應世界展望會之邀爲“饑餓三十”之星,並赴薩伊。
  1995執導中影年度大戲《今天不回家》。
  1996擔任有線電視“Go Go TV”總監。
  1997參加臺灣世界展望會國際兒童認養活動。
  1998執導及演出電影《我要活下去》。
  1999參加臺灣世界展望會援外十周年活動,遠赴非洲盧旺達。執導電影《心動》,演出國際電影《紅色小提琴》
演員作品
  吳清源 Wu qingyuan (2005)
  融入美利堅(2005)
  20 30 40 20 : 30 : 40 (2004)
  海南雞飯 Hainan Chicken Rice (2004)
  光陰的故事 In Our Time (2003)
  地久天長 Dei gau tin cheung (2001)
  心動 Tempting Heart (1999)
  小倩 Chinese Ghost Story: The Tsui Hark Animation, A (1997)
  我要活下去 I Want to Go on Living (1995)
  飲食男女 Eat Drink Man Woman (1994)
  新同居時代 In Between (1994)
  幻影 Huan ying (1993)
  雙龍會 Double Dragon (1992)
  莎莎嘉嘉站起來 Sisters of the World Unite (1991)
  豪門夜宴 Haomen yeyan (1991)
  雞同鴨講 Gai tung aap gong (1991)
  海灘的一天 Haitan de yitian (1991)
  廟街皇後 Miao jie huang hou (1990)
  八兩金 Eight Taels of Gold (1990)
  又見阿郎 All About Ah-Long (1989)
  人在紐約 Full Moon in New York (1989)
  阿郎的故事 All About Ah-Long (1989)
  吉星拱照 Ji xing gong zhao (1989)
  褲甲天下 Ku jia tian xia (1988)
  最佳拍檔IV之千裏救差婆 Zuijia paidang zhi qianli jiu chaipo (1987)
  七年之癢 Seven Years Itch (1987)
  黃色故事 Huang-se gushi (1987)
  天賜良緣 Sister Cupid (1987)
  最愛 Passion (1986)
  Hoi seung fa (1986)
  最佳福星 Zui jia fu xing (1986)
  最想念的季節 Zhui xiang nian de ji jie (1985)
  上海之夜 Shanghai Blues (1985)
  最佳拍檔之女皇密令 Zuijia paidang zhi nuhuang miling (1984)
  大小不良 Double Trouble (1984)
  最佳拍檔 Aces Go Places (1984)
  最佳拍檔II之大顯神通 Aces Go Places II (1983)
  臺上臺下 Tai shang tai xia (1983)
  我的爺爺 Wo de ye ye (1982)
  夜驚魂 He Lives by Night (1982)
  Z字特攻隊 Attack Force Z (1982)
  求愛反鬥星 Crazy Romance (1982)
  戴孝將軍 Dai xiao jiang jun (1981)
  終身大事 Zhong shen da shi (1981)
  血戰冷鷹堡 Xue jian leng ying bao (1980)
  茉莉花 White Jasmine (1980)
  山中傳奇 Shan-chung ch'uan-ch'i (1979)
  瘋劫 Fung gip (1979)
  麻瘋女 Ma feng nu (1979)
  青澀山脈 Qing se shan mai (1977)
  Ai de zei quan (1977)
  昨日匆匆 Zuo ri chong chong (1977)
  愛情我找到了 Ai qing wo zhao dao le (1977)
  臺北六十六 Taibei liu shi liu (1977)
  筧橋英烈傳 Longest Bridge, The (1976)
  碧雲天 Bi yun tian (1976)
  浪花 Lang hua (1976)
  星語 Xing yu (1976)
  秋蟬 Qiu chan (1976)
  變色的太陽 Bian se de tai yang (1976)
  落葉飄飄 Luo ye piao piao (1976)
  溫暖在秋天 Warmth in Autumn (1976)
  十七十七十八 Shi qi shi qi shi ba (1974)
  海上花 Immortal Story
  妙手賭鬼
導演作品
  生日快樂
  一個好爸爸(2008)
  20 30 40 20 : 30 : 40 (2004)
  想飛 Princess D (2002)
  心動 Tempting Heart (1999)
  今天不回家 Tonight Nobody Goes Home (1996)
  少女小漁 Shao Nu xiao yu (1995) 獲亞太影展最佳影片、最佳編劇等獎項。
  新同居時代 In Between (1994)
  夢醒時分 Mungsing Sifan (1993)
  莎莎嘉嘉站起來 Sisters of the World Unite (1991)
  黃色故事 Huang-se gushi (1987)
  最愛 Passion (1986)
  終身大事 Zhong shen da shi (1981)
  血戰冷鷹堡 Xue jian leng ying bao (1980)
  昨日匆匆 Zuo ri chong chong (1977)
  星語 Xing yu (1976)
編劇作品
  20 30 40 20 : 30 : 40 (2004)
  想飛 Princess D (2002)
  心動 Tempting Heart (1999)
  今天不回家 Tonight Nobody Goes Home (1996)
  少女小漁 Shao Nu xiao yu (1995)
  新同居時代 In Between (1994)
  哥哥的情人 Three Summers (1993)
  夢醒時分 Mungsing Sifan (1993)
  莎莎嘉嘉站起來 Sisters of the World Unite (1991)
  阿郎的故事 All About Ah-Long (1989)
演唱專輯
  《最愛張艾嘉》
  《張艾嘉珍藏版》
  《愛的代價》
  《你愛我嗎》
  《忙與盲》
  《童年》
  《張艾嘉選集》
http://baike.baidu.com/view/43930.html?tp=0_11
 
