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在江湖》舊酒新瓶

為何時至今日,劉德華仍肯以紋身look再演蠱惑仔?《龍在江湖》中祥弟的角色,只在片頭(五年前)奮不顧身勇救太子(鄭浩南)一場有點傳統的英雄色彩,五年後的他雖己榮升大佬,却自道不如想像中風光,而且意志消沉被譏爲狗,厮殺時也害怕到躲進車底,反英雄味道呼之欲出。「社團」的一眾叔父(陳惠敏、王天林、李兆基)也全部假仁假義口惠而實不至,反映了「古惑片」潮退、冷嘲黑社會已成大勢所趨。

反英雄呼之欲出

但王晶夥拍劉德華,不變的是借用偶像魅力的愛情狂想及迎合普羅大眾的階級定位。盡管祥弟已變得窩囊,但他始終是劉德華,而且愛子情深,梁詠琪演的大律師(!)自然被他深深吸引。一場電單車勇救佳人之後,更是情迷意亂芳心暗許—該場喪波(吳毅將)尋仇分明揾戲來做,却勝在可刺激觀眾作多重的聯想。

如《天若有情》(跨階級電單車愛情),或《烈火戰車》(同樣的卡士)-本片的劉德華也對飛車有了恐懼,但一切源自五年前妻子被車撞斃於眼前的創傷:喪波來犯激起了當年的回憶,把二女混淆之餘也克服了心魔。

不欺場但乏新意

由此可見,王晶的編導手法相當熟練,伏筆首尾呼應,只嫌人物劇情過分堆砌(片長近二小時),炮製冤屈悲情,打打殺殺之外更有大量感情戲和法庭戲,大都不乏通俗趣味,但也談不上甚麼新意。也許除了黑社會設廠做翻版VCD生意(其實是毒品可卡因分銷中心)這一筆:太子與祥弟一唱一和對光顧翻版VCD者奚落揶揄,使人會心微笑得來有點荒謬感。

以流行話題入戯是王晶一貫的本色,影片末段主角「食腦」自救的扭蹺亦然。盡管並不欺場,低俗噱頭的賣弄也見收斂,却仍不免熟口熟面。這也正是主流港產片當前面對的最大問題。《龍》表面脫離蠱惑仔英雄的框框,到頭來仍無法跳出窠臼別開生面。主角無論是否「做回以前的祥弟」,或改當污點證人來自救,結果都是死路一條。

作者: 
Year: 
Month: 
Day: 
04日