劉若英 
 
  劉若英是臺灣少數在歌壇、影壇表現都十分亮麗的女藝人。身爲張艾嘉、陳升的首席女弟子,“奶茶”倍受矚目。在推出《很愛很愛你》、《年華》等熱銷音樂專輯的同時,劉若英以她細膩自然的演技橫掃許多國際影展,劉有著顯赫的家族背景,劉若英的祖父劉詠堯,黃埔軍校一期,,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國民黨陸軍上將,國民黨政府“國防部代理部長”,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劉父則是海軍艦長退役。
  在家中三個小孩裏排行老二,另有一姊及一同父異母的弟弟。劉若英高中畢業後到美國加州州立大學福樂頓分校修習聲樂和鋼琴演奏,三年半內取得古典音樂的學士學位,該分校是屬于學分制的大學。大學畢業之後返回臺北隨即加入臺灣滾石唱片公司,跟隨陳升學習流行音樂與創作,在‘新樂園工作室’擔任制作助理有三年之久。在發行首張專輯之前,便先被陳國富導演相中,擔任《我的美麗與哀愁》的女主角。同一年又接著演出張艾嘉的電影作品《少女小漁》一鳴驚人,獲得1995年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獎。從此片約不斷,在臺灣電影景氣一年不如一年的情形之下仍然年年都有作品推出,並且在國內外影展上頻頻獲獎,成爲臺灣電影圈裏的一線女演員。
  電視劇方面,2000年在電視連續劇《人間四月天》中,劉若英飾演民初詩人徐志摩的元配張幼儀,該劇在臺灣播出時大獲觀衆喜愛,揭起一陣追看及討論熱潮。同年11月她又憑單元劇《住在十字架下的母親》奪得臺灣電視金鍾獎最佳女主角;在歌唱事業方面,她也受到廣大歌迷的歡迎,不但能唱,亦是一名創作人,作曲亦寫詞。她的專輯在市場上擁有精彩的銷售成績,經典的傳唱歌曲有“爲愛癡狂”、“很愛很愛你”、“後來”。2002年起在臺灣與中國大陸成功的舉辦多場大型個人巡回演唱會,創下女歌手單年最多場次的個唱紀錄。2003年至2005年分別在香港、臺灣及北京參與香港進念十二面體及中國國家話劇院合作之舞臺劇《半生緣》之演出,擔任女主角。 此外在2007年劉若英親力經營設計的個人網站(www.rene-liu.com)也入圍臺灣國家設計獎視覺傳達類獎項。
  目前像劉若英一樣在電影、電視、歌唱、舞臺劇多元發展而且頻頻獲獎的明星在臺灣並不多見,這也使得她的演藝生涯狀況和人氣持續居高不下。她的最新作品由是張艾嘉執導的《一個好爸爸》,與古天樂飾演一對夫妻,本片2008年4月在香港上映。
  【個人概述】
  劉若英是臺灣少數在歌壇、影壇表現都十分亮麗的女藝人。身爲張艾嘉、陳升的首席女弟子,奶茶倍受矚目。在推出《很愛很愛你》、《年華》等熱銷音樂專輯的同時,劉若英以她細膩自然的演技橫掃許多國際影展,《少女小漁》、《夜奔》、《候鳥》使得劉若英揚名影壇。
  繼備受贊譽的電視劇《人間四月天》之後,劉若英出演了朱德庸《澀女郎》電視版——《粉紅女郎》中的“結婚狂”,碩大的齙牙、古怪的舉止,表情誇張而醜陋,熒屏前的“結婚狂”和以往她含蓄內斂的表演風格大相徑庭,極大豐富了劉若英的表演世界。
  劉若英不算標准的美女,而像杯溫暖的奶茶,雖然沒有紅酒的高貴典雅,沒有咖啡的精致摩登,卻自有一種溫潤香濃的芬芳。喜歡劉若英的人,欣賞劉若英的人,都是被奶茶內在的豐富滋味所吸引,愈品便愈迷戀這種久遠的芬芳。
  【成長經曆】
  劉若英高中畢業後赴美修讀聲樂和鋼琴演奏,並取得古典音樂學士學位。之後,機緣促成她遇到了生命中很重要的一個人——著名音樂人陳升。陳升慧眼識珠,把劉若英帶入滾石唱片,並收至門下,隨之學習流行音樂。在每個新人都要經曆的等待機遇的階段,陳升助理恰好辭職了,劉若英順理成章成爲陳的助理,一幹就是3年。助理的工作很辛苦,也很瑣碎,背吉他、買盒飯等雜活都要她做,但劉若英認爲這段經曆相當寶貴,整個行業和程序都展現在面前,讓她對歌手職業有了深刻理解和認識,爲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陳升眼裏,劉若英不算漂亮,嗓子也不是很出色,但會用情感歌唱,能感染聽衆,而且她的歌聲中有一種表達的沖動。劉若英一直尊稱陳升“師傅”,而陳升則稱她爲“奶茶”,因爲她的英文名Rene和臺語“奶”的發音很像。如今,已是大明星的劉若英對自己的助理也是相當體貼,曾專爲助理小梅撰寫文章表達謝意。
  但在她的第一張唱片發行之前,便先獲得導演張艾嘉及陳國富之賞識,參與電影《少女小漁》及《我的美麗與哀愁》之演出。《少女小漁》爲她嬴得——1995年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之後,她便在演藝界大放異彩,在不同地區的影展獲得多次最佳女主角獎項。在電視方面,2000年演出的電視連續劇《人間四月天》在臺灣播出時大獲觀衆喜愛,揭起一陣追看及討論熱潮。同年11月她又憑電視單元劇《住在十字架下的母親》奪得——臺灣電視金鍾獎最佳女主角,成爲臺灣首位同時能在電影及電視圈上均奪得女主角的演員。近期于中國大陸及臺灣地區播出的《粉紅女郎》也分別在兩地獲得極好之評價。2003年8月,她更被威尼斯影展邀請擔任“逆流而上”單元評審的工作,國際地位更被確認。2005年她再憑電影《天下無賊》榮獲——香港金紫荊獎的最佳女主角,2006年再次憑該電影榮獲第二十八屆大衆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成爲臺灣首位百花影後。
  在歌唱方面,不但是歌手,亦是一名創作人,作曲亦寫詞。已發行了十張個人專輯及一張精選集,均有很好的銷售成績,曾在多個流行榜占榜首位置,是臺灣及中國最暢銷歌手之一。2002年在臺北舉行了她的首次個人演唱會。2004年年底開始了大中華地區的演唱會巡演,也創下女歌手單年最多場次的個唱紀錄。2003年至2005年分別在香港、臺灣及北京參與香港進念十二面體及中國國家話劇院合作之舞臺劇《半生緣》之演出,擔任女主角。
  除了表演事業之外,劉若英亦從事文字創作,至今已出版了三本著作。由于她近年在中國全方位的發展,從電影、電視劇集、唱片、演唱會及個人創作書籍皆有亮麗的成績,中國傳媒介甚至有“2005年是劉若英年”的一種說法。更獲得中國最大影響力的新浪網網友票選爲十大最受歡迎的電影明星及傳媒選爲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一百人之一;也榮獲中國電影一百年活動,官方及民間共同選出曆史以來百位最受喜歡的藝人之一。
  【個人專輯】
  加盟滾石唱片
  1995年專輯:『少女小漁的美麗與哀愁』
  1995年專輯:『雨季』
  1996年專輯:『到處亂走』
  1998年專輯:『很愛很愛你』
  2000年專輯:『我等你』
  2001年專輯:『年華』
  2001年精選+新歌專輯:『收獲』
  2002年專輯:『Love and the City』
  2003年專輯:『滾石香港黃金十年:劉若英精選』
  加盟維京唱片
  2003年專輯:『我的失敗與偉大』
  2004年專輯:『《20.30.40愛得精采》電影原聲帶』
  2004年專輯:『聽說?』
  2005年專輯:『一整夜』
  2007年專輯:『《生日快樂》電影原聲帶』
  加盟亞神音樂
  2008年專輯:『我很好』
  2008年專輯:『Rene』(精選集)
  2008年專輯:『我很好』(初春限定影音版)
  2008年專輯:『一個好爸爸』電影原聲音樂
http://baike.baidu.com/view/3700.html?tp=2_11
 
 

台長: 阿楨
人氣(4,354) | 回應(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書評影評 |
此分類下一篇:《青蛇》
此分類上一篇:《沙河悲歌》

阿楨
嚴歌苓今年諾獎得主? 網友質疑炒作【聯合報2011.09.27

大陸爭議作家張一一前天在微博爆料,指大陸旅美作家嚴歌苓是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這一消息在網路瘋傳。由於張一一極具爭議性,與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委員馬悅然又有「私人恩怨」,爆料的可信度遭到網友質疑,認為張一一有意藉機「炒作」。
張一一在微博上強調,旅美華人女作家嚴歌苓因長篇小說「第九個寡婦」,將獲今年諾貝爾文學獎,且「這一消息是諾貝爾文學獎其中一位評委的妻子不小心洩露出來的」,可信度很高。這人就是馬悅然的妻子陳文芬。
不過,馬悅然的妻子陳文芬昨天以電郵告知本報,張一一的話毫無根據,她也從未告訴張一一相關訊息。
張藝謀執導2012賀歲片「金陵十三釵」最近在大陸試映,並將角逐奧斯卡獎項。沉寂一段時間的張一一前天突然在微博上宣稱,「金陵十三釵」編劇嚴歌苓將因長篇小說「第九個寡婦」,獲得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瑞典文學院將於十天內公布結果。這一消息引起大陸媒體關注,紛予報導和轉載。
不過,張一一在大陸文化圈爭議性極高,與諾貝爾文學獎評委馬悅然又有一段「賄賂疑雲」的恩怨情仇,加上爆料時間剛好是「金陵十三釵」在大陸試映,嚴歌苓為該劇編劇,不無炒作之嫌,大陸媒體圈對此消息半信半疑。
張一一與馬悅然的恩怨不少,最主要一段是,今年五月,大陸網路媒體報導,「張一一以六十萬美元賄賂諾貝爾獎評委馬悅然」的消息,大陸清華大學傳播學院副院長李希光在微博上轉載,並指諾貝爾文學獎遭遇百年來的信任危機,馬悅然就此發表公開信,指責清華大學。
嚴歌苓是奧斯卡最佳編劇獎評委,享譽世界文壇,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華人女作家之一。嚴歌苓獲獎無數,著有「天浴」、「鐵梨花」、「小姨多鶴」、「赴宴者」、「扶桑」、「穗子物語」、「寄居者」、「金陵十三釵」等多部暢銷作品。影后劉若英的成名作「少女小漁」,就是改編自嚴歌苓的小說。

另參本館:《少女小漁》 二00一年諾貝爾政治文學獎得主
2011-09-27 09:44:43
阿楨
天浴-很傻,很天真

她的追去和她的“很傻很天真”,註定了她悲劇的一生。萬花筒中看到的是假像,稍微一動就沒有了。他的愛的博大和深沉,註定了他要備受愛情的煎熬。
http://bbs.tiexue.net/post_2692862_1.html

詳參【圖博館】:販母案考 《香魂女》《少女小漁》《文化大革命十年史》

邊緣夾縫中的低語2008-5-16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新移民作家的作品,通常給我的感覺都是在講述他們輝煌的“美國夢”,宣揚他們如何通過奮鬥打破人種、國籍的隔閡成就了勝利。嚴歌苓卻是特別的。
   近日拿到了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兩本嚴歌苓的短篇小說集《少女小漁》和《天浴》,細讀書中的每一篇作品,可發現她筆下的主角,不分民族,不分國界,不分文化,大多都是主流社會外“邊緣又邊緣”的人物:像來自中國大陸的窮困無依的留學生或其他新移民准移民,無論在經濟上、文化上、種族上,他們都是理所當然的邊緣人;即使是在同一個國家內,時代也會造成人與人之間的決裂,像文革時期的下鄉知青、造反派等被強行隔離在人群之外的群體,同樣也是社會的邊緣人。這些人難以被任何一方所接納,也都沒有足夠的力量去改寫自己的命運,他們都是只能被動地隨波逐流的弱者。嚴歌苓就塑造了這樣一批有特點的弱者形象,如少女小漁,如女知青文秀
   一、異鄉的哀愁
   在美國的生活曆煉讓嚴歌苓特別關注國外華人的境遇。移民對於很多內地人來看似乎是一個的美差,但事實上,很多移民連最起碼的生存問題都無法解決,為了討生活,他們不惜付出自己的尊嚴,忍受著各種屈辱。他們或許都無力幻想發洋財,更不可能像《北京人在紐約》那樣創造異國的輝煌,他們要的僅僅是一個落腳處。小漁就是這些新移民中的一員。
   《少女小漁》說的是個眾所周知的為獲取綠卡而假結婚的老故事——小漁在男友的安排下和一個67歲的義大利老頭結了婚,面對男友的嫉妒猜忌、老人的貧苦年邁,小漁試圖用自己的善良與包容換取三人之間的理解和平靜……在這個故事裡,當事人的動機純粹是功利的,故事的情節也是老套的,但嚴歌苓用她特有的邊緣視角成就了一個不俗的故事。
2014-04-10 14:22:47
版主回應
   小漁和男友江偉沒有綠卡,都是邊緣人,有綠卡、和小漁假結婚的義大利老頭又何嘗不是一個邊緣人?他只能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假結婚、賣人格、糊弄移民局來討生活,他能和一切想要綠卡、沒有感情的女人結婚,卻唯獨不能和自己所愛的女人結婚,他至死都沒有真正融入這個國家。或許正因為同是天涯淪落人,原本粗俗、吝嗇的義大利老頭,在溫柔、善良的小漁面前,逐漸變得莊重認真,變得安泰慈祥。嚴歌苓讓不同國籍、不同種族的邊緣人相互遭遇,他們因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觀念而相衝突,產生出充滿戲劇性的情感糾葛,使得人性中豐富細微的變化也變得更耐人尋味。
   小漁她身上有著一種東方女性特有的品格——溫順、謙卑、寬容、忍讓、悲憫,這使得她雖然生活在污濁的環境中,也可以讓人感到溫暖、喜愛,而這恰恰是嚴歌苓所推崇的。隔閡、孤獨、寂寞、屈辱讓許多新移民的心靈獻血淋漓,他們可能會變得抑鬱、憤懣、甚至墮落、相互傷害。所以嚴歌苓更寧願謳歌這樣的弱者——他們善良而不爭,他們承擔著人類的污穢,即使他們不是自願和刻意所為的。至少這樣,他們不會被文化、種族的撕裂所造成的裂痕所吞噬;至少這樣,他們不會將自己所受到的罪和痛轉嫁給他人。
   二、故鄉的審視
   除了對新移民生存的關注外,對文革的記憶和敘述也是嚴歌苓創作的重要部分。從文革中一路走過又來到美國的嚴歌苓,和多數異鄉客一樣會常常回首故鄉,一方面當然也是在尋找心靈的慰藉,但身為一個習慣於觀察、比較和思考的作家,她更多的時候是在審視過去在大陸的經歷。身處異鄉固然會讓人感到孤獨,但非理性歲月中,故鄉同根生的人們相互淩辱、流血廝殺,這種因人性的缺失、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破裂,這種傷痛更讓人悲愴。
   《天浴》是一部揭示人性殘酷的作品。文秀本是一個純真善良的小姑娘,卻被歷史洪流裹脅於西部荒無人煙的大草原上,做了一個放牧與“自牧”的牧馬人。為了逃離淒涼空曠的草原回到城市,她天真地將自己的身體當成唯一的籌碼,卻只換來了種種冷漠的摧殘……
   從草原到城市,這之間的距離其實並不遙遠,然而時代所造成的無形的圍牆,卻讓文秀成了一個“邊緣人”,身軀和心靈都苦苦掙扎在卑賤下作、羞恥自省的精神邊緣。那些糟蹋文秀身子的幹部也是邊緣人,他們不僅也被放逐在城市和草原的邊界上,連品性也沉淪在人與獸之間,他們只能通過欺辱比自己更不幸的人,才能證明自己似乎還掌控著權力。而一直關愛著文秀的老金,是這個故事中最善良、最正直、甚至最有勇氣的人,但他不是一個完整的男人,也不可能擁有完整的愛情,他對文秀的愛只能遊走在男女之情、父女之情的邊緣。事實上,在這這樣一個以“惡”作為基本行事準則的時代,沒有一個人還可以是完整而純粹的人。當然,嚴歌苓還是一個對美好懷有無限憧憬的人,所以她安排文秀和老金最以決絕的死亡方式反抗人性惡的魔鬼,以宗教般的天浴滌淨人性惡的污泥,張揚人性善的聖潔。
   與小漁相比,文秀的遭遇無疑更讓人痛心。那個時代裡,加纏在動盪的命運中無法自己的小人物們,儘管不甘於沉淪,他們努力反抗、拼命呼喊,卻只能像深陷於沼澤之中,掙扎只會加速他們的毀滅。而人性的自私、暴虐、冷漠無疑是悲劇的推手。文秀是時代的祭品,更是人性卑劣的犧牲品。我不禁要問,造就這片吃人沼澤的僅僅是歷史的錯誤嗎?是時代的瘋狂造成了人性的撕裂,還是人性的脆弱、經不起考驗造就了時代的荒謬?
   三、嚴歌苓的邊緣視角
   嚴歌苓是一個用歷史記憶來書寫人性的人,無論是童年的文革經歷,還是後來的新移民體驗。雖然《少女小漁》中收錄的都是移民生活主題的作品,《天浴》收錄的都是關於文革的敘事,但她作品中所表現的愛情、同情、孤獨、不甘等內容都超越了國界,是人類所共有的處境和狀態,她只是以不同文化為背景,來尋求更廣泛且豐富複雜的人性的體現。
   在談自己的創作時,嚴歌苓曾說:“到了一塊新國土,每天接觸的東西都是新鮮的,都是刺激。即便是遙想當年,因為有了地理、時間,以及文化語言的距離,許多往事也顯得新鮮奇異,有了一種發人省思的意義,僥倖我有這樣遠離故土的機會,像一個生命的移植———將自己連根拔起,再往一片新土上移植……因此我自然是驚人的敏感。傷痛也好,慰藉也好,都在這種敏感中誇張了,都在誇張中形成強烈的形象和故事”。時空、文化、語言的距離和錯位,讓她得以重新審視在祖國舊有的文化觀念、道德標準和價值判斷方式;而文革中的少年記憶讓她過早看到了大浩劫下人性的複雜,中年後的異域環境又使她有機會觀察到不同膚色下同樣複雜的人性。中西碰撞,賦予嚴歌苓一種多重邊緣的身份和視角,讓她可以用一種局外人的角色,講述她所體察到的人世間的悲歡離合。
http://book.douban.com/review/1381330/
2014-04-10 14:23:53
日本藤素
很讚的分享!

http://www.yyj.tw/
2020-01-06 01:16:0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